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全注释 的日志 — Windows Liv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12:27
盘庚下
【原文】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1,乃正厥位,绥爰有众2。
曰:“无戏怠,懋建大命3!今予其敷心腹肾肠4,历告尔百姓于朕志5。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6。
“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7,适于山8。用降我凶9,德嘉绩于朕邦10。今我民用荡析离居11,罔有定极12,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13!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14,乱越我家15。朕及笃敬16,恭承民命17,用永地于新邑18。肆予冲人19,非废厥谋20,吊由灵各21;非敢违卜,用宏兹贲22。
【注释】
盘庚下:下篇是记录盘庚迁殷之后告诫臣民的话。
1、奠:定。攸:所。
2、绥:告诉。爰:于。有:助词。
3、懋:勉力。建:布告。
4、敷:布。敷心腹肾肠,即披肝沥胆的意思。
5、历:数说。百姓:百官。于:以。
6、协比:协同一致。
7、将:欲。前功:前人的功劳。多:读为侈,光大的意思。
8、适:往,迁往。
9、用:因此。降:减少。凶:灾祸。
10、德:升。
11、荡析:荡泆。即动荡奔突而出。
12、极:止。
13、曷:何,为什么。震动:惊动。
14、肆:今。将:欲。
15、乱:助词。越:扬。
16、及:汲汲。
17、承:续,延续。
18、永地:永久居住。地字用作动词。用:率领。
19、肆:故。冲人:年幼的人,盘庚自指。
20、厥谋:你们的谋划。
21、吊:善。灵各:灵,神,指上帝。各,读为格,吊由灵各中,谓善用上帝的谋度。
22、宏:宏扬。贲:美。
以上第一段,解除臣民的疑惧心理。
【译文】
盘庚迁都以后,定好住的地方,才决定宗庙朝廷的位置,然后告诫众人。
盘庚说:“不要戏乐、懒惰,努力传达我的教命吧!现在我将披肝沥胆把我的意思告诉你们各位官员。我不会惩罚你们众人,你们也不要共同发怒,联合起来,毁谤我一个人。
“从前我们的先王想光大前人的功业,迁出山地。因此减少了洪水给我们的灾祸,在我国获得了好效果。现在我们的臣民由于洪水动荡奔腾而流离失所,没有固定的住处,你们反而问我为什么要惊动众人而迁徙!现在上帝要兴复我们高祖的美德,光大我们的国家。我急切、笃实、恭谨,奉命延续你们的生命,率领你们长远居住在新都。所以我这个年轻人,不是废弃你们的谋划,是要善于遵行上帝的考虑;不是敢于违背卜兆,是要发扬光大上帝这一美好的指示。
【原文】
“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1,尚皆隐哉2!予其懋简相尔念敬我众3。朕不肩好货4,敢恭生生5。鞠人谋人之保居6,叙钦7。今我既羞告尔于朕志若否8,罔有弗钦!无总于货宝9,生生自庸10。式敷民德11,永肩一心12。”
【注释】
1、邦伯:邦国之长,指诸候。师长:众位长官。百执事:执行政事的各位官员。
2、尚:庶几,表祈使。隐:度,考虑。
3、懋:勉力。简相:视察,考察。
4、肩:任用。好贷:指喜好财货的官员。
5、 恭:举用。生生:营生的人。
6、鞠:抚养。保:安。
7、叙:次序。钦:敬重。
8、羞:进,提供。若:顺,赞成。否:反对。
9、总:聚敛。
10、庸:功,谓建功。
11、式:应当。敷:施。德:恩德。
12、肩:克,能够。
以上第二段,申明自己的好恶。
【译文】
“啊!各位诸侯,各位大臣,各位官员,希望你们各自考虑自己的责任!我将认真对你们进行考察,看你们是否体恤我的臣民。我不会任用那些贪恋财货的人,而要任用帮助臣民谋生的人。能够养育臣民并使他们安居乐业的人,我将论功行赏。现在我已经把我心里赞成什么和反对什么都告诉了你们,不要有不顺从!不要聚敛财富,要为民谋生以立功。要把思惠施予民众,永远能与我同心同德。”
12月20日 20:29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写入日志 |尚书
盘庚中
【原文】
盘庚作1,惟涉河以民迁2。乃话民之弗率3,诞告用亶4。其有众咸造5,勿亵在王庭6,盘庚乃登,进厥民。
曰:“明听朕言,无荒失朕命7!呜呼!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8。后胥慼鲜9,以不浮于天时10。殷降大虐11,先王不怀厥攸作12,视民利用迁13。汝曷弗念我古后之闻?承汝俾汝惟喜康共14,非汝有咎比于罚15。予若吁怀兹新邑16,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17。
【注释】
盘庚中:中篇是记录盘庚将迁时告诫臣民的话。
1、作:立为君。
2、惟:谋。涉:渡。奄在河之南,殷在河之北,所以要渡河。
3、话:会合。率:循。
4、诞:大。亶:诚。
5、有:助词。咸:都。造:到。
6、勿亵:亵,近。勿亵在王廷,未近在王廷。
7、荒:废。失:通佚,轻忽的意思。
8、罔不惟民之承保:江声说:“当读至保字绝句。保,安也。言前后无不承安其民也。”
9、胥:古谞字。清楚,清爽。慼:通戚。贵戚大臣。鲜:明。后胥戚鲜,言君主清楚、贵戚明白。
10、浮:罚。
11、殷降:殷,盛。降,下。谓天盛降。虐:灾。指洪水的灾害。
12、怀:安。攸作:所作,指所作之居邑。
13、用:以。视民利用迁,言视民利所在以迁徙。
14、承:顺。俾:从。康:安康。共:通拱。
15、非:反对。咎:过错。比:入,陷入。
16、吁:呼吁。怀:安。新邑:指奄。
17、惟:思念。故:灾祸。丕:大。从:遵从。厥志:先王保民之志。按:亦惟九字,是反问句,省略了“乎”字。意思是,也是思念你们的灾祸而永遵先王保民之志吗?
以上第一段,盘庚说明迁都是继承先王保民的志愿。
【原文】
“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汝不忧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1,钦念以忱动予一人2。尔惟自鞠自苦3,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4。尔忱不属5,惟胥以沉6。不其或稽7,自怒曷瘳8?汝不谋长以思乃灾,汝诞劝忧9。今其有今罔后10,汝何生在上?
“今予命汝一11,无起秽以自臭12,恐人倚乃身,迂乃心13。予迓续乃命于天14,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15。
【注释】
1、宣:读为和,和协。
2、钦:甚。忱:读为抌,不正的话。
3、鞠:穷困。
4、臭:朽。朽,败也。载:事。
5、忱:诚。属:合。
6、胥以:相与。
7、不其或稽:其,助词。或,克。稽,当依汉石经作迪,进的意思。不其或迪,言不能前进。
8、曷:何,怎么。瘳:病好了。
9、劝:乐,安于。
10、其:将。有今罔后:罔,无。无后,言将死亡。
11、一:同心一志。
12、起秽:扬起污秽,比喻传播谣言。
13、倚乃身:使你们身子不正。倚,偏斜。迂乃心:使你们思想歪斜。迂,邪,歪斜。
14、迓:作御字。指劝请的意思。
15、奉:助。畜:养。
以上第二段,盘庚说明迁都 是为了拯救臣民,安定国家。
【译文】
“现在我打算率领你们迁移,使国家安定。你们不忧虑我内心的困苦,你们的心竟然都很不和顺,很想用些不正确的话来动摇我。你们自己搞得走投无路,自寻烦恼,比如坐在船上,你们不渡过去,这将会坏事。你们诚心不合作,那就只有一起沉下去。不能前进,只是自己怨怒,又有什么好处呢?你们不作长久打算,不想想灾害,你们普遍安于忧患。这样下去,将会有今天而没有明天了。你们怎么能生活在这个地面上呢?
“现在我命令你们同心同德,不要传播谣言来败坏自己,恐怕有人会使你们的身子不正,使你们心地歪邪。我向上天劝说延续你们的生命,我哪里是要虐待你们啊,我是要帮助你们、养育你们众人。
【原文】
“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1,予丕克羞尔用怀尔2,然失于政,陈于兹3,高后丕乃崇降罪疾4,曰:‘曷虐朕民5?’汝万民乃不生生6,暨予一人猷同心7,先后丕降与汝罪疾,曰:‘曷不暨朕幼孙有比8?’故有爽德9,自上其罚汝10,汝罔能迪11。
“古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12,汝有戕则在乃心13!我先后绥乃祖乃父14,乃祖乃父乃断弃汝15,不救乃死。兹予有乱政同位16,具乃贝玉17。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孙!’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18。
【注释】
1、神后:神圣的君主。
2、丕:当作“不”。
3、陈:居处。
4、丕乃:于是就。崇:重。
5、曷:何,为什么。虐:虐待。
6、乃:若。生生:营生。
7、猷:谋求。
8、幼孙:盘庚自指。有比:亲近。
9、爽:羞错。
10、上:上天。
11、迪:读为攸,长也。
12、作:为。畜:养。
13、有:又。戕:残害。则:通贼,害。
14、绥:安。
15、断:断然。
16、乱政:乱政之臣。同位:同事。
17、乃:其。贝玉:贝和玉,指财物。
18、迪:语首助词。崇:重。
以上第三段,盘庚说明离心失德,将受到先祖的惩罚。
【译文】
“我想到我们神圣的先王曾经烦劳你们祖先,我不能使你们前进以安定你们,而耽误政事,长久居住在这里,先王就会重重地降下罪疾,问道:‘为什么虐待我的臣民?’你们万民如果不去谋生,不和我同心同德,先王也会对你们降下罪责,问道:‘为什么不同我的幼孙亲近友好?’因此,有了过错,上天就将惩罚你们,你们不能长久。
“从前我们的先王已经烦劳你们的祖先和父辈,你们都作为我养育的臣民,你们内心却又怀着恶念!我们的先王将会告诉你们的祖先和父辈,你们的祖先和父辈就会断然抛弃你们,不会挽救你们的死亡。现在我有乱事的大臣,聚集财物。你们的祖先和父辈于是就会告诉我们的先王说:‘对我们的子孙用大刑吧!’于是,先王就会重重地降下刑罚。
【原文】
“呜呼!今予告汝:不易1!永敬大恤2,无胥绝远3!汝分猷念以相从4,各设中于乃心5。乃有不吉不迪6,颠越不恭7,暂遇奸宄8,我乃劓殄灭之9,无遗育10,无俾易种于兹新邑11。
“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
【注释】
1、易:轻易。
2、敬:警,警戒。恤:忧患。
3、胥:相。绝远:隔绝疏远。
4、分:当。猷:谋。
5、中:和。
6、乃:若。吉:善。迪:道,正路。
7、颠:陨,坠落。越:越轨,违法。
8、暂:读为渐,欺诈。遇:读为隅,奸邪。
9、劓:同臬,断也。殄:灭绝。
10、育:读为胄,后代。
11、俾:使。易:延续。种:种族。
以上第四段,盘庚发布禁令。
【译文】
“啊!现在我告诉你们:不要轻举妄动!要永远警惕大的忧患,不要互相疏远!你们应当考虑顺从我,各人心里都要和和善善。假如有人不善良,不走正道,违法不恭,欺诈奸邪,胡作非为,我就要断绝消灭他们,不留他们的后代,不让他们在这个新国都里延续种族。
“去吧,去谋生吧!现在我将率领你们迁徙,永久建立你们的家园。”
12月19日 22:09 |添加评论 |阅读评论 (1) |固定链接 |写入日志 |尚书
盘庚上
【原文】
盘庚迁于殷1,民不适有居2,率吁众慼出,矢言3。曰:“我王来4,既爰宅于兹5,重我民6,无尽刘7。不能胥匡以生8,卜稽9,曰其如台10?先王有服11,恪谨天命12,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13。今不承于古14,罔知天之断命15,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16?若颠木之有由蘖17,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18,绍复先王之大业19,厎绥四方20。”
盘庚斅于民21,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22。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23!”王命众24,悉至于廷。
【注释】
盘庚:成汤的第十世孙,祖丁的儿子,继承他哥哥阳甲的帝位,是商朝的第二十位君王。他为了避免水患,抑制奢侈的恶习,想从山东典阜(奄)迁往河南安阳(殷),遭到了臣民的反对。盘庚先后三次告喻臣民,终于迁徙了。《史记·殷本记》说:“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司马迁认为《盘庚》是小辛时的史官所追记,应当可信。《史记》和晚出《孔传》本把《盘庚》分为上、中、下三篇,伏生本和《汉石经》则是一篇。这是分合的不同,其实并无区别。上篇记录盘庚迁殷之前告诫群臣的话。
1、迁于殷:殷,今河南安阳。迁于殷,将迁于殷。句例与《甘誓》“大战于甘”相同。杨遇夫说:“此定计决迁之辞,实为未迁也。”
2、适:往。有居:住地。有,助词。
3、率吁众慼出:率,人民相率。慼,作戚,贵戚大臣。矢:陈,陈述。
4、我王:指南庚。
5、爰:易,改。宅:居住。兹:这里,指奄。
6、重:重视。也解“厚”,厚待之意。
7、刘:伤害。
8、胥:相。匡:救助。
9、卜稽:稽,考。卜稽,卜而考之。
10、曰:语首助词。其:将。如台:如何,怎样。
11、服:事。
12、恪:恭敬。谨:慎。
13、五邦:杨遇夫说:“五邦,中丁迁嚣,一也;河亶甲迁相,二也;祖乙迁耿,三也;耿圮迁庇,四也;南庚迁奄,五也。中丁迁嚣,河亶甲迁相,祖乙居庇,南庚迁奄,并见古本《竹书纪年》,祖乙圮于耿,见《书序》。”
14、承:继承。古:指先王恪谨天命。
15、断命:断绝我命。
16、矧:况且。烈:事业。
17、颠:倒仆。由:倒木新生的枝条。蘖:被砍的树长出的新芽。
18、新邑:指奄。
19、绍:继续。复:兴复。
20、厎:定。绥:安。
