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有抗癌症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22:50
癌症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谈癌色变这是一个事实。癌症的治疗是否只有开刀割去癌变组织一种办法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美国著名的医生乔治.克莱尔在“癌,割不得”这篇论文中的一段话:“植物的种子落在河流中,随水漂去。它漂到着地的处所,那里可能是块肥沃的土地,也可能是块遍布沙砾的荒滩。种子的生殖与灭亡的命运,就由其所着地的肥瘠而决定。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假使你不愿种子繁殖,你是应该恐惧种子的生长呢?还是应该顾虑那块种子着地的土地?……”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素食可以从生理机能上战胜癌症。
1.食品与癌症
很多人都知道吸烟可导致肺癌,其实嗜于肉类,耽于醇酒等等都会影响到正常的生理机能,这些本来是保健的知识。但讲究“口福”的人类,却嗜好能兴奋味觉的食品,有意或不知不觉地对一些食物作了过量的摄取,最后自趋慢性自杀之途。
研究表明,许多国家的学者愈来愈支持饮食治疗癌症的可行性,他们认为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倒是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摄取了太多的酸性食物——肉类,卵,糖,酒及海产品,只要我们能多吃蔬菜类食品,粗食,那就可以远离癌症这个可怕的疾病。
2.酸性物质是癌细胞的温床
对于癌症的防治,其前提是不使癌细胞在人体中发育。根据癌症专家们的最新研究,癌的种子是一种滤过性病毒,这种病毒只有在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它随时可能侵入健康人的身体待机而发。按其特性,它若不能渗入细胞内,即无法繁殖;但一进入人体的细胞中,就成为麻烦的事情了。
健全而有活力的细胞,是不容许这种病原体侵入的;但在细胞老化或病弱之时,便无法抵御病原体的入侵,这就给癌细胞的发展伏下了祸患。已故的日本大阪大学片濑淡教授曾说:血液作酸性反应时,细胞即行老化,因而细胞中的镁吐出,使血液中泛滥了镁的成分。这种血液呈酸性反应,血液成为酸性后,血中的钙为了中和酸性而被消耗,其量即行递减。钙在细胞中的作用是保持细胞的渗透压,由于钙量的减少,渗透压即发生异变,镁乃自细胞中脱出,细胞本身即呈老化。此时用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病原体附着于老化细胞内的细胞核结合,使细胞发生突然异变而成为癌的现象。
根据这个现象,我们要使癌的生成条件不完备,则应使血液保持正常的碱性。因而必须对酸性食物如精白米,肉类,卵,糖以及酒的摄取存戒惧之心。否则血液由酸而浊,这种现象对癌来说,就是为它准备好了一块肥沃的土地,种子一来就会发育生长的。
3.碱性血质是抗癌的利器
据报道,日本国立公众卫生院的平山雄博士在一次会议上谈到:如每日能饮鲜牛乳3杯[约含550CC],即可免于生癌。据他的统计,日饮牛乳1-2杯者,尚有3%的发癌率;但日饮2杯以上者,则能对癌作较好的预防。其理由是牛乳中含有多量的钙质,而使血液保持正常的碱性。
据研究,癌症是在血液作酸性反应时才开始发作的。因此,如经常服用钙剂,亦有防癌之效。但钙是无机矿物质,服入胃中不能即时发生效力,还得籍着体内的维生素D于K经过一段复杂的电解过程,才能产生出钙离子,进入人体中发生有机效能。D
来自太阳的紫外线,K 的来源则是肠内的细菌及绿色的蔬菜,故我们还要注意适量的日光浴与素食,才能使钙发生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部分学者推崇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各国流行着热量万能论,使肉食风行。但与肉食营养论相应的则是癌的发生率也随着提高。肉,蛋,鱼,白砂糖,酒等摄入体内,固然能发生高热量,但这些都是酸性食品。试观社会上的现象,到了老年期的人们,一定是美食家病多,而粗食者却病少。究其原因则是美食多属酸性食品,而粗食食品则多为碱性。
