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填海造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4:11:34

日本神户市区离岸3公里的海域,10米深的海底被填没了,露出一个4.36平方公里的人工岛。岛上设置28个3万吨级深水泊位,形成2万人口的居住区,有无人驾驶的自动电车环岛穿行架双层吊桥连结市区。
神户市1966~1981年耗资26.4亿美元,移走西郊高仓山8000万立方米土石,填造出这个名叫“港岛”的人工岛。1972年又开始填造更大的六甲岛,面积5.8平方公里,也是作为港区,可望于1990年完工。神户战后填海得到的陆地约15平方公里,比老市区还大。除了两个人工岛外,码头和大工厂也多建在填海地上﹔300多个泊位布设在33公里岸在线,多是深入海中的突堤,成倍提高了海岸的利用率。神户年吞吐货物1.5亿吨左右,为世界第二大港,大半得益于填海造港工程。
日本的人工岛很多。举其要者,有东京湾内的扇岛,原面积仅0.9平方公里,日本钢管公司将它填扩到5.5平方公里,建成年产600万吨的扇岛钢铁厂(规模相当中国鞍钢)。其布局合理紧凑,全程自动化,从矿砂、煤炭上岛到钢锭、钢板出厂,全部在岛上完成,全厂职工仅8000人。长崎市弹丸大的香烧岛,扩大到1.62平方公里,并同大陆相连,在上面建成世界最现代化的长崎造船厂,年造船能力达1900万吨﹔最大船坞长990米、宽100米,有10多个足球场之大,可造50万吨级超级油轮。长崎0.9平方公里的箕岛,填扩到2.44平方公里,建成世界第一座海上飞机场。大阪市关西机场设在7.6平方公里的钢铁净岛上,造价40亿美元,1990年通航后每年可起落26万架次飞机,进入世界十大机场之列。东京15年来用垃圾填出18个人工小岛,解决了垃圾的出路,取得建厂造房的用地。
日本、荷兰是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日本战后新造陆地1500平方公里以上,相当10个神户市区或20个香港岛。新地主要用于工业、交通、住宅三大方面。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濑户内海20多个新兴工业中心,都建在填海地上﹔13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所有大型造船厂、炼油厂、汽车厂、石油化工厂,也建在新陆上。东京以东80公里的鹿岛工业区,占地16平方公里,—半是填海地。大阪市坚持以垃圾和浚港淤泥填海造陆,20年得地10平方公里,建成南港新区,2/3作为港口用地。横滨市中心3.7平方公里“黄金地”,乃填海所得。不知名的小城土阪出、丸龟二市,也分别造陆7和3平方公里。
日本大举填海造陆乃地理条件所促成,更重要的是经济规律起作用。滨海之地气候宜人,船舶能直接靠岸,接近老经济中心,附近劳动力充裕,虽然填海投资多,但常年生产成本低,远期效益大。在大城市,造地甚至比买地便宜,如扇岛每亩地造价为25.7万美元,但在东京市区踌地卸要32.1万美元.便宜25%。
日本人雄心勃勃,决心将列岛周围5公里以内浅海尽量利用起来,再造700个人工岛,扩大国土1.15万平方公里,相当现有全国工厂和城市住宅区的面积,以解决国土狭小的困难。规划中的一个未来都市,将以1万根海底立柱挺起24.8平方公里的大平台,岛上建筑面积可达99.2平方公里,足供100万人生活和工作之用﹔需用钢材6000万吨,耗资1300亿美元。四个规模较小的人工岛.正在筹备和施工中,其中有秋田湾浮岛(面积9平方公里,建锰钢厂、火电站和直升飞机场),下关市北浦湾人工岛(7.5平方公里,作居住区和水产种苗、研究中心),长崎市大村湾人工岛(10平方公里,建国际会议中心、娱乐场和飞艇基地),静冈县清水港人工岛(2.3平方公里,建工厂)。
滨海小国和“袖珍”岛国都在向日本学习,向海洋索地,在海上扩大国土。例如,新加坡独立时领土581平方公里,今为618平方公里,增加6.4%,乃填海扩张而来。每年净增土地1.48平方公里,相当一个摩纳哥公国的面积。新建的樟宜国际机场,占地16.6平方公里,一半是填海地﹔从机场到市区、裕廊工业区35.5公里的高逮公路,包括路旁住宅区和公园,大部分是填海地。1986年建成的最大购物中心,占地15万平方米,亦填海而成。1.88平方公里的锡亚拉岛,由原面积仅0.14平方公里的三个小岛填土合并而成。
夹在法国、意大利当中的摩纳哥公国,面积1.89平方公里,四十年来新建1万套住宅、1200间旅馆房间、16万平方米厂房,虽然拼命往高空发展.但终究山穷水尽。1981年开始在海湾投土造陆,建设丰特维耶新城,得地0.22平方公里,扩大国土12%。其中四层体育馆宛如巴比伦空中花园,可容观众2万人,底层能停1800辆汽车。摩纳哥人口仅2.7万,何必建这么大的体育馆呢?这裹每年游客超过100万,年年举办国际杂技马戏大奖赛,没有这些设施是不行的。
由1201个璃瑚岛组成的马尔代夫共和国,总面积298平方公里。首都所在的马累岛仅1.8平方公里,集中全国1/4人口,居住4万人,拥挤不堪,只好向海洋进军,造陆0.56平方公里,将马累岛扩大了1/3。国际机场设在马累岛对面的胡鲁勒岛,2800米长的跑道为填海延伸而成,可供波音大型喷气客机起降。
查遍中外海滨城市的历史,几乎都有填海造陆的记载。厦门市老市区和新特区,多在填海地上。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所在的金山卫,占地10多平方公里,86%是三次围海所得。香港历年填海造地18.5平方公里,扩大辖地1.7%﹔香港岛闹市几乎都是填海区,居住全岛58%的人口。澳门半岛原有2.78午方公里,今为5.42平方公里,增加一倍,也是填海得来的。
填海造陆利益很大,但也影响生态平衡,加剧环境的污染。人工岛和新陆岸压缩了海域,必然造成海流的变化,给航道带来难以预测的影响,破坏渔业生产﹔海岸向前推进,造陆户夺占“黄金”地段,老住户丧失了好“风水”﹔工厂、海港独霸海岸线,居民失去最好的休憩场所…因此,每项填海工程都应从长计议,权衡利弊,谨慎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