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遇到大沟时,地质人员会怎么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12:03

经常在野外进行地质工作,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常常不知改如何着手开展工作?第一:比如在野外遇到一条大沟,宽度20多米,沟深度40多米,那么作为地质人员,你们首先觉得该类型的沟壑是怎么形成的?还有一般有种说法,“逢沟必断”(就是说逢沟必有断层),这种说法科学吗?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太正确。因为在野外,应该现看沟两侧的岩石岩性是否差别太大,若差别很大,必然是断层。若差别不大,就看量测岩层产状一致与否,不一致时,可能是背斜或是向斜。产状相向时时背斜,产状相反时,是背斜。那么岩层产状一致或者相差不大时,是单斜结构岩层,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在该单斜岩层这段形成沟壑?是不是这段岩层裂隙要比其它发育得多?请大家发表意见和不同看法?
形成沟谷的原因很多,断裂带、褶皱带轴部、带状软弱地层、冰川作用......
构造运动在沟谷地貌的形成中起了决定左右,而地表水的下蚀、侧蚀及侵蚀作用,则加速了沟谷的进一步发展。
也不排除比较浑圆的山体,岩石破碎和软弱,丰富的降水引起地面流水长期冲刷,形成沟谷,这个和构造无关。
因此,楼主提出的问题,我的答案是:逢沟未必都是断层,有断层的地方多数是平缓或负地貌、平缓浑圆的山体,也不一定是沟谷。要不然,追踪断裂带那么难!
逢沟必断的好处是提醒您,要更多留意这个明显的地貌和露头,可能看到一些地质现象,如断裂、褶皱、泉水、滑坡、泥石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