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论文写作与投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53:28
图书馆学论文写作与投稿全攻略(五)
2008-03-03 12:35:00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42d9f7101008pcw[查看原文]
图书馆学论文写作与投稿全攻略(五)
——已发表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年第2期
王波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编者按:
作为专业刊物的编辑,经常会遇到作者投稿方面的咨询。本刊现特别推荐《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王波同志撰写的《图书馆学论文写作与投稿全攻略》一文,以满足广大论文作者撰文投稿方面的咨询。作者凭借多年从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经验积累,针对作者的不同情形,大到论文写作的态度,研究方法;小到投稿经验,选题思路,撰文方法,写作技巧,拟题招数等一一作出介绍、分析。论文写得情真意切,极具说服力,语言生动,妙语连珠,是值得作者、编者一读的好文章。
2 投稿攻略
写作是播种,投稿是收割,“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治学态度已经过时,如果不注意及时收割学术庄稼,时效性强的学术成果就会发霉变质,沦为垃圾;耐放的学术成果也存在着被学术田鼠剽窃、抄袭的危险。投稿也有投稿的知识和技巧,应该有所了解,在投稿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1 扫描病毒
在长达9年的编辑工作中,为职责所系,笔者一方面为人作嫁,广结善缘,另一方面辣手摧稿,四海结怨,退掉的来稿不计其数,退稿的理由千差万别,分类总结一下,稿件落选的原因主要有18种。大家可以视这18种原因为病毒定义,在投稿之前对自己的论文扫描一遍,删除或隔理各种病毒和bug,这样您的论文才有可能顺利突破编辑的经验防火墙,离被选用更接近一步。
(1)结合现实选题,有新意,但同类来稿太多,“撞车”严重,已留相关稿件,不便再用。例如信息高速公路热时谈信息高速公路、知识经济热时谈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热时谈知识管理……随着热点的转移,同类稿件便一窝风地投来,殊不知,第一个形容女人为花的是天才,第二个形容女人为花的是庸才,编辑部选留了一篇同类来稿,就算是对这个问题表了态,对以后的来稿的要求相应就提高了,如不能超越前文,是很难发表的。可惜的是,很多作者不明此理,不断追风,不断落选,还为同样的选题,前面发了,自己未发,而鸣冤叫屈。
(2)题目太大,类似题纲,未能深入展开。有的作者,喜欢宏大叙事,写文章动辄就是纲要、论纲、战略,内容却十分单薄,全篇都是大标题和小标题,好像文章刚列了个提纲,便投到了编辑部。对这种电报体、古龙体未完成的作品,编辑部还是等其竣工再说吧。
(3)选题不新,炒冷饭,未能跳出以往讨论的窠臼。这类来稿很多,比如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区别,明明吴建中、黄宗忠等名家圣手已经给出了高明权威的见解,可是很多作者还要用口语再罗索一遍寄来,分明是小看编辑们的知识积累。作者们应该了解,编辑们阅稿无数,各个编辑部之间还有互赠刊物的礼节,所以编辑在把握学术进展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任何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试探都是不明智的。
(4)立论牵强,提法不妥,论证不足。如图书馆要走市场化或产业化道路的提法,新世纪以来已经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对其进行了彻底否定,图书馆界拨乱反正,已经重新回到了公益性服务的基本原则和轨道上来。但是当前仍有一些文章,参考上个世纪90年代的论文,大力鼓吹图书馆开展营利性服务,进行产业化。事过境迁,这样的文章显然是不会被发表的。
(5)内容虽新,但移植痕迹太重,文章前后缺乏有机联系,给人“两张皮”的印象。学科发展的跨学科趋势使移植现象在学术论文中大量出现,善于移植是图书馆学论文的一大特点,但移植要成功,首先要解决排异反应,才能做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而很多论文并非如此,往往用大半篇幅介绍要移植的东西,再用小半篇幅轻描淡写在图书馆的应用,前后结合不紧,给人以“两张皮”的印象,而且结论多是猜想式的,理论上想当然的,至于具体怎么应用?应用的限制条件是什么?作者所在的馆尝试过没有?对这些读者很容易发问的问题,却一概没有解答。对这类文章,编辑也只能敬而远之。
(6)写得全面、系统,但无新意、无新的突破。有的作者善于综合,能把当前讨论的某个热点问题面面俱到地熔于一炉,像教科书的一章,写得全面系统,但是仔细分析起来,观点都是他人的,作者自己毫无创见。相比起来,期刊更欢迎对某个小问题深入掘进的文章,宁要有心得、有创见,但想法不一定成熟、表述不一定完美的论文,也不要这种四平八稳,显示不出创新精神的文章。
(7)内容较空,可行性差,无实际意义。有的论文只追求理论上求新求异,哗众取宠,不考虑落实的种种困难,看起来很美,实际上一无可用。对于图书馆学这样的社会应用性学科而言,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落实不到现实的论文究竟有多大的价值呢?
