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选举中大败 北京对台新政奏效/亚洲时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00:55
民进党选举中大败 北京对台新政奏效
撰文 袁劲东
亚洲时报 2008/01/16, 周三
加州蒙特雷 --- 台湾执政的民进党在上周末的立委选举中惨败,表明选民对民进党已彻底死心。上台将近八年的民进党没能将竞选诺言认真付诸实施,光说不练。经济表现差强人意,党派间的明争暗斗,官员腐败都是民进党候选人不堪一击的软肋。受到陈水扁政府及其家人频频爆出丑闻的冲击,民进党人遭受池鱼之灾。
但陈水扁最大的策略失误在于,其打出的“台湾身份认同”牌既不叫好也不叫座,无法拉抬民进党的选情,甚至适得其反。不少选民都担心,陈水扁的挑衅政策,尤其是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的动作,虽则针对的是北京,但搞不好可能令美台关系高度紧张。在大陆当局看来,台湾入联乃朝著台独方向又迈进了一步,决不能听之任之。
有人认为,国民党大胜,民进党大败的结果将帮助马英九在3月顺利登上总统宝座。不过,世事难料,这从选情胶著的2008美国总统大选初选可知。而且,过往台湾总统大选爆冷,也是屡见不鲜,现在就断言凯旋门已经向马英九打开,还言之尚早。
立委选举的战情与总统选举的战情,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尽管民进党只获得27个席位,但按票数统计,其支持率仍有约38%。
3月22日的总统选举的结果,不出以下几种可能局面。其一,马英九入主总统官邸,台湾政局进入相对稳定时期,海峡两岸的经贸、社会乃至政治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如国民党重夺执政地位,又同时控制行政院和立法院,将拥有较为成熟的条件,与中共基于“九二共识”(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原则进行谈判。8年来,陈水扁政府拒绝承认“九二共识”,成为两岸政治僵局的死结。
只要北京和台北领导人拿出勇气和智能来,双方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探索可行机制促成政治交流,并非不可能的任务。退一步说,即便达不到这个目标,海峡紧张气氛也能大大缓和下来,建立互信措施也会到位,双方也应该能相互保证维持台海现状。
于两岸最有裨益的莫过于实现有利于加强经济和人员交流的“三通”,即直接通商、通航和通邮。对于日益依赖大陆作为制造基地及出口中转站的台企而言,“三通”能否实现至关重要。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在大陆居住,工作的台湾人数以百万计。
马英九当选总统也符合美国的外交利益。眼看着陈水扁的挑衅政策步步升级,华府感到忧虑,也对陈水扁失望至极。没了陈水扁这个搅局者,令华府头疼分神的烦恼自然少了,就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最攸关国家利益的方面。若台海局势能步入稳定和平,朝核问题能顺利解决,这将有利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繁荣昌盛。
第二个局面是,新任民进党主席的谢长廷胜出。从上周末的选举结果看,这个可能性减小了,但并非完全不可能。由谢长廷执掌的台北政府,应该会重务实而轻挑衅。由于立法院不在执政党手里,谢长廷会有些底气不足,为了推行自己的国内政策,不得不忍气吞声同国民党把持的立法院合作。此外,其对大陆政策也会处处受掣肘。
北京高度关注上周末的台湾立委选举,相信对即将举行的总统选举会盯得更紧。对于台湾的选举,中国大陆迄今为止只是静观其变,刻意保持低调。自2002年胡锦涛接过国家主席的权杖以来,北京对台政策出现了明显调整,不再像以往那般,一看到台北有任何台独动作便条件反射般做出强硬回应。简言之,大陆如今的对策是设定底线,短期焦点是遏制台湾寻求永久分离大陆,或者说法理独立的努力。
2005年生效的《反分裂法》虽然是在引起众多争议的背景下讨论通过的,却也为大陆诉诸非和平手段回应台独举动,提供了法律依据。不过,北京也为该法的解释预留了尽可能大的灵活度,以免轻率动武,自讨苦吃。
同时,北京继续奉行寄望于台湾人民的路线,积极促进两岸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互动,以孤立一小撮被认为台独死硬派人物和“麻烦制造者”。从胡锦涛在去年中共十七大会议所作报告看,北京实际上已经向昔日的死对头国民党,以及未来的后陈水扁时代的台湾伸出了橄榄枝。台海经济依存度的提高,台湾对大陆劳动力和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也使得岛内商界同以民进党为首的泛绿阵营渐行渐远。
胡锦涛在台湾问题上,摆出和解以及更加自信的姿态,反映出北京越发踌躇满志,决心在地区乃至全球事务方面发挥更大影响力。北京承认一点:美国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台独。同时,它不停地为威慑及应对台独势力,而进行军事上的准备。
国民党在立委选举中大败民进党,马英九很可能在3月的总统大选中胜出,这些似乎证明了胡锦涛的对台政策行之有效,而且到了“收获”的时候了。历经60年的相互敌视和孤立后,台海关系史大概很快就要翻开冰释前嫌的新篇章。
作者是美国詹姆斯马丁不扩散研究中心的东亚防扩散项目主任,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的国际政策研究副教授。
译者:寸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