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12:23
《左传》
原 文
译 文
重 点 字
十年(1)春,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
(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师伐我(2)。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
(2)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公(3)将战。
鲁庄公准备迎战。
(3)公:鲁庄公。
曹刿请见(4)。
曹刿请求进见。
(4)曹刿(guì):鲁国人。
其乡人曰:
他的同乡对他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5)焉?”
“谋划这件事的人都是局高官厚禄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
(5)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间(jiàn):参与。
刿曰:
曹刿说:
“肉食者鄙,
“居高官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
鄙 :鄙陋,指目光短浅
未能远谋。”
不能有深谋远虑。”
乃入见。
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问:“何以战(6)?”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
(6)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凭.
公曰:“衣食所安(7),
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
(7)衣食所安: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弗敢专也(8),
我不敢独自享用,
(8)专:独自享有。
必以分人(9)。”
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
(9)人:这里指一些臣子。
对曰:“小惠未徧(10),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到百姓身上,
(10)徧:同“遍”,遍及,普遍。
民弗从也。”
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11)也,必以信。”
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以少报多,一定对神说实话。”
(11)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玉石、丝织品。加:虚报,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对曰:“小信未孚(12),
曹刿回答说:“小的信用不能使神灵信服,
(12)孚(fú浮):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13)也。”
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13)福: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曰:“小大之狱(14),
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案件,
(14)狱:诉讼案件。
虽不能察,
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
必以情。”
也一定按实情处理。”
对曰:“忠之属也。
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
可以一战。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战则请从。”
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公与之乘。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
战于长勺(15)。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15)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北。
公将鼓(16)之。
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16)鼓:作动词,击鼓进军。
刿曰:“未可。”
曹刿说:“还不行。”
齐人三鼓。
齐军击鼓三次后,
刿曰:“可矣。”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师败绩。
齐军大败。
公将驰(17)之。
鲁庄公将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
(17)驰:驱车(追赶)。
刿曰:“未可。”
曹刿说:“还不行。”
下视其辙(18);
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
(18)辙(zhé):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登轼(19)而望之,
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
(19)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曰:“可矣。”
说:“可以追击了。”
遂逐齐师。
于是追击齐军。
既克(20),公问其故。
已经战胜,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
(20)既克:已经打了胜仗。
对曰:“夫战,勇气也。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
一鼓作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十分旺盛,
再而衰,
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
三而竭。
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衰竭了;
彼竭我盈(21),
他们的士气衰竭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21)盈:充满。
故克之。
所以战胜了他们。
夫大国,
齐国是大国,
难测也,
难以预测啊,
惧有伏焉。
恐怕有他们有埋伏;
吾视其辙乱,
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
望其旗靡(22),
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
(22)靡(mǐ):倒下.
故逐之。”
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课文大意·
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
·文章线索·
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分段概括·
第1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准备,显示了曹刿热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
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记叙战斗经过)
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人物分析·
曹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了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鲁庄公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了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比照映衬·
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突出他的深谋远虑。
·基础积累·
①古今异义
【肉食者鄙】古义:指目光短浅。                今义:卑鄙,鄙陋。
【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等。
【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大小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②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情。
③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要补出来。
可以一战:可以凭(这)打一仗。
④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谓-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
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知识点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