(8)涉及面窄,无普遍意义。有相当一部分投稿,内容是本馆的业务总结、本馆的自动化系统的使用经验和评测等,这样的论文对该馆的业务促进可能是十分宝贵的,但是作者似乎忘了,由于各个图书馆所处的地域、所属单位的类型、所形成的传统、所确立的特色、所选定的自动化系统等等的不同,事实上各个图书馆在某些具体业务上不一定有共同语言,其平台和做法都各有一套,如果作者所在的图书馆,不是北大图书馆、清华图书馆等这样的业界表率,他所写的经验总结论文实际上代表面很窄,并没有普遍的指导作用,编辑自然不会拿其占用版面、广而告之了。
(9)内容过简,理论深度欠缺。有的论文选题过小,只是谈装订、分编等具体业务上的一个小经验、小窍门,自有刊物发表这类论文,但对于挂着“学报”、“学刊”这类名头的期刊来说,理论深度几乎没有,显然是不够格的。
(10)重复讨论,知识性内容偏多,创新不够。有的作者投机取巧,把中外百科全书、中外图书馆学教材上的内容复述一遍,就当作论文投到编辑部,这样的行为,从法律上讲是侵犯知识产权,从知识创新的角度讲是无效劳动,这是令编辑部最反感的,不但不能发表,严重的还要进行批评教育。
(11)图表过多,不便排版,图表中某些内容与文字叙述重复。这是从形式上对投稿进行要求,当前的学术论文中,图表是一种常见的内容分析和表达方式,好的图表的确能起到提纲挈领、化繁为简的作用,但是在有的投稿中,明明图表已经说清楚的问题,作者还不厌其烦地用文字再说一遍,一来容易造成叙述重复,二来累赘无用的图表容易造成排版印刷的不便,面对这样的稿件,如果还有表述简洁、主题近似的来稿,编辑们肯定会倾向于选择后者。可以说,图表当用而用是优点,当用而不用或滥用便成了缺点。
(12)引文分析、期刊分析和调查研究样本偏少,流于形式,没有采用新方法,发现新问题,得出新结论。这一条前面已经讲过,无论再繁琐、再庞大的实证研究,如果结论平淡无奇,跟不调查所想象的一个样,那这样的调查研究还有什么意义?
