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膳食与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24:08
时间:2008-9-28 11:00:38 点击:2565      『大字中字小字』打印收藏
1、国人怎样“吃”才科学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以下简称“新指南”)的出台,距离1997年的“老版”已经过去10年,不知将怎样指引大家走上健康之路。请看以下解读。

先说吃粗粮——每日80-100克。新指南中,对于粗粮的概念以及使用量比“老版指南”更加细化了。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荞麦、麦麸以及各种杂豆,如芸豆、赤豆、绿豆等。
杂粮中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都很多。现在人们摄入的膳食纤维少,食物精细,所以增加粗杂粮非常必要,也是新指南非常强调和推荐的。
可能很多人不是不知道粗粮的好处,而是认为粗粮难吃,吃不下。其实只要稍微动下脑筋,粗粮也可变“珍馐”。比如在蒸米饭的时候,白米饭里面加一些荞麦,做成荞麦饭,也可以加些玉米、燕麦等,做成杂粮饭,口味很不错。煮粥时,白米粥里加些赤豆、花生、绿豆等,做成八宝粥。还可买些杂粮面包、窝窝头、玉米面条、玉米饼干、玉米馒头、荞麦馒头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蔬菜——50%以上的深色。吃蔬菜方面,强调每天要有一半以上的深色蔬菜,比如菠菜、西兰花、茄子、柿子椒等,都属深色蔬菜。而浅色蔬菜主要指绿豆芽、黄豆芽、花菜、萝卜等。还要多吃一些薯类,比如土豆、红薯等。都是增加膳食纤维的。在平时蒸米饭的时候,可以在米饭上面放红薯一起蒸,粥里加些红薯煮成红薯粥等,都是很好的补充薯类的途径。
大豆——每日50克。大豆也是新指南中强调和重点列出的。每天应吃50克的大豆或豆制品,相当于2杯豆浆,或豆腐干100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大事只指黄豆、黑豆等,不包括绿豆、赤豆等豆类,尤其是女性应多吃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等,对女性健康非常有益。
鱼-每日50克。在鱼、禽、蛋及瘦肉部分,与旧指南有所不同。新指南的第四条是“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鱼的位置排在第一位,而旧指南是把鱼放在最后的,可见吃鱼的重要性。提倡每天吃150-200克的鱼、禽、蛋、瘦肉类,尽量每天都能吃50克左右的鱼(包括虾类),每周至少吃2次海鱼。
零食——也分绿黄红。零食,在旧的指南中没有讲过,这次新增加了关于零食的条目。零食也分为“绿、黄、红”。亮“红灯”的零食主要指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比如炸薯条、巧克力、高糖分的果脯等,尽量少吃或不吃。可以吃一些“绿色”零食,比如水果、酸奶、全麦饼干、玉米、红薯等低糖、低盐、多纤维素的食物。黄色食物,指介于绿色和红色之间的,可适量食用的食物,比如奶油蛋糕、夹心饼干、坚果类等,吃时要适量,一次坚果类吃10粒左右即可,饼干不要超过4块。
油——每日30克是上限。旧指南中只提出减少烹调用油的量,只说清淡,新指南则提出具体的量——每人每天25-30克,也就是2-3调羹的量。而现在普通家庭,每人每天吃掉的烹调油大概是50克左右,足足多了一倍。因此,您只要将现有用油量减少一半,基本就达到标准了。
希望家庭主妇在烧菜的时候有一个总量控制的意识,最好选用控油勺。平时多做些清蒸菜、凉拌菜、黄瓜等可以直接生吃。还可以选择不粘锅,也能少用些油。
盐要控制在6克以下,最好家家都用盐勺。提倡油盐减半,因为现在大部分家庭的油盐用量基本上是规定油盐用量的2倍,建议在现在的基础上油和盐都减半,基本就符合规定量了。
再说喝牛奶天天饮。旧指南只是强调经常饮奶,新指南中要求每天饮奶300克,即1-2杯奶。不能吃牛奶的人。可以喝酸奶,也是每天300克。如果不方便喝鲜奶,比如出差在外,或者没有冰箱,没有办法储存牛奶等,可以喝奶粉,大概15克奶粉相当于100克鲜牛奶。
喝水要主动。正常每天要喝6-8杯水,相当于1200-1500毫升。包括白开水、淡茶水等食物以外的水。白开水最好,但如果喜欢喝茶,淡茶水也可以,不提倡饮浓茶。碳酸饮料、咖啡等要少喝,喝水时要注意主动饮水,不要等到渴了再喝,也不要一下子喝太多,要少量多次饮水。
饮酒莫过量。饮酒方面,男性每天摄入的酒精量要少于25克,女性少于5克。25克酒精如果折合成酒的量,相当于一两50度的白酒,1瓶(500毫升)啤酒,150毫升红酒。
别忘了动。新指南中更加强调运动,推荐每天要走6000步,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6000步相当于普通人走30-40分钟,骑15分钟自行车相当于走1000步。平时多走路少坐车。尤其是在电脑前久坐的白领,工作1小时后,就起身耸耸肩、伸伸腰、甩甩手,主动做一些运动。
合理的饮食是我们一生都要坚持的,习惯是养成的,也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要有健康饮食的观念,只要有毅力,就能成功,就能给健康带来益处。
2、现代膳食的新观点
随着营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膳食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国际间的交流,使人们对膳食营养的认识更加科学和全面。国内外营养学家达成共识的有以下几种新的观点:
(1)膳食强调补钙:在世界上不论什么人种,都面临着缺钙的威胁,而我国居民更是普遍缺钙。大多数人只知道缺钙会引起小儿佝偻病、老人骨质疏松症,其实缺钙的表现不止于此,还有一些疾病也是因缺钙引起,如高血压(舒张压升高)、过敏(哮喘、荨麻疹)、心肌功能下降、性功能障碍、生殖力降低、疲劳无力、脚腿抽筋、动脉硬化、痛经等。因此,现代膳食强调补钙。专家认为补钙的最好方法是从膳食中摄取钙,其中以牛奶(包括酸奶)、豆浆为首选,应是每天必食的食物。含钙的食物还有虾皮、豆腐、芝麻酱、海带、沙丁鱼、烤鱼片、大马哈鱼、杏仁、黄豆芽、芹菜、油菜、骨头汤、蘑菇等,可适当多吃。
(2)多吃高纤维食品:食物纤维是食物中非淀粉类多糖与木质素的合称。它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食物纤维分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类,果胶类为水溶性,多为水果纤维;不溶于水的纤维多为谷类和蔬菜纤维。科学家将食物纤维素推崇为“第七营养素”、“21世纪的功能食品”。食物纤维素的主要保健功能,一是天然抗癌剂和抗诱变剂,可防直肠癌;二是加强肠蠕动,防止便秘;三是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肥胖症;四是吸附肠道内毒物,清除肠道胆酸,防止人体胆石形成;五是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繁殖,减少腐败菌的产生。
含植物纤维素的食品有水果、蔬菜、各种豆类、全麦面粉、栗子、花生等;含半纤维素的食物有谷类、豆类、玉米和苹果、香蕉、萝卜等,其作用与植物纤维素基本相似;含果胶水溶性纤维的食物有橘子、橙子、红萝卜、香蕉、苹果等;含胶质与植物粘液的食物有干豆类、燕麦片、燕麦糖、海带、紫菜、银耳、香菇等,一切植物粘液,都属于纤维素的一种;含木质素较多的食物有谷类、栗子、卷心菜、苦瓜、李子、梨、花生等。纤维素可以防治的疾病有:便秘、结肠癌、结肠憩室、过敏性结肠综合征、高血脂症、糖尿病、肥胖症、胆结石等症。
(3)低脂低盐饮食:新的膳食观点强调低脂肪、低盐饮食。专家们认为“现代文明病”中的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症、高血压、肥胖症和癌症等都与摄入高脂肪、高盐食品有关。长期食用低脂和低盐膳食,有利于健康长寿,有助于防止和减少乳腺癌、脑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提倡吃粗、吃野与吃生:国内外的专家均提倡吃粗食,即吃米不要吃精米,而是吃糙米;吃面粉不要吃精面粉,要以吃标准粉为主;而且提倡多吃五谷杂粮,如豆类、玉米、高粱、小米、红薯、土豆等,有助于防止脚气病、糖尿病、便秘和老年斑等。在“饮食回归自然”和无污染的思想指导下,提倡吃野菜、野果和野味。野菜如荠菜、苦菜、马苋菜、嫩柳芽、地肤菌、槐花、榆钱、芝麻叶、红薯叶等;野果如沙棘、桑葚、酸枣、刺梨、猕猴桃、树莓、沙枣、墙薇果、余甘果等;野味如麻雀、野鸭、野山鸡、蚂蚱、黑蚂蚁、野兔、田螺等。野菜、野果、野味,不但无污染,保持着食品的鲜味,而且它们的营养都很丰富。
吃生,是指能生吃的食物尽量生吃,主要是指蔬菜和水果。部分粮油类食品,有的亦可生食,如芝麻、花生、红薯、黑豆、核桃等。生吃的好处是,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各酶可以不受烹调的破坏,能够获取更多的营养素和酶类,而且某些食物生吃可以保存有医疗作用的成分,如生吃白萝卜有抗癌作用,生吃大蒜有杀菌作用等等。食物生食,还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抗老防衰作用。另外,吃生食对牙齿有益,可以维护牙齿的健康。
3、“三高一低”膳食与“现代文明病”的关系
所谓“三高一低”膳食,即高热量(糖)、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饮食结构。这是一种有损人体健康的膳食模式,导致了“现代文明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和癌症等)的日益增多。由于这类病是因生活富裕而引起的,所以又称 “富贵病”。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城镇居民盲目追求西方“三高一低”的膳食模式,抛弃了中国传统的符合科学的饮食结构,结果“现代文明病”急剧上升。
“三高一低”膳食导致“现代文明病”的发生与发展,其主要原因:一是所吃的食物品种单调。我国的主食为大米和小麦,两者占人体供能食物量的70%,植物蛋白的90%。副食中的肉类则主要为猪肉,约占肉类食品的90%。如此单调的品种,必然要导致人体营养不良或某些营养素过剩,难免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二是吃脂肪食品,如肥肉及油炸、熏烤、高脂类食品在数量上越来越多;含糖和添加剂饮料代替了茶水和白开水。而这类食物在制作过程中,经反复高温而发生裂解和氧化反应,可产生大量有毒氧化物和致癌物,食用后可损害脑细胞,并诱发各种癌症。长期食用过分单一的食品或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是血清胆固醇增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栓和糖尿病的诱因。约有35%的癌症,与人们过量摄入动物脂肪有关。三是“三高一低”膳食,吃蔬菜越来越少,这也是最大的弊端。因为蔬菜类为还原食物,它们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具有还原能力的SOD酶和钾、钠、钙、镁等碱性离子等,它们不仅有防氧化作用,还能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膳食中如缺少还原类食物和纤维素,就会增加患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结肠癌等病的机会。
目前,发达国家已认识到“三高一低”带来的危害,开始加以纠正,提出了适合本国的“膳食指南”。为了不使我国思居民走西方国家错误的“三高一低”的老路,我国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保持了我国传统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适当搭配和补充动物性食品的膳食模式。要求做到:食物要多样,蔬果要多尝,每天要喝奶,鱼肉要经常,饮食宜清淡,饮酒要限量,体重保正常。人人如能够积极实行我国的这一膳食模式,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现代文明病”的发生,中华民族就会朝着智力更高、身体更壮、寿命更长的方向发展。
4、饮食不当能致癌吗
现代生活中,各种污染对人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倘若又不注意饮食搭配,不注意烹调方法,这种饮食不当就会增加患病的危险。因此,科学饮食,加上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但能够阻止细胞癌变,还能加快体内毒物的排出,使身体保持健康。
