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后,深思职场重新出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55:06
人们习惯于用数字为生活划界。今年,有两个数字被争相讨论过:10和30。21世纪不知不觉间已进入“一零年代”,而人们曾经众说纷纭的80后群体中的第一拨已年满三十。
80后年满三十,这意味着80后们要跟70后们一起被贴上另一个标签:三十后。在职场和办公室,人们常用这个称呼来对人分门别类。三十前意味着刚出校园,年轻、有活力而难免青涩,三十后则意味着有数年职场经验后,开始变得老练、稳健,体能和记忆力却都过了最好的时候。改革开放后社会快速变革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职场摸索、游走数年后,许多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三十后,需要完成一次职业转型。
三十后职场再出发
像许多IT工程师一样,生于1979年、在某知名品牌手机公司做软件研发的侯玉婷面临离开现在的技术岗位、寻找新职业方向的挑战。虽然已有五六年工作经验,但IT知识更新换代快,她在学校学的知识早已过时。公司新招的20出头的小伙子们拥有远好于她的体能和学习能力,他们可以扛起负荷重、进度急的任务,可年逾三十的侯玉婷,已经撑不起接连熬夜加班的担子,她需要为将来结婚生孩子、照顾家庭作准备———身边的几个朋友,也已经开始为转型做准备了。他们有的利用周末学金融,预备转向管理岗位;有的兼职电子图书翻译,考虑今后做科技出版。自己该转向何方呢?跟朋友聊起未来,她有些茫然。
通俗地说是“吃青春饭”,科学地说是“职业生命周期短”,有些行业的从业者,年届三十必须要考虑转型。不过更多转型的三十后(尤其是男性),则是在家庭的责任、高房价的压力下,试图寻求高薪和前景更好的职位。同样生于1970年代末,汤允方毕业后在出版社工作长达八年,但薪酬和职位都没有太多提升,编辑的收入让他无法满意。在经过慎重考虑后,他开创了自己的培训公司,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做职业培训。从熟悉的出版业做起,再向金融等行业拓展。从请资深人士做讲座到为学生联系实习,从起初公益性的推广到寻找商业化道路,在位于丰台的办公室和市区之间,汤允方穿行不息,为寻求生活上的突破,开始全新的职业征程。
当然,并非所有职场转型的三十后都是被动而为,有人摸索后找到更合适的职业方向,也有人从单纯为挣钱养家而做的工作转向喜欢的职业。王芳表示,她身边不少1980年左右出生的朋友,20多岁时都是频繁跳槽,到30岁才摸清楚自己适合的工作,然后稳定下来。而钟先生算得上职场成功者,他从事工程机械销售多年,每年都能有数十万、上百万收入囊中,但他始终心有不甘:工作内容单调,没有乐趣没有成就感———在三十二三岁的当头,他赌上自己多年积累资金中的一部分、招来专业人士,终于开办起自己梦想已久的文化创意公司。
理性基础上的感性选择
《老友记》里有一集故事讲钱德勒的职业转型。当年纪已老大不小,看到身边朋友都在从事理想中的职业,唯独自己经年累月地干着不喜欢的工作,钱德勒决定转型。他投奔了广告业,以圆他当初的设计师美梦。不过来到应聘的公司后,他却发现,跟他竞争上岗的全都是刚从学校出来的20多岁的年轻人,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公司中层,而他今后就将跟这些小弟弟小妹妹们一起共事———像钱德勒的故事那样,三十后的转型者们也许得做好准备,去面临特殊境遇下的尴尬。如果行业和职位都是全新的,恐怕一切都得从零做起。
不过,中国的三十后在职场转型中通常表现得更理智。“大部分的职场转型都是在理性基础上做出的感性选择。”接触过不少职场转型人士的某传媒公司负责人臧晨辰说。过了三十岁的职场人士,即使不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也往往在为婚姻和家庭做准备了,多数不会草率地转变自己的职业方向。转型者往往会在经济收入和职业发展有保障的前提下,向自己的职业兴趣转移。稳中求变,充分利用工作积累下的资源寻找新方向。
苏珊在一家大企业做行政助理,处理办公室事务,涉及财务、市场、销售。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厌烦这种打杂性质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年龄越来越大,她发现自己对人力资源工作很感兴趣,但苦于没有发展的机会。本想跳槽,但在朋友建议下,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苏珊向部门经理申请转职,一举成功,转型成了人力资源助理。
在少儿教育公司工作多年的吕小姐,因行业不景气转至一家月子餐公司,凭丰富的管理和市场经验升至副总;外语专业毕业的“英漂”王侃,先后为数十场国际会议担任过翻译,因为过硬的语言和积累下来的丰富商务知识,应聘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被录取;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多年的刘先生,因为不喜欢公司繁杂的业务,依靠多年累积的丰富的经验和客户人脉,出来组建了自己专业服务于私募基金的律所———路径有别,但利用三十前积累的优势为三十后的新工作服务,是转型达人们共同的法门。
职业觉醒将令转型者增多
长期关注职场的孙先生向记者表示,他接触的大部分国人在职业选择上仍偏被动,因为就业形势紧张而不敢轻易选择转型,更在乎工作的稳定,特别是来自农村、在城市接受高等教育、家庭条件不够优厚的群体。对他们来说,能有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即使不喜欢也会忍下去。他们很少规划职业生涯,让自己在职场上更主动,更多的是抓住现有的机会。但随着社会思想的改变让个体职业意识逐渐觉醒,个人职业理想不再一味地被现实考量和压抑,在职场中完成转型的情形将会变得更普遍。现在,在法律、金融、管理、IT等领域,已然有职场转型的潮流。
来自智联招聘的职场专家郝建表示,职场转型可以从职业、行业、企业和创业等角度着手。一般来说技术型人才要转行比较困难,市场型和管理型的人才,如果学会如何快速熟悉一个行业,完成行业转型相对容易。而职位的转换与从业者个性的联系很紧密,转型需要进行自我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业型的转型具备了更多可能性,国家为创业者提供了税收优惠和小额贷款机会。不过公司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容易,转型当老板可能要顾及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