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华过剩"成美国 负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17:43
负担
2010-10-15 16:05:00
[提要] 经常攻击中国的“美国之音”也跟那些政客唱起了对台戏,它13日报道说,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严重,让中国成为众矢之的。但这样做的长远后果是讳疾忌医,迎合与助长美国社会弥漫的孤立主义和排外主义情绪,最终耽误的只能是美国的“病情”。
美国会公开叫中国“汇率操纵国”吗?今天是美国财政部公布汇率报告的日子,奥巴马政府是不是墙头草,很快就有答案。《环球时报》15日发表文章《“反华过剩”成美国负担》,内容如下:

为了打赢11月份的国会中期选举,急红眼的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纷纷敲响“妖魔化中国”的破锣,抨击对手“帮助中国坑了美国” 的竞选广告像泛滥的洪水,把喜欢刁难北京的主流媒体都吓着了。“我是第一个把中国告上法庭并打赢官司的美国贸易代表”,连这样低劣的表功口号都招摇过市,反华真的成了一种过剩。喜欢标新立异的媒体这两天拒绝跟风骂中国了,它们反而嘲讽反华政客们只知道“喷洒毒液”、“寻找替罪羊”,并称那些挑动仇恨的空谈只会让美国的病情“继续恶化”。一些学者认为,美国社会对中国的敌意总要在一个点上止步的。瑞典专家安德斯??鲍威尔说,“冷战时柏林墙两侧美苏可以无限制扩张敌意,现在早不是那个时代了,在利益复杂交织的新背景下,对中国敌意过剩最终将成为美国的负担。”
媒体嘲讽政客妖魔化中国  美国政客因为抨击中国而遭到国内媒体一致批评,这种看上去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一幕确确实实正在美国上演。美国媒体与政客发生这场罕见冲突的背景是美国11月中期选举逼近,许多政客为拼选举将批评中国当成获胜的“秘密武器”(《华盛顿邮报》13日语),但他们的做法没有被主流媒体认同。
《纽约时报》公开把中国称作 “替罪羊”。《华尔街日报》14日将美国的这股风气称为“铜锣秀”。该报说,电视竞选广告将中国描述为经济低迷时期不祥的国外势力。民主党声称共和党支持的减税政策使大量就业机会流向中国,共和党指责民主党的联邦预算赤字迫使美国向中国借债。美国《民族》杂志说,2010年选举季抨击中国之风令人想起冷战,“将中国塑造成丑陋的力量,迎合了国内对中国日益上升的恐惧和怨恨”。但这可能加剧对中国人的敌意,使本已动荡的美中关系复杂化。美国专家罗伯特??赖克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撰文说,仇外和孤立主义情绪在美国泛滥。经济的深度危机给煽动者增加了口实,他们将经济恐惧转化为对“外人”的政治怨恨。上世纪30年代,“外人”是外国贸易者(主要是欧洲人)、移民和犹太人。现在,“外人”是外国贸易者(主要是中国人)、移民和穆斯林。赖克警告说,指责中国不能让公众真正懂得症结何在,也不能让公众明白今后应该怎么做。
经常攻击中国的“美国之音”也跟那些政客唱起了对台戏,它13日报道说,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严重,让中国成为众矢之的。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等民主党全国领导人今年3月就开始鼓励候选人把中国当成靶子。报道引述美国竞选媒体分析集团总裁特雷西的话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中期选举中的“稻草人恶棍”和美国政治中的“避雷针”,有点像当年的日本。《加州海岸报》说,“在政治上嫁祸于人,这真是太容易了。事实上,中国汇率变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几乎不可能察觉”。
日本《外交家》杂志有些讽刺地说:你可以想象吗,一名议员候选人推出竞选广告,自称是一名你绝对不能忽视其外交观点的女巫?美国特拉华州共和党竞选人奥唐纳尔就是这样一个候选人,最近她宣称中国正密谋控制美国,还说要“透露机密信息”。法国《解放报》评论道,美国选举中突然如此频繁出现针对中国的选举广告,候选人热衷于将对手塑造为“中国利益代言人”,恰恰说明了中国地位的提高和美国自信心的下降。这类民粹主义的选举手段是美国选举的常态,只是每次针对的目标不同罢了。加拿大 《国际化》杂志援引克林顿时代美国劳工部长莱克的话称,反华广告的始作俑者是民主党政客,这些人不敢正视美国经济结构失衡、贫富差距悬殊等痼疾,而宁愿把攻击目标引向中国,这样做成本更低,对选举的刺激效果更强。但这样做的长远后果是讳疾忌医,迎合与助长美国社会弥漫的孤立主义和排外主义情绪,最终耽误的只能是美国的“病情”。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