21、敩:教,开导。
22、由:《方言》:“正也。”乃:犹其也。常:遵守。正法度:以法度为正,正视法度。
23、或:有人。伏:凭借。攸:所。箴:规劝。小人所箴,即指上文所引不欲迁徙者之言。
24、众:群臣。
以上第一段,记述殷民反对迁都的理由。
【译文】
盘庚将把都城迁到殷。臣民不愿往那个处所,相率呼吁一些贵戚大臣出来,向他们陈述意见。臣民说:“我们的君王迁来,既巳改居在这里,是看重我们的臣民,不使我们受到伤害。现在我们不能互相救助,以求生存,用龟卜稽考一下,将怎么样呢?先王有事,敬慎地尊重天命。这里还不能长久安宁吗?不能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到现在已经五个国都了!现在不继承先王敬慎天命的传统,就不知道老天将断绝我们的命运,更何况说能继承先王的事业呢?好像倒伏的树又长出了新枝、被砍伐的残余又发出嫩芽一样,老天将使我们的国运在这个新都奄邑延续下去,继续复兴先王的大业,安定天下。”
盘庚开导臣民,又教导在位的大臣遵守旧制、正视法度。他说:“不要有人敢于凭借小民的谏诫,反对迁都!”于是,王命令众人,都来到朝廷。
【原文】
王若曰:“格汝众1,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2,无傲从康3。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4。王播告之修5,不匿厥指6,王用丕钦7。罔有逸言8,民用丕变。今汝聒聒9,起信险肤10,予弗知乃所讼11。
“非予自荒兹德12,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13。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14,乃逸15。若网在纲16,有条而不紊17;若农服田18,力穑乃亦有秋19。汝克黜乃心20,施安德于民21,至于婚友22,丕乃敢 大言汝有积德23。乃不畏戎毒于远迩24,惰农自安,不昏作劳25,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26。
“汝不和吉言于百姓27,惟汝自生毒28。乃败祸奸宄29,以自灾于厥身。乃既先恶于民30,乃奉其恫31,汝悔身何及?相时憸民32, 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33,矧予制乃短长之命34?汝曷弗告朕35, 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36?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则惟汝众自作弗靖37,民非予有咎。”
【注释】
1、格:来。
2、猷:可。黜:降。乃:你们的。黜心:望群臣降心相从。
3、无:不要。傲:傲上。从康:从,追求。康,安逸。
4、旧人:长期在位的人。共政:共同管理政事。
5、王:指先王。播告之修:播告,指教令。播告之修:黄式三说:”谓修明王之教令也。”
6、匿:隐瞒。指:旨,意旨。
7、丕:大。钦:敬重。
8、逸:过失,错误。
9、聒聒:拒绝别人的好意而自以为是。
10、起:兴起。信:伸,伸说。险:险恶。肤:浮夸。
11、讼:争辩。
12、荒:废弃。兹德:这种美德。指任用旧人的美德。
13、含:怀着,藏着。惕:施,给予。
14、谋作:谋略。
15、乃:则。逸。过错。
16、纲:网的总绳。
17紊:乱。
18、服:治,作。
19、力穑:努力收获庄稼。秋:收成。
20、黜乃心:降低你们的傲慢之心。
21、实德:实惠的德行。
22、 婚:指有姻亲关系的亲戚。
23、丕乃:于是。
24、乃:若,如果。戎:大。毒: 毒害。指大水的灾害。迩:近。
25、昏:加强。
26、越其:于是就。
27、和:宣布。吉言:好话。
28、毒:祸害。
29、败。败露。奸宄:做坏事。
30、先:倡导。
31、奉:承受。恫:痛苦。
32、相:看。时:是,这些。 憸民:小民。
33、发:说出。逸口:从口中说出错话。
34、矧: 况且。制:操纵,掌握。短长之命:或长或短的生命。
35、曷:何,为什么。
36、恐:恐吓。沈:通抌,黄式三说:“告言不正以惑之也。言恐吓抌惑乎众也。”
37、靖:善。
以上第二段,记盘庚责备群臣不遵旧制。
【译文】
王这样说:“来吧,你们各位!我要告诫你们,开导你们,为的是要去掉你们的私心,使你们不要傲慢放肆并追求安逸。从前我们的先王,也只考虑任用旧臣共同管理政事。施行先王的教令,群臣都不隐瞒先王的旨意,先王因此对他们非常看重。大臣们没有错误的言论,因而臣民的行动大有变化。现在你们拒绝我的好意,自以为是,到处散布邪恶浮夸的言论,我不知道你们争辩的是什么。
“并不是我自己放弃了任用世家旧臣的美德,只是你们欺瞒了我的好意,不能处处为我着想。我对这一切像看火一样地一清二楚,如果我又不善于谋划,则是过错。就像只有把网结在纲上,才会有条有理不紊乱;就像农民只有努力耕种,才会有秋天的好收成。你们能够去掉私心,给予臣民实实在在的好处,以至于你们的亲戚朋友,那么你们才敢说你们积有恩德。如果你们不怕自己的言论会大大毒害远近的臣民,就像懒惰的农民一样自求安逸,不努力操劳,不从事田间劳动,那就不会有黍稷收获。
“你们不把我的善言向百姓宣布,这是你们自生祸害。你们所做的一些坏事已经败露,这是你们自己害自己。你们既引导人们做了坏事,就要由你们来承担痛苦,悔恨自己又怎么来得及?看看一般的小民吧,他们还顾及到我所劝诫的话,担心说出错误的话,何况我掌握着你们的生杀之权呢?你们有话为什么不告诉我,却用流言蜚语相互煽动,恐吓蛊惑臣民呢?就像大火已在原野上燃烧起来,使人无法面对接近,还能够扑灭吗?这都是你们做了许多坏事造成的,不是我有过错。”
【原文】
“迟任有言曰1:‘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2,予敢动用非罚3?世选尔劳4,予不掩尔善5。兹予大享于先王6,尔祖其从与享之7。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8。
“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9。汝无侮老成人10,无弱孤有幼11。各长于厥居12,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13。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14,用德彰厥善15。邦之臧16,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17。
“凡尔众,其惟致告18: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19,齐乃位20,度乃口21。罚及尔身,弗可悔。”
【注释】
1、迟任:郑玄说:“迟任,古之贤史。”
2、暨:与,和。胥:相。逸勤:安乐、勤劳。
3、非罚:不当的惩罚。
4、选:数。劳:劳绩。
5、掩:掩蔽。
6、享:祭祀。
7、尔祖其从与享之:古代天子祭祀祖先,也让功臣的祖先同时享受祭祀。
8、非德:不当的恩惠。
9、志:躬箭的标志,即箭靶。
10、侮老:轻视。
11、弱孤:轻忽。有:助词。
12、长:为长,为领导。厥居:居住的地方,指各自的封邑。
13、作猷:所作所谋。
14、罪:刑罚。死:恶。
15、德:罪罚之反,奖赏。彰:表彰。
16、臧:善。
17、伕罚:罪过。
18、惟:思。致告:致,传达。告,告诫。
19、恭而事:履行你们的职务,戒毋从康。
20、齐乃位:齐,正,摆正。位,职位。正尔职位,言当若网在纲,戒毋傲上。
21、度:闭,闭住你们的口。
以上第三段,记盘庚对群臣申明赏罚。
【译文】
“迟任说过:‘人要寻求旧的,器物不要寻求旧的,要新。’过去我们的先王同你们的祖辈父辈共同勤劳,共享安乐,我怎么敢对你们施行不恰当的刑罚呢?世世代代都会说到你们的功劳,我不会掩盖你们的好处。现在我要祭祀我们的先王,你们的祖先也将跟着享受祭祀。赐福降灾,我也不敢动用不恰当的赏赐或惩罚。
“我在患难的时候告诉你们,要像射箭有箭靶一样,你们不能偏离我。你们不要轻视成年人,也不要看不起年幼的人。你们各人领导着自己的封地,要努力使出你们的力量,听从我一人的所作所谋。没有远和近的分别,我用刑罚惩处那些坏的,用赏赐表彰那些好的。国家治理得好,是你们众人的功劳;国家治理得不好,是我有过有罪。
“你们众人,要思考我告诫的话:从今以后,各人履行你们的职务,摆正你们的职位,闭上你们的口,不许乱说。否则,惩罚到你们身上,后悔也不可能啊!”
12月18日 20:24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写入日志 |尚书
咸有一德
【原文】
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
曰:“呜呼!天难谌1,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2。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迪有命3,眷求一德,俾作神主4。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5,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6。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僣,在人7,惟天降灾祥,在德8!
【注释】
咸有一德:太甲放居桐官,伊尹主持政事。太甲后来回到亳都,又亲自主持政事。伊尹年老,将回到他私邑,恐太甲二三其德,就向王进言,以一德勉励他。一德,谓纯一不杂之德。史官记录这件事,因篇中有“咸有一德”的话,所以便以“咸有一德”名篇。本篇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十。按《史记·殷本纪》叙述《咸有一德》在成汤之时,而本篇则以为作于太甲之日。即以时间而论,也可证明本篇是伪作。
1、谌:信。
2、九有:九州。
3、启迪:启,开。迪,导。有命:有,通佑,佑助。有命,帮助天命的人。
4、神主:百神之主。
5、享:当,合。
6、爰革夏正:爰,于是。正,通政。
7、僭:差错。在人:在于人的所行。
8、祥:福,灾之反。在德:《孔疏》:“在德,谓德有一不一。
以上第一段,伊尹阐明人君当有纯一之德。
【译文】
伊尹已经把政权归还给太甲,将要告老回到他私邑,于是陈述修德的事,告诫太甲。
伊尹说:“唉!上天难信,天命无常。经常修德,可以保持君位;修德不能经常,九州因此就会失掉。夏桀不能经常修德,怠慢神明,虐待人民。皇天不安,观察万方,开导佑助天命的人,眷念寻求纯德的君,使他作为百神之主。只有我伊尹自己和成汤都有纯一之德,能合天心,接受上天的明教,因此拥有九州的民众,于是革除了夏王的虐政。这不是上天偏爱我们商家,而是上天佑助纯德的人;不是商家求请于民,而是人民归向纯德的人。德纯一,行动起来无不吉利;德不纯一,行动起来无不凶险。吉和凶不出差错,虽然在人;上天降灾降福,却在于德啊!
【原文】
“今嗣王新服厥命1,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2。臣为上为德3,为下为民4;其难其慎5,惟和惟一6,德无常师,主善为师7。善无常主,协于克一8。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9,永厎烝民之生10。
【注释】
1、服:受,接受。
2、左右惟其人:左右,指大臣。惟其人,指忠良的人。
3、臣为上为德:大臣辅助君上施行德政。
4、为下为民:帮助下属治理人民。为,治也。
5、其难其慎:其,尚、庶几,表祈使。
6、惟和惟一:惟,当。《蔡传》:“和者,可否相济。一者,终始如一。”
7、主善:以善为主。
8、协于克一:协,合。克,能。一,纯一。
9、绥:安。禄:福禄。
10、厎:安定。烝:众。厎烝民之生,即安定民众的生活。
以上第二段,伊尹勉励嗣王勤于修德,纯一其心。
【译文】
“现在嗣王新受天命,要更新自己的德行;始终如一而不间断,这样就会日新。任命官吏当用贤才,任用左右大臣当用忠良。大臣协助君上施行德政,协助下属治理人民;对他们要重视,要慎重,当和谐,当专一。德没有不变之法,要以主善为法;善没有不变的准则,要协合于能一。要使万姓都说:重要呀!君王的话。又说:纯一呀!君王的心。这样,就能安享先王的福禄,长久安定众民的生活。
【原文】
“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1;万夫之长,可以观政2。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3。无自广以狭人4,匹夫匹妇不获自尽5,民主罔与成厥功。”
【注释】
1、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天子的宗庙供奉七代祖先,见到七世的宗庙,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功德。
2、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孔疏》:“万夫之长,能使其整齐,可以观知其善政也。”
3、罔事:无处尽力。事,力。
4、狭人:小视 人。小视人则不能尽人的心力。
5、匹夫匹妇:庶民百姓。自尽:自己尽其心意。
以上第三段,伊尹勉励嗣王依靠人民,尊重人民。
【译文】
“啊呀!供奉七世祖先的宗庙,可以看到功德;万夫的首长,可以看到行政的才能。君主没有人民就无人任用,人民没有君主就无处尽力。不可自大而小视人,平民百姓如果不得各尽其力,君主就没有人跟他建立功业。”
12月18日 20:09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写入日志 |尚书
太甲下
【原文】
伊尹申诰于王曰1:“呜呼!惟天无亲2,克敬惟亲;民罔常怀3,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4,享于克诚。天位艰哉5!
