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总书记讲话点燃市场预期----网页摘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21:14
胡锦涛讲话点燃市场预期二:收入分配改革
核心提示:胡锦涛总书记9月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领导人对于过去成绩的肯定以及对将来深化改革的鼓励,使得我们有理由期待收入分配改革的提速,中央希望通过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来加速经济发展,但是收入分配体制的不合理又是其最大的制约。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胡锦涛此次讲话点燃了收入分配的改革市场预期。
一、"难产"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我国开始了飞速发展,以火箭般的速度追赶世界。但是,中国经济运行在一个存有诸多缺陷的双轨体制上,在制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制造了不公与差距。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我国相当长时间内,始终是发展的主导思想。但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就变得格外重要。
实际上,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在2004年就已经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多部门参与启动,并且在2007年-2009年间先后举行了6次征求意见讨论会。今年3月曾上报国务院,后被退回,直到现在仍在修改过程中。人们不禁会问,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为何这样"难产".
二、收入分配改革动了谁的"奶酪"?
我国特有的政治体制,使得收入分配改革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处理不好这个问题有可能引起社会冲突和矛盾。基于此,国家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首次对所有行业央企发出高管"限薪令".但是,此措施并未涉及到问题的实质。
我们认为,现在把注意力只是集中在调整工资方面,而没有涉及到财税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也没有涉及导致腐败和灰色收入大量产生的问题,这就很难触及收入分配问题的核心,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
收入分配改革的阻力在哪里?是既得利益群体?是城乡二元体制?还是行业垄断?其实,这些都是阻力。我们认为,最大的阻力来源于既得利益群体。
收入分配改革伤害最大的就是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甚至实施改革的有关部门就代表着既得利益群体。现在我国一直采取发改委牵头、多部门参与的方式进行收入分配改革,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暂且不说,他们之间的利益博弈本身就很难协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有的垄断行业几乎都是国企,要将超额利润回归社会,那维护国企利益的国资委怎么愿意在自己身上"割肉"?
三、收入分配改革将给市场添动力
作为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力量不容小视。此力量一旦释放,将给予市场极大地动力。
目前虽然没有正式政策出台,但是,我们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的讲话暗藏深意,加之温家宝之前也在深圳提到的"政改说",以及十月份即将在北京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种种迹象表明收入分配改革的破题指日可待。
对于投资者来说,收入分配改革的破题将极大的活跃市场经济,居民个人消费能力的释放将很大程度上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催生的新的经济和消费热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城镇化建设的进程的加速发展,而城镇化是国家未来的总体发展趋势,作为中国经济的超级发动机,城镇化将带领经济走向新的的阶段,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长期利好。
短期来看,由于改革触动的利益格局非常复杂,涉及到的层面较多,很难一蹴而就,不过,在领导层近期一系列动作中,市场对于收入分配改革破题的预期会越来越强烈,形势比人强,一旦明年一二季度经济走势果然逐步而下,收入分配改革很大可能倒逼而推出。因此,在政策尚未明朗之前,市场与政策预期的博弈仍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基调,市场仍会在投资者预期博弈中震荡前行。
评论:从政治战略高度看收入分配改革
近期,针对收入分配改革的话题不断,但是与普通百姓的热情相比,政府则采取了明显的淡化处理。一位多次参与讨论《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起草工作的官方智囊表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年底能不能出台现在很难说,即使出台我认为它也是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的。”