4.蔬菜是抗癌的佳肴
癌细胞易于繁殖的对象,是偏食肉、蛋及各种酸性食物的人。一般以为滋补患病者,可增强其对癌症的抵抗能力;但实际上患者如果食用这些带酸性的食品,会使其血液也成为酸性,反而给癌细胞造成良好的繁殖场所。反之,如果吃蔬菜,果子等造成碱性血液的食物,则癌细胞的营养失调,即可抑制其繁殖。同时再佐以药物的治疗,癌细胞就呈现脆弱而易于扑灭。现在还有一些医师,仍忽视这种原理,片面讲求癌症患者的营养。实际上,愈是进补,则愈是肥腴了癌细胞繁殖的土壤,此后虽用有效的抗癌药物,也很难将癌细胞扑灭了。
日本片濑博士曾说:“万病的发生是由于一元酸性的血液。”自然,癌症也不能例外。
美国神学博士安娜.维格毛亚受“圣经”中“当巴比伦国王奈布格奈撒苦于病魔时,由神的指示,乃如牛吃青草般地尽量服食蔬菜而得痊愈”的启示而开始研究野草。她发现小麦的青苗中含有很多的营养素,乃用麦苗作成青汁,令严重的癌患者每日饮服4杯,竟使病自行痊愈。其原因并不是麦苗中含有什么治癌剂,而是停止肉食,给予这种偏碱性并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青汁,使血液由酸性变为碱性,这样即可阻止癌细胞的繁殖。
5.战胜癌症的最新理论
癌症的发病率是随着国家,种族,地域,饮食习惯等种种不同因素而不同。但是许多研究,实验的结果,愈来愈支持饮食治疗癌症的可行性。
在美国,民间的食疗方法甚为盛行,食疗多以素食为主。食疗为什么有效并受到许多人士的欢迎呢?就是利用饮食的摄取,提高人体细胞内的含钾量,使癌细胞消失而变成正常的细胞。
美国JANSSON博士曾作过许多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凡摄取多量钾的地区,其患癌人数较低。又发现:年龄大的人,身体中已有的钾容易从细胞膜中漏出。一般细胞内含钾量,常是钠的10倍。细胞在分裂[繁殖]的过程中,钾对钠的比例减少。癌细胞也是如此,细胞受伤时钾漏出则癌细胞立刻开始繁殖。老年人患癌的机会增加,也是因为细胞中钾的含量减少之故。慢性病的患者,细胞中的含钾量如果增多,致癌的可能也较少。
上面的分析,在细胞学的研究中,已给以证实:有些癌细胞如果在它的培养液中增加了钾,它就会突然变成正常细胞。如老鼠的血癌细胞,本来不能造血,但将其培养液中的钾提高到10倍以上时,即又出现了造血现象。由此可以证明钾钠比例对癌细胞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证明,钾与钠的关系,不仅涉及癌症,也与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有关。实验显示,心脏病及高血压病人食物中增加盐分,则血压会上升,添加钾之后,血压会降低。因此只是少吃盐还不够,必须同时增加钾的摄取。钠在食盐和味精中含量很高,钾在蔬菜和豆类中很丰富。食疗法就是运用钾钠的增减来治疗癌症的。
糖尿病一般是因胰脏的功能减低,致使胰岛素的分泌不足。而胰岛素的分泌,有受钾的影响,钾多时即刺激其分泌,所以钾的摄取不足,也可能是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下表我们列出的食物钾钠含量比值,是美国农业部发表的。其中钾含量丰富[即钾钠比值大]
的食物,多为天然蔬菜水果,以大豆的比值为最高,其次如枣,胡桃,香蕉,南瓜……等也都很高,是具有抗癌功能的饮食群;而动物性食品及人工制品,如糖果,饼干,面包,等,均为钾少钠多比值在1以下,是不利癌症病人的食品。
最新研究表明:约50%的癌症与饮食因素有关,三分之一的癌症都是人们“吃”出来的。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主食吃得精细了,粗粮、杂粮等食入过少,缺乏纤维素,导致大肠癌发病率升高;高脂肪、高蛋白的摄入过多已成为乳腺癌、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约有75%的头颈部癌是由饮酒和吸烟造成的;喜食偏硬、过热、过烫、刺激性(烈酒、蒜、醋、辣椒)食物及酸菜,可诱发食管癌;有暴饮暴食习惯、喜好甜食和油腻者是胰腺癌的高发人群。
肿瘤专家指出,建立合理健康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恰当的加工烹调是防癌的重要手段,如果再辅以科学的体育锻炼,效果远胜于化学药物预防疾病。
清淡饮食吃出健康
患者徐老师(以下简称“患”):听说高血压的发病与膳食盐量有关,真是这样吗?