“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6,惟明明后7。
“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8,尚监兹哉。
【注释】
太甲下:本篇记述太甲改悔之后,伊尹再三告诫太甲,希望太甲施行德政,做一个英明的君主。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九。
1、申诰:申,反复。诰,告诫。
2、无亲:谓无常亲,常字探下文而省。
3、怀:归。
4、享:食,指享受祭祀。
5、天位:大位,指天子之位。
6、与:指同事,共事的人。
7、明明:大明、英明。
8、令绪:令,善。绪,业。
以上第一段,伊尹勉励嗣王行德,慎择贤能。
【译文】
伊尹向王反复告诫说:“呀!上天没有经常的亲人,能敬天的,天就亲近;人民没有经常归附的君主,他们归附仁爱的君主;鬼神没有经常的享食,享食于能诚信的人。处在天子的位置很不容易呀!
“用有德的人就治,不用德的人就乱。与治者办法相同,没有不兴盛的;与乱者办法相同,没有不灭亡的。终和始都慎择自己的同事,就是英明的君主。
“先王因此勉力敬修自己的德行,所以能够匹配上帝。现在我王继续享有好的基业,希望看到这一点呀!
【原文】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1,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2;有言逊于汝志3,必求诸非道。
“呜呼!弗虑胡获4?弗为胡成?一人元良5,万邦以贞6。君罔以辩言乱旧政7,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8。”
【注释】
1、陟遐:陟,行。遐,远。
2、诸:之于。
3、逊:顺。
4、胡:何,怎么。
5、一人元良:一人,指天子。元,大。良,善、好。
6、贞:正,纯正。
7、辩言:巧辩之言。
8、孚:保。古文以孚为保。
以上第二段,伊尹阐明行德的具体办法。
【译文】
“如果升高,一定要从下面开始;如果行远,一定要从近处开始。不要轻视人民的事务,要想到它的难处;不要苟安君位,要想到它的危险。慎终要从开头做起啊!
“有些话不顺你的心意,一定要从道义来考求;有些话顺从你的心意,一定要从不道义来考求。
“啊呀!不思考,怎么收获?不做事,怎么成功?天子大善,天下因此而得正。君主不要使用巧辩扰乱旧政,臣下不要凭仗骄宠和利禄而安居成功。这样,国家将永久保持在美好之中。”
12月17日 19:10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查看引用通告 (1) |写入日志 |尚书
太甲中
【原文】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1,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2;后非民,罔以辟四方3。皇天眷佑有商4,俾嗣王克终厥德5,实万世无疆之休。”
【注释】
太甲中:本篇是记述伊尹迎接太甲回到亳都以后对太甲的教导,为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八。
1、冕服:古代王侯、卿大夫的礼帽礼服。冕,王冠、礼帽。
2、胥匡:胥,相。匡,正、救助。
3、辟四方:辟,君。用作动词,治理的意思。
4、眷佑:眷,顾念。佑,帮助。
5、克终:克,能。终,成就。
以上第一段,伊尹欢迎太甲之词。
【译文】
三年十二月朔日,伊尹戴着礼帽穿着礼服迎接嗣王太甲回到亳都。作书告王说:“人民没有君主,不能互相匡正而生活;君主没有人民,无法治理四方。上天顾念帮助商家,使嗣王能成就君德,实在是商家万代无疆之美啊!”
【原文】
王拜手稽首1,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2。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3。天作孽4,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5。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6,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注释】
1、拜手稽首:古代最敬的跪拜礼。拜手,跪拜而头俯至手。稽首,跪拜而头俯至地。
2、厎:至,致,导致。类:善。
3、速,召。戾,罪。速戾,召来罪咎。
4、孽:灾祸。
5、逭:逃跑。
6、克:能。“克”下省略“图”字,探下文而省。
以上第二段,太甲悔过之词。
【译文】
嗣王拜跪叩头说:“我小子不明于德行,自己招致不善。多欲就败坏法度,放纵就败坏礼节,因此给自身招来了罪过。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回避;自己造成的灾祸,不可逃脱。以前我违背师保的教训,能谋求于开初;还望依靠您的匡教的恩德,谋求我的好结局。”
【原文】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1,惟明后。先王子惠困穷2,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3,乃曰4:‘徯我后5,后来无罚。’王懋乃德6,视乃厥祖7,无时豫怠8。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斁9。”
【注释】
1、允德:允,诚信。允德,诚信之德。
2、子惠:子,通慈。惠,爱。子惠,即慈爱。
3、并其有邦:并,连。有,通友。有邦,即友邦。
4、乃:如此,这样。
5、徯:等待。
6、懋:勉力。
7、视乃烈祖:视,效法。烈祖:有功之祖,指成汤。烈,原也作厥。
8、无时豫怠:无,不要。时,顷刻。豫,安乐。即不可顷刻而豫怠惰也。
9、斁:巳,止。
以上第三段,伊尹勉励太甲效法先王励精图治。
【译文】
伊尹跪拜叩头,说:“修治自身,又用诚信的美德和谐臣下,就是明君。先王成汤慈爱穷困的人民,人民服从他的教导,没有不喜悦的。连他的友邦和邻国,也这样说:等待我们的君主吧,我们的君主来了,就没有祸患了。大王要勉力增进你的德行,效法你的烈祖,不可有顷刻的安乐懈怠。事奉先人,当思孝顺;接待臣下当思恭敬。观察远方要眼明,顺从有德要耳聪。能够这样,我享受王的幸福就会没有止境。”
12月17日 19:03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查看引用通告 (1) |写入日志 |尚书
太甲上
【原文】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1,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2,以承上下神祗。社稷宗庙,罔不祗肃3。天监厥德,用集大命4,抚绥四方5。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6,肆嗣王丕承基绪7。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8。相亦惟终;其后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嗣王戒哉!祗尔厥辟9,辟不辟10,忝厥祖11。”
【注释】
太甲:太甲立为君主,不遵守成汤的法典,伊尹把他放置到桐官,使他思过。太甲在桐官三年,悔过自新,于是伊尹又迎接他回到亳都。自太甲初立到放于桐官,又从桐官回来,伊尹多次开导过他。史官记述这些重要训话,写了《太甲》三篇。太甲上篇是写把太甲放到桐官的历史事实。它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七。
1、惠:顺从。阿衡:阿,倚。衡,平。阿衡,商代官名,是说它是天下之所倚平。一说为伊尹之号。
2、顾諟:顾,顾念。諟,是,正确。这里用作“认为正确”的意思。
3、祗肃:敬肃。
4、集:降下。
5、绥:安抚。
6、左右:帮助。辟:君主。宅师:宅,安。师,众人。宅师,安定众人。
7、绪:业。
8、自周:自,用。周,忠信。终:成。终训成,见《国语·周语》注,下文的“终”,意义相同。
9、祗:恭敬。辟:君主,这里指君道。
10、辟不辟:君主不尽君主之道。后一辟字,用为动词。
11、忝:羞辱。
以上第一段,伊尹勉励太甲重视天命,认真当好国君。
【译文】
嗣王太甲对伊尹不顺从,伊尹作书给王说:“先王成汤顾念天的明命是正确的,因此供奉上下神祇、宗庙社稷无不恭敬严肃。上天看到汤的善政,因此降下重大使命,使他安抚天下。我伊尹亲身能辅助君主安定人民,所以嗣王就承受了先王基业。我伊尹亲身先见到西方夏邑的君主,用忠心取得成就,辅相大臣也取得成就;我们的后继王不能取得成就,辅相大臣也没有成就。嗣王要警戒呀!应当敬重你做君主的法则,做君主而不尽君道,将会羞辱自己的祖先。”
【原文】
王惟庸罔念闻1。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2,坐以待旦。旁求俊彦3,启迪后人4,无越厥命以自覆5。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若虞机张6,往省括于度,则释7;钦厥止8,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9,万世有辞10。”
【注释】
1、庸:常。
2、昧爽:昧,昏暗。爽,明亮。昧爽,指将明未明的时刻。丕:乃。显:通宪,思也。
3、彦:美士曰彦。
4、启迪:启,开。迪,导、引导。启迪,今天说“开导”。
5、越:失、忘记。覆:失败、灭亡。
6、虞机:虞人之机。主管山林的人叫虞人。机,弓弩上的发射机关。
7、括:矢括,箭未扣弦处。度:瞄准器。于:与。连词。
8、止:至、到。这里指用引申义。
9、怿:喜悦。
10、辞:指好的言辞、美誉。
以上第二段,伊尹又勉励太甲遵守成汤之道。
【译文】
王像往常一样不念不闻。伊尹就说:“先王在天将明未明的时刻,就思考国事,坐着等待天明。又遍求俊彦的臣子,开导后人。您不要忘记先祖的教导以自取灭亡。要慎行俭约的美德,怀着长久的计谋。好像虞人张开了弓,还要去察看箭尾与瞄准器才发射一样;您要重视自己的目的,遵行你的祖先的措施!这样我就高兴了,千秋万世您将会得到美好的声誉。”
【原文】
王未克变。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予弗狎于弗顺1,营于桐宫2,密迩先王其训3,无俾世迷4”。
王徂桐宫,居忧5,克终允德6。
【注释】
1、狎:轻忽,轻视。
2、桐:地名,在今河南虞城县东北。
3、迩:近。其:相当于“之”。
4、世:终生,一世。
5、居忧:居于忧患的境遇。一说为执行丧礼。
6、终:成。允:诚信。允德,诚信之德,就是上文“自周有终”之周。
以上第三段,叙述太甲不顺伊尹的教导,伊尹把他放到桐官的事。
【译文】
太甲未能改变。伊尹对群臣说:“嗣王这样就是不义。习惯将同生性相结合,我不能轻视不顺教导的人。要在桐官造宫室,使他亲近先王的教训,莫让他终身迷误。”
嗣王去桐宫,处在忧伤的环境,能够成就诚信的美德。
12月17日 18:55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查看引用通告 (1) |写入日志 |尚书
伊训
【原文】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1,伊尹祠于先王2,奉嗣王祗见厥祖3,侯甸群后咸在4,百官緫己以听冢宰5。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6,以训于王。
【注释】
伊训:伊,伊尹。训,教导。《史记·殷本纪》:“汤崩,太了太丁未立而卒,立太丁弟外丙;三年崩,立外丙弟仲壬;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子太甲,成汤嫡长孙也。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这是史官记录伊尹教导太甲的话,所以叫做《伊训》。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六。
1、祀:年。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叫年。
2、祠:告祭于庙。
3、祇:恭敬。
4、侯甸:侯服、甸服。王畿之外方五百里叫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叫名服。
5、冢宰:冢,大。宰,治。冢宰,又叫太宰,百官之长。
6、烈祖:有功之祖。成德:盛德。
以上第一段,史官叙事的话。
【译文】
太甲元年十二月乙丑日,伊尹祭祀先王,侍奉嗣王恭敬地拜见他的祖先。侯服甸服的诸候都在祭祀行列,百官率领自己的官员,听众太宰伊尹的命令。伊尹于是明白说明大功之祖成汤的盛德,来教导太甲。
【原文】
曰:“呜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1,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宁2,暨鸟兽鱼鳖咸若3。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4。有命造攻自鸣条5,朕哉自亳6。惟我商王布昭圣武7,代虐以宽,兆民允怀。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8!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注释】
1、懋:勉行。
2、山川神鬼:即山川之鬼神。
3、暨:及,连同。咸若:咸,都。若,顺、顺遂。
4、假手:借手。
5、有命:有命令。指下文“造攻自鸣条“这句话。造攻自鸣条:造,攻。讨伐。自,从。鸣条,夏桀所居,即指夏桀。
6、朕哉自亳:朕,我。哉,通载,行。亳,汤的国都。这是说,我从亳都执行上天之命。
7、布昭:宣明、宣扬。
8、罔不在初:罔,不可。在,省察、考虑。初,开始。这句是说,不可不考虑开头。
以上第二段,勉励嗣王施行成汤的美德。
【译文】
伊尹说:“啊!从前夏代的先君,当他勉力施行正德的时候,没有发生天灾,山川的鬼神也没有不安宁的,连同鸟兽鱼鳖各种动物的生长都很顺遂。到了他的子孙不遵循先人的德政,上天降下灾祸,借助于我汤王的手。上天有命,先从夏桀讨伐;我就从亳都执行。我商王宣明德威,用宽和代替暴虐,所以天下兆民相信我、怀念我。现在我王嗣行成汤的美德,不可不考虑开头!行爱于亲人,行敬于长上,从家和国开始,最终推广到天下。
【原文】
“呜呼!先王肇修人纪1,从谏弗咈2,先民时若3。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4,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
“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制《官刑》5,儆于有位。曰: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6,时谓巫风7,敢有殉于货色8,恒于游畋9,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10,逆忠直,远耆德11,比顽童12,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13,其刑墨14,具训于蒙士15。
【注释】
1、肇:勉力。人纪:纪,纲纪。人纪,为人的纲纪。
2、咈:违背。
3、先民时若:时,是,表示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若,顺从。
4、与人:与,交与、交接。与人,结交别人。
5、官刑:治理官吏的刑法。
6、酣:乐酒,嗜酒行乐。
7、巫:以祈祷鬼神为职业的人。
8、殉:求,贪求。
9、畋:田猎。
10、侮:轻慢。
11、远耆德:远,疏远。耆,老。
12、比顽童:比,亲近。顽,愚。童,童稚。
13、匡:正。
14、墨:墨刑,凿额涂墨的刑罚。
15、具:详细。蒙士:下士。
以上第三段,言成汤修已求贤和制定官刑。
【译文】
“啊!先王努力讲求做人的纲纪,听从谏言而不违反,顺从前贤的话;处在上位能够明察,为臣下能够尽忠;交结人不求全责备,检点自己好像来不及一样。因此达到拥有万国,这是很难得的呀!