在关研究表明,饮食与癌症有密切关系。据统计有1/3的癌症病例与饮食有关。可能引起癌症的因素包括:致癌食物、致癌物质和烹调方法。研究认为,动物脂肪可能使人增加患前列腺癌和直肠癌的危险,富含动物脂肪的饮食和女性乳腺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调查显示,那些饮食中含脂肪最多的人群,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比例也最高。含亚硝胺、霉变和高盐食物,均含致癌物质。一些地区的饮水和食物里含亚硝胺高,食管癌的发生率也高。食物霉变也会致癌,如霉变的花生和玉米含黄曲霉毒素能使人患肝癌。经常吃高盐和腌制的食物,易患食管癌和胃癌。烹调方式不当,如经常直接用火烧烤肉类,就会产生致癌物质。专家认为,烹饪肉类最好还用炖、蒸、煮、烤箱烤和使用微波炉,不要用炭火直接烧烤。
因此,膳食应当讲科学。研究表明,良好的膳食结构与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防病抗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首先应做到膳食多样化,少吃动物脂肪和高糖、高盐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每天要喝牛奶或豆浆,适当增加鱼、蛋、瘦肉,做到各种营养成分尽可能完备和平衡。同时要忌食霉变食物,少吃烟熏、烧烤和油炸食物。最好不饮烈性酒,有饮酒习惯者,可限量饮低度酒或葡萄酒。只要注意合理膳食,就一定会减少癌症发病率。
5、科学膳食能延缓人体衰老吗
科学合理的膳食,可以延缓衰老,使人显得健康而又年轻,这是没有疑问的。营养学家的长期研究表明,人类的衰老和早逝,与长期饱食、狂饮暴食、饮食结构不合理和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实验基地。这里进行了一项新奇的实验:将老鼠的饮食量减少70%,可使老鼠的寿命延长50%。而将此实验迁移到人类生命研究后发现,适当控制热量的摄入,几乎可减少或延缓大部分与老化衰退有关的疾病。而且各相关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均证明少食可能延缓人体衰老,饱食则会令人短寿。
我国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已从温饱型过渡到小康型。温饱型的生活,在膳食上是能吃饱,而小康型的生活在膳食上则更进一步,是能吃好。由于生活的富裕,膳食质量得到提高,于是一些家庭的日常生活是:大鱼大肉、精米细面、糕点饮料,有不少人还吸烟喝酒,经常狂饮暴食。这种生活方式是加速人体衰老的催化剂,是引起“现代文明病”的重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年度报告中指出,不良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是造成人类许多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每年都要夺去全世界数以千万计人的生命。报告说,全世界每年有2400多万人死于癌症、心脏病等疾病。生活西方化使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养成了富裕社会才有的那些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酗酒,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等。世界卫生组织驻北京办事处代表金斯利吉博士说: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是发达国家的人才患的疾病,现在在中国已成了“家常便饭”,比如死亡率极高的癌症、脑血管病、中风和心脏病等。另外,中国糖尿病的人数也在上升,估计中国有1500万以上糖尿病患者,这比10年前高出3倍。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劝说人们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不吸烟,不酗酒,不饱食,不暴饮暴食,多运动,以保护自体健康,延长寿命。
6、一日三餐能否适应现代生活
我国的传统饮食习惯是一日三餐,在一日三餐的要求上是“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根据食物吸收的昼夜节律与不同人群的实际需要,一日三餐并不适合所有的人。研究认为,一日三餐最适宜的是老年人。对于儿童、青壮年和在岗工作的人,显然一日三餐是不够的。
一日三餐的不足,在于间隔时间长过。例如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的青少年,一般都是在下次吃饭前已经饥肠辘辘。正在上学的学生(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生),在上午11点钟左右多半是腹中空空、饥不可耐,因而到吃午饭时常会吃得太多、太饱。一次过饱会加重肠胃负担,日久天长,就有患慢性胃炎这类疾病的可能。而晚饭要到5-6个小时以后,比上午的时间还长。晚饭后,中学以上的学生还要做作业,青、中年人还要工作或挑灯夜读,到睡觉前还有4-5个小时,甚至6个小时的时间。食物在胃里排空的时间一般为4小时,到睡觉时,腹内已唱“空城计”了。所以学生们课间要加餐,晚上还要吃一点东西,这样才能满足身体和学习的需要。一日三餐不适合他们的。但对老年人来说就很适合,因为老年人的胃肠功能衰退,消化吸收较慢,晚上吃多了反而不舒服。
现代生活的节奏紧张,消耗量大,人脑需要葡萄糖的供应,而一日三餐所转化的葡萄糖远不能满足大脑的工作需要。所以实行多餐制才有利于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学生增加课间餐、工作人员增加工间餐、夜餐都非常必要的。芬兰的科学家证实一日4-5餐的人,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的患病率明显低于一日三餐的人。加拿大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少吃多餐有助于降低体内胆固醇与胰岛素水平,可以使人有充沛的精力。所以,年轻人改变一日三餐的习惯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7、多吃五谷杂粮有益健康
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物供应日益丰富,精米细面、糕点饮料、美酒蛋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在这种情况之下,提倡吃五谷杂粮,好像有点不合时宜。其实,从“治病救人”、维持人民健康来说,完全应该这么做。
祖国医学早就有“五谷为养”的论述。因为单吃某一种粮米都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如果把几种不同的食物混吃,各种食品就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协同作用,提高其营养成分的吸收率和利用率。如小麦、玉米、大豆混合成三合粉,其蛋白质的利用率比单独食用其中一种要高得多,这就是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而且五谷杂粮可以给人体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调查表明,凡是结肠癌发生率低的地区,其居民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均较高。膳食纤维还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这是精米细面所无法提供的。所以,在“现代文明病”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提倡多吃五谷杂粮是有重要意义的。
让我们以几种杂粮为例,看看它们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玉米:玉米在世界上被称为“黄金食品”、“益寿食物”。在人们心目中,玉米属于粗杂粮,其实玉米是粗粮不粗,它有特殊的保健价值。玉米除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外,还含有硒、镁、谷胱甘肽、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它具有防治多种疾病的作用,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功能衰退、泌尿系统结石等。玉米还有抗癌作用。玉米深加工制成的果糖浆,有健胃、滋补、止咳等功效,也是制作蜂王浆、补脑汁、止咳糖浆和糕点的基料。用玉米榨出的玉米油是良好的保健油,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还含有卵磷脂、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是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理想食用油。
燕麦:是世界公认的营养价值很高的杂粮之一。每天吃60克燕麦片可使胆固醇降低3%-5%。英国皇家医学院发表的研究报告说,每天早上吃一碗燕麦片粥,可将英国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降低6%。研究者认为燕麦含有一种特殊的可溶性纤维,这在其他谷物里是找不到的。因此,燕麦不但有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而且能抑制老年斑的形成,还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物。
绿豆:被称为“济世良谷”。绿豆不但营养好,而且保健功能非常显著。常吃绿豆有降脂、降压、明目、清热、解暑等作用。在热天,绿豆汤最爱人们欢迎,有了热,上了火,喝绿豆汤即可解除。如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眼睛发炎,或生了痱子、湿疹或疮疖等,喝绿豆汤有医疗作用。
高粱:是常吃的杂粮之一。东北的高粱和稻谷一样脱皮后成为米,称为高粱米,可以做米饭吃。其他地方多磨成高粱面,蒸窝头或花卷吃。高粱的保健作用是可以给人体提供优良的膳食纤维,含糖量低,是糖尿病患者常吃的食品。由于高粱含有鞣酸,有固肠胃、止泻的功效。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便溏腹泻者食之有益。
小米:不少国家把小米作为体弱者和病人的调养品。原来,从营养价值上说,小米超过大米。蛋白质、维生素B1和维生素A等高于大米,产热量也比大米高。用新小米熬粥,是产妇和病人的理想食品,不但营养好,易于消化吸收,而且有促进食欲、健脾和胃、补虚损、养肾气和清虚热等功效。中医认为,小米粥上面浮的一层粘稠物,形如清膏,俗称米油,营养极其丰富,滋补力强。《随息居饮食谱》一书称“米油可代参汤”,还认为空腹服米油有滋阴壮阳作用。对孩子生长发育有益。
红薯:过去被人们视为粗粮中下品的红薯,如今身价倍增。红薯在国外被视为保健食品,是抗癌、减肥、益寿的佳品。美国从红薯中提出“去氧表雄酮”的活性物质,可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在国内,北京科研机构成功地从红薯中分离出抗癌物质,并进行了动物实验,证明对癌症、白血病均有抑制作用。日本发现红薯中的粘蛋白是一种多糖和蛋白质混合物,有防止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胆固醇排泄、维护血管弹性的作用,从而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美国研究发现,红薯中有雌激素样物质,对保持皮肤细嫩、延缓细胞衰老有一定作用。红薯中的纤维素,可预防便秘和肠道疾病,因此,红薯已成为杂粮中的上品。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多吃五谷杂粮的好处。为了健康长寿,请您多吃杂粮。
8、吃低脂饮食有什么好处
世界各国公众在认识到“三高一低”的饮食模式的危害后,纷纷转向低脂饮食。那么低脂饮食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呢?