刘医生(以下简称“医”):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很复杂。流行病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已发现许多与血压升高有关的因素,包括遗传、体重、饮食、精神心理及社会职业等,这些统称为发病因素。其中膳食盐量过多是重要因素之一。从维持健康的角度可以说,无盐不行,盐多有害。
患:怎样理解无盐不行呢?
医:食盐的化学成分是氯化钠。正常人体含钠约100克,其中40%在骨骼中,50%在细胞外液,10%在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就是钠离子,它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即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器官细胞功能和神经、肌肉兴奋性的重要物质。当人处于严重腹泻、失血、大汗等情况,或在食物非常匮乏极度缺盐时,人体会因缺钠而发生明显衰弱、乏力,甚至虚脱、休克而危及生命,常需静脉输注盐水予以救治。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为人体对钠的需要量很低。中等体重的成人,每天摄钠1~2克(相当于食盐3~5克),即可满足生理需求。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人每天摄盐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而我国人群的平均摄盐量约为10~20克,这显然是太多了。
患:摄盐过多有什么害处呢?
医:我们摄入食盐中的钠,由尿、粪、汗液排出,其中经尿排出的约占90%。人体的保钠机制较完善,摄入少则排出少,只有长期每日摄盐少于1~2克时,才会发生缺钠。摄盐多时,经尿排钠也增多,但人体的排钠功能是有限的。摄入过多的盐,会导致钠潴留。盐维系水,因此必然会引起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更重要的是,钠潴留使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内钠量增多,通过复杂的离子转运机制,最终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平滑肌收缩,血管腔变窄,血管阻力增加,终致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又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进一步引起排钠障碍,从而使血压更高,即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公认钠潴留是高血压病的启动因素。
患:为什么许多人吃盐很多却不得高血压病呢?
医:高钠盐摄入导致血压升高常有遗传因素参与,即高钠盐摄入仅对那些体内有遗传性钠转运缺陷的人才有致高血压作用。
排钠机制强的人,摄盐较多时,钠可经肾脏由尿排出,不引起钠、水潴留,而能维持血压正常,医学上称这类人为盐不敏感者。排钠机制弱的人,摄盐稍多即可发生钠、水潴留,从而引发高血压,医学上称这类人为盐敏感者。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占高血压人群的30%~50%,而在整个人群中,盐敏感者仅占5%~10%。
患:这样说来大多数人对盐不敏感,完全可以放心高盐饮食了?
医:健康人摄盐较多在短时期内是无害的,但长期高盐饮食则是有害的。主要原因是:①增加肾脏负担;②盐敏感性是可变的,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③即使没患高血压病,人体在老化过程中高钠也促使心肌纤维化、血管周围间质胶原纤维沉积,影响心血管功能。一般认为每天摄盐量超过8~10克,就可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摄盐越多危害越大。因此,未患高血压病的人,也存在减少食盐摄入量的问题。
患:哪些人对盐敏感呢?
医: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流行性病学特征是黑人(主要是美国黑人)、肥胖者、高龄人、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全者、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人患病较多。临床特征是有微量蛋白尿和经动态血压检查,夜间血压下降少于10%的人,盐敏感者较多。
患: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对盐敏感呢?
医:高血压的发病通路可被许多因素启动,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激活,都会导致肾血管收缩引起肾缺血,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钠排出减少而重吸收增多,最终导致钠、水潴留,血压升高。任何妨碍排钠机制的因素,均可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即盐敏感性高血压可能由轻微的获得性肾损伤引起。在漫长的人生经历中,肾脏缺血、炎症等患病几率有一个随时间累加的过程,所以老年人盐敏感性者较多。
动物试验也证明盐的敏感性是可改变的。近来,有人给盐不敏感性大白鼠静脉输注血管紧张素Ⅱ(一种动物和人体内缩血管作用极强的活性物质),制造出肾缺血损伤的动物模型,再将这样的鼠分为两组,一组予以高盐饲料,结果大白鼠发生了高血压;另一组予以低盐饲料,结果大白鼠血压保持正常。
患:究竟盐与血压的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
医:一般规律是摄盐量越小,高血压病患病率越低。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土著人几乎不吃盐,很少发现有高血压病者。以人均每天摄盐量统计,爱斯基摩人为4克,高血压患病率4%;美国人为10克,患病率10%;中国人约为14克,患病率约13%(据最新抽样普查推算,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已达1.6亿);北京人为18克,高血压病患病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北海道农民为27克,患病率高达40%,为世界之最。
严格限盐可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下来。上世纪40年代,限盐是治疗高血压的惟一手段,所谓“大米饭疗法”即给患者天天吃白米饭、白水煮的蔬菜、水果,患者每天摄盐量仅0.6克。这种疗法有效,但不安全,而且绝大多数人无法忍受。后来,随着有效降压药物的应用,特别是制造出排钠利尿剂后,这种残酷的疗法终被废弃。
患:天然食物中究竟含多少盐?我们在烹调时还可以再加多少盐?
