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面面观3:以阴阳为纲,判分万病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42:49
扶阳面面观3:以阴阳为纲,判分万病
转载自医圣堂门诊    转载于2010年06月09日
吴佩衡先生说过,“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是说在探索、总结前人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时,力求做到简明扼要,准确无误。我们在学习、研究火神派的过程中,一定要探明其理论真谛和用药特色,力争做到“真传一张纸”, 而不限于简单的“徒记几个汤头,几味药品, 不求至理,不探玄奥”(郑钦安语)。下面分五个方面,谈谈本人学习、研究火神派的体会, 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1 以阴阳为纲,判分万病,是火神派最基本的学术观点
郑钦安以《易经》、《内经》、《伤寒论》为宗,“沉潜于斯二十余载,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思之日久,偶悟得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为亿万阴阳,合之为一阴阳。于是以病参究,一病有一病之虚实,一病有一病之阴阳,知此始明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之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医法圆通•郑序》)。“一病有一病之阴阳”,“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突出阴阳作为总纲的地位,这就是郑氏临床辨证最基本的学术思想,这一观点他称之为“阴阳至理”。
由此,临床上“认证只分阴阳”,“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套用一句《内经》的话说,就是“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刘力红教授曾言:“抱定这个阴阳,朝于斯, 夕于斯,流离于斯,颠沛于斯。果能如此,不出数年,包管大家在中医上有一个境界,也包管大家能够真正列入仲景门墙。”
本人体会,艰苦摸索二十余年,于今方有登堂入室之感,上了“一个境界”,就在于明白了阴阳至理,这是学习火神派的首要收获,其意义不下于掌握附子的运用方法。
为了准确辨认阴阳,郑钦安提出了“阴阳辨诀”又称“阴阳实据”,作为辨认阴证阳证的标准,称之为“辨症认症之子午针”,在《医理真传》“钦安用药金针”中他明确:“予考究多年,用药有一点真机与众不同。无论一切上中下诸病,不同男妇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即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概不究,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真种子上治之,百发百中。若见舌苔干黄,津液枯槁,口渴饮冷,脉息有神,其人烦躁,即身冷如冰,一概不究,专在这先天立极之元阴上求之,百发百中。” 这就是郑钦安为我们提供的衡量阴证和阳证的两把尺子,判断阴虚阳虚的“秘诀”。
为了更有条理起见,我们以“舌脉神色口气便”七项为纲,将郑氏“阳虚辨诀”重新归纳如下:
舌—舌青滑或淡白,满口津液;
脉— 脉息无神,浮空或细微无力;
神—其人安静,目暝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
色—面色唇口淡白;
口气—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
便— 二便自利。
这样应该更清晰,便于掌握了。“阴虚辨诀”则与之相反。
其中郑氏将舌象列在首位,强调舌的认证价值,是其独到之处,许多医家往往单凭一个舌象就能作出阴证的判断。 今天,即使用教科书的标准衡量,郑氏的阴阳辨诀也是中规中矩的,并无出格之处,都是我们所公认的。
但即使拥有了这样所谓公认的东西,我们的很多同道却迷失方向,一遇到具体病症就发懵,阴阳不辨,寒热不分。典型的就是对常见病如肝炎、肾炎、前列腺炎、糖尿病、高血压、咽炎、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发热、各种出血症等,跟着西医的诊断走,习惯于按照湿热、阴虚、火热等来认证,将西医的指标如体温、血压、白细胞计数等理解为阳亢、热证,采用寒凉方药治疗,结果必然离题太远,甚至南辕北辙,说到底是中医西化的倾向在作怪。
郑钦安提出的阴阳辨诀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对上述通常按照湿热、阴虚、阳亢、实热等来认识的病变,用这两把尺子衡量,不难辨认出其阳虚阴盛的实质,从而用扶阳法治疗取得可靠疗效,这对目前严重的中医西化倾向,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也是学习火神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你就不敢用附子。
这里仅举一个典型例子:吴佩衡治一重型肺脓疡: 女患者甲,行剖腹产失血过多,经输血抢救后,突然高热40℃以上。经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治疗,数日后体温降低,但一般情况反见恶化,神识昏愦,面唇青紫灰黯,舌质青乌,呼吸困难,白细胞高达2 万以上。十指连甲青乌,脉弦硬而紧,按之无力而空。认为心肾之阳衰弱已极,一线残阳将绝,唯有扶阳抑阴,强心固肾,主以大剂回阳饮(即四逆汤加肉桂):附片150g,干姜50g,上肉桂10g(研末,泡水兑入),甘草2g 克。 服上方后呕吐涎痰已见转机,两颊紫红,咯吐大量脓痰,仍以扶阳温化主之:附片200g,干姜100g,茯苓30g,上肉桂10g(研末,泡水兑入),公丁5g,法夏10g,橘红10g,甘草8g,细辛5g。药后情况好转,X 线检查发现双肺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洞,细菌培养,检出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后诊为“重型肺脓疡”。处方:附片150g,干姜50g,广陈皮8g,杏仁8g(捣),炙麻茸8g。连服四剂,喜笑言谈自如,病状若失(《吴佩衡医案》)。
按:此症凶险至极,若从发热、咯吐脓痰、金黄色葡萄球菌、肺脓疡、白细胞2 万等着眼, 势必陷入到痰热蕴肺,热毒盛极的认识中,难免大剂黄芩、鱼腥草之类苦寒套方,后果可想而知。吴氏不为其所惑,从舌脉神色断为阴寒内盛,“一线残阳将绝”,处以大剂回阳饮,附片从150 克增至200 克,挽起此等重症,最显火神派风格。
唐步祺先生称:“数十年临床经验,凡遇阳虚症,无论一般所称之肾炎、肝炎、肺炎、心肌炎、胃炎等等,只要临床症状有阳虚之实据,即不考虑炎症,辄以四逆汤加味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益佩郑氏之卓见。”这就是两把尺子的价值和作用。
除了对于体温、血压、炎症等西医指标的误读之外,还有一个常见大病,即肿瘤的辨识也具有代表性。目前大多数医家都认为肿瘤是热毒为患,癌细胞等同于热毒,用药不离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寒凉药物,其疗效不尽人意。如果我们以阴阳两把尺子判断肿瘤的属性,不难看出大多数肿瘤都属于阳虚阴盛。按此认识投以姜附之品,可以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天津肿瘤专家孙秉严先生根据对1000 例肿瘤患者的分析得出的结论:“不论是长江以北还是长江以南,也不论是沿海还是内地,寒型和偏寒型证候者最多,约80%。”据此他用大剂量附子(30g)、干姜、肉桂治愈许多癌症患者,其疗效大概时人罕有其匹,可参见《孙秉严40 年治癌经验集》(华龄出版社)一书。
陈修园有一句名言:“良医之救人,不过能辨认此阴阳而己;庸医之杀人,不过错认此阴阳而己。”可见辨清阴阳的重要意义。                       山上悟空摘自张存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