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机模拟的观点来看“认知行为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51:41
用计算机模拟的观点来看“认知行为疗法”
发表时间:2007年7月4日 10时24分
萧潇 - 新浪BLOG
本文中笔者拟基于“认知行为疗法”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心理咨询的本质进行一些推测,以期开阔视野。“认知行为疗法”认为心理问题是由对生活状况的感知和思维造成的,而不是由生活状况本身造成的,也不是由其他人或过去的事件造成的。心理咨询的任务就是纠正错误的观念,包括纠正表层错误观念和核心错误观念。
“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贮存的方式。当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产生式”这个术语来自数学和计算机科学。认知心理学家纽厄尔和西蒙将这一术语引进心理学。他们认为,人脑和计算机一样都是“物理符号系统”,其功能都是操作符号。计算机由于贮存了一系列以“如果—那么(if-then)”形式编码的规则,而具有了完成各种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智能。同样可以设想,人脑之所以能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也是由于人经过学习,在其头脑中贮存了一系列以“如果—那么”形式表征的规则,这种规则被称为“产生式”。
从知识表征的角度来看,“认知行为疗法”认为心理问题是由对生活状况的感知和思维造成的,也就是说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事实、概念和原理的知识)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严重精神病患者(不是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除外。来访者一般都是程序性知识表征出现了问题,而产生心理问题,也就是“产生式系统”的结构不合理,具体而言,某些“产生式”是不合理的(非理性的)。
计算机模拟和类比是认知心理学家采用的一种特殊研究方法。要使计算机像人那样进行思维,计算机的程序就应当符合人类认知活动的机制,即符合某种认知理论或模型。把某种认知理论表现为计算机程序就叫计算机模拟。
从人与计算机类比的角度来看,人的整个认知系统可以类比为一个由很多子系统组成的“产生式系统”,认知系统的功能模块可以类比为“产生式系统”的子系统,认知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类比为“产生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产生式”。由于认知系统中的组成部分是有主次之分对应的类比为“产生式”的主次之分。“表层错误观念”和“核心错误观念”类比为主次不同的不合理的“产生式”。
例如,人际关系的心理咨询中,经常涉及到的“黄金法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和“反黄金法则”:“我怎么对别人,别人就应该怎样对我”或是“我爱你,所以你必须爱我”。转换成“产生式”为,“黄金法则”:“(如果)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么你就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和“反黄金法则”:“(如果)我怎么对别人,(那么)别人就应该怎样对我”或是“(如果)我爱你,(那么)你必须爱我”。
不合理的信念一般都是可以通过转换和变形成为“产生式”的,这为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认知行为疗法”提供了可能。
因此,我们假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认知系统出现了偏差,导致心理上的一系列不适应。归根到底是由于一些不合理的“产生式”导致的。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来访者认识不合理的“产生式”,并纠正不合理的“产生式”,建立合理的“产生式”,最终实现来访者“产生式系统”的和谐,消除心理困惑、促进成长的过程。
计算机模拟可以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发现其缺陷,从而加以改进。计算机模拟所提供的输出可以与人类行为相比较。如果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输出就应当类似于人类解决同样课题时所给出的输出;如果程序的输出与人的不一样,那么找出差别也就找到了改正理论的依据。计算机模拟还可以预测复杂的行为。虽然我们理解一些概念,并能把它们按步骤变成程序,但是当步骤的系列很长,很复杂,需要大量联系时,我们往往不能预测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模拟有时可得出惊人的结果。
总之,我们也许可以基于心理咨询的案例,通过对“认知行为疗法”建立心理模型,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模拟,证实“认知行为疗法”的疗效,同时对“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进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