谿山行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01:35
 

想走进画里,化作画中的旅行,一品气势非凡的山水吗?也许是悠扬的箫声,也许是磅礴的琴声,也许是曼妙的筝声!随着音乐细细品味画里的色调强弱,画面的构造与线条,一品中国古画中永远的山水了之美。。。。
01  富春山居图     02 溪山行旅图
03  蜡梅山禽图   04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05  鹊华秋色图   06 华灯侍宴图
07  早春图   08 万壑松风图
',1)">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所绘。他的《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长约630厘米,村舍隐约,渔舟出没,林峦森秀,
笔墨苍简,颇得富春江两岸烟波浩渺、坡峦清润的情趣,被誉为“画中《兰亭序》”。

溪山行旅图
宋代画家范宽作。描绘的是关中景色。重山叠峰,草木蒙茸,山石坚硬,山势雄健,丰厚,虽是正面,
却多变化,有空间感;山脚下开阔的路上,毛驴行人,动态准确生动,对关陕一带的地方景色描绘深刻、
他长于表现四季景色,行旅和“风月阴霁难状之景”,“皆写秦陇峻拔之势,图大幅宽,山势逼逼人。”

蜡梅山禽图
宋徽宗作。向上生长的梅树,历经了刺骨的寒冬後,依旧维持著简单、微曲的S型结构,静静的立
於画幅天地之间。可能是被这简洁的景象所吸引了,梅枝上头,栖息著不知哪儿飞来的二只白头鸟,
恬适的望著左方,留给观者无限的平静与安详。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完整呈现了佛教经过唐朝、五代的流传,而终於在中国人的世俗社会中深
化为虔诚信仰的美丽结果,也让我们了解描写北宋首都汴京生活的《东京梦华录》中那些寺庙里佛教绘
',2)">
鹊华秋色
赵孟頫的绘画,凡人物、山水、花鸟、鞍马,皆墨韵高古,或以书法入画,博采晋、唐、北宋诸家
之长,以气韵生动取胜,所绘《鹊华秋色图》,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纤,有宋人之雄而去其犷之说。

华灯侍宴图
南宋知名的宫廷画家马远在绘制。运用了别出心裁的手法。他让观画者从户外的角度,
窥见殿中人物活动的情景,并藉著殿外摇曳生姿的树木、和墨色浓淡烘染出的雾色变化,
烘托出夜色中宫廷宴饮的欢庆气氛。然而,画家虽然没有让饮宴的帝王直接出现画面上,
画上的题诗却点出了画题:「朝回中使传宣命,父子同班侍宴荣,酒捧倪觞祈景福,乐闻
汉殿动驩声,宝瓶梅蕊千枝绽,玉栅华灯万盏明,人道催诗须待雨,片云阁雨果诗成。」
这首南宋宁宗杨皇后所题的诗,生动地记载了她一家荣宠侍宴帝王的情景。

早春图
郭熙所绘。郭熙的山水以幽奇神奥取胜,布置巧妙,变化多端。画山石形如“鬼面”、“乱
云”。写瘦树估枝,状如“蟹爪”、“鸦爪”。《早春图》充分运用以上手法赞美回春的大地。

万壑松风图
主峰旁边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1124)春河阳李唐笔」,高龄的李唐表
现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主峰布置在画幅中央,左右有高低参差的插云尖峰。
画中冈峦、峭壁似刚被斧头凿过的痕迹,是典型的斧劈皴法,这一片石质的山,显现出特别
坚硬的感觉。山腰处朵朵白云,好像是冉冉欲动,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後层次感划分出来,还使画
面有了疏密相间的效果,也使整个气氛上有柔和调剂的一面,不会因为太密、太实而让欣赏者有
过分的压迫感。山巅的丛树,近树的松林,有隐有现的石径,加强了画面幽深的情调。左方中景
各有瀑布一线垂下,几折而後,转成一滩溪涧,涧水穿石而过,如闻声响,真是画到有声就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