(1)防止与减少肥胖:世界公认,肥胖的根源是摄入过多脂肪。是脂肪在体内堆积的结果,身体脂肪的积累来源于食物中的油脂和含糖高的甜食。因此,防止肥胖与减肥,重点是吃低脂饮食。控制脂肪积累是减肥的最佳途径。在日常生活中,吃肉宜吃瘦肉,炒菜少用油,少吃油炸食品,膳食以清淡为主,就可以防止肥胖。
(2)防止与减少乳腺癌:高脂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发生,而低脂饮食则可大大减少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加拿大医学研究人员证实,如果妇女把从脂肪中吸收的热量减少1/3,可明显减少乳腺癌的发生率。许多加拿大食品中的脂肪含量超过35%,这是造成加拿大妇女乳腺癌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3)减少脂溢性秃发:高脂饮食可使皮脂腺过度分泌脂酸,而加重脂溢性秃发的病情。而低脂饮食可以抑制皮脂腺的分泌,起调节毛囊皮脂腺的作用。脂溢性秃发或头屑过多的人日常生活中更应坚持低脂饮食,并少食或不食油煎、油炸食物。
(4)减少结肠癌:调查资料证实,结肠癌与食用高脂肪饮食有正相关的关系。食用脂肪越多,发病率越高。动物试验提示:当某些大肠细菌将脂肪转化为其他物质时,高脂肪饮食便改变了大肠中正常的菌群组成,一种或几种细菌的转化物相当于一个致癌物,并可助长存在于大肠中致癌物的活性。高脂肪饮食通过某些大肠菌的作用,间接地增加了这些致癌物的活性。坚持吃低脂饮食,就能阻断这种转化作用,从而防止或减少结肠癌的发生。
9、吃素对健康是否有益
对于素食的功能和作用,我们的祖先早有许多实践经验,并有不少论述留传后世。现代国内外的营养学家,对吃素进行了科学研究,认为素食清洁卫生、营养丰富,可强身健体,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等病症。常吃素食有利于“青春常驻”,延缓衰老。据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营养学家特林·坦德尔教授说,吃素对健康有好处,首先表现在素食者的癌症死亡率要比吃肉的人低20%-40%。这与素食者所吃的低脂肪、高纤维食物和大量豆制品有关。吃素对肾病患者也有好处。植物蛋白给肾脏带来的负担比动物蛋白小。如果需要蛋白质的供应,可以在吃素食的同时喝牛奶,这样也不会给肾脏带来负担。
自古以来,许多长寿者多饮食清淡;而那些富贵者,终日膏梁厚味、花天酒地,寿短者居多。佛门弟子,一生修行吃素,有的还要练武,但身体却很健康,其中还有许多长寿者,他们虽然不能从动物食品中摄入蛋白质,但可以通过豆制品取得,如吃豆与麦、高粱、玉米磨成的混合面,喝豆浆、吃豆腐、吃豆芽和吃花生、核桃、芝麻、松子、葵花子等食品,均可获取植物蛋白。维生素B12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缺乏者可导致贫血,全素食者可以从发酵食品中获得,如腐乳、豆鼓、豆瓣酱等都并不等同出家人的一生吃素,而是广义的素食,即以素食为主,有的辅以牛奶、鸡蛋,有的辅以鱼虾,有的吃点瘦肉。这种广义的素食,对健康长寿是非常理想的膳食结构,亦符合我国《膳食指南》的要求,更适合老年人。
但是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吃素并不适合孕妇、乳母和青少年。因为孕妇和乳母需要供给胎儿和婴儿营养,青少年正在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蛋白质供应,而且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都较大。蛋白质是人体一切细胞组成的重要物质,钙、磷、铁、锌等矿物元素均有各自的重要作用和生理功能。如这些重要成分摄入不足,将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因此,素食对这类特殊人群应当例外。
10、哪些食物有健脑作用
大脑有上百亿个脑细胞,能迅速收集、贮存、处理信息,指挥神经系统作出反应。大脑是一个新陈代谢非常活跃的器官,是人体的“司令部”,因此,大脑是否健康,关系到全身的健康。现代生活和工作、学习节奏紧张,男女老少都存在健脑问题。而脑的动力来源于脑细胞代谢所必需的物质,适合健脑的食物可以增加智力,能帮助大脑加强记忆,保持高昂情绪,提高反应能力,消除紧张心理和防止大脑老化和萎缩等作用。
健脑食物,既有动物性食品,又有植物性食品,适宜常吃的有:
(1)鱼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不饱和脂肪酸和脑磷脂、卵磷脂,它们都是脑神经细胞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所谓“脑黄金”,就是来自鱼类的物质。大脑最需要的“谷胱甘肽”,是抗氧化、遏制脑细胞“生锈”的物质,鱼肉中的含量也很丰富。鱼类所含的上述各种成分,对大脑起到保护和“加油”的作用。
(2)鸡蛋:大脑需要的是蛋黄,因蛋黄中含有十分丰富的蛋黄磷脂,分析表明,蛋黄磷脂含卵磷脂70%-80%。蛋黄磷脂与人体磷脂相同,能改善胆固醇的代谢功能。卵磷脂在人体内可转化为乙酰胆碱,是人脑记忆保持旺盛不可缺少的物质。人到中年以后,记忆力逐渐下降,脑力衰退,是因为脑中乙酰胆碱含量少所致。因此,经常吃鸡蛋,可以健脑,能帮助儿童和少年的大脑发育及增强老年人的记忆力。
(3)黄豆:黄豆及豆制品亦含有卵磷脂,这种植物性磷脂可释放乙酰胆碱,是脑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桥梁。黄豆所含的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能增强脑血管功能和促进脑细胞的活力。最近,美国推出了“大豆卵磷脂”,称其为健脑食品,如果人们每天能从食物中摄取健脑食品,就能阻止脑细胞的老化和死亡。而大豆卵磷脂就具有提高脑力的功效。
(4)核桃:大脑的构成,脂质占50%左右,脑中的脂质,主要为磷脂、糖脂和胆固醇。而这些构成大脑的脂质至少有40%以上人体自身不能制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核桃仁所含的脂肪极适合大脑的需要。它能迅速改善儿童的智力。祖国医学很早就认为核桃有健脑作用。中医从“取类比像理论”出发,认为核桃仁的外观形状,很似人脑的两半球,上面的皱褶颇似大脑的沟回;人的大脑是乳白色,核桃肉为灰白色,这种巧合并非偶然。现代医学研究,核桃含丰富的磷脂,还含有钙、镁、铁、锌、锰、铬等矿物质元素和人体必需的8种按基酸。所含的脂肪又以亚油酸为主,这些物质均可增强脑细胞活力。据古籍记载,隋唐时期,参加科举的考生,大多在考前食用一段时间的核桃仁,以增进智力和保护大脑不使过于疲劳。清末,荷兰驻华公使患神经衰弱,常头晕、失眠,李鸿章闻知送他一些上等核桃仁制成的“胡桃酪”。公使吃了1个月病情即痊愈。说明核桃的健脑功效是确实的。
此外,对健脑有益的食品还有:牛奶、木耳、卷心菜、金针菜、香菇、洋葱、海带、桂圆、香蕉、栗子、花生、苹果、黑芝麻、酸枣、小米等。学生和老人不妨多吃些上述食品。
11、为什么现代膳食讲究酸碱平衡
对于膳食营养的平衡,人们已开始注意,但对于哪些是酸性食品,哪些是碱性食品,摄入人体后酸性与碱性对健康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些并未被多数人认识。而食品的酸、碱性与人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人体的新陈代谢生理活动和各种酶促反应,都需要一个合适的酸碱环境。体液的酸碱度用 PH值为7表示中性,PH值小于7为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大于7则是碱性。人体的PH值一般在7.3-7.5之间,呈弱碱性,酸碱度基本平衡。如果超出这个范围,那就是病理状态了。PH值变动的幅度很窄,生命极限的体液PH值仅为7.0-7.8.
