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穴”说说“艾”——艾灸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47:32
谈谈“穴”说说“艾”——艾灸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二)

被尊为医圣的张仲景,也是一个非常注重灸法的人。在他的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里,差不多有二十多条涉及到灸法,如“可火”、“不可火”等,还提出了“阳症宜针,阴症宜灸”的治疗原则,从他的书中可以看出,当病症危笃之时,灸法是立起沉疴较为理想的选择。

药王孙思邈也很推崇灸法,他曾经感叹华佗为曹操治疗头风,未能根除的原因——就是因为华佗在给曹操针后没有再用灸法去巩固一下,从而导致在他死后,曹操头风再发。“所以学者不得专恃于针及汤药等,望病毕瘥,既不苦灸,安能拔本塞源?是以虽丰药饵,诸疗之要,在火艾为良。”(《千金翼方•中风下》)
我们已经看到了艾灸的好处,下面我们对灸法的适用范围以及注意事项再来了解一下。灸法的功效明显,适用范围也十分的广泛,明代的龚居中在《痰火点雪》中说:“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临床上,在内、外、男、妇、儿各科的急慢性疾病,也都有灸法的应用。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一下灸法的保健范畴。
无病时自我经常进行一下艾灸保健,可以激发人体正气,提升精力,延长寿命。如《千金方》里介绍:“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在古代的南方一些地区,人少树多,瘴毒之气容易伤人,提前艾灸,就可以起到预防作用。《扁鹊心书》:“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日本也流行一句谚语:“勿与不灸足三里者同行”。可见艾灸保健的重要性。
灸法在历史上分为两派,一是热症忌灸派,一是热症可灸派,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详细介绍。这里,我们作为保健灸来说,一般的人都可以,但是,有两种情况的人最好选择其他方法。一种是化疗后的病人,伤阴很重了,不适合艾灸。还有一种就是经期的女人,不过经期中的女人如果为了治疗痛经,也有专门的灸法可用,以后会详细介绍。
施灸第一要注意的是顺序:《千金要方·针灸上》:“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先上后下。”《千金翼方》:“凡灸法先发于上,后发于下,先发于阳,后发于阴。”《西方子明堂灸经》说:“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宜慎之。”从以上可以得知艾灸的先后顺序就是“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我们头为阳,脚为阴,背为阳,腹为阴,灸的时候就从头部开始,先头部后四肢;先背部,后腹部;先上部,后下部,灸量要从少到多。这样做从阳引阴,可以避免亢盛之弊,不会出现灸的面部烘热,咽干口燥等现象。灸量的从少到多,也有利于人体的逐步接受。
第二要注意的是禁灸部位:颜面五官、大血管部和肌腱浅在部位不可用直接灸法,避免妨碍美观和运动。此外,孕妇的腰骶部、下腹部不可以施灸。还有我们身体的乳头、阴部、睾丸处均不宜施灸。还有一些禁灸穴,在我们的课程中都会详细讲解。
第三要注意临时情况:1、风雨雷电,2、奇寒盛暑,3、极度疲劳,4、空腹或过饱,5、情绪不安,6、气血不定,7、大汗淋漓,8、饭前饭后半小时以内,9、晚上九点以后,10、内出血,11、酒后等。《外台秘要》载:“黄帝问曰:‘凡灸,大风大雨,大阴大寒灸否?既不得灸,有何损益?’岐伯答曰:‘大风灸者阴阳交错;大雨灸者诸络脉不行;大阴灸者令人气逆;大寒灸者血脉蓄滞。此等日灸,乃更动其病,令人短寿。”
第四要注意灸后的调养:灸后的调养也很重要,《针灸大成·灸后调摄法》:“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一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平心定气,凡百俱要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惟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流通,艾火逐出病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所以艾灸后三小时以内,不适宜做剧烈活动,不可洗澡吹风,不要吃生冷瓜果牛奶酸奶,最好做适当的休息,多喝一点白开水(是滚开水晾温的,不是热水和生水兑出来的),这样才能促进气血调和,有助于治疗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