医:人们每天膳食中食物天然盐含量约2~3克。以100克为单位计算,米、面、蔬菜、水果含盐约0.05克;馒头、烙饼、面包、饼干、方便面为0.05~1.5克;炒坚果如花生、瓜子类约为0.5克;豆制品为1.5~3克;咸菜类约为16克。此外,食物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含钠成分,如味精(谷氨酸钠、核苷酸钠)、中和剂(碳酸钠)、甜味剂(糖精钠)、疏松剂(碳酸氢钠)、发色剂(硝酸钠)、防腐剂(苯甲酸钠)等。实际上,大部分人不需要在食物中加食盐和酱油(含盐量约为18%),就可以可满足生理需要了。我们烹调时加入的盐,功能仅是调味、刺激食欲,以助人体摄入足够的各类营养。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每人每天只能再加2~3克盐(包括盐、酱油、酱、咸菜等所含的盐)。
患:现在老百姓生活刚刚步入小康,走向富裕,医生却对我们说:“科学饮食是饭别吃饱、越淡越好。”您说,少油没盐的食物味同嚼蜡,谁能忍受?为追求健康牺牲了品味美食的乐趣而过苦行僧式的日子值得吗?
医:您说得有道理。医学专家们视高盐为高血压的罪魁祸首,对它口诛笔伐。但人人又都离不开它,对它恨不起来,个别人甚至嗜盐如命,对它爱不释手。民以食为天,“柴、米、油、盐”是百姓生活永恒的话题。我国食文化的发达之处,主要体现在色、香、味、形、器、礼仪俱全,尤其突出的是味道,其中恰到好处的盐量至关重要。盐适量,让我们享受美味。当吃不再是享受,甚至是一种苦难时,势必难以为继,而且有违追求健康的初衷。但盐过量,则势必让我们陷入疾病的痛苦之中。盐,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可以说“让我欢喜,让我忧”。
患:为什么多数人对限盐的劝告不以为然呢?
医:首先要承认,国人摄盐量高,是我们祖先在漫长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存在即有合理性。在生产力极其落后时,盐是奢侈品,控制了食盐,就控制了经济。西汉时桓宽曾编著了著名的《盐铁论》,某些国家也是以面包和盐迎接贵宾的。当食盐变为廉价商品而其他物质匮乏时期,人们为了刺激口味,饮食逐渐偏咸,俗话说“要解馋,辣和咸”,所谓“越穷越吃盐”。而口味一旦形成,常具有相当的惯性。现在人们的菜肴日趋丰盛,副食品摄入量明显增加,如盐的浓度不变,则摄入总量必然增加。
其次,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国人摄盐量必须减少2/3,但实施起来难度极大。从某种程度上说,限盐比戒烟还要难。许多事情目标订得太高,绝大多数人无法做到时,人们就干脆不做了。
患:您的意思是,限盐可以分阶段进行?
医:我们既然已经认识到高盐的危害,就应该行动起来,有意识地改变饮食习惯。可先将盐量降到人均每天10克以下,即在保留中餐特色的同时借鉴西餐低盐的优点。实际上现在不少人的口味也在慢慢改变,近年来以较清淡为特色的粤菜大行其道,就是符合“越富越吃淡”的规律。做到这一点,可以使我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明显降下来,同时也可使高血压患者减少对降压药的依赖。即使达到这一目标,也仅仅是摄盐少一些,危害小一些。有人说,在发达国家被盐送进坟墓的生命比有害化学物质造成的还要多,这并非危言耸听!人们习惯了人均每天10克盐的摄入量后,再进一步将盐量减半,才能真正做到科学进盐、吃出健康。这大概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几十年,才能最终达到。
患:限盐是不是可以因人而异呢?