健康人的机体在正常情况下,可不断地调节体内的酸碱度,使之保持平衡。如果多吃碱性食品,体液可呈碱性;多吃酸性食物,体液就会变成酸性。研究表明,酸性食物吃得过多,时间导致体内会偏酸性。而酸性体液要动用体内更多的钙质来中和,这样使缺钙现象更严重,会造成软骨、龋齿、骨质疏松等。体液的酸性环境不利于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转,容易发生抵抗力降低,而诱发一些疾病,如感冒、血压上升、动脉硬化、神经衰弱、胃溃疡、脑中风、尿结石;或者好发皮肤病,如粉刺、荨麻疹和伤口不易愈合等。据专家调查统计,人类的70%疾病发生于酸性体质。
需要指出的是,食物的酸碱性不是以口感的酸或咸味来划分的,而是根据它们被摄入后在体内产生的酸碱物质来区分的。有人误以为山楂、杨梅、橘子等酸味的水果为酸性食品,其实正相反,因为这些酸味的水果吃入人体后,最终进入血液的分解物是碱性的。酸味食物并不等于是酸性食物。同样,不带酸味的食品,也不等于是碱性食物。就各种食物本身而言,不论其味是酸、辣、苦、甜、咸,它的酸碱度一般近于中性。米、麦等淀粉类谷物,畜、禽肉和鱼贝类、蛋类等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多种营养的食品,在体内氧化分解的共同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结合成的碳酸(酸性),所以称这些食品为酸性食品。蔬菜、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有机酸盐,如乳酸、柠檬酸、苹果酸的钠盐或钾盐等,其中有机酸根可以在体内合成糖原(如肝糖原),而钠离子或钾离子则可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成碳酸氢盐(碱性);另外,蔬菜、水果中还含有钙、钾、钠、镁等元素,它们在体内最终的代谢产物均呈碱性,故称这类食物为碱性食品。
人体虽然有调节酸碱平衡的功能,但这种调节是有限度的。为了防止体液酸化,在膳食方面,要注意酸性与碱性食物的搭配,不要偏食鸡、鱼、肉、蛋和大米、白面,应当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以保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12、常吃的酸、碱性食物各有哪些
我们日常吃的食物,大部分PH值小于7,也就是说均为偏酸食物。一些食物的PH值举例如下:米饭6.7,牛奶6.5,面粉6.3,西瓜6.2,豌豆6.1,菠菜5.7,胡萝卜5.1,啤酒4.5,草莓3.5,苹果3.2,醋2.9,柠檬2.3,多数食物的PH值在4-6之间。
(1)酸性食物
强酸性食物有:牛肉、猪肉、鸡肉、金枪鱼、比目鱼、牡蛎、奶酪、大米、小麦、面包、饼干、糕点、酒类、白糖、花生、香肠等。
弱酸性食物有:火腿、腊肉、鸡蛋、龙虾、章鱼、鳗鱼、鱿鱼、燕麦、荞麦、豌豆、奶油、巧克力、葱、空心粉、油炸豆腐等。
(2)碱性食物
强碱性食物有:牛奶、茶、海带、黄瓜、冬瓜、丝瓜、白萝卜、胡萝卜、菠菜、芋头、无花果、葡萄等。
弱碱性食物有:卷心菜、菜花、油菜、青笋、南瓜、土豆、香菇、黑木耳、豆腐、豆浆、梨、苹果、香蕉、樱桃、柑橘等。
13、酸性食物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日常膳食中的谷类、肉类、蛋类、糖类、酒类均为成酸性食物,摄入后可使体液偏向酸性,导致酸性体质,而酸性体质对健康有害。美国病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后指出:“万病之源起于体液中的酸中毒,只有使体液呈弱碱性,才能保持身体健康。”一些专题研究表明,70%的疾病容易发生于酸性体质。酸性体质会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液循环迟缓,像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风湿病、肝硬化等较严重的疾病均和酸性体质有关。容易出现疲劳的人常以为是劳累过度、睡眠不足,其实,这是食入成酸性食品过多所造成。如果长期持续食用酸性食物,会使酸性体质越来越严重,这样会给大脑和神经功能带来损害,引起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智力降低,有的可患神经衰弱。
由此可知,我们的饮食应注意多吃蔬菜、水果,饮茶,喝奶,常吃豆制品,这类食物的数量,应当占膳食的50%左右,以利于抵销酸性食物对体液的影响,使体液保持弱碱性。
14、碱性食物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碱性食物导致的碱性体质有利于健康长寿。最近,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体液的酸碱性与智商有关。在体液酸碱度允许的范围内,酸性偏高时,智商低;碱性偏高时,智商高。科学家以6-13岁的42名男孩为研究测试对象,发现大脑皮层中的体液PH值大于7.0的比小于7.0的智商高一倍。科学家把这第一次发现称为智力水平的“化学标记”。
在前苏联高加索地区,有许多世界闻名的长寿村,有的当地居民活到130-140岁。研究人员在那里调查发现:家家户户都喝井水,这些水源来自高加索山脉融化的雪水,经过地下岩石层,因而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经测定PH值为7.2-7.4,呈弱碱性,与人的血液PH值几乎相同。检查长寿者的血压都偏低,血管柔软无硬化,这是他们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有关。英国皇家医学会玛格丽特·克罗福特对长寿者与饮水关系作过广泛的调查,长寿者的长寿因素是经常饮用含有钙、镁等大量无机盐的水。研究表明,人的老化程度实际上就是人体体液酸化的过程。人体水约中65%以上,其中的50%是细胞外液。镁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钙存在于细胞外液。当细胞老化或患有癌症、糖尿病、风湿病、肝硬化等疾病时,镁便往外渗透。如果体液经常保持弱碱性,细胞就能延缓老化,镁就不会向细胞外渗出,人体就可保持健康。科学家认为,为了防止人体老化和老年性疾病,最佳的选择是保持弱碱性体质。除了多吃碱性食物外,日常饮茶有利于身体保持偏碱性。因为茶叶里含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胆碱及黄漂呤等生物碱类物质,是一种优质的碱性饮料。茶水在人体内被迅速吸收及氧化,可产生浓度较高的碱性代谢产物,能中和血中的酸性代谢产物,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使体液保持正常的弱碱性。
15、膳食纤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膳食纤维是近年来国际营养学家确认的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一些专家称它为“第七营养素”,后来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定名为“膳食纤维”。膳食中的纤维素是一种含有1800-3000个以上葡萄糖分子的多糖物质,其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等。
过去,人们(包括医生)不太重视膳食纤维,后陆续发现膳食纤维对预防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便秘、结肠癌、结肠憩室、高血脂症等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纤维素具有润肠通便、降低血脂、稳定和降低血压、调控血糖、健美减肥、抗癌解毒和预防胆结石等重要功能。
膳食纤维在消化道内有重要作用,可以缩短食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纤维素在肠道可促进肠蠕动,增强结肠的渗透作用,从而稀释胃肠内容物中的药物、食品添剂等化学物质,减少粪便中有害化学物质及致癌物对肠壁的损害;纤维素可增加胃内容物的容积,产生饱腹感,对控制多食有益,有预防肥胖的作用;膳食纤维是胶态,可延缓食糜中脂肪和葡萄糖的吸收,能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肠内的胆固醇可以吸附于纤维上而随粪便排出,从而降低了体内的胆固醇;谷物中的纤维能与致癌物质结合,并排出体外,可提高人体巨噬细胞的活力,可抑制肿瘤的发展;肠道中的大肠杆菌能利用纤维素合成对人体有益的泛酸、尼克酸、谷维素、肌醇、维生素K和生物素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生命物质。由此可知,膳食纤维对人体营养和保健作用是多么重要。
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体不可缺少膳食纤维,可是也不能过多地摄入纤维素,否则会给人体带来不利影响。首先,纤维素有吸附作用,它既可吸附有害物质,也会影响机体对钙、镁、锌等有益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过量摄入纤维素会导致有益元素随粪便排出,造成这些元素的缺乏;同时,过多摄入纤维素可阻碍对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的吸收,亦可致脂溶性维生素A、D、E的减少或缺乏。另外,对不明原因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等,为了减少肠道负担,应采用低渣饮食,对于这类肠炎性疾病,不宜食用含膳食纤维过多的饮食。
在日常膳食中,只要注意每天吃些蔬菜、瓜果、粗粮,即可满足人体对纤维素的需求。因此,在正常饮食条件下,不必刻意食入过多的纤维素食品。
16、吃好早餐对健康长寿有益
俗话说:“若要身体好,早餐要吃饱。”然而有不少家庭却不重视早餐,其主要表现有多种多样:有的早上贪睡懒觉,不吃早餐;有的强调早上时间短,来不及做,来不及吃;有的说刚起床,没胃口,不想吃;也有的是为了减肥或者说保持细腰而有意不吃早餐;还有的是认为吃不吃早餐无所谓,要么马马虎虎,凑合了事,要么今吃明不吃,经常不吃早餐……这部分人找出许多理由为不吃早餐开脱。
其实,不重视吃早餐,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诱发一些疾患。不吃早餐造成的饮食不合理,严重影响营养的摄入与平衡。营养学家强调:不论你有什么样的理由,都必须确保自己吃早餐,因为一日三餐中早餐最重要。坚持每天吃好早餐,可使人健康长寿。尤其是正在长身体的中小学生和高校学生,更应该重视早餐。调查证明,吃早餐的学习比不吃早餐或早餐凑合的学生身体发育好,学习成绩也好。
近年来,国内外营养学家认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因为受人体生物钟的影响,早晨人体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的吸收率最好,利用率也最高。美国加州大学对7000名接受研究的男女生进行研究发现,习惯不吃早餐或者吃得敷衍了事的人,其身体虚弱,易患疾病的人高达40%。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对80-90岁老人进行调查表明,使他们健康长寿的共同点是每天都吃丰盛的早餐。因此,一些专家把早餐列入健康长寿的一个条件。在法国,每年的9月20日是“国家早餐日”。这一天,法国许多大城市免费向居民供应早餐,政府官员说:设立国家早餐日的目的,是要人们知道吃早餐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唤起全民的重视。
为什么吃好早餐如此重要呢?因为前一天吃过晚餐经过十多个小时,早已腹中空空,能量也消耗殆尽。早上如不吃早餐,或是吃得很少,血糖来源会严重不足;而上午要工作或学习,是人体能量消耗较多的时候,必须要有充足的热能进行补充。不吃早餐使能源供应中断,机体本身被迫用肝脏中储存的糖原来应急,势必造成低血糖症,而出现心慌、头晕、腿软无力、面色苍白、出虚汗和饥饿感。如是学生,会影响学习,记忆力减退;如是从事高空作业、驾驶车辆的人,则有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所以,为了健康,人人都应该吃好早餐。
17、不吃早餐会引起哪些疾病
不吃早餐,不但不能满足人体正常活动所需要的热量,还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1)低血糖症: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约占80%以上,主要是供给人体和大脑所需的能量。而不吃早餐,体内的糖分得不到补充,就会出现低血糖症。
(2)胆结石:根据资料统计,大多数胆结石患者有不吃早餐的习惯。因为人在早晨空腹时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特别高,此时由于胆汁酸的分泌减少,对胆固醇溶解也慢。如长期不吃早餐,就容易使胆汁中的胆固醇析出而沉淀下来,形成结石的核心,长期不吃早餐就会使胆固醇越积越多,胆结石也会越来越大。
(3)诱发胃溃疡:不吃早餐,胃里仍有胃酸分泌,胃酸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如经常不吃早餐,因为空胃,胃粘膜容易受到胃酸的破坏,诱发胃炎或胃溃疡。到了吃午饭时,由于饥饿常会饱餐一顿,使胃粘膜受到撑胀,轻者引起胃痛,重者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发生。
(4)动脉硬化:长期不吃早餐,容易使低密度脂蛋白沉积于血管内壁,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
(5)冠心病:不吃早餐,会增加血小板的粘度(血小板本来就有凝聚成块的功能),凝聚成块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一旦形成结块,就会阻塞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冠心病。
(6)肥胖症:不吃早餐,必然会导致午餐、晚餐吃得较多,晚上活动大大减少,过多的能量消耗不了,过多的糖分进入血液即被转化成脂肪堆积于人体的一些组织,如腹部、腰部、臀部和大腿等处,最终可患肥胖症。
18、怎样吃好早餐
吃早餐,关系到全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也关系到身体的健康。因此,早餐提供的热量应占全天总热量的30%-35%。理想的早餐,应当包括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适量的蛋白质和含有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选择馒头、花卷、面包、蛋糕和大米粥、小米粥、麦片粥等;蛋白质的摄取,可选择牛奶、鸡蛋、豆浆、豆腐、五香花生、牛肉等;蔬菜可选择其中两种,如豆芽、菜花、白菜、芹菜、白萝卜、土豆、甜椒、黄瓜、菠菜、青笋、海带、番茄、苦瓜等用于炒食或凉拌;有条件的可选吃一种水果。
在吃早餐的时间和方法上,应当注意刚起床不宜马上进食,最好半小时以后再吃,洗脸、刷牙后,喝上半杯温开水,户外进行活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舒展一下身体,这样有助于增强食欲。吃早饭时,不要太匆忙,学生应有15-20分钟的时间,青年应有10-15分钟的时间;老年人不上班,可以不受时间限制,慢慢吃,有利于消化。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青年妇女为了保持体形,或者为了减肥而不吃早餐,这是不科学的。不吃早餐不但不能预防肥胖或减肥,而且会增肥和引起一些疾病。早餐吃得再好,也不会引起肥胖,真正可引起肥胖的是丰盛的晚餐。有些人为了早上睡懒觉而宁愿不吃早餐,更不足取。中国人自古以来即有“早睡早起身体好”之说,晚上早睡、早上早起就不存在早上时间短,来不及做、来不及吃的现象。如能早起,到户外活动一下,“没胃口不想吃”的现象也就没有了。只要不去为不吃早餐找借口,吃好早餐就不再成问题了。
19、晚餐为什么要吃少
现代科学提倡“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那么,晚餐为什么要吃少呢?