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收入分配的矛盾已经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劳资关系不仅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而且还对经济结构转型形成了一种阻力。可见推动劳动者价值进一步回归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因此需要对收入分配牵扯到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考量,破除传统思维定势实施切实有效的改革。从本质上看,收入分配改革已经涉及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层面问题,因此需要从政治战略的层面来统筹解决。但目前看来,收入分配改革的方案似乎陷入了难产的境地。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从目前已有的方案来看,名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局限于政府“收入分配调节”,而没有全面体现收入分配改革的总体思路。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在过去“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已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众多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到今天,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已演变成改革向前推进的主要障碍。从这个趋势来看,政府部门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而在不触及政府利益分配的背景下,收入分配改革几乎寸步难行。
其次,目前针对收入分配的讨论,主要包括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对低收入居民的扶持、提高工资性收入、调节个人所得税,局限于针对现实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在没有对现有国民收入分配基本格局作实质性突破的前提下,侧重于通过财政、税收手段调节再分配关系。
事实上,在现有体制下,通过转移支付只能解决贫困问题,或者保证最低生活标准,在缺乏相应的致富措施下,根本不可能解决最终的出路。这对于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2009年基尼系数达到0.47,基尼系数的不断攀升表明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整个国民收入的不均衡状况正在加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7元,同比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078元,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国内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不仅低于今年上半年11.1%的GDP增速,更大幅低于上半年全国财政增长27.6%的增速。这显示出经济增长的好处仍未被居民充分地分享。
最后,目前所有分配改革的建议,对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只是在提高工资性收入方面有间接体现。对垄断行业与一般性竞争行业之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则基本没有涉及。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至3倍,如果再加上住房、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至10倍之间。
从世界范围来看,收入差距扩大是一个普遍现象。此前美国《商业周刊》登出一个数据显示,从1979年到2007年,美国非管理人员平均小时工资仅上升了0.1%。也就是说,非管理人员的劳动者工资平均工资在近30年里只增长了千分之一,而整个劳动生产率在本世纪初就上升了11%,所以美国的经济发展,占劳动者80%的所谓非管理人员的就业者没有获得劳动生产力的上升所产生财富中应得的部分,而30年来整个美国的财富增长其实达到惊人的地步。
由此可见,如果仅靠市场力量来解决居民收入的差距问题,显然无法实现。现在已有众多迹象表明,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正在转向要求企业提高工资,从初次收入分配中来解决问题。然而如果仅将收入分配改革局限于提高现有收入水平,那是把事情简单化了。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体制、利益集团、腐败、城乡差别、财税体制等一系列问题的结果,因此需要从政治的战略层面来予以解决。
踯躅不前的收入分配改革随着“十二五”的临近,再次进入密集研讨期。
本报获悉,近期,全国人大财经委、民盟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先后召开有关收入分配改革的研讨会,并都拿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分别上报。此外,国家发改委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在反复修改后,也将再次提交国务院。
上述四方分别拿出的方案中涉及改革建议的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财税改革、转移支付、改革垄断行业收入格局、社会保障等二次分配领域。以二次分配为突破口,在初次分配中辅以行政干预的思路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共识。
收入分配改革是“十二五”规划中要涉及到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对“十二五”规划进行审阅和讨论。
知情人士透露称,国家发改委最终出台的方案将是各方建议的综合版本,侧重强调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方案出台后还会有相关实施细则公布。
另据知情人士称,作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配套文件,“人保部起草的《工资条例》明年一定会出台。”
四方案汇总
今年8月,全国人大财经委和民盟中央的收入分配调研组相继回京,随后连续召开相关研讨会,邀请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人保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等专家学者讨论相关政策建议。
据了解,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组的初衷是为了“十二五”规划,民盟中央调研组则是受到中央直接交办。今年5月开始,全国人大财经委和民盟中央先后奔赴各地就收入分配改革展开大规模调研。民盟中央调研组成员说,在国家发改委连续五年都迟迟不能拿出改革方案的情况下,中央希望能够从更多的层面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另据悉,国家发改委起草的收入分配方案,目前也在征求各方意见,其中包括来自全国人大财经委和民盟中央的建议。国家发改委人士对本报表示:“方案迟迟不能拿出的原因,是因为收入分配改革涉及部门太多复杂。如果我们提出加大财政投入,财政部不同意就不行,如果要对垄断行业的收入做改革,国资委不配合也不行。”
