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个用“农民”骂人的皇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54:10
“你这个农民!”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这可不是赞美,而是骂人。农民成为一个骂人的贬义词,起码要追溯到唐朝。第一个骂人“农民”的就是唐朝第二位君主太宗李世民。
唐刘餗《隋唐嘉话》记载,有一天,李世民罢朝,回来怒气冲冲地骂:“会须杀此田舍翁。”意思就是,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老农民。文德后,也就是长孙皇后就问他,是谁触犯了你。李世民说:还不是那个魏征,老是当众顶撞我,让我下不来台。正史《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四卷亦记有此事:“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徵每廷辱我。’”
农民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这个词应该出现在近代,古时候的农民不叫农民,好听一点的叫农夫。有诗为证:“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不好听的叫田舍奴或者田舍郎。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了百分之八十多,过去这个比例更大。所以三大差别,城乡差别算一个。差别就在于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都要比城市落后许多,所以许多人不愿意当农民。即使是从农村出来的,也十分忌讳“农民”这个词,甚至愚昧和落后成了农民的代名词。远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土地革命之初,毛泽东就说过,现在的首要问题是教育农民。就是因为农民不象那时候的工人阶级,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有些沉湎于一亩三分薄地,也就是思想觉悟不高,不肯起来革命。解放后几十年,由于交通和一些自然条件的限制,许多地方,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改善,依然很穷,有的人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文化水平依然很低,因此有的人就有些瞧不起农民。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农村学生考上了大学,在城里读书。他的父亲辛辛苦苦去看他,由于父亲穿得很一般,样子很土气,别的同学问是他什么人,他居然说是他的村里的。父亲听了很伤心,但为了儿子的面子,也没有责怪他。只是默默地流着泪回去了。蔡明和郭达也演过类似的小品,不过说的是一个歌星成名后不认农民父亲。这些都说明了,农民在有些人的眼中就是低溅。于是有的人骂别人就说你这个农民,因为他们觉得农民傻。
近些年,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确为城市的管理增加了一些难度,但是他们为城市的建设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为城市人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他们背井离乡,干的是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就拿城市中的那些高楼大厦来说,许多都是农民盖起来的。而我们有些城里人尽捡好事做,就是下了岗,一些工作嫌苦嫌累嫌钱少还不愿干,吃苦耐劳的精神荡然无存,更谈不上奉献精神了,比起农民来不觉得羞愧吗!即使这样,有的人还昧着良心,克扣工资,任意欺辱他们,于心何忍!
其实从社会的发展来看,最开始这个世界还只有农民,后来才慢慢地出现了一些手工业者,城市的出现更是要晚一步。我们中的人相当一部分上一辈或者两三辈也是农民,只不过是机遇好住进了城市。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脱离了农村,也就是说再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了。可以说我们的根都是农民,有什么理由瞧不起自己呢!
作家贾平凹写了一本书,题目就叫《我是农民》,就那口十足的土腔土调和一身简朴的装束,证明他是农民。当然他有理由不怕别人叫他农民,但是不管他名声多大,居住的地方离农村有多远,他血管里流的永远是农民的血,他的那份质朴和诚实永远属于农民。
记得小时候,一些农村的同学常邀我到他们家里去玩。听说我是老师的儿子,他们的父母拿出家中最好的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吃的东西来招待我,比如说红薯糖、葛耙耙,那时侯这些的确是最好吃的东西了。
直到现在有时我还带着家人到农村走一走,除了喜欢呼吸田野中清新的空气,似乎只有在农村才可以发现人身上尚存的淳朴和善良,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真诚和热情。
农民是我们的兄弟,我喜欢他们,真的。
现在农民的身份变得模糊起来,许多农民离开祖祖辈辈耕种的田地,进城谋生了,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
“农民”一词现在有了新的发展,又一次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那些个穿名牌西装,头发梳得溜光,皮鞋擦得铮亮,拿着手机在街头大呼小叫的人,就人被戏称为“港农”——香港农民是也,也即时尚农民。我觉得这个称呼没有看不起人的意思,倒是一种的充满友善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