“又普求贤智,使他们辅助你们后嗣。制订《官刑》来警戒百官。《官刑》上说:敢有经常在宫中舞蹈、在房中饮酒酣歌的,这叫做巫风。敢有贪求财货女色、经常游乐田猎的,这叫做淫风。敢有轻视圣人教训、拒绝忠直谏戒、疏远年老有德、亲近顽愚童稚的,这叫做乱风。这些三风十过,卿士身上有一种,他的家一定会丧失;国君身上有一种,他的国一定会灭亡。臣下不匡正君主,其刑罚就是墨刑。这些要详细教导到下士。
【原文】
“呜呼!嗣王祗厥身,念哉!圣谟洋洋1,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2,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3,坠厥宗4。”
【注释】
1、洋洋:美好。
2、尔惟德我:《孔疏》:“尔惟修德而为善。”罔小:不论多少。
3、尔惟不德:《孔疏》说:谓不修德为恶也。“罔大:不论多大。
4、坠厥宗:坠,失。宗,庙。这里宗庙,指代国家。
以上第四段,勉励嗣王敬身修德。
【译文】 “啊!嗣王当以这些教导警戒自身,念念不忘呀!圣谟美好,嘉训很明啊!上帝的眷顾不常在一家,作善事的,就赐给他百福;作不善的,就赐给他百殃。你修德不论多少,天下的人都会感到庆幸;你行不善,不论多大,也会丧失国家。”
12月15日 20:36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查看引用通告 (1) |写入日志 |尚书
汤诰
【原文】
王归自克夏,至于亳1,诞告万方。
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2。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3。若有恒性4,克绥厥猷惟后5。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6。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7,弗忍荼毒8,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祗9。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10,不敢赦。敢用玄牡11,敢昭告于上天神后12,请罪有夏。聿求元圣,与之戮力13,以与尔有众请命。
【注释】
汤诰:成汤战胜夏桀,回到都城亳邑,诸候都来朝见。成汤告诫诸候,阐明伐桀的重大意义,勉励诸候各守常法,以承天休。史官记录成汤的讲话,名叫《汤诰》。《史记·殷本纪》载有《汤诰》全文,与此篇不同,足以证明本篇是伪造的。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五。
1、亳:地名,成汤的国都,在今河南商丘县。
2、予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为予一人。
3、衷:善。
4、若有恒性:若,顺。恒,常。
5、克绥厥猷:克,能。绥,安。猷,导,教。言能使人民安于教导。
6、敷:布,施行。
7、罹:被,遭受。
8、荼毒:痛苦。荼,苦菜,味道苦。毒,指毒人的虫,是人之所苦。所以用荼毒比喻痛苦。
9、辜:罪。神祇:神,天神。祇,地祇。
10、肆:故,所以。台:我。行,奉行。
11、玄牡:玄,黑色。牡,公牛。
12、神后:后土,指地神。
13、聿:遂。元圣:大圣,指伊尹。戮力:努力。
以上第一段,言桀政暴虐,伐桀是为民请命。
【译文】
汤王在战胜夏桀后回来,到了亳邑,大告万方诸候。
汤王说:"啊!你们万方众长,明白听从我的教导。伟大的上帝,降善于下界人民。顺从人民的常性,能使他们安于教导的就是君主。夏王灭弃道德滥用威刑,向你们万方百姓施行虐政。你们万方百姓遭受他的残害,痛苦不堪,普遍向上下神祇申诉无罪。天道福佑善人惩罚坏人,降灾于夏国,以显露他的罪过。所以我小子奉行天命明法,不敢宽宥。敢用黑色牡牛,敢向天神后土祷告,请求惩治夏桀,就邀请了大圣伊尹与我共同努力,为你们众长请求保全生命。
【原文】
上天孚佑下民1,罪人黜伏2,天命弗僣3,贲若草木4,兆民允殖5。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6,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7,栗栗危惧8,若将陨于深渊9。凡我造邦10,无从匪彝11,无即慆淫12,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13。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
"呜呼!尚克时忱14,乃亦有终。"
【注释】
1、孚:保。古方以孚为保。
2、黜伏:退伏。
3、僭:差错。
4、贲:文饰。
5、允:信。殖:生活。
6、辑宁:辑,和睦。宁,安宁。
7、戾:罪。
8、栗栗:危惧的样子。
9、陨:坠落。
10、造邦:建立的国家。
11、匪彝:匪,能非。彝,法。
12、慆淫:慆,怠慢。淫,纵乐。
13、简:明白。
14、时忱:时,此、这。忱,信,诚信。时忱,这样诚信。
以上第二段,言自己责任重大,愿与诸候共守常法,以承天休。
【译文】
"上天保佑天下人民,罪人夏桀被废黜了。天道不差,灿然像草木的滋生繁荣,兆民真的乐于生活了。上天使我和睦安定你们的国家,这回伐桀我不知道得罪了天地没有,惊恐畏惧,像要落到深渊里一样。凡我建立的诸候,不要施行非法,不要追求安乐;要各自遵守常法,以接受上天的福禄。你们有善行,我不敢掩盖;罪过在我自身,我不敢自己宽恕,因为这些在上帝心里都明明白白。你们万方有过失,原因都在于我;我有过失,不会连及你们万方诸候。
"啊!但愿能够这样诚信不疑,也就会获得好的结局。"
12月14日 18:49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写入日志 |尚书
仲虺之诰
【原文】
成汤放桀于南巢1,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2。”仲虺乃作诰。
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3,有夏昏德,民坠涂炭4,天乃锡王勇智5,表正万邦,缵禹旧服6。兹率厥典7,奉若8天命。
【注释】
仲虺之诰:成汤的左相。诰,告。《史记·殷本纪》说:“成汤居天子位,平定海内,归到泰卷,仲虺作诰。”这里说明了仲虺作诰的时间和地点。仲虺为什么作诰呢?成汤放桀居于南巢,自惭自己的行为赶不上古帝。仲虺针对汤的思想加以解释,说了一篇话,名叫《仲虺火诰》。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四。
1、南巢:地名。在今安徽巢县东北。
2、台:我。口实:话柄。
3、时乂:时,是,这些。乂,治理。时乂,治理这此人民。
4、民坠涂炭:坠,陷入。涂,泥。炭,火。言人民像陷入涂泥炭火之中。
5、锡:通赐,赐予。
6、缵:继承。服:事。
7、率:遵循。
8、奉若:奉顺。
以上第一段,说明伐桀踢奉天救民,可以无惭。
【译文】
成汤放逐夏桀使他住在南巢,于是有些惭愧。他说:“我怕后世拿我作为话柄。”仲虺于是向汤作了解释。
仲虺说:“啊!上天生养人民,人人都有情欲,没有君主,人民就会乱,因此上天又生出聪明的人来治理他们。夏桀行为昏乱,人民陷于泥涂火炭一样的困境;上天于是赋予勇敢和智慧给大王,使你做万国的表率,继承大禹长久的事业。您现在要遵循大禹的常法,顺从上天的大命!
【原文】
“夏王有罪,矫诬上天1,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2,用爽厥师3。简贤附势4,实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5,若苗之有莠6,若粟之有秕7。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8。矧予之德言足听闻9。
“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10。德懋懋官11,功懋懋赏;用人惟己12,改过不吝;克宽克仁,彰信兆民。乃葛伯仇饷13,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14?’攸徂之民15,室家相庆,曰:‘徯予后16,后来其苏17。’民之戴商,厥惟旧哉18。
【注释】
1、矫诬:矫,假托。诬,欺骗。
2、式:用。
3、爽:明。使之明晓。
4、简贤:简,慢、怠慢。简贤,怠慢贤人。
5、邦于有夏:邦,建邦、建国。邦于有夏,建国于夏世。于,原作予。
6、莠:农作物中的杂草。
7、秕:中空的谷粒。
8、非辜:辜,罪。非辜,不当的罪。
9、矧:何况。
10、殖:聚集。
11、德懋懋官:懋字有盛美、劝勉二义。这里是说:德盛的用官职劝勉他。下文功懋懋赏,用法相同。
12、用人惟已:《孔传》:“用人之言,若自己出。”
13、乃葛伯仇饷:乃,从前。葛伯,葛国的君主。饷,馈送食物。有人送食物给耕田的人,葛伯夺其食物,又杀了这人。葛伯以饷田的人为仇,所以叫葛伯仇饷。
14、奚:何,怎么。
15、攸徂:攸,所。徂,往。攸徂,所住的处所。
16、徯:等待。
17、苏:复生。
18、旧:久。
以上第二段,说明汤受到人民爱戴,可以无惭。
【译文】
夏王桀有罪,假托上天的意志,在下施行他的教令。上天因此认为他不善,要我商家承受王命,使他的众庶觉悟。简慢贤明依从权势的,这种人徒众很多。从前我商家立国于夏世,像苗中有莠草,像粟中有秕谷一样。上下战栗恐惧,无不害怕陷入非罪;何况我商家的德和言都可听闻呢?
“大王不近色声,不聚财货;德盛的人用官职劝勉他,功大的用奖赏劝勉他;用人之言像自己说的一样,改正过错毫不吝惜,能宽能仁,昭信于万民。从前葛伯跟馈食的人有仇,我们的征伐从葛国开始。大王东征则西夷怨恨,南征则北狄怨恨。他们说:怎么独独把我们摆在后面?我军过往的人民,室家互相庆贺。他们说:等待我们的君主,君主来临,我们就会复活了!天下人民爱戴我们商家,已经很久了啊!
【原文】
“佑贤辅德,显忠遂良1,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2,邦乃其昌。
“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3。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4,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5。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已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6。
“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7,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注释】
1、遂良:遂,进用。进用善良的人。
2、推亡固存:推求灭亡之道,以巩固自己的生存。
3、九族:指亲属,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共称九族。
4、建中:建立大中之道
5、垂裕后昆:垂,传。裕,宽裕。昆,后裔。言传宽裕之道于后人。
6、自用:用自己,凭自己。
7、殖:封殖,培植。
以上第三段,劝勉成汤继续施行德政,永保天命。
【译文】
“佑助贤德的诸候,显扬忠良的诸候;兼并懦弱的,讨伐昏暗的,夺取荒乱的,轻慢走向灭亡的。推求灭亡的道理,以巩固自己的生存,国家就将昌盛。
“德行日新不懈,天下万国就会怀念;志气自满自大,亲近的九族也会离散。大王要努力显扬大德,对人民建立中道,用义裁决事务,用礼制的思想,把宽裕之道传给后人。我听说能够自己求得老师的人就会为王,以为别人不及自己的人就会灭亡。爱好问,知识就充裕;只凭自己,闻见就狭小。
“啊!慎终要像它的开始。扶植有礼之邦,灭亡昏暴之国;敬重上天这种规律,就可以长久保持天命了。”
12月12日 20:51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写入日志 |尚书
汤誓
【原文】
王曰:“格尔众庶1,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民敢行称乱2!有夏多罪,天命殛之3。今尔有众4,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5?’予惟闻汝众言6,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7?’夏王率曷众力8,率割夏邑9。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易丧10?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11,今朕必往。
【注释】
汤:名履,又称天乙,舜的大臣契的十四代孙,商朝的开国君主。当时夏王桀荒淫暴虐,民怨很大;侵削诸候,诸候怨恨。诸候昆吾氏举兵叛乱,汤率领诸候讨伐昆吾。消灭昆吾以后,汤又乘胜讨伐夏桀。伐桀以前,汤的军民不愿战争。汤在都城亳告喻众人吊民伐罪的道理。史官记录这篇誓词,名叫《汤誓》。篇中“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真实反映了夏国人民痛恨暴君暴政的心情,十分可贵。
1、格:来。
2、台(yi):我。
3、有夏:夏国。有,助词。殛:诛杀。
4、有众:众人。有,助词。
5、穑(se)事:农事。割(he):通曷,为什么。正:通征,征讨。
6、惟:同虽。
7、如台(yi):如何。
8、率:语气助词。遏:通竭,尽。率遏众力,竭尽民力。
9、割:剥削。
10、时:是,这个。曷:何,什么时候。
11、兹:此,这样。
以上第一段,说明兴师征伐的原因。
【译文】
王说:“来吧,你们各位!都听我说。不是我小子敢于贸然发难!实在是因为夏王犯了许多罪行,上天命令我去讨伐他。现在你们大家会问:‘我们的国君不体贴我们,放弃我们种庄稼的事,却去征讨夏王?’这样的言论我早已听说过,但是夏桀有罪,我敬畏上帝,不敢不去征讨呀。 现在你们会问:‘夏桀的罪行到底怎么样呢?’夏桀耗尽了民力,剥削夏国人民。民众大多怠慢不恭,不予合作,并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消失?我们宁可和你一起灭亡。’夏桀的德行败坏到这种程度,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 ”
【原文】
“尔尚辅予一人1,致天之罚2,予其大赉汝3!尔无不信,朕不食言4。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5,罔有攸赦。”
【注释】
1、尚:庶几,表析使语气。一人:君王自谦的话,言自己只能当一人。
2、致:用。
3、其:将。赉:赏赐。
4、食言:伪言,说假话。
5、拏:通奴。降成奴隶。戮:刑戮。奴戮,或以为奴,或加刑戮。
以上第二段,申明赏罚的办法。
【译文】
“你们只要辅佐我,行使上天对夏桀的惩罚,我将重重地赏赐你们!你们不要不相信,我不会说假话。如果你们不听从我的誓言,我就把你们降成奴隶,或者杀死你们,不会得到赦免。”
12月12日 17:44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写入日志 |尚书
胤征
【原文】
惟仲康肇位四海1,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2,酒荒于厥邑3,胤后承王命徂征。
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训,明征定保4,先王克谨天戒5,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6,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7,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8,邦有常刑。
“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沈乱于酒,畔官离次9,俶扰天纪10,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11,辰弗集于房12,瞽奏鼓13,啬夫驰14,庶人走,羲和尸厥官15,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16,《政典》曰17: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
【注释】
胤:国名。胤侯,夏帝仲康的臣子,掌管军事。征,上伐下。《史记·夏本纪》说:“太康崩,弟仲康立,是为帝仲康。帝仲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据《竹书纪年》记载,这次征伐在仲康五年的秋天。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三。
1、位:治理。《广雅》:“位,莅也。”莅,临视,视事。
2、羲和:羲氏、和氏,掌管天地四时的官。
3、酒荒:迷乱于嗜酒,叫酒荒。
4、明征定保:明,明白。征,征验。定保,定国安邦。明征定保,明白有验,可以定国安邦。
5、天戒:上天垂象示戒,指日食月食之类。
6、明明:明而又明,英明。
7、遒人:宣布命令的官。木铎:铎,铃。木铎,有木舌的铃。古代宣传政教时用它来号召听众。徇:巡行宣传教令。
8、恭:奉行。
9、畔官:畔,通叛。畔官,《孔疏》:“违叛其所掌之官。”离次:次,位。离次,离开职位。
10、俶扰天纪:俶,始。扰,乱。天纪,指日月星辰的运行历程。
11、乃:从前,前些时。
12、辰弗集于房:日和月在天上运行,每年相会十二次。日月相会叫做辰。相会的位置叫做房。集,会合。日月相会于某一位置而不见相会,叫辰不集于房。辰不集于房,是日被月遮掩了,也就是发生了日食。
13、瞽:指乐官。奏:进献。
14、啬夫驰:啬夫,主管布币的官。驰,驰走取币以敬天神。
15、尸:主管。
16、干:触犯。
17、政典:指导行政的书。
以上第一段,胤侯奉命出征,宣布羲和的罪行。
【译文】
夏帝仲康开始治理四海,胤侯受命掌管夏王的六师。羲和放弃他的职守,在他的私邑嗜酒荒乱。胤侯接受命令,去征伐羲和。
胤侯告诫军众说:“啊!我的众位官长。圣人有谟有训,明白有验,可以定国安邦;先王能谨慎对待上天的警戒,大臣能遵守常法,百官修治职事辅佐君主,君主就明而又明。每年孟春之月,宣令官员用木铎在路上宣布教令,官长互相规劝,百工依据他们从事的技艺进行谏说。他们有不奉行的,国家将有常刑。
“这个羲和颠倒他的行为,沉醉在酒中,背离职位,开始搞乱了日月星辰的运行历程,远远放弃他所司的事。前些时候季秋月的朔日,日月不会合于房,出现日食。乐官进鼓而击,啬夫奔驰取币以礼敬神明,众人跑着供役。羲和主管其官却不知道这件事,对天象昏迷无知,因此触犯了先王的诛罚。先王的《政典》说:“历法出现先于天时的事,杀掉无赦,出现后于天时的事,杀掉无赦。”
【原文】
“今予以尔有众奉将天罚1。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2。火炎昆冈3,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4,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5。
“呜呼!威克厥爱允济6;爱克厥威,允罔功。其尔众士懋戒7哉!”
