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38:57


画作背景
拿破仑于1794年发动热月政变后,法国新建的督政府并未巩固,王党的复辟活动便乘机猖獗起来。加上欧洲已建立的反法联盟,严重地威胁着法国。此时,国内的人民运动又高涨起来。法国资产阶级政权急需一个新的领袖来巩固他们已获取的革命成果,这个人不仅能抵御外国的干涉,还能防止国内人民日益高涨的民主运动。在这种情势下,路易·波拿巴是巴黎大资产阶级赖以稳固他们的既得利益的最合适的人选了。
拿破仑既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伟大政治家,又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所建立的法兰西帝国,导致法国大革命的最终失败,但在防御外敌,加强法国实力方面,他又是一个英明的开拓者。拿破仑这一系列政治策略的成功,得益于他的“锦囊妙计”,那就是他"穿上了古代罗马的服装"、"讲着罗马的语言来实现当代的任务",实现罗马时代一些帝王所惯用的对外扩张的军事路线。画家达维特所崇尚的古典主义艺术,也是以古罗马风尚为范例,采用古罗马的历史题材以宣扬"当代的任务",这在画家前期的作品上尤为明显。所以拿破仑在巩固自己的帝国政权之后,仍然重视这位画家的艺术才能,授予他以宫廷首席画家的称号,让他和维旺·德隆共同来掌管美术事业。从此,达维特再度从徘徊与彷徨之中振作起来,以新的热情为拿破仑的政权宣传效劳,并倾注了他全部的艺术心血。这幅《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正是这个时期奉命而作的一幅巨制。
名画鉴赏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以下简称《加冕》) 是画家忠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一幅油画杰作。为了巩固帝位,这位皇帝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达维特为避免这一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 拿破仑站起来给皇后加冕),又没有使教皇难堪。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中部)
身穿紫红丝绒与华丽锦绣披风的拿破仑,已经戴上了皇冠,他的双手正捧着小皇冠,准备往跪在他面前的皇后约瑟芬的头上戴去。约瑟芬身后的紫红丝绒大披风由两个贵族妇女提着。在拿破仑的背后坐着那位穿镶红边白色法衣的臃肿的教皇,他双手搁在胸前,低头默认这一情景。整个气势十分庄严,人物多达百人,每个人物形象以精确的肖像来描绘,这里有宫廷权贵、大臣、将军、官员、贵妇、红衣主教与各国使节。构图之宏大,场面之壮观,为画家以前的任何作品所没有的。达维特尽心竭力要画好这一幅鸿篇巨制,他找人帮他制作了一座模仿"加冕"全景的木偶模型盘,以便按照总体构思进行画面光线的调整。许多人被画家请到画室里来作模特儿。
这幅画不愧是达维特一生的精心之作,它充分发挥了画家的素描造型与色彩写生的卓越才能:出场人物个个肖似,色彩服从整体构思,金光闪烁,富丽堂皇,表现了人物衣着与殿内环境的强烈质感。古典主义绘画的严正性达到如此境地,这在画家中可谓无以复加了。
画家杰作
1810年, 达维特又完成了与《加冕》同样宏大的《练兵场上的发旗典礼》 ( 简称《授旗式》),也是歌颂拿破仑功绩的历史性名作。但《授旗式》的宫廷色彩过于浓厚, 总不如《加冕》一画来得感人。他的《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布鲁特》、《马拉之死》、《网球厅宣誓》和这一幅历史画,是法国近代革命史的真实写照,而这一系列艺术创造是用一种新古典主义艺术原则来完成的,它对于法国以至欧洲19世纪的艺术有着重大的影响。 画家的另外一些题材的作品,也反映出这位天才画家杰出的绘画才能《赛莉齐娅夫人肖像》、《雷卡米埃夫人像》、《劫夺萨宾妇女》。
同时代的法国作家司汤达说得好: "达维特的艺术是严肃的、雄伟的,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因为它包含着生活的真理,因为它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还因为它反映了艺术家真诚的信仰和激情,所以能唤起观众。"不妨说,达维特的艺术气质是与法国中小资产阶级在大革命时期表现出来的锐气密切相关的,它是启蒙学派的"理想王国"的理想在艺术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