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琐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33:54
唐学正
《黄河医话》
1,刺荣勿伤卫,刺卫勿伤荣
《难经◎七十一难》曰:“经言刺荣勿伤卫,刺卫勿伤荣,何谓也?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荣腧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荣勿伤卫,刺卫勿伤荣也。”对这段经文滑寿解释为“荣为阴,卫为阳,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各有深浅也,用针之道亦然。针阳必卧针而刺之,以阳气轻浮,过之恐伤于荣也。刺阴者,先以左手按所刺之穴,良久,令气散乃内针、不然,则伤卫气也。”根据余多年临床体验,“刺荣勿伤卫、刺卫勿伤荣”二句,系指依八纲辨证,视病之虚实表里,而施刺之深浅适度而言。卫为阳,主表,荣为阴,主里,病有表里,刺有浅深,气分病在卫,血分病在荣,同一证、同一穴,荣卫不同,刺法各异。如头痛一证,太阳病头痛,风邪所伤,其病在表,取穴太阳,宜卧针而刺斜向上方,直透率谷(约3寸);厥阴病头痛,乃阴虚所致,其病在里,取穴太阳,宜斜刺向下,深达2-3寸。两种刺法感应亦不相同。如曾治一男性成年患者,病人头痛、眩晕,医院诊为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遍服中西药及普鲁卡因封闭,未见显效,迁延数年未愈。患者精神萎靡、面苍白、目无神、语言少力。脉沉细、舌红无苔。依“刺荣勿伤卫之理”取太阳、列缺、绝骨等穴。每针均有进步,继针月余,其病缓解。
观上述验证,此两句经文,实谓依病邪之所居,决刺之深浅也。
2,刺必及其分
昔年于北京护国寺庙会,见一走方医生,不知其名,众称其“神针刘”。刘为一人治头痛,持4寸长针、刺太阳穴左右各一,其技之熟练,非常人可比,须臾退针,病人自言头痛已止,且头清目爽。称谢而去。既往每针太阳穴斜刺三五分深,往往效不应手。此后逐渐取太阳穴深刺之,效果昭然。始悟刺虽中穴,不及其分,效乃迥异。经云:“病有浮沉,刺有浅深……浅深不得,反为大贼。”针刺之浅深实为刺法之要。
3,刺法与书法
刺法犹如书法,非一日之功。善书者,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颜、柳、欧、赵,风格各异。刺法犹是。善针者,入肤轻巧,病人毫无痛苦,入针后,提插捻转,应心得手,迎随补泻,感应昭然,效果也异于一般。然刺法全在指力功夫,初学者必先练指力。熟能生巧,手法之熟练来自实践,从磨练中出功夫,无捷径可寻。
4,针后缓步
已故老民族医高喜,工善针灸,尤长火针,乡里求治者甚多。1960年来呼授教,高老医生每针病已,必令病人于室内缓步,片刻始令安坐。此系和缓其气血,徐徐条达营卫,实为动静结合之法。特记之。
5,刺痛与感传
针刺时因针通过表皮,故有痛感,此谓刺痛。入针后向深部探之,有酸麻重胀之感,此谓感传。刺痛与感传有别,刺痛呈热灼样痛,瞬间而过;感传则隐约可耐,扩散传导范围很大,时逝时显。术者往往于入针时由于病者呼痛,则停针不发,因而效难应。善针者,此时应观察病人表情、听病人之反应,酌行手法,施以补泻,但不能不顾病人痛苦,一味乱捻乱刺,而致病者晕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