【注释】
1、奉将:奉行。
2、弼:辅佐。
3、昆冈:昆山。《孔传》:“山脊曰冈。昆山出玉。”
4、渠魁:《孔传》:“渠,大也。魁,帅也,指谓羲和。”
5、与:允许。
6、克:胜,胜过。允,信,真的。济:成功。
7、懋戒:懋,勉励,勉励听命。戒,戒慎,戒慎避免违反军法。
以上第二段,胤侯勉励军士同心王室,消灭罪魁。
【译文】
“现在我率领你们众长,奉行上天的惩罚。你等众士要对王室同心协力,辅助我认真奉行天子的庄严命令!火烧昆山,玉和石同样被焚烧;天王的官吏如有过恶行为,害处将比猛火更甚。消灭那个为恶的大首领,胁从的人不要惩治;旧时染有污秽习俗的人,都允许更新。
“啊!严明胜过慈爱,就真能成功;慈爱胜过严明,就真会无功。你等众士要努力要戒慎呀!”
12月11日 20:01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写入日志 |尚书
五子之歌
【原文】
太康尸位1,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2,畋于有洛之表3,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4,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5,徯于洛之汭6。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注释】
五子之歌:五子是夏启的五个儿子,太康的兄弟,具体名字不明。《史记·夏本记》说:“帝太康失国,兄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须,待。汭,水曲。须于洛汭,在洛水之曲等待着太康。五子怨恨,于是追述大禹的教戒,写了一组诗歌,名叫《五子之歌》。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二。
1、太康尸位:太康,夏王启的儿子,大禹的孙子。尸,主。古代祭祀时,鬼神的代表叫尸。像鬼神的代表一样处在位子上,而不做事,叫尸位。
2、盘游:盘,乐。游,游猎。
3、畋:田猎。有洛之表:有洛,洛水。有洛之表,谓洛水的南面。
4、有穷后羿:有穷,国名。后,君主。羿,人名,有穷国的君主。
5、御:侍奉。
6、徯于洛汭:徯,等待。汭,河水的弯曲处。
以上第一段,史官叙事之辞。
【译文】
太康处在尊位而不理事,又喜好安乐,丧失君德,众民都怀着二心;竟至盘乐游猎没有节制,到洛水的南面打猎百天还不回来。有穷国的君主羿,因人民不能忍受,在河北抵御太康,不让他回国。太康的弟弟五人,侍奉他们的母亲以跟随太康,在洛水湾等待他。这时五人都埋怨太康,因此叙述大禹的教导而写了诗歌。
【原文】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胜予1,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2;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3,外作禽荒4。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5。”
其三曰:“惟彼陶唐6,有此冀方7。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8。”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9,贻厥子孙。关石和钧10,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11?郁陶乎予心12,颜厚有忸怩13。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注释】
1、一:皆,都。
2、懔:危惧,害怕。六马:六匹马驾车,不容易调和。用朽索驾驭六匹马,形容危险得很。
3、色荒:荒,迷乱。迷乱于女色,叫色荒。
4、禽荒:禽,鸟兽。迷乱于打鸟兽,叫禽荒。
5、或:有。
6、陶唐:指尧帝,尧帝属陶唐氏。
7、冀方:冀州,指今山西和河北西部,是尧帝的政治中心。
8、厎:致,导致。
9、典:法。
10、关石和钧:关,门关的税收。石,斛,指计量单位。和,平。钧,通均。关石和钧,赋税和计量都平均。
11、畴:谁。
12、郁陶:郁闷、悲哀。
13、忸怩:心里惭愧。
以上第二段,五子的歌辞。
【译文】
其中一首说:“伟大的祖先曾有明训,人民可以亲近而不可看轻;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就安宁。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妇都能对我取胜。一人多次失误,民怨难道要等它显明?应当考虑它还未形成。我治理兆民,恐惧得像用坏索子驾着六匹马;做君主的人,怎么能不敬不怕?”
其中第二首说:“禹王的教诲是这样:在内迷恋女色,在外游猎翱翔;喜欢喝酒和爱听音乐,高高建筑大殿又雕饰宫墙。这些事只要有一桩,就没有人不灭亡。”
其中第三首说:“那陶唐氏尧皇帝,曾经据有冀州这地方。现在废弃他的治道,紊乱他的政纲。就是自己导致灭亡。”
其中第四首说:“我的辉煌的祖父,是万国的大君。有典章有法度,传给他的子孙。征赋和计量平均,王家府库丰殷。现在废弃他的传统,就断绝祭祀又危及宗亲!”
其中第五首说:“唉!哪里可以回归?我的心情悲伤!万姓都仇恨我们,我们将依靠谁?我的心里郁闷,我的颜面惭愧。不愿慎行祖德,即使改侮又岂可挽回?”
12月11日 15:32 |添加评论 |阅读评论 (2) |固定链接 |查看引用通告 (1) |写入日志 |尚书
甘誓
【原文】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1。王曰:“嗟!六事之人2,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3,怠弃三正4,天用剿绝其命5,今予惟恭行天之罚6。
【注释】
甘誓:甘,地名,在有扈氏国都的南郊。誓,是古代告诫将士的官词。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十年,东巡狩,死在会稽,政权交给了益。三年后,益又把政权让给了禹的儿子启,启很贤明,受到诸候的拥护,于是继承了帝位,称夏后帝启。夏的同姓诸候有扈氏不服。夏启举兵讨伐他,在甘地大战。战前,夏启誓师告诫六军将士。史官记录了启的告辞,写成《甘誓》。   《淮南子·齐俗训》说:“昔有扈氏为义而亡。”高诱注说:“有扈氏,夏启之庶兄也,以尧舜传贤,禹独传子,故伐启。启亡之。”高诱揭示了新旧制度之争是这次战争的真正原因。
1、六卿:六军的主将。
2、六事:六军的将士。
3、威侮五行:王引之说:“威当作威,威者蔑之假借也。蔑,轻也。威侮五行,言轻慢五行也。”所谓轻慢五行,夏曾佑说:“即言有扈氏不遵洪范之道。”
4、怠:懈怠。三正:按正与政通,谓政事。三正,指正德、利用、厚生三大政事。三事即三正。
5:用:因此。剿:绝。剿绝同义。
6、恭行:恭,作共。共行,就是奉行。
以上第一段,说明兴师讨伐的缘由。
【译文】
将在甘地进行大战,夏王启就召见了六军的将领。王说:“啊!六军的将士们,我告诫你们:有扈氏轻慢洪范大法,废弃正德、利用、厚生三大政事,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的惩罚。
【原文】
“左不攻于左1,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2,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3,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4;弗用命,戮于社5,予则孥戮汝6。”
【注释】
1、左:车左。《孔传》说:“左方主射。”攻:善。
2、右:车右。《孔传》说:“右,勇力之士,执戈矛以退敌。”
3、御:驾车的人。非:违背。正:通政,事。
4、赏于祖:天子亲征,载着祖庙神主。有功的,就赏于神主之前,表示不敢自己专行。
5、戮于社:天子亲征,又载着社主。不听命的,就在社主前处罚,也是表示不敢自己专行。
6、拏戮:拏,通奴。指降为奴隶。戮,刑戮。
以上第二段,宣布赏罚的办法。
【译文】
“车左的兵士不善于射箭,你们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车右的兵士不善于用戈矛剌杀,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驾车的兵士违反驭马的规则,你们也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服从命令的,我会在先祖的神位面前赏赐你们;不服从命令的,我会在社神的神位面前惩罚你们,我就会把你们降为奴隶,或者杀掉你们。”
12月10日 22:08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写入日志 |尚书
禹贡(下)
【原文】
荆、河惟豫州1。伊、洛、瀍、涧既入于河2,荥波既猪3。导菏泽4,被孟猪5。厥土惟壤,下土坟垆6。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枲,絺、纻7,厥篚纤、纩8,锡贡磬错9。浮于洛,达于河。
【注释】
1、荆:荆山,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北。
2、伊:水名,源出今河南卢氏县。洛:水名,源出今陕西洛南县。瀍:水名,源出今河南孟津县。涧:水名,源出今河南渑池县。
3、荥波:即荥播,泽名,在今河南荥阳县境。猪:潴,聚水。
4、导:通道,疏通。荷泽:在今山东定陶县。
5、被:读为陂,修筑堤防。孟猪: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
6、垆:黑刚土。
7、纻:苎麻。
8、纩:细绵。
9、磬错:治玉磬的石头。
以上第一段第七节,记叙大禹治理豫州的功绩。
【译文】
荆山、黄河之间是豫州:伊水、瀍水和涧水都已流入洛水,又流入黄河,荥波泽已经停聚了大量积水。疏通了荷泽,并在孟猪泽筑起了堤防。那里的土是柔软的壤土,低地的土是肥沃的黑色硬土。那里的田是第四等,那里的赋税是第二等,杂出第一等。那里的贡物是漆、麻、细葛、苎麻,那筐装的绸和细绵,又进贡治玉磬的石头。进贡的船只行于洛水到达黄河。
【原文】
华阳、黑水惟梁州1:岷、嶓既艺2,沱、潜既道。蔡、蒙旅平3,和夷厎绩4。厥土青黎5,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6。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7、织皮,西倾因桓是来8,浮于潜,逾于沔9,入于渭,乱于河10。
【注释】
1、华:华山。黑水:众说不一,又说是怒江。
2、岷:岷山,在四川北部。嶓:嶓冢山,在陕西宁强县西北。艺:治。
3、蔡:峨嵋山。蒙:山名,在今四川雅安北。旅:治。
4、和:水名,即今大渡河。
5、青:黑。黎:疏散。
6、三错:《孔传》说:“杂出第七第九三等。”
7、璆:同球,美玉。镂:刚铁。
8、织皮:西戎之国。西倾:山名,在甘肃、青海交界处。桓:桓水,即白水,今名白龙江。
9、沔:汉水的上游。
10、乱:横渡。
以上第一段第八节,记叙大禹治理梁州的功绩。
【译文】
华山南部到怒江之间是梁州:岷山、嶓冢山治理以后,沱水、潜水也已经疏通了。峨嵋山、蒙山治理后,和夷一带也取得了治理的功效。那里的土是疏松的黑土,那里的田是第七等,那里的赋税是第八等,还杂出第七和第九等。那里的贡物是美玉、铁、银、刚铁、作箭镞的石头、磬、熊、马熊、狐狸、野猫。织皮和西倾山的贡物沿着桓水而来。进贡的船只行于潜水,然后离船上岸陆行,再进入沔水,进到渭水,最后横渡渭水到达黄河。
【原文】
黑水、西河惟雍州1:弱水既西2,泾属渭汭3,漆沮既从4,沣水攸同5。荆、岐既旅6,终南、惇物,至于鸟鼠7。原隰厎绩8。至于猪野9。三危既宅10,三苗丕叙11。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玕12。浮于积石13,至于龙门、西河14,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15,西戎即叙16。
【注释】
1、西河:冀州西边的黄河。
2、弱水:又叫张掖河,西流入居延海。
3、泾、渭:都是陕西的大河。泾水流入渭水处叫渭汭。属:注入。
4、漆沮:即洛水 漆沮流入洛水,所以洛水又叫漆沮。
5、沣水:流入渭河。同:会合。
6、荆:荆山,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南,与湖北的荆山不同。岐: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旅:治理。
7、终南:今称秦岭。淳物:太白山。鸟鼠:山名,在今甘肃源县西南。
8、原隰:指邠地,今之邠县和旬邑县。
9、猪野:泽名,在今甘肃民勤县。
10、三危:山名。在鸟鼠西,南当岷山。
11、三苗:《史记·五帝本纪》说:“舜迁三苗于三危。”叙:顺。
12、球:美玉。琳:美石。琅玕:似珠之玉。
13、积石:山名,在今青海西宁西南。
14、龙门:山名,在今陕西韩城县东北。