从医学角度讲,人体新陈代谢的变化,有其特定的生物节律和生理规律。晚上血中胰岛素的含量可上升到最高峰,胰岛素可使人体过多的热能转化为脂肪贮存在体内,使人发胖。如果每天晚上吃得很丰盛,就会加重胰腺负担,促进胰腺老化,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晚饭吃得多,可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并使血脂升高;睡眠时血液循环变慢,血压降低,血脂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可促使动脉硬化及微小血栓形成,从而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人过40岁以后,容易发胖,这与晚餐摄取食物过多有关。人体生物钟的效应是:晚上糖的异生作用大,吃进的食物易于积累。晚间活动少,多余热量即被积存起来成为脂肪。城市的上班族,大多中午不回家,晚上回来后,一家团圆,往往是晚餐吃得丰盛又多,这是引起肥胖的一个重要因素。防肥与减肥的一个原则是晚餐不但要吃少,而且宜清淡。城市居民的“早餐吃得少,中餐吃不好,晚餐吃得饱”的模式,不但易使人发胖,而且会诱发一些疾病,应当注意纠正。
晚餐吃多了,势必有一部分蛋白质不能消化,也会有一小部分被消化的食物不能吸收。这些物质停留在肠内受到厌氧菌的作用,会产生酚、氨、吲哚及甲基吲哚等毒性产物。这些毒物可直接刺激肠壁,并可进入血液,增加肝和肾脏的负担。丰盛的晚餐还会刺激胆汁分泌,胆汁酸在肠道厌氧菌作用下,可生成脱氧胆酸等致癌物。加上睡眠后肠蠕动减慢,相对延长了这些物质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可使大肠癌的发病率增高。
祖国医学认为,“饱食即卧,乃生百病。”晚餐不宜过饱,晚餐后也不宜过早卧床睡觉,否则会诱发疾病,而且会做恶梦。尤其是老年人,晚餐吃多了,还会引起腹胀,一夜睡不好,所以,中医有“胃不和卧不安”的告诫。
20、怎样吃好晚餐
第一,晚餐的热量宜占全天总热量的25%-30%,再多则不妥。不论年轻人、老年人,晚餐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荤食为副。如果晚餐丰盛,荤食为主,偶尔吃, 一顿可以,若每天如此,则害多利少。因为膳食不但包括营养平衡,也包括酸碱平衡,以清淡为主的晚餐,符合这两个平衡,而以荤食为主的晚餐不但破坏了这两个平衡,而且晚上户外活动少,即便不是立即睡觉,大多也是坐下来看电视或学习。这样,含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胃肠就难于消化,睡觉肚子也不会舒服。所以,首先就应做到不但要吃少,而且以素食为主。
第二,掌握晚餐后入睡时间。晚餐与睡眠的时间间隔,对人的健康亦有影响。最佳的间隔时间应, 是吃晚餐的4小时以后。这时吃到胃里的食物大都已被消化。如不足4小时就睡,新陈代谢开始变慢,血液循环和尿的形成与排泄也趋缓慢。尿液中的钙质就会积于输尿管和膀胱,长期如此,可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生率。再说晚餐后不久就睡,可促使人体肥胖,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种下了隐患。所以,晚餐吃得不可太晚,一般宜在晚6点以后、7点以前吃为好。这样,在4小时后入睡,即晚10-11点,不早不晚正好。
第三,“晚餐吃少”不能一概而论,要因人而异。有些人的职业不同,如从事文学、教育、文艺、卫生、新闻、科研工作的脑力劳动者,晚上大多有“开夜车”的习惯,他们往往工作或学习到夜间12点左右,少数人还会迟一些。属于这种情况的,则不宜强调“吃少”,甚至要吃点夜宵。专家认为,熬夜较久的人,吃夜宵应当注意:一是食量要控制,只可稍吃一点,而不能像吃正餐那样多吃;二是夜宵不宜吃荤,宜吃水果、牛奶、粥之类的清淡食品。以有利于睡眠。
21、老人早餐三宜三不宜
宜迟不宜早: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体经过一夜睡眠,绝大部分器官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但是消化系统在夜间仍旧工作繁忙,紧张地消化一天中存留在肠胃道中的食物,到早晨才处于休息状态,至少需要2-3小时后,消化系统才能恢复正常功能。如果早餐吃得过早,就会干扰肠胃的休息,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老年人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都已逐渐衰退,尤其是消化系统的功能在逐渐减退,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能量,如果过早进食,机体的能量被转移用来消化食物,循环必然受到干扰,代谢物不能及时排除,积存于体内则会成为各种老年疾病的诱发因子。所以,老年人的早餐宜迟不宜早,一般应在8点到8点半之间较为合适。
宜软不宜硬:在早晨,老年人不宜进食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否则会劳脾伤胃,导致食滞引起消化不良。
老年人早餐宜吃容易消化的温热、柔软食物,如牛奶、豆浆、面条、馄饨、馒头及花卷等,尤其适宜吃点粥。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老年人早晚吃粥对身体大有裨益,如能在粥中加些莲子、红枣、山药、桂圆和苡仁等保健食品,则效果更佳。
宜少不宜多:饮食过量超过肠胃的消化功能,食物便不易被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会使消化功能下降,胃肠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胃肠疾病。另外,大量的食物残渣贮存在大肠中,被大肠中的细菌分解,其中蛋白质的分解物苯酚等,经肠壁进入人体血液中,对人体十分有害,并容易引起血管疾病,催人衰老。许多长寿老人的实践证明,每天早晨锻炼前,用凉开水或盐水漱口,然后再徐徐饮入适量的温开水,对于便秘、神经衰弱、胃肠消化不良甚至像痔疮、头痛等一些慢性病症,均有治疗作用。
22、为何提倡要吃八成饱
英国有个叫托马斯的农民,活了152岁,英王发现后,召开进宫,请他传授长寿之道。谁知,他在宫中大吃大喝,饮食毫无节制,不久即死去。宫廷医生对他进行尸体解剖发现:他的各个器官均无衰老征象,问题就出在他进宫后太贪吃才遭此不测。
医学家曾用小白鼠做试验,同年龄的小白鼠,饱食终日的活了1年,只喂七八成饱的却活了两年。这说明一个问题:节制饮食可以延年益寿,而且少生疾病。这是什么缘故呢?
人进入成熟期之后,特别是进入中老年时期,机体的各个系统的代谢功能已经趋于平稳,有的则呈下降态势,人体所需的热量也相对平衡或者减少。此时,若进食达到“十分饱”的程度,就自然会增加胃肠的负担,造成体内能量过剩,并由此而引发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等,影响身体健康。所以,适当节制饮食,每餐只吃“八成饱”,就能预防多种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病等;此外,节制饮食还可以延缓或防止各种癌症的发生。
而节制饮食最大的“受益者”当属大脑。如果我们每餐都吃得过饱,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衰老。人们吃饱之后,往往会出现昏昏欲睡的状态,这是因为,饱餐之后,人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肠胃系统去“工作”了,所以,导致大脑缺血。研究显示,人吃得太饱后,有一种叫做“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在大脑中快速增长,而这种物质正是引起脑动脉硬化的罪魁祸首。假如我们长期每餐饱食的话,这种物质就会在大脑中不断地积存增多,当它达到一定的量时,大脑动脉便会发生硬化。脑动脉硬化也正是老年痴呆症的诱发因子。因此,平时节制饮食,可以使活到九十岁以上的高龄人依然保持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远离老年痴呆症。
23、每餐必饱寿命减少
国内外营养学家的长期研究表明,节食是健康长寿的科学方法。人类的衰老、早逝,与每餐必饱、长期饱食、膳食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结论是:“少食可以延缓人体衰老,饱食则可使人寿命减少。”
其实,我国古代早就有不少节食的论述。孔子主张“食勿求饱”“节食安胃”;西晋成书的《博物志》中说:“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宜。所食愈多,心愈寒,年愈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告诫人们:“饮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量则成痰。”《养生避忌》一书说:“善养生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黄帝内经》中谈到古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原因,就是“饮食有节。”《类修要诀》说:“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这些论述均说明,古人已经发现节制饮食可以长寿,每餐必饱会使人短寿。这种认识非常正确,已为现代科学所证实。
轰动世界的“麦卡效应”,令人信服的说明了节食与长寿的关系。这是著名营养学家、老年学家、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克莱德·麦卡教授所做的动物实验:将小白鼠分作甲乙两组,两组供给的饮食质量相同。但对甲组小鼠限制饮食数量,而对乙组小鼠则不限量,每天可以敞开肚皮吃。结果是乙组小鼠在175天后骨骼就停止生长,而甲组小鼠到了300天、500天,乃至1000天,骨骼还在继续生长。乙组小鼠不到两年半全部死亡;而甲组小鼠却活了3-4年。这项营养学与老年学研究中最惊人的“麦卡效应”,不但当时没有引起一般人的注意,直到现在,在实际行动中仍没有得到普遍足够的重视。所以造成了现代文明病的日益增多,使不少人过早离开人世。
此类实验在美国反复多次进行,均证明节食可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在美国的阿克色州小石城,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实验基地,这里进行了一次新奇实验:将小鼠的饮食量减少70%,可使其寿命延长50%;相反,如让小鼠每天饱食,不加限制,其寿命却减少了50%。将此实验结果迁移到人类生命研究后发现:适当控制热量的摄入,几乎可以减少或延缓大部分与老化衰退有关的疾病;而且各相关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均一致表明少食能延缓人体衰老,饱食令人短寿。
俗话说:“饭吃七成饱,到老肠胃好”、“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肠胃”,这些话是千真万确的。饮食过饱,使肠胃负担加重,消化液分泌减少,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液过多的调动到消化器官用以消化食物,从而造成心脑相应缺血,饭后困乏欲睡,便是这个原因。
最近,来自美国的最新研究报告说,经常保持轻微饥饿,有助于防止一些常见症和身体健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罗伊,澳尔福德教授报告说:他和七位同事在亚利桑那州大沙漠第二生物圈,与世隔绝的生活了两年。由于环境恶劣,能吃到的食物很少。澳尔福德记录了减少食量后,8位科学有的身体状况:4名男性的体重平均下降30%,科学家分析,轻微的饥饿可激发体内的潜能,减少细胞死亡率。但轻微的饥饿不是盲目的节食,而是要吃的少而精,吃低热量,高营养含维生素的食物。在保证基本营养的前提下,不要饱食,限制热量的摄入,而不是忍饥饿的减肥,才有益健康长寿。
24、老年人少食多餐好