在参与提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四个机构中,全国工商联是最后一个参与进来的。目前起草完毕的改革方案已于近日提交国务院。全国工商联人士告诉本报,民营企业占到了全国企业数量的90%以上,是这场收入分配改革中涉及最多的群体。
据透露,全国工商联的改革方案主要从保证民营企业职工收入、减少政府对民营企业税负、破除垄断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等方面。此外,全国工商联还在方案中建议,用五年的时间,将全国最低工资标准翻一番;对上市公司发行原始股瞬间获得暴利的行为征税等内容。
按照计划,今年10月,全国人大将审议“十二五”规划,其中收入分配是重要部分。国家发改委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将成为落实“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文件,此外还有相关配套文件需要出台。
前不久,全国人大已经催促国家发改委尽快拿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了。“总不至于‘十二五’规划都出来了,发改委的方案还没成型吧?”知情人士称。
此外,由人保部负责起草的《工资条例》目前已经成型,即将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据悉,在人保部起草《工资条例》期间,与国家发改委负责起草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部门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工资条例》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配套文件和措施的一部分,该条例的成型也在倒逼国家发改委尽快拿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二次分配成重点
按照国民收入分配方案,初次分配主要指市场经济活动中,国家的生产和进口税收、企业的净营业盈余以及居民的收入报酬;二次分配主要是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的现金或实物。
目前来看,几方有关收入分配改革的建议中,均明确指向二次分配领域。
全国人大财经委和民盟中央均提出,要通过税收加大对垄断行业和企业的收入调节。而对于充分竞争的行业,政府则应该降低税负。此外,中央应当将财政支出更多地用于社会保障和相关的转移支付方面,相关调研组成员将其称为“藏富于民”。
据悉,民盟中央关于分配方案调研的重点是经历过一番调整的。之所以以二次分配为重点,大多数人认为,原因是初次分配中政府所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一位民盟中央调研组成员对本报透露说,在调研组回京后不久,其成员开始提交各自建议汇总时,重点已经被要求从初次分配转向二次分配领域。“这是一次很大的变动,仅在初次分配领域做文章,并未触及实质,也不能解决问题。”该成员向本报表示。
尽管如此,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还是认为,中国在一次分配领域存在长期的扭曲状况,由于国家政策和体制的原因,造成在一些垄断行业,不需要太大成本甚至不用成本就可以获得主要的社会资源,借此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分配给企业人员。“这是一种体制上的公平,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仅仅依靠二次分配来调节收入差距,不会取得什么好的效果。”
曾担任国家体改委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司司长的宋晓梧,多次参与国家发改委、全国人大财经委等方面组织的收入分配改革讨论。宋晓梧还认为,政府在一次分配改革中,应该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工会组织的建立。可以让劳资双方有一个独立的工资谈判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也抱持类似看法,此前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组在听取张车伟的意见时,张已将这一建议明确提出。据悉,在全国人大财经委、民盟中央调研组、全国工商联提出的改革方案建议中,都提到要在企业建立独立的工会组织。但这一建议,并没有在国家发改委起草的收入分配方案中体现。
此外,张车伟还向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组建议,在 “十二五”期间,应该将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与当地的GDP、CPI等一些关键的经济指标相结合。最近几年,在一些地方GDP的增速每年都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但是当地的居民收入几乎没有变化。因此,需要建立起一个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使劳动者的收入增长能够赶上社会财富的增长。
张车伟说,“这操作起来很难,因为各个地方的发展水平不同,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很大,但是这应该是纳入政府发展的经济指标当中”。
人保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将上述看法总结为 “国家的收入倍增计划”。在此之下,收入分配改革的整体指向应该是 “调低、控高、扩中、打非、规灰”。苏海南也建议,收入倍增计划应该纳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成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的一个指标。
宋晓梧表示,收入分配改革到了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管理体制的问题。关键就看政府能不能够下定决心。“收入分配改革久拖不下,政府屡屡承诺,但始终不见出台。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造成的后果就是政府失信于民。”
(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