15、析支:山名,在今青海西宁西南。渠搜:山名。
16、西戎: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总称。即:就。
以上第一段第九节,记叙大禹治理雍州的功绩。
【译文】
黑水到西河之间是雍州:弱水疏通已向西流,泾河流入渭河之湾,漆沮水已经会合洛水流入黄河,沣水也向北流同渭河会合。荆山、岐山治理以后,终南山、惇物山一直到鸟鼠山都得到了治理。原隰的治理取得了成绩,至于猪野泽也得到了治理。三危山已经可以居住,三苗就安定了。那里的土是黄色的,那里的田是第一等,那里的赋税是第六等。那里的贡物是美玉、美石和珠宝。进贡的船只从积石山附近的黄河,行到龙门、西河,与从渭河逆流而上的船只会合在渭河以北。织皮的人民定居在昆仑、析支、渠搜三座山下,西戎各族就安定顺从了。
【原文】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1,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2。厎柱、析城至于王屋3。太行、恒山至于碣石4,入于海。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5。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6。
导嶓冢,至于荆山7。内方至于大别8。岷山之阳至于衡山9,过九江,至于敷浅原10。
【注释】
1、导:通道,开通道路。岍:山名,在今陕西陇县。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荆:荆山,在今陕西富平。
2、壶口:山名,在今山西吉县。雷首: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太岳:霍太山。
3、厎柱:即三门山,在今山西平陆县。析城:山名,在今山西阳城县。王屋:山名,在今山西垣曲县。
4、太行:山名,在今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恒山:在今河北曲阳县,古称北岳。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抚宁二县交界处。
5、朱圉:山名,在今甘肃甘谷县。太华:即华山,古称西岳。
6、熊耳:山名,在今河南桐柏县。外方:即嵩山,古称中岳。桐柏:山名,在今河南桐柏县。陪尾:山名,在今湖北安陆县。
7、嶓冢:山名,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荆山: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南。
8、内方:山名,在今湖北钟祥县西南。大别:即大别山。
9、岷山:在今四川松潘县北。衡山:在今湖南衡山县,古称南岳。
10、九江:洞庭湖。敷浅原:庐山。
以上第二段第一节,记大禹治山的功绩。
【译文】
开通了岍山和岐山的道路,到达荆山,越过黄河。又开通壶口山、雷首山,到达太岳山。又开通厎柱山、析城山,到达王屋山。又开通太行山、恒山,到达石碣山,从这里进入渤海。
开通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到达太华山。又开通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到达陪尾山。
开通嶓冢山到达荆山。开通内方山到达大别山。开通岷山的南面到达衡山,过洞庭湖到达庐山。
【原文】
导弱水至于合黎1,馀波入于流沙2。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3;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4;东过洛汭,至于大伾5;北过降水6,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7,同为逆河8,入于海。
嶓冢导漾9,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10;过三澨11,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12,入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13;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14;东迆北15,会于汇16;东为中江17,入于海。
导沇水18,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19;东出于陶丘北20,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21,东入于海。
导渭自鸟鼠同穴22,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注释】
1、导:疏导。合黎:山名,在今甘肃山丹、张掖、高台、酒泉之北。
2、馀波:指下游。流沙:指居延泽一带的沙漠。
3、华阴:华山的北面。
4、孟津:今河南孟津县。
5、大伾:山名,在今河南浚县西南。
6、降水:指漳、洚合流的漳水,在今河北曲周肥乡间进入黄河。
7、播:分布。九河:指兖州之九河。
8、同为逆河:同,合。下游又合而名为逆河。
9、漾:汉水上游。
10、沧浪:即汉水。
11、三澨:水名,今之钟祥。
12、北江:即汉水。
13、沱:长江的支流。
14、东陵:旧注为汉代卢江郡金兰县西北的东陵乡。
15、迆:水斜着流。
16、汇:是淮的假借字。
17、中江:指岷江。
18、沇:水名,济水的上游。
19、溢:水动荡奔突而出。荥:荥泽,汉代已成平地。
20、陶丘:在今山东定陶县。
21、东会于泗沂:沂水流入泗水,泗水流入淮河。淮河在今江苏阜宁县东入海。
22、鸟鼠同穴:山名,即鸟鼠山。
以上第二段第二节,记叙大禹治水的功绩。
【译文】
疏通弱水到合黎山,下游流到沙漠。
疏通黑水到三危山,流入南海。
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达龙门山;再向南到达华山的北面;再向东到达底柱山;又向东到达孟津;又向东经过洛水与黄河会合的地方,到达大伾山;然后向北经过洚水,到达大陆泽又向北,分成九条支流,再合成一条逆河,流进大海。
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成为汉水;又向东流,成为沧浪水;经过三澨水,到达大别山,向南流进长江。向东,来汇的水叫彭蠡泽;向东,称为北江,流进大海。
从岷江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另外分出一条支流称为沱江;又向东到达澧水;经过洞庭湖,到达东陵;再向东斜行向北,与淮河会合;向东称为中江,流进大海。
疏导沇水,向东流就称为济水,流入黄河,河水溢出成为荥泽;又从定陶的北面向东流,再向东到达荷泽县;又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再向北,转向东,流入大海。
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河,向东与泗水、沂水会合,向东流进大海。
从鸟鼠同穴山开始疏导渭水,向东与沣水会合,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又向东经过漆沮水,流入黄河。
从熊耳山开始疏导洛水,向东北,与涧水、瀍水会合;又向东,与伊水会合;又向东北,流入黄河。
【原文】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1,九山刊旅2,九川涤源3,九泽既陂4,四海会同5。六府孔修6,庶土交正7,厎慎财赋8,咸则三壤成赋9。中邦锡土、姓10,祗台德先11,不距朕行12。
五百里甸服13。百里赋纳总14,二百里纳铚15,三百里纳秸服16,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17。百里采18,二百里男邦19,三百里诸侯20。
五百里绥服21。三百里揆文教22,二百里奋武卫23。
五百里要服24。三百里夷25,二百里蔡26。
五百里荒服27。三百里蛮28,二百里流29。
东渐于海30,西被于流沙31,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32。
禹锡玄圭33,告厥成功。
【注释】
1、隩:可以定居的地方。宅:居住。
2、九山:上文所举的九条山脉。刊:削除。旅:道。
3、九川:上文所举的九条河流。涤源:疏通水源。
4、九泽:上文所举的九个湖泽。陂:修筑堤防。
5、四海:《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会同:会同京师,指进贡的道路疏通了。
6、六府:水火金木土谷。孔:很。修:治理。
7、交:俱。正:征。
8、厎:定,规定。
9、则:准则。三壤:上中下三种土壤。成:定。
10、中邦:中央之国,指天子之邦。锡:赐。
11、祇:敬。台:以。
12、不距朕行:郑玄说:“不距违我天子政教所行。”
13、甸服:古代在天子领地外围,每五百里为一服役地带,按远近分为甸服、候服、绥服、要服、荒服。
14、纳:交纳。总:指禾的总体。
15、銍:即禾穗。
16、秸服:带稃的谷。
17、候服::江声说:“候之言候,候顺逆,兼司候王命。”
18、采:事,指替天子服差役。
19、男邦:男,任。男邦,担任国家的差事。
20、诸候:《孔传》说:“同为王者斥候。”《孔疏》说:“斥候,谓检行险阻,伺候盗贼。”
21、绥服:《孔传》说:“安服王者之政教。”指替天子做安抚的事。
22、揆文教:《孔传》说:“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23、奋武卫:奋扬武威保卫王者。
24、要服:要,约。接受王者的束而服事之,叫要服。
25、夷:平,谓相约和平共处。
26、蔡:法,谓相约遵守王法。
27、荒服:荒,远。替天子守边远之区叫荒服。
28、蛮:意思是维持隶属关系。
29、流:或贡或不,贡否不定。
30、渐:入。
31、被:及,到。
32、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九字一句,谓北方南方和声教皆止于夷狄之区。见《尚书易解》。
33、锡:赐,被赐。玄圭:玄色的瑞玉。
以上第三段,记叙大禹统一中国的功绩。
【译文】
九州由此统一了:四方的土地都已经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都伐木修路可以通行了,九条河流都疏通了水源,九个湖泽都修筑了堤防,四海之内进贡的道路都畅通无阻了。水火金木土谷六府都治理得很好,各处的土地都要征收赋税,并且规定慎重征取财物赋税,都要根据土地的上中下三等来确定它。中央之国赏赐土地和姓氏给诸候,敬重以德行为先,又不违抗我的措施的贤人。
国都以外五百里叫做甸服。离国都最近的一百里缴纳连秆的禾;二百里的,缴纳禾穗;三百里的,缴纳带稃的谷;四百里的,缴纳粗米;五百里的缴纳精米。
甸服以外五百里是候服。离甸服最近的一百里替天子服差役;二百里的,担任国家的差役;三百里的,担任侦察工作。
候服以外五百里是绥服。三百里的,考虑推行天子的政教;二百里的,奋扬武威保卫天子。
绥服以外五百里是要服。三百里的,约定和平相处;二百里的,约定遵守条约。
要服以外五百里是荒服。三百里的,维持隶属关系;二百里的,进贡与否流动不定。
东方进至大海,西方到达沙漠,北方、南方同声教都到达外族居住的地方。
于是禹被赐给玄色的美玉,表示大功告成了。
12月10日 21:46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写入日志 |尚书
禹贡(上)
【原文】
禹敷土1,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2。
冀州3:既载壶口4,治梁及岐5。既修太原6,至于岳阳7。覃怀厎绩8,至于衡漳9。厥土惟白壤10,厥赋惟上上11,错12,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13,大陆既作14。岛夷皮服15,夹右碣石入于河16。
【注释】
禹,又称大禹,是舜的大臣,夏朝的开国君主。贡,功也。见《周礼·大宰》注和《广雅·说文》。《说文》说:“贡,献功也。”禹贡,就是禹的功绩。《史记·五帝本纪》说:“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功,不失其宜。”《史记·匈奴传》说:“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可见尧舜的时候,禹的功劳最大。洪水平定以后,万民安居乐业,深深怀念尧舜的德泽和大禹的功绩,史官写了这篇文章,表扬大禹的功勋,名叫《禹贡》。本篇是我国最早最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历来受到重视。后来的《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等,都受了它的影响。研究它的著作很多,胡渭的《禹贡锥指》最完善,最闳博。