当人进食时,心跳加快,心脏收缩加强,血流速度增快。同时全身血液也重新分布,主要分布在消化道的血管网里。与此同时,心血管的负担加重,心肌的供血量反而减少。这种情况,对于血管弹性差、心肌收缩力降低,造成心血管的负荷力减弱的老年人来说,过量进食,极易诱发或加重他们的心血管疾病。日常生活中,每逢过年过节,因暴饮暴食,老年人的冠心病等疾患的发生率便有所增加。国外的医学专家在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后,指出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在一次大量进食后,引起冠心病的发生率高达4.6%。另外,老年人胃张力低,胃肠蠕动慢,加之消化液少,所以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在大量进食后,易诱发胰腺炎、胆囊炎、胃扩张等病症。老年人如果每餐进食多而餐次又少,可发生高血脂症、高胆固醇症。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观察,有2组人,均为60-70岁的老人,第一组每日总进食分三餐,第2组的分5餐。一段时间后,第一组的人,血脂普遍升高,第2组的基本不变,这一结果表明,老年人餐次多比餐少的饮食制度合理。
由于老年人肝脏功能退化,分解代谢能力减弱,这样造成血中未消耗掉的葡萄糖不能及时合成肝糖元。而当血糖中糖水平低时,肝糖元又不能及时分解,以满足机体的需求。因此,老年人的血糖很不稳定。在刚进食后,血糖水平上升非常快,饥饿时,血糖水平又非常低,容易出现低血糖症,发生心慌、手抖、出冷汗,头晕、烦躁、全身无力等病理表现,有时还会出现昏厥,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进餐的间隔时间长了,同样不利于健康。
基于以上的原因,老年人的饮食应该是每餐进食少,但增加餐次(每日进餐5次),或者在三餐时间的间隔时间中,加一道点心为好。
25、吃菜多吃饭少影响健康
有不少人养成了多吃菜少吃饭的习惯,美其名曰:“低糖食物有营养,不容易长胖。”对这一时尚,营养家提出了反对,认为低糖食物不能当饭吃。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人体热量来源于食物,食物中可产生热量的营养素有三类: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按营养学基本原理,居民日常膳食中供热量比例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占总供热量的10%-15%、20%-25%、60%-70%。若用低糖饮食,就意味着多吃菜,少吃或不吃饭,那么我们身体所需热量来源就是靠大鱼大肉的蛋白质和脂肪提供,这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因为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是人体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2.低糖饮食的结果,必然会增加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禽畜鱼类的进食,油脂摄入增多,即便是蔬菜,也是用过多的油炒出来的,这就势必导致体内脂肪囤积过多,而引起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必将接踵而至。
3.低糖饮食意着主食吃得少,碳水化合物摄入远远不够满足人体需要:会导致体内重要物质的匮乏,如:葡萄糖减少就会导致大脑思维活动受影响。据研究,大脑每天需要约130克淀粉主食提供能量,若不足,可产生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焦虑不安等。B族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关系密切,缺乏时会出现代谢障碍,伤口愈合迟缓、失血时会出现代谢障碍,失血耐受力下降,也可出现疲倦、失眠、食欲不振等。
26、中老年人注意按年龄吃饭
45-60岁  大多数人到了这时,才明白调节和补充营养对他们的身体有多么重要。因此,要根据所患的疾病和身体健康状况合理膳食,如:对于早老性痴呆病,建议服用含有抗氯化物的维生素E,能减缓这种症状的发展;高血压,要少吃盐,食用含有丰富钾的食物,如干杏、豆类和干果。在饮食中增加水果和蔬菜份量,减少肉的摄入量,脂肪的摄入量要降低30%,安排纤维丰富的饮食。
此外,中年人担心前列腺病,可以安排含有丰富的锌、维生素E,低饱和动物脂肪的饮食。芝麻、瘦肉、肝脏等是锌的良好来源。鱼肝油、向日葵籽油等含有维生素E。
60-65岁  老年人营养需要量与中年人相同,但需要较少的热能,需要维生素D。老年人食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同成年人差不多。
65岁以上  这一年龄段的人缺少镁和钾,有的老年人也缺少维生素C、铁、维生素D、β一胡萝卜素和大多数B类维生素。在此推荐含有丰富抗氧化物的饮食,使得患这些疾病的危险减少到最低程度,如水果、蔬菜、植物油、纤维素、鱼和动物瘦肉。
27、吃得好不如选得巧
维护健康,不少人把目光盯在形形色色的营养液甚至药物制剂上。其实,食物才是既安全又简便的,关键在于巧妙选择。
胡萝卜补维生素A  维生素A等抗氧化物质具有防癌、抗衰老、降低心肌梗塞与中风发病率的功能。每天膳食中摄入15毫克以上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体)的人与摄入不足6毫克者相比,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低22%,中风率低40%。只要平均每星期吃3根胡萝卜即可保持体内维生素A的正常水平。此外,柑桔、蛋黄等也含维生素A或A原,可酌情食用。
鲜枣补维生素C  维生素C的保健作用特别受到专家的推崇。美国著名化学家、两度诺贝尔奖得主、享年91岁的鲍宁的长寿秘诀之一即是每天服用8-10克维生素C。但如此大剂量服用药片有导致骨骼障碍、尿结石等疾病的危险,所以维生素C最好从食物中获取。每人每天吃上3-5枚鲜枣即可满足对维生素C的需求。可与鲜枣媲美的是番茄,不仅维生素C含量多,且有有机酸的保护,不会遭受贮存与烹调的破坏,利用率极高,亦值得推荐。
菇类补维生素B  菇类有“天然维生素宝库”的美称,B族维生素蕴藏量尤其多。据营养学家测定,具有健脑益智功效的B1在紫晶蘑中最高,而健肤美容的B3则以羊肚菌、香菇中最丰富,至于在人的神经系统及造血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B2在所有菇类中都有很多,成年人每天吃25克鲜蘑,所摄取的B2即可达标。
茄子补维生素P  维生素P是人体必不可少的14种维生素之一,其主要生理使命是增强人体细胞的粘附力,以保护血管、防止出血。故凝血功能不佳者、儿童及老年人不可缺乏。在所有天然食品中,茄子含维生素P最多。每公斤茄子的维生素P含量高达72克左右,在你的菜谱中不要忘了茄子。
洋葱补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是人体内的特殊激素之一,因具有降低血压、预防血栓形成的功效而保护脑等重要器官。据分析,洋葱是目前已知的惟一含前列腺素的。日本专家大竹尚元节教授特别将洋葱推荐给中老年人,因为洋葱中所含的前列腺素可减低血管脆性、稳定血压,保障心脑血管免受硬化之害。
28、合理饮食与延缓衰老
一、什么都吃:我们常见的食物多达千百种。每种食物都有各种独特的营养素,任何一种营养素都对人体有益,从而能不同程度地利用抗老。为此,我们应当尽可能地进食更多品种的食物,荤素皆用,以获取更全面、更均衡的营养。
二、饥饱适度:饮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要素,但过多过少的饮食都对健康不利。现在认为,适当地节食有益延年,但节食不等于经常饿肚子。劳动强度不大的或是老年人,还可视情况再少吃点。不过切勿吃得过饱。过饱使机体器官引堪负担,从而引发诸多疾病。长期饱食会加速身体器官的老化,尤其是胃肠肝胰和脑的功能的衰退,缩短人的寿命。
三、注意饮食卫生:“进口”的食物都要求清洁卫生,而且应是新鲜的没有变质的食物。
不可食用霉变食物,因为霉变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寄生曲霉等有害物,可使人致病、致癌,并可干扰人的正常新陈代谢而促人早衰。再说,霉变食物的营养成分也被破坏了。所以不可再进食。豆油、猪油等食用油脂,如果贮存不当,可能产生酸败的异味。酸败的食油中含有过氧化脂质和其他一些毒物,而过氧化脂质在人体内的积累,可以削弱、破坏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人体衰老,还有致病、致畸、致癌作用。因为这样,变质油脂及其制品也就不该食用了。
此外,任何腐败变质食物都不利健康,它们都能促进衰老,故宜避免食用。
四、正确认识某些“致老”食物:许多人认为,油炸、烟熏、烧烤食品营养损失大,能致癌、促老,不可食用;腌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会转化成可以致癌的亚硝酸且可致人早衰,不可食用;白酒也能致老不可食用,等等。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正确。若少量或偶尔食用油炸、烟熏、烧烤之食物,对健康并无妨碍。腌制品同样如此。如用白菜、胡萝卜、辣椒等物制成的泡菜归类于腌制品。可韩国科学家在近日认为,食用泡菜有助于防治致命的禽流感;两年前,韩国人还曾用腌制的泡菜来预防非典哩。至于白酒,它与葡萄酒、黄酒、啤酒等都属于酒类,不存在此坏彼好的问题。如果因人而异地适量选用之一,饮什么酒都可以。日本老年学家在10多年前通过对340名16至85岁的男性进行调查研究后概括了两句话:多吸烟导致早衰,少饮酒益寿延年。这话也可参考。
29、老人年的合理膳食
人到老年,机体走向衰退,这是自然规律,从人体外表到内脏器官,从生理功能到活动能力,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老年人对各种营养的需要量也会与以前有所不同。
老年人的特点是活动量减少,新陈代谢和消化功能减弱,身体需要的热量比青年、中年一般低10-20%。如果这个时期不注意饮食,而摄入过多的热量,则会导致营养过乘,引起肥胖症和老年多发病。
老年人每天需要的热量一般为6694-8368千焦耳,热能供应不足也不行,如果长期营养不足,便会加速衰老的进程。一日三餐中,早餐应占全天所需要总热量的30%~35%原则上宜少吃脂肪、糖和盐。
老年人吃植物油比吃动物油好。在植物油中,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为最好。对于身体肥胖的老人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应避免食用运动内脏、脑髓、肥肉和鱼子等高胆固醇食物。营养学家认为,老年人每天摄取30克左右的脂肪是适合健康要求的。但应以植物油为主,动物油少吃一点也是可以的。
至于糖和盐,虽为人体所必需,但老年人的摄入却要适可而止。吃糖过多,可促使肝脏产生中性脂肪,而中性脂肪大部分会变皮下脂肪。糖还能使血液中的甘油三脂升高,而导致血管硬化,长期吃糖过多,可使参与糖代谢的胰脏负担过重,有促发糖尿病的危险。吃糖过多甚至可影响钙质代谢,防碍体内的钙质吸收,这对老年人的健康不利,所以,每日的甜食和各种含糖饮料,都应限制食用。老年人吃盐也不宜多,饮食宜淡不易咸,盐是引起高血压的一个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每天吃盐应限制在5克左右,可有效的防止高血压症。
老年人每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老年人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相当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中年人,体重为50-60公斤者,约为75克左右。因老年人在生理原因,需要的蛋白质应是优质的,即含有全部的必需氨基酸,除了一定量的瘦肉、鱼、蛋、乳之外,应多吃豆制品。
此外,提倡老人多吃素食也有重要意义。素食,主要是指植物性食物,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C,而且含有纤维素、微量元素,能加速肠道的蠕动能力防止老年人便秘和肠道疾病非常有益。并且可以延缓皮肤的衰老。多吃素食,并不是不吃荤,而是以素食为主,荤素搭配,粗细粮混合,以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鉴于老年人生理上的特殊,最好做到少食多餐。每日三顿主要的进食量应于减少,即吃七八成饱就可以了,而在三顿主餐以外的间隔时间里加餐(辅助餐)。离退休后的老年人,如果没有再就业,而在家中安居的,则可把一日餐饮安排在3-4餐为宜。每顿的量要小,主餐多吃一点,辅助餐少吃一点。这就是少食多餐。加餐主要是吃一些茶点和零食,如饼干、蛋卷、花生米、核桃仁、燕麦粥、芝麻糊、水果等。并注意补充水分,这对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加强新陈代谢、通利大小便等有好处。
30、吃素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吗?