医: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可以在追求健康和品味美食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对血压正常的年轻人来说,饮食稍咸,危害并不太大,而且危害也不在眼前,完全没有必要终日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享受生活,逐渐改变习惯,慢慢将盐量减下来,但也不能完全跟着感觉走,毕竟低盐是我们的目标。
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我们还是要不厌其烦地劝告一句:吃盐少一点,再少一点。不顾科学一味贪图口腹之欲,危害无穷,而且危害可能近在眼前。临床上,因高盐饮食诱发心力衰竭加重而需急救的病例屡见不鲜。喜咸喜淡纯属个人饮食习惯,似乎不该干涉,但吃盐多少关系到亿万人的健康。摄盐过多是困扰现代人的一大问题,我们是不能回避的。
患:为什么老年人尤其要限盐呢?
医:人们能够感受到咸味,靠的是舌上的味蕾。人的味蕾约有7000个,随着年龄增长味蕾数量逐渐减少,且敏感度逐渐降低。有些老人食量较少,微量元素锌的摄入量相对不足,这更加重了味觉迟钝。所以老年人比年轻人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摄入更多的盐。俗话说“越老越喜咸”就是这个道理。再加上我们刚说过老年人盐敏感者较多的因素,就是为什么清淡饮食对老年养生尤为重要的原因。
患:对儿童限盐也很重要吗?
医:饮食习惯因人而异,在喜咸家庭中成长的人,即使独立组成新的家庭,也常常喜食咸食。婴幼儿的饮食习惯可塑性极大,家长以身作则,低盐饮食,可使孩子从小养成淡清饮食的好习惯,长大后将不受食盐摄入过量的困扰。所以限盐从娃娃抓起是事半功倍、利在当代、益及子孙的好事。
患:有没有鱼和熊掌兼得的办法呢?
医:有些做法您不妨试试。
烹调时,不使盐渗入食物中,而将细盐末、酱油等撒在食物表面,使舌上味蕾受到较强刺激,既能唤起食欲,又能减少盐的摄入量。
一餐数菜时,可将盐集中在一种菜上。
充分利用醋、糖、苦瓜、辣椒等刺激出酸、甜、苦、辣的口感,以减少对盐的依赖。
众口难调时,可在餐桌上放置细盐末、酱油等,采取“餐时加盐法”,各取所需。
适量多吃些生菜、沙拉等,这样既可少摄盐,又可保留最多的营养成分。
多吃含钠低而含钾高的蔬菜、水果,有利于钠钾平衡,因为补钾有利于促进排钠。
素食者更健康!
肉食既然不适合于我们人类,而且还有很多毒素,那么,如果我们不吃肉,则我们一定能活得更加健康。以下就是一些例证。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丹麦由于被封锁而食物短缺,政府任命全国性素食团体的领导者负责指导食物的定量配给计划。在封锁期间,丹麦人被迫靠谷物、蔬菜、水果和乳制品维生。在食物定量配给制度实施的第一年(1918年),有着3百万人口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死亡率就下降了34%。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挪威人也曾因食物短缺而改为素食,其间,因循环系统的疾病而导致的死亡人数迅速下降。战后,挪威和丹麦两国人民恢复肉食后,其死亡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很快就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
印度99岁的老寿星辛格·乔吉德尔,于1993年在荷兰举办的世界元老级运动员田径运动会上,以20.8秒的成绩荣获百米冠军。在谈到养生秘诀时,他说道:“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每天4公升牛奶并锻炼4小时”。
科学家们通过对世界五大长寿地区饮食习惯的研究证实,少吃肉与多吃蔬菜水果是促使这些地区的人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位于北印度及巴基斯坦的亨扎斯人(Hunzas),因其健康长寿而为世人所瞩目。各地好奇的科学家们曾蜂拥而至,试图揭示其中的奥秘。当地人的年龄经常超过115岁,疾病几乎从未听说过。他们的食物主要以素食为主,包括谷物、新鲜水果、蔬菜和山羊奶等。一位曾与亨扎斯人共过事的英国将军及医生麦加利森(R.