1、敷:分。敷土:分别九州的土地。
2、随:行走。刊:砍伐。奠:定。以山川定界域。
3、冀州:在今山西与河北西部。尧时的政治中心。
4、载:事,施工。壶口: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南。
5、梁:山名,在今陕西省韩城县西。岐:通歧,山的支脉。日本人所写《史记》残巻作岐。
6、太原:今山西太原一带,汾水上游。
7、岳阳:《水经·汾水注》:“《禹贡》所谓岳阳,即霍太山。”霍太山即太岳山,在今山西霍县东,汾水所经之地。阳:山的南面。
8、覃怀:地名,在今河南武陟、沁阳一带。底:致,获得。缚:功绩。
9、衡:通横。漳水:在覃怀之北。
10、厥:其指冀州。惟:为。壤:柔土。
11、赋:赋税。上上:《禹贡》将赋税和土质分为九等,上上为第一等。
12、错:杂。杂出第二。
13、恒:滱水。卫:滹沱河。从:顺着河道。
14、大陆:泽名,在今河北巨鹿县西北。作:治理。
15、岛夷:住在海上的东方民族。
16夹:近,接近。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抚宁、昌黎二县。
以上第一段第一节,记叙大禹治理冀州的功绩。
【译文】
禹分别土地的疆界,行走高山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冀州:从壶口开始施工以后,就治理梁山和它的支脉。太原治理好了以后,又治理到太岳山的南面。覃怀一带的治理取得了成效,又到了横流入河的漳水。那里的土是白壤,那里的赋税是第一等,也夹杂着第二等,那里的田地是第五等。恒水、卫水已经顺着河道而流,大陆泽也已治理了。岛夷用皮服来进贡,先接近右边的碣石山,再进入黄河。
【原文】
济、河惟兖州1:九河既道2,雷夏既泽3,灉、沮会同4。桑土既蚕5,是降丘宅土6。厥土黑坟7,厥草惟繇8,厥木惟条9。厥田惟中下,厥赋贞10,作十有三载乃同11。厥贡漆丝12,厥篚织文13。浮于济、漯,达于河14。
【注释】
1、济:水名。源出河南济源县,汉代在今河南武陟县流入黄河,又向南溢出,流向山东,与黄河平行入海。兖州:今河北、山东境。
2、九河:黄河流到兖州,分为九条河。道:疏导。
3、雷夏:泽名,在今山东荷泽东北。
4、澭:黄河的支流,已湮灭。沮:澭河的支流,也湮灭了。会同:会合流入雷夏泽。
5、桑土:宜养桑的田。蚕:养蚕。
6、是降丘宅土:是,于是。降,下。宅,居。
7、坟:马融说:“有膏肥也。”
8、繇:茂盛。
9、条:长。
10、贞:《孔疏》说:“贞即下下,为第九也。”
11、乃同:才与其它八州相同。
12、漆丝:《孔传》:“地宜漆林,又宜养蚕。”
13、厥篚织文:篚,竹器。《孔传》说:“织文,锦绮之属,盛之筐篚而贡焉。”
14、漂:水名,黄河的支流。
以上第一段第二节,记叙大禹治理兖州的功绩。
【译文】
济水与黄河之间是兖州:黄河下游的九条支流疏通了,雷夏也已经成了湖泽,澭水和沮水会合流进了雷夏泽。栽种桑树的地方都已经养蚕,于是人们从山丘上搬下来住在平地上。那里的土质又黑又肥,那里的草是茂盛的,那里的树是修长的。那里的田地是第六等,赋税是第九等,耕作了十三年才与其它八个州相同。那里的贡物是漆和丝,还有那竹筐装着的彩绸。进贡的船只行于济水、漯水到达黄河。
【原文】
海、岱惟青州1:嵎夷既略2,濰、淄其道3。厥土白坟,海滨广斥4。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5,海物惟错6。岱畎丝、枲、铅、松、怪石7。莱夷作牧8。厥篚檿丝9。浮于汶10,达于济。
【注释】
1、海:今渤海。岱:泰山。青州:今山东半岛。
2、嵎夷:地名。略:治。
3、潍、淄:二水名,在今山东。道:疏通。
4、斥:谓碱卤地。
5、絺:细葛布。
6、错:杂,非一种。
7、畎:山谷。枲:不结子的大麻。铅:锡。
8、莱夷作牧:莱夷,地名,可以放牧。今莱州、登州一带。
9、檿:山桑,柞树。
10、汶:水名。在今山东。
以上第一段第三节,记叙大禹治理青州的功绩。
【译文】
渤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嵎夷治理好以后,潍水和淄水也已经疏通了。那里的土又白又肥,海边有一片广大的盐碱地。那里的地是第三等,赋税是第四等。那里进贡的物品是盐和细葛布,海产品多种多样。还有泰山谷的丝、大麻、锡、松和奇特的石头。莱夷一带可以放牧。进贡的物品是那筐装的柞蚕丝。进贡的船只行于汶水达到济水。
【原文】
海、岱及淮惟徐州1。淮、沂其乂2,蒙、羽其艺3,大野既猪4,东原厎平5。厥土赤埴坟6,草木渐包7。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8,羽畎夏翟9,峄阳孤桐10,泗滨浮磬11,淮夷蠙珠暨鱼12。厥篚玄纤、缟13。浮于淮、泗,达于河14。
【注释】
1、海:指黄海。淮:淮河。徐州:今江苏、安徽北部,山东南部。
2、沂:沂水,在山东。乂:治
3、蒙:山名,在山东蒙阴县西南。羽:羽山,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南。艺:种植。
4、大野:巨野泽,在山东巨野县。猪:潴,水停聚的地方。
5、东原:今山东东平县地,在汶水济水之间。厎:致,得到。平:治理。
6、埴:土粘曰埴。  7、渐包:滋长而丛生。又写作渐苞。
8、土五色:《孔传》说:“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候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
9、羽:羽山。畎:山谷。夏:大。翟:山雉,羽毛可作装饰品。
10、峄:峄山,在江苏邳县境。阳:山的南面。孤桐:特生的桐木。
11、泗:水名,源出今山东泗水县,下流入淮河。浮磬:一种可以作磬的石头。
12、蠙珠:蠙蚌所产之珠。
13、玄:黑色。纤:细缯,绸。缟:白缯,绢。
14、达于河:金履祥说:“达于河,《古文尚书》作达于荷。《说文》引《书》亦作荷。今俗本误作河耳。荷泽水与济水相通。”
以上第一段第四节,记叙大禹治理徐州的功绩。
【译文】
黄海、泰山及淮河之间量徐州:淮河、沂水治理好以后,蒙山、羽山一带已经可以种植了,大野泽已经停聚着深水,东原地方也获得治理。那里的土是红色的,又粘又肥,草木不断滋长而丛生。那里的田是第二等,赋税是第五等。那里的贡品是五色土,羽山山谷的大山鸡,峄山南面的特产桐木,泗水边上的可以做磬的石头,淮夷之地的蚌珠和鱼。还有那筐子装着的黑色的绸和白色的绢。进贡的船只行于淮河、泗水,到达与济水相通的荷泽。
【原文】
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1,阳鸟攸居2。三江既入3,震泽厎定4。筱簜既敷5,厥草惟夭6,厥木惟乔7。厥土惟涂泥8。厥田唯下下,厥赋下上,上错9。厥贡惟金三品10,瑶、琨筱、簜、齿、革、羽、毛惟木11。岛夷卉服12。厥篚织贝13,厥包桔柚14,锡贡15。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注释】
1、彭蠡:今鄱阳湖。猪:潴,水停聚。
2、阳鸟:鸟读为岛。阳岛,,即扬州附近海岸各岛。大者则台湾、海南。云阳岛,南方阳位也。
3、三江:岷江、汉水与彭蠡。入:入海。
4、震泽:江苏太湖。厎定:获得安定。
5、筿:小竹。簜:大竹。
6、夭:茂盛。
7、乔:高大。
8、涂泥:潮湿的泥土。
9、上错:依阮元校增“上“字。
10、金三品:指金、银、铜。
11、瑶:美玉。琨:美石。齿:象牙。革:犀皮。羽:鸟羽。毛旄牛尾。惟:与,和。
12、岛夷:沿海各岛的人。卉服:草服,蓑衣草笠之属。
13、织贝:贝锦。
14、包裹。
15。锡贡:黄式三曰:“锡亦贡也。”
以上第一段第五节,记叙大禹治理扬州的功绩。
【译文】
淮河与黄海之间是扬州:彭蠡泽已经汇集了深水,南方各岛可以安居。三条江水已经流入大海,震泽也获得了安定。小竹和大竹已经遍布各地,那里的草很茂盛,那里的树很高大。那里的土是潮湿的泥。那里的田是第九等,那里的赋税是第七等,杂出是第六等。那里的贡品是金、银、铜、美玉、美石、小竹、大竹、象牙、犀皮、鸟的羽毛、旄牛尾和木材。东南沿海各岛的人穿着草编的衣服。这一带把那筐装的贝锦,那包裹的橘柚作为贡品。进贡的船只沿着长江、黄海到达淮河、泗水。
【原文】
荆及衡阳惟荆州1。江、汉朝宗于海2,九江孔殷3,沱、潜既道4,云土、梦作乂5。厥土惟涂泥6,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榦、栝、柏7,砺8、砥、砮、丹惟菌簵、楛,三邦厎贡厥名9。包匦菁茅10,厥篚玄纁玑组11,九江纳锡大龟12。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13,至于南河14。
【注释】
1、荆:山名,在今湖北南漳县。衡:山名,在今湖南衡山县。
2、朝宗:诸候朝见天子,春天朝见叫朝,夏天朝见叫宗。这里比喻长江汉水归向大海。
3、九江:即今洞庭。孔:大。殷:定。
4、沱、潜:沱水,长江的支流,在今湖北枝江县。潜水,汉水的支流,在今湖北潜江县。道:通。
5、云土、梦:即云梦,二泽名。《左传》说:“江南为云,江北为梦。”作:指耕作。乂:治理。
6、毛:通旄,旄牛尾。惟:与。
7、杶:椿树。幹:柘木,可做弓。栝:桧树。
8、砺:粗磨刀石。砥:细磨刀石。砮:石制的箭镞。丹:丹砂。箘簵:美竹。楛:木名,可作箭杆。
9、三邦:《孔传》说近泽三国。名:名产。
10、包:包裹。匦:杨梅。匦,古文作机。《异物志》云:“杨梅一名机。”
11、玄:赤黑色。纁:黄赤色。玄纁,指彩色丝绸。玑组:玑,不圆的珠。组,丝带。玑组,珍珠串。
12、纳:入。锡:赐,贡献。
13、逾:越。舍舟陆行叫逾。
14、南河:指洛阳巩县一带的河。以上第一段第六节,记叙大禹治理荆州的功绩。
【译文】
荆山与衡山的南面是荆州:长江、汉水像诸候朝见天子一样奔向海洋,洞庭湖的水系大定了。沱水、潜水疏通以后,云梦泽一带可以耕作了。那里的土是潮湿的泥,那里的田是第八等,那里的赋税是第三等。那里的贡物是羽毛、旄牛尾、象牙、犀皮和金、银、铜、椿树、柘树、桧树、柏树、粗磨石、细磨石、造箭镞的石头、丹砂和美竹、楛木。三个诸候国进贡他们的名产,包裹好了的杨梅、菁茅,装在筐子里的彩色丝绸和一串串的珍珠。九江进贡大龟。这些贡品经长江、沱水、潜水、汉水,到达汉水上游,改走陆路到洛水,再到南河。
12月10日 21:18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写入日志 |尚书
益稷
【原文】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1。”禹拜曰:“都2!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3。”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4,下民昏垫5。予乘四载6,随山刊木7,暨益奏庶鲜食8。予决九川距四海9,浚畎浍距川10。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11。懋迁有无12,化居13。烝民乃粒14,万邦作乂15。”皋陶曰:“俞!师汝昌言16。”
【注释】
本篇记录舜和禹、皋陶的讨论,又记录了讨论之后奏乐和舞蹈的盛况,以及舜与皋陶吟诗唱和的欢情。益和稷都是舜的大臣,篇首禹提到了益和稷的功劳,因以《益稷》名篇。本篇与《皋陶谟》文势相接,原是一篇。晚出《孔传》分“帝曰来禹”,以下为《益稷》,破坏了原文的完整性,读者宜合观之。
1、昌言:美言。
2、都:叹词,表赞美。
3、孜孜:勤敏,努力不懈。
4、怀:包围。襄:上。
5、昏垫:沉没陷落。
6、四载:四种运载工具,车船之类。
7、随:顺着。刊:砍斫,用刀斧砍伐树木作为路标。
8、暨:和、同。奏:进。庶:众。鲜:新杀的鸟兽。
9、决:疏通。九川:九州之川。距:至,到。
10、浚:深深疏通。畎浍:田间的水沟。
11、艰食:根生之食。
12、懋:通贸,伏生《大传》作贸。贸迁,即贸易。懋迁有无,是说调有余补不足。
13、化居:迁移居积的货物。
14、粒:王引之读为立,定的意思。
15、作:开始。乂:治理。
16、师:当作斯,代词。
以上第一段,禹论述治民须致力民生。
【释文】
舜帝说:“来吧,禹!你也发表高见吧。”禹拜谢说:“啊!君王,我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努力工作罢了。”皋陶说:“啊!究竟怎么样呢?”禹说:“大水弥漫接天,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顶,漫没了丘陵,老百姓沉没陷落在洪水里。我乘坐四种运载工具,沿着山路砍削树木作为路标,同伯益一起把新杀的鸟兽肉送给百姓们。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它们流到四海,挖深疏通了田间的大水沟,使它们流进大河。后同稷一起播种粮食,把百谷、鸟兽肉送给老百姓。让他们调剂余缺,迁徒居积的货物。于是,百姓们就安定下来了,各个诸候国开始得到了治理。”皋陶说:“好啊!这是你的高见啊。”
【原文】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1。”
帝曰:“俞!”
禹曰:“安汝止2,惟几惟康3。其弼直4,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5,天其申命用休6。”
帝曰:“吁!臣哉邻哉7!邻哉臣哉!”