许多人认为,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素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那么,究竟什么是血液粘稠度,多吃素食能否降低血液粘稠度?
血液是一种由水、无机化合物、可溶解气体、不同大小的有机化合物以及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等高分子组成的复杂液体,其中还悬浮着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正因为血液的这种构成成分的复杂性,才使其具有与一般液体所不同的流动性及粘稠度。
那么影响血液流动性和粘稠度的因素有哪些呢?1、血液的粘稠度首先与血液的有形成分,主要是红细胞的数量有密切的关系,红细胞的数量越多,血液粘稠度越高。2、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实验证明:变形能力越弱,血液粘稠度越稠。3、血浆或血清的粘稠度作为红细胞的悬浮介质,血浆或备血清亦具有一定粘稠度,这种粘稠度首先取决于其中含有的蛋白质、脂类和糖类。4、纤维蛋白质的含量。它是影响血浆或血清粘稠度的主要成分。据测定,2%的纤维蛋白原溶液所产生的粘稠度可相当于25%的白蛋白溶液产生的粘稠度。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血液粘稠度的形成以及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占主导作用,而血浆中含有的脂质对血液粘稠度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因此过分强调用少吃肥肉,多吃素食的办法去降低血液粘稠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如果单纯吃素食,也是非常有害的。近年来研究显示,过度降低胆固醇,将会使发生脑中风的危险性增加。
低胆固醇易发生脑中风的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低胆固醇能使细胞膜的脆性增加,导致细胞变形能力下降,使血液粘稠度增加。需要强调的是:不同季节、时间及气候因素都能影响粘稠度,一般说,血液粘稠度在冬季相对较低,夏季相对较高。一天之内,清晨和上午相对较高,下午和傍晚较低,尤其在闷热或下雨时气压较低,血液粘稠度则明显增高,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最后还要特别提及的是已患高粘度血症的人,一旦出汗过多或腹泻,由于过度脱水将使血液变得更加粘稠,必须及早补足水分,否则容易导致心脑疾患的发生。
31、吃肉的选择
千百年来,猪肉是汉族的当家肉,可这个习惯就不兴改改?营养学家们计算过,要说各种肉的蛋白质含量,鸡肉是22%,鸭肉是14.5%,鱼肉是15%-20%,而猪肉仅有9.5%。
再从饮食的营养原则来说吧,大家一定听说过膳食平衡的说法吧,其实膳食平衡,说白了,就是一个字,吃得要“杂”;大自然给人类提供的食物是丰富的,但是没有一种食物能满足人体的全部需要,所以各种食物都要搭配吃,每种都吃一些,让食物发挥互补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吃肉的品种也不应该太单一。近年来世界上不少营养学家推崇日本人的饮食习惯,日本人在吃上,一是吃的杂,每天规定要吃30多种食物,二就是肉食品结构丰富。日本人食物中的蛋白质总含量上占50%,其中动物蛋白和大豆等植物蛋白各占一半,日本每年人均消费肉类34公斤,其中鸡肉就占18公斤,牛肉4公斤,猪肉仅占12公斤。而我们国家呢,在汉族老百姓吃的肉食里90%都是猪肉!人均消费肉类16.9公斤,其中猪肉就占14公斤。日本人还大量吃鱼,因为鱼里所含的蛋白质高,脂肪最低。您想想,日本人的生活节奏那么紧张,可他们的平均寿命世界第一,不也和他们的膳食习惯有关吗?
俗话说,吃饭穿衣量家当。咱们国家地少人多,粮食紧张。可是每出一公斤猪肉,就是要给猪喂4公斤粮食,瘦猪肉要喂10公斤粮食,也就是说吃的肉越多,消耗的粮食也越多,如果猪鸡的消费量再增加,国家负担更沉重。相比之下,养禽养鱼、养一些草食的禽合算多了。同样消耗一公斤的饲料粮,获得动物蛋白,鸡肉达21克,肉鸭99克,鱼90克,奶牛140克,而猪肉仅有24克!所以不少营养专家提出,要大量发展饲料报酬高、蛋白质供给量大、人民喜爱的草食禽畜。您看,选择吃什么肉,将要成为一个家庭主妇的课题。
32、女性苦夏的饮食调理
现代医学认为:“苦夏”是人体生理功能失衡的一种表现。据研究,这主要是由于女性体质较弱、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较弱的缘故。苦夏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会给人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专家告诉我们,除了轻松愉快的健身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苦夏的症状以外,最好方法是合理调理饮食并及时补充水分。
膳食多样化: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出汗多,消耗大。因此,要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可选择一些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瘦猪肉、兔肉、鸭肉、鱼类、蛋类、豆制品及新鲜蔬菜,用蒜泥、姜末、食醋等调味,这样做既能增强食欲,又能预防肠道传染病;还可以多喝绿豆汤、赤豆粥、番茄汤、鸭肉冬瓜汤等,以清热解暑、益气养阴。
吃点苦味食物:夏季饮食中适当增加一些天然苦味食品(苦菜、苦瓜、苦笋、苦杏仁等),有助于消除“苦夏”。这主要是因为天然苦味食物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而且还含有生物碱、苦味呔等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等作用。此外,还可适当饮用一些苦饮料,如绿茶、啤酒、苦丁茶、绞股蓝茶、柿叶茶、核桃叶茶等。这些饮品既能提神解乏,又可健脾利胃、增进食欲。
适当多喝水:夏季人们应多饮凉开水,并养成定时饮水的好习惯。每日应饮水6-8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饮料代替水,更不可食用过多的冷饮。特别是胃肠功能弱的人,一次食用大量冷饮,有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
补足钾元素:医学研究表明,苦夏的发生与缺钾有关。人体内的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它与细胞外的钠一起维持着细胞内外晶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并能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人在夏季出汗多,容易丢失钾元素而发生低血钾症。因此,人们应注意在夏季的膳食中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豆制品、马铃薯、紫菜、海带、香蕉、西瓜等。
33、常吃醋对健康有益
醋是中国人发明的调味品。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醋是在周朝用梅子酿造出来的。在我国很多地方,喝醋与饮酒相提并论。镇江的香醋与山西的老陈醋都是很有名气的。一般南方人喜欢吃镇江的香醋,而北方人则喜欢山西的老陈醋。北方的醋是用高梁、大麦、豌豆、小麦、玉米等梁食为原料做的。南方醋是以米或麸皮制成的。其实,很多食物都可用来酿醋。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说,吃醋对健康长寿是颇有助益的。醋能促进胃液分泌和肠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多吃醋对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有良好的预防作用;烧鱼、炖肉时放醋不仅能去除腥味、催肉熟烂,还能促进食物中的钙溶出,有益于人体吸收利用。醋还有去膻、增鲜、防腐、护发等功用,因而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喜爱的保健食品。
米是南方人做醋的重要原料,在江南水乡,只要有上好的米就能酿出好醋来。
山西人喜欢喝醋,几乎每餐之前都要喝上一杯醋。过去,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兵士,身上常常佩着“两枪二壶”,“两枪”是指步枪和烟枪;“二壶”是指醋壶和酒壶,当年人们一听到咣铛直响的部队跑过去,就知道是阎锡山的兵士来了。
平素人们所说的“吃醋”,乃是“嫉妒”的代名词。究其根源泉要追溯到唐代,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欲将一宫中美女赐予身边最得力的大臣房玄龄,而房玄龄的原配夫人知情后坚决不允许。唐太宗遂召见房夫人说:如果你不嫉妒的话,那你就好好活着;如果嫉妒,那你就喝下这杯毒酒去死吧。结果房夫人取过侍从端来的一毒酒一饮而尽。然而这杯“毒酒”并没有毒,而是一杯陈醋。于是,唐太宗答应不再将美女赐予房玄龄。“吃醋”一说由此代代相传。
34、每天都要吃水果
水果是重要的营养食品之一,对人体健康起着特殊作用,因此每天至少要进食500克左右的水果。那么,水果能向我们提供些什么呢?
