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币为什么不能升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16:25
人民币为什么不能升值?
华民
温总理日前明确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中国和世界经济、金融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于中国政府的这一态度,学界认同度有多高?8月2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的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教授对于人民币要不要升值的问题进行了一次现场调查,结果有20人主张人民币近期不应当升值。
人民币要不要升值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货币价格调整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均衡、以及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的重大问题。中国作为一个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对世界主要货币采取固定汇率的做法是最为有利的。
判断人民币该不该升值,首先要搞清楚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究竟来自何处,然后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从理论上讲,中国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必然要求人民币升值。但是,假如我们对中国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从结构上加以分析,便会发现,最近一些年来,中国国际收支的顺差主要来之于资本项目,而不是经常项目。造成中国资本项目出现大量顺差的原因就在于外商投资大量进入中国。外商投资大量进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抢占中国市场;第二,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进行要素套利,结果加工贸易迅速增长,而且这种贸易大部分属于跨国公司内部的贸易;第三,由国内金融压制所造成的资金短缺或滥用而导致的资金缺口需要通过对外招商引资来加以满足。
那么,这种由资本项目顺差而引起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是不是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加以平衡呢?回答是否定的。这是因为,由资本项目顺差所引起的升值压力如果简单地借助于本币升值来加以平衡,势必会产生以下的严重后果:第一,它会在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的同时,导致内部经济的失衡;第二,它还有可能导致经济基本面的恶化。
平衡外部不能牺牲内部众所周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的一般均衡应当包括外部经济的均衡(也就是国际收支的均衡)和内部经济的均衡(也就是所有要素都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面对中国今天所出现的数量巨大的资本项目顺差,假如简单地采用人民币升值的办法来加以平衡,那么伴随着人民币升值而来的必定是经常项目的逆差。这种用经常项目逆差来平衡资本项目顺差的做法首先会造成失业的增加,因为经常项目的逆差意味着出口的下降和进口的增加,出口下降是减少就业的。进口增加同样也是减少就业的。结果,内部经济就会因为失业的增加而失去平衡,国内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内需会进一步萎缩。这种外需与内需同时减少的趋势,必将会对经济基本面带来巨大的伤害,直至产生通货紧缩的危机。
更加严重的问题还在于,人民币升值还会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出口的困难,将引导本国的资本和外商的投资更多地流向非贸易部门,如房地产部门,进而引起房价和土地价格的暴涨,直接导致工资成本和企业商务成本的上涨。这就是所谓的“实际汇率”升值,其结果是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将会进一步下降,由出口竞争力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基本面的恶化又会导致外资的流出。不仅是经济的基本面、就连金融面也会产生重大问题,以至有可能发生类似于1997年那样的、几乎波及到整个东亚的金融危机。其实,早在1988年,日本就已经经历过这样的危机,而日本的这次经济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长期的经济衰退,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由“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大幅升值所造成的。
由上可见,人民币要不要升值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货币价格调整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均衡、以及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的重大问题。我们也不赞成那种通过人民币升值而把它变成“强势货币”的做法,因为“强势货币”虽可以带来资本项目顺差,但必定会造成经常项目的逆差。因此,除了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具有货币霸权、从而可以通过印刷钞票来维持经常项目逆差的个别国家之外,大部分国家是不可能通过人为地维持一种“强势货币”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在这方面日本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恰好是日元汇率低估的时期,而日本经济衰退和增长停滞的时期又恰好是日元大幅升值的时期。
“改革均衡”、“交易均衡”双管齐下现在的问题是,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并且升值预期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假如我们不采取“升值均衡”的做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恢复国际收支均衡,并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呢?我们的看法是:经常项目的顺差最好是采用“交易均衡”的做法;而资本项目的顺差最好是采用“改革均衡”的做法。所有这两种做法都是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避免脱离基本面的“升值”。
所谓“交易均衡”,就是通过增加进口来平衡由出口产生的顺差,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而且还可以对中国的贸易伙伴国产生国际乘数效应,带动他们的经济增长,这样,中国的经济增长就不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排挤的负面影响。但是,为了防止过多的进口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我们在采用这种平衡方法时必须注意进口产品中的消费品、中间品和资本品的结构均衡,以便为将来的“出口替代”(出口产品的升级)创造条件,保证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所谓“改革均衡”,就是要通过深化国内的金融改革来减少资本项目的顺差。中国其实并不缺少资本,中国居民的储蓄率一直很高,储蓄总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金融资源的计划配置和产权界定不清,才造成了现金流被大量蒸发和私人资本外逃的现象,并产生了国内资金供给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的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资本项目顺差过大的问题,就必须进行彻底的金融改革和产权改革。中国的金融体系之所以不能有效地向社会产业部门提供资金来源,不仅因为缺乏工具和市场机制,最缺乏的是一种有效的产权制度。
仍应选择盯住美元既然中国的国际收支不能通过人民币的升值来恢复均衡,那么改变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就更加没有必要了。其实,中国作为一个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对世界主要货币采取固定汇率的做法是最为有利的。我们这样说的根据在于,世界货币体系从来就不是一个自由竞争的体系,与世界的产品市场不同,世界货币体系历来都是由霸权国来决定货币价格的垄断体系。面对这样一种世界货币体系,一般国家对霸权国家的货币可以采取三种定价方法:自由浮动、管理浮动或固定汇率。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作为世界霸权货币的美元采取固定汇率的做法可能比较好。因为中国作为一个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弱国,本来就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对世界霸权货币采取固定汇率制度,我们就可以减少自主定价时必须支付的信息成本和调整成本而坐享搭便车的收益。反之,如果中国决意选择其他的汇率制度,那么就有可能面临欧元与日元的尴尬,不是出现汇率低估就是汇率高估的风险,从而对经济基本面造成不必要的冲击。(作者为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