McGarrison)说:“我从未见谁得过阑尾炎、结肠炎和癌症。”
1970年,科学家们曾对中国著名的长寿地区广西省马瑶族自治县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调查了43位百岁老人,发现他们主要以玉米、红薯、大米和豆类等食品为主食,副食则主要以青菜、南瓜、红苕叶和瓜苗为主,很少吃高脂肪的荤食。
曾有一队哈佛大学的医生和科学家考察了位于厄瓜多尔山区的一个约4百多人的偏僻村落。他们吃惊地发现,许多当地人的年龄都非常高,超过百岁的有许多位,其中一位的年龄为121岁。在对年龄超过75岁的人进行的详细体检中发现,只有2个人有明显的心脏病症状。他们全村的人都是严格的素食者。医生们说这一发现是极不寻常的,并说:“若对美国的同类人群进行同样的体检,则95%的人会是心脏病患者。”
科学家们曾用11年的时间对德国1900名素食者的研究显示,这些素食者因各种疾病的死亡率比一般大众低了两倍半。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ANIH),曾对美国的5万个素食者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比肉食者活得长寿,且心脏病及癌症的发病率也明显低于肉食者。
据报道英国一保险公司已开始向素食者提供高达25%的人寿保费折扣优惠,因为素食者较平常人更长寿更健康。另外,素食餐馆投保食物中毒的费用也较低,因为素食的食物中毒机会要比肉食低。
素食可提高智慧
见于我国最早之古代典籍。此说对年青的智识份子,非常重要。可惜后之提倡素食者,类多从因果业报,戒杀护生立论,很少人去研究「素食者智」之原理,误了多少人素食之机缘。近代日本国立公众卫生院平山雄博士,以研究学术的眼光,曾发现……素食者嗜欲淡,肉食者嗜欲浓;素食者神志清,肉食看神志浊;素食者脑力敏捷,肉食者神经迟钝…。他这种发觉与我国古人素食多智之说,不谋而合。
现代人谈素食一书,谈到现代医学家,在不断研究考证中,发现素食有两大利益,第一是素食可以提高智慧与判断力。他说:根据生理上之证明,人的头脑活动力,是由脑细胞内具有正反两种力量交互作用,在人的大脑中不断冲击,就形成了吾人通常所谓的「思考」,冲击到最后,总有一方面的作用获得胜利、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决定」。但是要使大脑细胞,能够充分发挥其正反两种作用,就必须充分供给大脑细胞所必需的养分。这种养分,主要为麸酸,其次为维生素B及氧等。而食物中则以完整谷类及豆类,含麸酸和各种维生素B最丰富,肉类则次之且量微,所以惟有实行素食的人,才能获得更为健全的脑力,也才能使智慧与判断力提高。
回忆四十年前,我们在求学时代,那时医学界,颇以为欲想提高智慧,应多食磷质和铁质的食物。其科学的根据,是大脑皮层细胞缺乏磷,便影响脑力,神经缺乏磷,即传达迟钝。至于铁质它是提高智慧之重要因素,人体若缺乏铁质。则患贫血,发生头痛、心跳、善忘、体倦等症,这样的人,读书成绩自然低劣了。食品对学业关系如此密切,所以青年学生,不可不知营养常识和素食的利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这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尤以做学生的人,总希望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为了想要做超级智人,于是就得补脑补身体。中国人古老相传一个十分错误的观念认为人体虚弱,借助肉补,又以为食肝补肝,食脑自然可以补脑了。从前科学不发达,大家都不知道猪羊牛脑中,含有胆固醇,在妄想食脑补脑之错误观念下,有许多的富家子弟变成呆头呆脑,反而不及「咬得菜根香」的贫寒子弟,来得聪明智慧。于是社会上常有听得一些勉诸清寒子弟的谚语,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或是「咬得菜根:方是奇男子」,甚至有「几多白屋出公卿」之叹!可是又有谁知道「素食多智」的道理呢!」
我国佛教界,奉行大乘佛法,出家僧尼,一律素食。从古至今,我佛教中,高僧辈出。或智慧超越,或辩才无碍,如名满天下的释道安,才高五印的唐玄奘,智者九旬谈妙,生公顽石点头,清凉以道德文章为七帝师,莲池以行解相应作八代祖,如是等高僧大德,不可胜计,虽曰彼等修持佛法故,福慧增长;而遵行佛制,常年素食,对于提高智慧,亦是一大因缘。
兹依据大学医学院营养教材表,摘录有关提高智慧最普通之食品营养法,以供有志素食者,作一参考。
细观前表,肉类和素菜,两相比照,可知素菜食品所含之矿物质及维生素B,皆超过肉类食品,且素菜之种类繁多,来源弥广,又无毒素,可安心食用,足征素食胜于肉食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