首先是水分,当你口渴的时候可以吃水果来解渴补充水分。在新鲜水果中,水占最大部分,一般约占80%-90%,西瓜、草莓含水量可达95%以上,夏天一般把西瓜当作清热防暑解渴的首选食品,其次如梨、柑桔、苹果等都含丰富的水份。
糖是果实甜味的主要成分,能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热能。果蔬中普遍存在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果实含糖量一般为10-20,葡萄、山楂含糖量可达20%以上,苹果、梨、西瓜含果糖较多。
水果是食品中维生素的重要来源,酸枣、猕猴桃、山楂、柑桔、番茄以及绿叶蔬菜中都含有维生素C。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可在肝脏内转变为维生素A,其他还有维生素B1、B6、E、K、H、PP和叶酸。
在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主要是钙、磷、铁等。并含有机酸、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果胶质、单宁物质、芳香物质、色素等。
水果还有食疗作用,例如吃苹果可以预防胆结石、防癌,还具有既通便又能止泻的双重作用。最近社会上还提倡吃水果可以养颜和排毒,据专家推荐,具有排毒功能的水果有苹果、葡萄、樱桃、草莓、木瓜,几乎每一种都具有不同的排毒功能,更能助人保护皮肤的健康。
35、老年人适当进食红糖好
糖是生命最重要的物质之一。粮食、果蔬、肉品里都有或多或少的糖。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吃糖,如白糖、红糖、冰糖、商店里出售的糖果等,这些糖统称为蔗糖。蔗糖与淀粉、糖原、麦芽糖、乳精、葡萄糖均属糖类。在我国,蔗糖的人均消费量为世界的最末几位:有关人士为此感叹:“中国人吃糖太少了!”然而许多人并非因病禁忌,也在畏糖如暴虎地不敢与糖亲密接触,就有点过分了。我国的运动营养专家指出:我国从事健身的人群数以亿计,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但他们都有糖摄入不足的问题,而低糖饮食“会明显地减弱运动的健身效果,甚至使运动带来负面的作用。”专家为此建议:“健身人群要增加膳食中糖的补充,并在健身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和运动后适时地补充含糖的运动饮料。”
事实上,我们需要蔗糖,我们不必害怕吃糖。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在报告中指出:适量吃糖者的寿命更长。这结论看来是有据可证的。江苏省如皋市是著名的长寿之乡,在很多百岁寿星的床边,都有一个糖罐,缺里装着冰糖和糖果,老人想吃糖时就承受手丢一颗到嘴里;冲绳是日本的长寿岛,当地人有每天喝杯红糖水的习惯。对此,有些学者这样解释:吃糖在心理上会有一种受到奖赏的意识,使人感到安慰与坦荡,故有益长寿。
那吃什么糖好呢?专家主张,老年人还是进食红糖为宜。因为在中医眼里,红糖性温、味甘,有益气、暖中、化食、活血等功效。现代医家认为,从营养角度看,红糖优于白糖和冰糖,例如,红糖的含钙量是白糖的8-10倍,含铁量是白糖的3-4倍,含钾量是白糖的40倍;此外红糖还有多种有益健康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所以建议烹调时或喝糖水、吃糖粥时不防多用红糖。20多年前的《苏联科学》杂志报道说,苏联生物学家和医务人员对红糖是否有益健康进行了实验,结果证明,红糖有助于人们迅速有效地适应在高山地区的工作和生活,可消除或减轻高山反应。而且,“在动物实验中,红糖提高了它们对应激反应的抵抗力,延长了生命。”塔斯社在播发这一消息时所用的标题十分明确,曰:《健康的红糖》。不久前,日本东京女子大学的柴田教授声称,红糖有排毒养颜抗老化之功。说是经常食物红糖或用红糖敷面,可收防老和美肤之效。凡此种种都提示人们:老年人适量进食糖是有益的。
36、向你推荐健康食品
不健康的食品,是指过多食用脂肪类、糖类等含热量高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建议,包括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以不饱和脂肪取而代之,多吃水果、蔬菜、豆类、粗粮和干果。
这里向广大中老年读者介绍以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健康食品,供选食。
最佳蔬菜:芦笋、卷心菜、芹菜、茄子、甜菜、金针菇和大白菜等。
最佳水果:木瓜、草莓、橘子、柑子、葡萄、猕猴桃、芒果、苹果、柿子和西瓜等。
最佳汤食:鸡汤、鱼汤。
最佳食油:玉米油、米糠油和芝麻油,植物油和动物油以1:0.5比例调配食用。
较好的健脑食品:核桃、花生、开心果、松子、杏仁和猪肝等。
最佳粮食:大豆、糙米、玉米、红薯等。
以上的健康食品,以根据当地供应及季节和个人经济条件选购。例如开心果较贵,可选用花生仁代替。常年不能食用柿子,可用柿饼来代替。
37、常食熟芝麻保肝又护心
据分析,每百克芝麻中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外,还有芝麻素、花生酸、芝麻酚、油酸、棕榈酸、卵磷脂、维生素A、B、D、E等营养物质。常吃芝麻,可保护肝脏和心脏,还能清除细胞内衰老物质“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保持身体活力。
日本科学家最近研究表明,芝麻中含有0.5%的芝麻素,具有优异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肝护心。科研人员通过从芝麻中提取芝麻素,注入患有高血压和肝受损的小白鼠体内,结果发现,小白鼠的高血压受到抑制,心血管肥大和肝脏损伤有所减轻,肝功能有所恢复。人体试验结果证实,芝麻素被血液输送到肝脏时,可以代谢成抗氧化物质,其抗氧化效果大大强于维生素E,而且熟芝麻的抗氧化效果最好。
芝麻油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棕榈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它们被誉为“血管清道夫”。能促进胆固醇代谢,清除血管壁上的沉积物,使血管保持年轻。此外,芝麻的含铁量为各种食物之首。治疗缺铁性贫血,是任何食物无法相比的。
专家建议,一天吃30克熟芝麻有保健作用。芝麻分黑白两种,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则以黑芝麻为佳。经研究显示,熟芝麻的抗氧化效果最好。新鲜芝麻必须经过高温焙炒,抗氧化功能才能达到最高。
38、老人防眼病从吃开始
原发性青光眼、白内障、老花眼是常见的老年性眼病。老年人如果能从日常饮食中注重对眼睛的保护,则可有效防治老年性眼病的发生和发展。
青光眼不宜多饮水:原发性青光眼主要特征为眼压升高,由此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眼内组织水肿,视神经纤维变性萎缩。急性者可在数日内失明,慢性者视力逐渐减退,视野逐渐缩小。可多食用黄花菜、佛手、桂圆、红枣、枸杞子、童子鸡、花生、核桃、豆浆、茯苓、牛肉等补益肝肾的食品,可收到防治青光眼的功效。特别注意,青光眼患者不宜多饮水,以免加重病情。日常牛奶、豆浆、果汁等流质饮食也应注意适量。不用食用大葱、生姜等辛辣食品。
白内障多补维生素C:老年性白内障因年老体衰,晶状体发生混浊,影响视力,表现为视力缓慢减退。研究发现混浊的晶状体中,谷胱甘肽、维生素C含量减少,微量元素不平衡。公母鸡、黄芪、扁豆、红枣、黑枣、猪肝、鸡肝、韭菜、羊肝、绿茶、豆浆和各种豆制品可以防治。更为重要的是白内障患者大多缺乏维生素C,因此西红柿、橘子、苹果、葡萄、西瓜、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性食品。此外,预防白内障,老年人要注重对锌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及核黄素的充分摄入,这些元素还可起到明目作用。含锌较高的食品有虾、虾皮、核桃、花生、牛肉、羊肉、蛤蜊、牡蛎等。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和核黄素的食品有各种动物肝脏、牛奶、蛋黄、蟹黄、黑木耳、黄豆、黑芝麻等。
老花眼多吃黑豆、蜂蜜:老花眼表现为近视力逐渐减退,阅读及近距离工作发生困难。这是一种正常的衰老现象。但体虚多病或患有某些眼病时,老花眼常提早出现,症状也较严重。中医认为老花眼由肾水亏损、精血不足而起,膳食应多食用水果、蔬菜、豆制品、动物肝、蜂蜜。黑豆有补肾养血之功,老人服用能固齿明目。蜂蜜含有多种氨基酸,可延缓衰老。
39、常吃巧克力利健康长寿
巧克力是各国人民,尤其是欧美人民喜爱的食品。2003年英国巧克力销售额达到37亿英磅,并以6.16亿公斤的销售量在欧洲市场名列第一,人均年消费达10.25公斤。可可豆是制造巧克力和可可粉的原料。著名的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将可可豆誉为“上帝赐予的食物”。17世纪的西班牙公主还曾将可可豆作为订婚礼物呈南给法国的路易十四。在那个时代,如果谁手上有100粒可可豆,竟可用它来换取一个奴隶呢。
1847年,巧克力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一家英国公司通过开发软糖巧克力推出了固体的巧克力。从此,几乎完全代替了原来曾主导世界市场的粗粒巧克力。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意识到巧克力在营养和鼓舞士气方面的作用。时至今日,陆军口粮中仍包括有3块114克的巧克力。美国宇航员的食品中同样有一份巧克力。
“巧克力具有健康和营养的优点。”至少200年前人们就这样评价巧克力了。美国科学家通过对8000名65岁左右的美国人进行长达5年的跟踪研究后认为:适量吃巧克力有助长寿,原因是巧克力中含有抵抗心脏病和癌症的物质。
巧克力有黑白两种。意大利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黑巧克力可降血压,对糖尿病也有一定好处。美国心脏病学会在2005年7月19日公布的报告印证了这一点。说是“在临床试验中清楚地观察到黑巧克力对高血压患者产生的降血压功效”。据报告,“志愿者吃下特殊的黑巧克力后,收缩压(高压)平均下降12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下降9毫米汞柱。”
根据巧克力所含成分,已将它列人“健康食品”之中。
现在发现,巧克力在防病治病方面也有相当的作用:
1.抗感冒:英国学者指出,巧克力香味能提高男性的免疫力,可抵御感冒等疾病:在感冒流行期吃点巧克力也有助于防治。
2.治咳嗽:研究人员认为,巧克力中的可可碱可用于治疗持续咳嗽,而且效果良好,还没有常用止咳药的副作用。所以治疗这样的咳嗽每天可吃两块巧克力。
3.抗血栓: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可可,可可中的黄酮和多酚能阻止发生氧化和降低血小板活性的作用,从而与红葡萄酒一样具有抗血栓功能。
4.防癌:荷兰科学家认为,巧克力有干扰肿瘤供血、预防癌症的作用。
5.降压:每天吃10-20克巧克力就可起到 某些降血压的作用了。
6.美容:因为据说巧克力有助于使皮肤保持弹性和活力,所以目前西方国家正在流行巧克力美容,如巧克力按摩、巧克力沐浴等。
7.提神:德国人认为,巧克力在口中融化时会有爽口的快感,并能推动“好心情”激素的生成,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