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的三个层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55:46
标签:龙树菩萨 基本粒子 禅宗 如如法性 第一义有  分类:见修宝炬 2009-09-08 00:01
一般说法,谓龙树菩萨的理论唯在阐扬空性。然而其所阐扬之空性,实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先要明白我们这个客观世界虚妄不实。然而所谓虚妄,实在不是虚无,只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无独立存在的本质。
因此,如今物理学家一味研究“基本粒子”,在佛学上看来,可以肯定徒劳无功。将分子分裂成原子,将原子分裂成电子质子,又将质子分裂成什么中子介子之类,虽然已经将物质愈分愈小,可是一定无法找得出一种作为“基本”的粒子出来,若有此“基本粒子”,便可定性其为一切物质的本质矣,因此便有了独立存在的本质,此与佛学的哲理相违。
“基本粒子”的研究,因核子能量的需要,曾一度成为热潮,可是如今已渐归沉寂,唯一剩下来的,大概只有“等离子”的研究,因为它是太空的存在形式。故“基本”云云,已可谓无功而退。
第二,于了解客观世界非实之外,还得知道,主观世界亦非真实。我们以为自己可以分别客观世界的物质相状,因而有真实的心识存在,然而此分别心实在虚妄。释尊有一弟子名摩诃拘絺罗,出身诡辩学派,已到“一切不受”的地步,即是说,无论你提出什么理论,他都可以将之用诡辩来辩破。可是其人后来终于信佛。有一次他问舍利弗,我们内有六根,即眼耳等,外有六尘,即色声等,由内外缘而成感觉,然而内外二者完全性质不同,岂能因性质不同的东西,相缘而造成一个世界呢?
这一问,主张唯物论的人听见一定很高兴,以为必能以此难倒佛家的说法矣。然而舍利弗却举一个例,立即令摩诃拘絺罗恍然大悟。
舍利弗言,譬如有一只黑牛,一只白牛,有一根绳子将它们缚起来,你说是黑牛糸着白牛,抑或白牛糸着黑牛呢?其实都不是,只是绳子将它们互相牵糸。六根与六尘之相缘,亦如是耳,既不是眼去缘色,亦不是色来缘眼,糸此黑白牛的绳子,只是一人的欲贪。有分别心即有欲贪,有欲贪这条绳,便将六根与六尘相缘所生之境,视为真实。或视六尘为真实,或视六根为真实,如是而已。
故空性的第二层次,破主观世界非实,即是知道根尘相缘所生之境,实由分别心引起,亦无本质。第一层破外,第二层破内,内外都破,然后进入第三层次。此际既知内外皆空,即能除去妄念,断绝分别,由是便得证真如法性。此真如法性,粗浅来说,即人与宇宙已合为一体,然其境界已超出世间智慧,不可言诠。
禅宗的见性、密宗修“大圆满”或“大手印”成就时的境界,即是这个境界。达此境界时仍未成佛,然而至少已到天台宗“六即佛”的“观行即佛”的阶段。
这种境界无可形容,故禅家云:“说似一物即不中”,唯待修行人切身体验。故禅宗易假,密宗亦易假,假者故作莫测高深之状,自言已到什么境界,旁人亦难证其虚伪也。
笔者虽然是密宗弟子,却常说,学天台,学净土,如今反而是一条最安全的路,即是因此有感而发。
然而第三层次的空性,亦不妨如是理解:此际恰如云散秋空,露出一片晴朗,云即是虚妄不实的主观世界,秋空晴朗恰如法性。云必散始现秋空,学佛无非为了令浮云散却。
前言空性的三个层次,其实亦可归纳为两类,一为现象界的空,一为绝对的空。第一层外境空,第二层内在的心识亦空,皆属现象界的空。客观的世界如幻影,主观世界的妄念与分别,皆产生现象,能空此两层,则现象界之空亦不难领会。
也可以说,我们生活的花花世界,实在无非电视机的荧光幕耳,只是因为我们自己也在屏幕之内,故便以幕中人的一切喜怒哀乐为真实,以屏幕中的一切妻财子禄为真实。若能跳出屏幕来看,便知一切实在虚妄。
王国维词:“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人很难跳出红尘之外,即是人很难跳离这个束缚我们的荧光幕,所以我们才会执屏幕中一切现象为真实也。故龙树菩萨说空,即是用空性理论来使我们跳出这电视机。
至于绝对的空,乃指第三层次的空性。盖如如法性超越思量,亦超越语言文字,乃唯有借用世俗的说法,用“空”来名之为空,此所谓空,非谓虚妄。——龙树菩萨言此法性为“第一义有”,即是此意。此亦犹之乎法相家言人等“第一义无”。能知法性第一义有,人等第一义无,即掌握了理解佛家性相二宗的锁钥。
今言法性第一义有。谓“第一义”,即非世俗之见解,盖乃超乎世俗见解的知见。也可以说,能证悟第三层次空性的人,其所证悟,绝对真实,虽断绝思虑言诠,却不得谓之无也。
然对世俗而言,亦不得谓之“有”,因为恐怕他们又用分别心去妄造此“有”的境界,那便是走火入魔。故只能用非有、非无去解说。假如为“空”,即是绝对空,然而却必须知“第一义有”,否则即无法理解龙树菩萨的中观。
——节辑自:《佛家宗派·大乘法性宗—中观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