(13) 篇幅过长,且内容一般化。图书馆学期刊的承载力有限,拥有的作者群又比较庞大,为了以有限的版面照顾更多的作者,因而选用的稿件的篇幅不可能太长,通常以3000字到6000字为宜。对优秀的稿件,虽然可以适当扩大版面,但通常也只能以连载的方式最多分两期发表。为提高投稿的命中率,作者在投稿时应自觉精简文字、压缩内容,争取在篇幅上合乎编辑部的要求,不要因篇幅问题而给编辑部留下退稿的理由。
(14)综述文章意义不大。综述文章泛滥和文献计量文章泛滥是多年来图书馆学论文的两大痼疾,其共同的毛病或者是选题缺乏时代感,或者是概括力不强,或者是时间跨度不够长,或者是样本偏少等,综述每年或更长时间发表一篇,信息量必然大,有助于人们把握学术前沿,但是如果针对一个问题,扎堆写综述,月月出综述,那信息量必然稀薄,读起来寡淡如水,发表的可能性就会大打折扣。
(15)编译水平欠佳,食洋不化,生涩难懂。国内的图书馆学长期以来追踪西方,亦步亦趋,因而介绍国外新动态的编译文章受到各个图书馆学期刊的普遍欢迎。但是在编辑部收到的大量编译文章中,绝大部分的质量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其主要问题是作者还没消化,就生吞活剥地转销,句子保留着外语语式,不合汉语习惯,别扭晦涩,硬译误译之处满篇皆是,理解起来一头雾水,这样的以其昏昏还想使人昭昭的文章,当然入不了编辑的法眼。
(16)非图书馆学论文,与刊物不对口,或体裁不是学术论文。在编辑部收到的来稿中,夹杂着漫画、诗歌、小说、散文,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论文等,更不用说图书馆学的亲缘学科,诸如新闻学、出版学、档案学方面的论文,这些论文都是找错了对象,投错了胎,期刊有分工,图书馆学期刊自然要发表图书馆学论文,纵然你是经济学的泰斗、政治学的巨擘,论文可获诺贝尔奖,图书馆学期刊也不太可能发表你的论文。另外,编辑虽然是杂家,但也不能杂到行行是专家,越俎代庖的地步,不识货就不能乱发,这是他的职业要求和职业道德。奉劝作者在投稿时,一定要看准目标,否则无异把雪莲种在沙滩上,木耳栽上仙人掌,瞎耽误功夫。
(17)缺摘要、关键词,或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学术论文有一套行头,就像和尚必须穿袈裟、戴念珠、敲木鱼,这是行业规定、职业形象,违背不得,做学问就得有做学问的样子,要老老实实按照学术论文的要求,把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著录齐全。时间长了,您就会认同、欣赏这种学术论文的严谨、繁琐之美,偶尔抛出一篇光秃秃的只有正文的文章,就会觉得好像没化妆就走到了大街上,无脸见人,浑身不自在。据说,搽掼香水的人,一日不搽就感觉好像没穿衣服,什么时候你感受到了学术论文的形式美,对参考文献的依恋就像美人对香水的依恋,你在学术上基本上算是登堂入室,离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学者已经不远了。相反,学术论文的附件不全,就像女人不穿礼服、不戴首饰、不化妆就参加高级酒会一样,人家很可能会将你拒之门外的。
(18)抄写潦草,打印质量差,稿件看不清;或写作欠认真,语句不通,层次不明,逻辑性较差。这两项是对稿件的最起码要求,大部分投稿都能达到要求,但遗憾的是,仍有个别稿件连这两项要求都达不到。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再简陋的稿件也不至于写在手纸上、香烟盒上,手写稿已经是稀有品种,打印稿占了绝大多数。影响编辑阅读的主要是那些打印在废纸的背面,墨色又太淡,字迹挂了白道,难以辨认的稿件。编辑部不要求投稿都要用新纸彩色打印,但字迹容易辨认是最低要求,希望作者在投稿时能稍微讲究一些,保持稿面整洁、字迹清楚,也算是对编辑部的起码尊重。这跟面试还得穿套西装的道理是一样的。还有一种稿件,也让编辑们一接触就头疼,其特点是一上来就表态,希望编辑部高抬贵手,予以发表,那么他将“不甚感激”。一看到“不甚感激”,编辑就知道遇上语言高手了,果不其然,正文里满篇都是别字,喝醉了酒的句子颠倒错乱、纷至沓来,对这种读着废劲的稿件,编辑们的“贵手”想抬也抬不起来。
“18”谐音“要发”,作者们投稿的目的就是“要发表”,可是稿件中常见的上述18种不足,影响了作者们愿望的实现。学术论文的写作实际上是比赛周密、比赛严谨的过程,希望作者们每写一稿,都能痛快淋漓地扫除这18种障碍,彻底征服编辑,如此在学术之路上才能要风得风、风风光光,要发就发、发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