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合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23:48
近几年,分层教学正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得到推广,大家一提到分层教学,就大讲特将它多么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学实施,多么有利于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而实际上,现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校处于废除“分层教学”的趋势。我们希望在此就这一问题与大家进行商榷,以求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分层教学的误区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有的学校还根据学生的这种学习差异构建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学生按照自愿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进入适合自身条件的班级学习。
某些人认为,分层教学可以解决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能使各类学生在学习中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我们认为,分层教学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
1.分层教学看似尊重了学生的差异,但实际上抹杀了学生的差异,把学生视作一类和把学生分成几类,在性质上差异并不大。
因为它们没有尊重学生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德·奥凯(Ted Aoki)曾区分了“程度差异”和“性质差异”两种不同的“差异”。前者被看作是“多或少”的差异,比如更权威、更有钱、更漂亮,更这样或那样。这种差异是一种竞争性的观点,所表达的通常是一种等级判断。而性质差异存在于两种状态、两种本质之间,它与比较无关。每一个事物或者每一个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各自把丰富性带入整体。奥凯的这种划分要求我们在建构人与人、事与事的关系时不能根据谁更“更高级”或“低级”,而应该根据各自独一无二的性质来确立。因此,班级或小组的建立,不应依据某一类学生比另一类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应带着不同的历史、经验、期待、梦想和理解走入教室这一共享的世界。
分层教学其实就是按程度来划分学生的。学生个体在学业上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合理的,差异是一种资源、一种财富、一种动力。而我们却要人为地分割这种差异。
2.“分层教学”对于一部分尖子学生是有效的,但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可能收效不大,不仅如此,甚至有可能加剧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
把差生集中起来不厌其烦地加以指导,这对于学生来说,无非是将学习内容反复地、细心地讲解,以求学生的理解。但这种学习一方面忽视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例如,它主要立足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着眼于师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丢弃了推理、探究、合作、表达等高层次的、丰富的学习;另一方面,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很容易给学生“贴标签”,人为地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从而非但不能提高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活力,反而会加深学生的紧张感。
3.从长远来看,分层教学的效果未必就比不分层好。
佐藤学先生就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假如有六年级儿童尚不识三年级水准的汉字。根据“分层教学”让他按照三年级水准的汉字时,三、四年级的汉字往往会忘得一干二净。宁可说,这名儿童所需要的是保障其接触汉字的经验。通过接触更多的汉字和表达的经验,这名儿童到了初一、初二就能够几乎完全地习得小学六年级水准的汉字了。同样,如小学生非常头痛的应用题,到初中后基本就不成问题了。就是说,基础性的知识技能,越是基础性的,越是可以通过反复地经验进行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习得与其说展开“阶段性学习”有效,还不如说展开“功能性学习”有效。
二、与分层教学相对的学习共同体
分层教学并不能提高学习质量,但学习共同体恰能解决这个问题。学习共同体让具有不同能力和兴趣的儿童混合在一起相互学习。
1.“学习共同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一无二性,他们并没有“性质差异”。
真正的“学习”是通过同他人的交往、通过个体之间的相互碰撞而实现的,是从身心向他人开放、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的是创设以倾听为中心的课堂,惟有通过确立起敏感地感应他人思考的细微差异并作出应答的倾听关系,课堂才能重建为不同个性的学生相互学习的空间。不同学生在认识、思想、情感、人格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各自成为对方可能的学习对象。“学习共同体”主要通过促进不同学生甚至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开放的对话,来确立每一个学生的尊严。如果只是希望通过简单的分层而不是建立相互倾听的关系,就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无疑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做法。
2.“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一部分尖子学生,更有利于提升中下水平学生的学习质量。
创建“学习共同体”的主要方式有四个:(1)构筑师生、生生之间更好的人际关系的“对话”;(2)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革新;(3)教师集体的相互学习与合作;(4)家长参与。
“学习共同体”要求教师转变单向灌输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让“活动”、“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三要素渗透所有的课堂。这样做,可能在开始的时候会招致课堂教学的混乱,但是它们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活力。这种教学关注的主要不是知识、技能的积累,而是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活动,以及交流分享知识、技能的活动,体验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学习过程,追求学习经验的文化的、社会的、伦理的价值。在这种教学活动中,不仅尖子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而且通过将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置于教学的“中心”,中下水平的学生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方式要求所有教师开放课堂、相互评论,这种方式,关注的不是教材和教师的教学技巧的分析,而是聚焦于学生学习的现实;不追求“教学表演”,而是旨在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利,提高学习的品质。这样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
3.从长期效果来看,“学习共同体”不仅能照顾到学生的不同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甚至能解决厌学、逃学、校园暴力、少年犯罪等一系列学校的危机,使学校和课堂的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