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维新志士灭门案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45:03
灭门案,这个近期备受关注的主题,其实在古代并不鲜见,据史料记载,有清一代,发生的灭门案就有许多,但本文不是探寻灭门案发生的文化症结,而是要探寻一桩被人们遗忘的维新志士灭门案—1900年浙江衢州西安县令吴德潚灭门案。
此灭门案发生在1900年的浙江,《清史稿》对此事记载为,
“吴德潚,字筱村,四川达县人。性至孝。博极群书,以进士用知县。庚子年,任浙江,西安、北京拳乱起,江山县土匪以仇教为名,连陷江山、常山,县人咸欲应之,德潚谓北事未定,洋人必不宜歼。有罗楠者,素健讼,德潚尝严惩之,久含恨。结都司周之德,挟众指德潚袒洋教,劫德潚缚道署辕门,尽镊须发,以利刃攒刺,洞腹死,德潚骂不绝口。子仲韬驰哭尸下,又杀之,并入县署杀全家四十馀口。事定,恤如例。”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吴德潚其人其事,据文献记载,吴德潚最初曾与其长子吴铁樵客于张之洞幕府之中,并于1895年在京师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杨锐等人结为至交,梁启超在《饮冰室书话》中写道“先生性德纯孝,而学识魄力,迥绝流俗…有子三人:长曰铁樵,次曰…皆有过人之才,余与谭浏阳及铁樵约为兄弟交,而父事季清先生”。谭嗣同也直言不讳道“三吴,蜀之三龙也。吾国有此等人才,岂是亡国气象”,可见吴氏父子与维新党人交谊非浅,1896年,吴德潚调任浙江山阴县令,并成为维新刊物《时务报》最初发起人之一,这段时间与梁启超、黄遵宪、汪康年等人来往甚密,并真正成为维新运动中的隐藏人物。在《时务报》内部发生纠纷之时,吴氏父子对调解汪、梁纷争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稳固了内部团结,同年,吴铁樵不幸暴病身故,谭嗣同以“哭之恸,常为作一传,见时务报中。”来纪念这位昔日志同道合的友人,1898年,戊戌政变爆发,慈禧太后再次垂帘,京师之中四处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慈禧首先以“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的罪名搜捕维新主使康有为及康广仁,而后下令逮捕军机四章京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深秀等人,并于9月28日将他们开刀问斩。除慷慨成仁的戊戌六君子外,受牵连的还有湖南巡抚陈宝箴、京堂、总署章京上行走江标、出使日本使臣黄遵宪、礼部尚书李端芬、京师矿务、铁路总局张荫桓、礼部侍郎徐致靖等十余人,他们或罢官、或遣戍边陲,在举国恐慌之时,惩治的名单上却没有吴德潚的名字,可能是由于他在戊戌变法中所扮演的角色甚是隐秘,并且是阶段性的,所以暂时躲过了这场劫难。但吴德潚的命运并未因此而改变,1899年,吴德潚被放任为衢州西安县令,一年后,吴德潚一门惨死于任所。
阅读官方资料可能很难将衢州教案和戊戌变法联系起来,但经过细心阅读,不难发现其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地方志记载衢州教案发生的背景
“二十六年庚子夏六月,旱。九牧匪起,连陷江、常二县。警报至衢,流言四布,讹传屋瓦上有人影往来,又闻空中火药气。合城扰扰数日而难作。”
庚子年间,政局动荡,会匪四起,直接导致了教案的发生。
“庚子六月,拳团乱作,衢州土寇四起,江山、常山被陷。二十五日晨,君(吴德潚)方集议团练,闻锣声,问何为,则以毁教堂对。君出门呵禁之。反徒麇集,遽倒戈相向,职官裸而反接之。送金衢严道署,诬以通贼。道员鲍祖龄懦而愚,不能弹压。贼复由道署缚出,至堂檐下,乱刃斩之。又閧入县署,募宾丁役凡杀二十九人。子以启、以发被缚,乱民请鲍处分。鲍言:‘听汝辈惩治,吾不敢庇护罪人。’二十六日亦守骈戮。长孙恕昌仓促出逃,匿于城隍庙之悬匾中,搜出亦戮死。所剩幼儿二,赖乳者抱出得逸。太夫人年八十,牵出将加刃,为人喝阻,乃抢掳簪钏而去。”
从教案的发展到扩大,身为道台的鲍祖龄不但未加以制止,反而说出“听汝辈惩治,吾不敢庇护罪人。”,“罪人”一词不知何意?下面的史料解答了我们的疑问?
据林纾在“纪西安县知县吴公德潚全家被难事”中记载。
“鲍、吴之挟隙因微。鲍为春霆提军子,少年袭爵得官,尤纨绔也。衢多花船。咸泊西门外。鲍有所昵,每乘夜微行就之、吴念同里谊,欲谏阻,又不敢面言,伺其出,辄衣冠迎候道左,意使知愧,鲍深衔之。至是睹其被祸,且以为快。 ”
事变发生后,“监司立堂外,视公死,乃入…群贼守县门,杀公家四十余口,始定,胠公箧,得康有为书,监司大喜,以为通贼情真,诛之有名。”
读文至此,恍然大悟,吴德潚的灭门是由于结私怨于上宪,并与康党通信,袒护洋人。而杀吴氏一门,民间的说法为袒护洋人,官方的暗语则为勾结康党。
从这些片段记载中,我们渐渐可以了解到吴德潚的灭门的真正原因,试想如民乱发生之时,作为道员的鲍公子如加以制止,可能会避免这次惨剧的发生,直至“得康有为书,监司大喜”,可以洞彻这是一起预谋已久的政治谋杀,而且被罩上了教案的外衣,障住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正是这位见死不救的鲍道员,于1901年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被定为“斩监候,贷其一死,发往极边充军,永不释回。”。其他涉案官员也均受到惩罚,但对吴家如何抚恤,就很难查询了。
如果没有衢州教案的发生,可能吴德潚的名字会慢慢被世人所遗忘,而正是此案的发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位鲜为人知的维新志士!回首衢州教案,解密历史的同时,也看出了这位昔日的维新志士,在民变之时表现出的隐忍坚毅,不畏权贵,劝人为善的种种美德,虽然吴德潚的死的看似是无足轻重的,轻如鸿毛,但是作为维新运动的一员,他曾经激昂慷慨,爱国之情发乎情合乎理,用自己的生命来谱写不朽的篇章。让我们用其友人的诗句来结束本文,“观君遭万变,已是空一切,只有黄鸟歌,哀吟代呜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