禹曰:“俞!”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8。予欲左右有民9,汝翼10。予欲宣力四方11,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12,日、月、星辰、山、龙、华虫13、,作会14;宗彝15、藻16、火、粉米17、黼18、黻19,絺绣20,以五采彰施于五色21,作服22,汝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23,在治忽24,以出纳五言25,汝听。予违,汝弼,汝无面从26,退有后言27。钦四邻28!庶顽谗说29,若不在时30,侯以明之31,挞以记之32,书用识哉33,欲并生哉34!工以纳言35,时而飏之36,格则承之庸之37,否则威之38。”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39,至于海隅苍生40,万邦黎献41,共惟帝臣,惟帝时举42。敷纳以言43,明庶以功44,车服以庸45。谁敢不让,敢不敬应46?帝不时敷47,同,日奏,罔功。”
【注释】
1、在位:在位大臣。
2、安汝之:是说安你的心。
3、惟:思。几:危险。康:安康。
4、弼:辅佐。直:正直。
5、徯:等待。志:德,指有德的人。昭:通诏,指导。
6、其:将。申:重复。休:休美。
7、邻:四邻。最亲近的大臣。
8、股肱:指足和手。
9、左右:帮助。有:助词。
10、翼:辅佐。
11、宣:用。
12、观:示,显示。象:衣服上的图象。
13、华虫:五色之虫。一说为雉。
14、会:绘,画。
15、宗彝线:宗庙彝器。它的上面刻有虎形,因此用它来指虎。
16、藻:水草。
17、米粉:白米。
18、黼:黑白相间像斧形的花纹。
19、黻:黑青相间像两个“已”字相背的花纹。
20、絺:紩,即缝的意思。絺绣,缝以为绣。
21、五采:五种颜料。彰:明显。
22、作服:做成五个等级的礼服。
23、六律:古代有十二乐律,阴六为吕,阳六为律。五声:宫、商、角、徵、羽。八音:八种乐器。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24、在:察。治忽:治乱。
25、出纳:进退。五言:东西南北中五方的言论。
26、无:不要。面从:当面听从。
27、后言:背后议论。
28、四邻:天子身边的大臣,即左辅、右弼、前疑、后丞。
29、庶:众。顽:愚。谗:喜悦人之恶。
30、在:察。时:是。代词,指股肱耳目之义。
31、候以明之:候,箭靶。这里指用箭射靶。明,勉。古代不贤的人不能参加射候,所以射候之礼可以勉励人。
32、挞:扑打。记:又读为誋。
33、识:记。
34、生:上进。
35、工:官。纳:采纳。
36、时:善。扬:宣扬。
37、格:正。承:进。庸:用。
38、威:惩罚。
39、光:广。
40、隅:边隅。苍生:百姓。
41、黎:众。献:贤。
42、时:善。
43、敷:遍。
44、庶:章太炎读为度,考察。
45、庸:劳,功劳。
46、应:应承。
47、时:善。敷:分别。
以上第二段,禹和舜讨论为君为臣之道。
【释文】
禹说:“啊!舜帝。你要诚实地对待你的在位的大臣。”
舜帝说:“是啊!”
禹说:“要安静你的心意,考虑天下的安危。用正直的人做辅佐,只要你行动,天下就会大力响应。依靠有德的人指导接受上帝的命令,上天就会再三用休美赐于你。”
舜帝说:“唉!靠大臣啊四邻啊!靠四邻啊大臣啊!”
禹说:“对呀!”
舜帝说:“大臣作我的股肱耳目。我想帮助百姓,你辅佐我。我想用力治理好四方,你帮助我。我想显示古人衣服上的图象,用日、月、星辰、山、龙、雉六种图形绘在上衣上;用虎、水草、火、白米、黑白相间的“已”字花纹绣在下裳上,用五种颜料明显地做成五种色彩,制成礼服,你要做好。我要听六种乐律、五种声音、八类乐器的演奏,从声音的哀乐考察治乱,取舍各方的意见。你要听清,我有过失,你就辅助我。你不要当面顺从,背后又去议论。要敬重左右辅弼的近臣!至于一些愚蠢而又喜欢谗毁、谄媚的人,如果不能明察做臣的道理,要用射候之礼明确地教训他们,用鞭打警戒他们,用刑书记录他们的罪过,要让他们共同上进!任用官吏要根据他所进纳的言论,好的就称颂宣扬,正确的就进献上去以便采用,否则就要惩罚他们。”
禹说:“好啊!舜帝,普天之下,至于海内的众民,各国的众贤,都是你的臣子,您要善于举用他们。依据言论广泛地接纳他们,依据工作明确地考察他们,用车马衣服酬劳他们。这样,谁敢不让贤,谁敢不恭敬地接受您的命令?帝不善加分别,好的坏的混同不分,虽然天天进用人,也会劳而无功。
【原文】
“无若丹朱傲1,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2。罔昼夜頟頟3,罔水行舟4。朋淫于家5,用殄厥世6。予创若时7,娶于涂山8,辛壬癸甲9。启呱呱而泣10,予弗子11,惟荒度土功12。弼成五服13,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14,外薄四海15,咸建五长16,各迪有功17,苗顽弗即工18,帝其念哉!”
帝曰:“迪朕德19,时乃功20,惟叙21。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22。”
【注释】
1、若:如。丹朱:尧的儿子。
2、虐:通谑,戏谑。
3、罔:无论。頟頟:肆恶无休息。
4、罔水行舟:洪水已平,犹乘舟遨游。
5、朋:群。
6用:因此。殄:灭绝。世:父子相继。
7、创:伤。时:是,代词。
8、涂山:国名。
9、辛壬癸甲:从辛日到癸日,共四天。
10、启:禹的儿子。
11、子:爱。
12、荒:通忙。度:谋虑。土功:治理水土的事。
13、弼:重的意思。成:定。五服:指甸服、候服、绥服、要服、荒服。
14、师:二千五百人。十二师是三万人。
15、薄:靠近。
16、成:都。五长:五国之长。
17、迪:领导。功:工作。
18、苗:三苗,我国古代的部族。顽:顽凶。即工:接受工作。
19、迪:开导,教导。
20、时:依时。
21、惟:宜。叙:顺从。
22、象刑:在器物上刻画刑罚的图象,以示警戒。惟:宜。明:意为成。
以上第三段,禹和舜讨论对待苗民之方。
【释文】
“没有像丹朱那样傲慢的,只喜欢懒惰逸乐,只作戏谑,不论白天晚上都不停止。洪水已经退了,他还要乘船游玩,又成群地在家里淫乱,因此不能继承尧的帝位。我为他的这些行为感到悲伤。我取了涂山氏的女儿,结婚四天就治水去了。后来,启生下来呱呱地啼哭,我顾不上慈爱他,只忙于考虑治理水土的事。我重新划定了五种服役地带,一直到五千里的地方。每一个州征集三万人,从九州到四海边境,每五个诸候国设立一个长,各诸候长领导治水工作。只有三苗顽抗,不肯接受工作任务,舜帝您要为这事忧虑啊!”
舜帝说:“宣扬我们的德教,依时布置工役,三苗应该会顺从。皋陶正敬重那些顺从的,对违抗的,正示以刑杀的图象警戒他们,三苗的事应当会办好。”
【原文】
夔曰1:“戛击鸣球2、搏拊3、琴、瑟、以咏4。”祖考来格5,虞宾在位6,群后德让7。下管鼗鼓8,合止柷敔9,笙镛以间10。鸟兽跄跄11,《箫韶》九成12,凤皇来仪13。
夔曰:“於14!予击石拊石15,百兽率舞,庶尹允谐16。”
【注释】
1、夔:人名,舜的乐官。
2、戛:敲击。鸣球:玉磬。
3、搏拊:一种打击乐器。
4、咏:演唱诗歌。
5、祖考:祖考之神。格:至,降临。
6、虞宾:虞舜的宾客,指前代帝王的后裔来作舜的宾客。
7、群后:众诸候之君。德:升堂。让:揖让。宾主相见时的一种礼仪。
8、下:堂下。管:管乐。鼗:一种小鼓。
9、合止:合乐和止乐。祝:一种打击乐器,乐曲开始时。先击它。敔:一种打击乐器,乐击结束时击它。
10、笙:一种管乐器。镛:大钟。
11、跄跄:跳动。指扮演飞禽走兽的舞队跄跄而舞。
12、箫韶:舜时的乐典名。九成:意思是演奏乐曲,每典一终,要变更九次才结束。
13、夙皇来仪:扮演凤皇的队伍出来跳舞。
14、于:叹词。  15、石:石磬。柎:轻轻地击。
16、庶:众。尹:正,官长。允:进。谐:通偕,偕同。
以上第四段,记叙朝会时音乐舞蹈之盛况。
【释文】
夔说:“敲起玉磬,打起搏柎。弹起琴瑟,唱起歌来吧!”先祖、先父的灵魂降临了,我们舜帝的宾客就位了,各个诸候国君登上了庙堂互相揖让。庙堂下吹起管乐,打着小鼓,合乐敲着柷,止乐敲着敔,笙和大钟交替演奏。扮演飞禽走兽的舞队踏着节奏跳舞,韶乐演奏了九次以后 扮演凤凰的舞队出来表演了。
夔说:“唉!我轻敲重击着石磬,扮演百兽的舞队都跳起舞来,各位官长也合着乐曲一同跳起来吧!”
【原文】
帝庸作歌1。曰:“敕天之命2,惟时惟几3。”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4!百工熙哉5!”
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6:“念哉!率作兴事7,慎乃宪8,钦哉!屡省乃成9,钦哉!”乃赓载歌曰10: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11!又歌曰:“元首丛脞哉12!股肱惰哉!万事墮哉13!”
帝拜曰:“俞,往钦哉!”
【注释】
1、庸:因,因此。指这次盛会。
2、敕:勤劳。
3、时:是,代词。指下文股肱三句。几:将近,接近。
4、起:兴起,奋发。
5、工:功,事。熙:兴盛。
6、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膝下跪,两手拱合齐心,俯首到手。稽首:古代最敬跪拜礼。双膝下跪,叩头到地。 飏:作扬,继续。
7、率:统率。
8、乃:你的。宪:法度。
9、省:省察。
10、赓:继续。
11、康:安。
12、丛脞:细碎,烦琐。
13、堕:坏。
以上第五段,记君臣作歌唱和的欢欣。
【释文】
舜帝因此作歌。说:“勤劳天命,这样子就差不多了。”于是唱道:“大臣欢悦啊,君王奋发啊,百事发达啊!”
皋陶跪拜叩头继续说:“要念念不忘啊!统率起兴办的事业,慎守你的法度,要认真啊!,经常考察你的成就,要认真啊!”于是继续作歌说:“君王英明啊!大臣贤良啊!诸事安康啊!”又继续作歌说:“君王琐碎啊!大臣懈怠啊!诸事荒废啊!”
舜帝拜谢说:“对啊!我们去认真干吧!”
12月10日 18:53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写入日志 |尚书
皋陶谟
【原文】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1。”
禹曰:“俞,如何?”
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淳叙九族2,庶明励翼3,还 可远,在兹。”
禹拜昌言曰4:“俞!”
皋陶曰:“都!在知人5,在安民。”
禹曰:“吁!咸若时6,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7,能官人8。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讙兜?何迁乎有苗?何畏 乎巧言令色孔壬9?”
【注释】
皋陶谟:皋陶,也写作咎繇,是舜帝的大臣,掌管刑法狱讼。谟,就是谋。一次,帝舜朝见大臣,同他们讨论政事。皋陶和禹讨论了国家大计。史官记录这次讨论的情况,名叫《皋陶谟》。该篇虽然经过了后人的加工润色,但仍保存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1、允:诚信。迪:行,履行,遵循。明:高明,英明。弼:辅佐。谐:和谐。
2、淳:敦厚。叙:顺从。
3、庶:众人。励:努力。翼:辅佐。
4、昌言:美言。
5、 人:这里指官吏。
6、咸:全部,完全。时:是,这样。
7、哲:明智。
8、官:任用。
9、孔;很。壬:奸侫的人,巧言善媚。以上第一段,皋陶论述修身、知人、安民的重要。
【译文】
查考往事。皋陶说:“诚实地履行其德行,就会决策英明,大臣们团结一致。”
禹说:“是啊!怎样才能做到呢?”
皋陶说:“啊,要谨慎其身,自身的修养要坚持不懈。使近亲宽厚顺从,使贤人努力辅佐,由近及远,首先从这里做起。”
禹听了这番精当的言论,拜谢说:“对啊!”
皋陶说:“啊!重要的还在于理解臣下,安定民心。”
禹说:“唉!要是完全做到这样,连尧帝也会感到困难了。理解臣下显得明智,能够用人得当。安定民心就受人爱戴,百姓都会记在心里。能做到明智和受人爱戴,怎么会担心讙兜?哪里还会流放三苗?哪里会惧怕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奸侫之人呢?”
【原文】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1。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2。”
禹曰:“何?”
皋陶曰:“宽而栗3,柔而立4,愿而恭5,乱而敬6,扰而毅7,直而温8,简而廉9,刚而塞10,强而义11。彰厥有常吉哉12!
“日宣三德13,夙夜浚明有家14;日严祗敬六德15,亮采有邦16。翕受敷施17,九德咸事18,俊乂在官19。百僚师师20,百工惟时21,抚于五辰22,庶绩其凝23。
【注释】
1、亦:当读为迹,检验。下文“亦言”之亦,同。九德:九种德行。详见下文。
2、乃:考察。载:始。采:事,采采就是很多事,这里指事实。
3、栗;严肃恭谨。
4、柔:指性情温和。立;指有自己的主见。
5、愿:小心谨慎。恭:庄重严肃。
6、乱:治,这里指有治国才干。敬:敬谨,不傲慢。
7、扰:和顺,指能听取他人意见。毅:刚毅。
8、直:正直,耿直。温:温和。
9、简; 直率而不拘小节。廉:方正。
10、刚:刚正。塞:充实,性刚正而内充实。
11、强:坚强。 义:善,合符道义。
12、彰:表彰。常:祥。常吉:祥善,指九德。
13、宣:显示,表现。
14、夙:早晨。浚明:恭敬努力。家:这里指卿大夫的封地。
15、严:通俨,矜持、庄重的样子。祗:恭敬。
16、亮:辅佐。采:事务。邦:诸侯的封地。
17、翕(Xi):合。敷施:普遍推行。
18、咸:都。事:从事,任职。
19、俊乂:指特别有才德的人。
20、百僚:指众大夫。师师:互相学习和仿效。师,法。
21、百工:百官。惟:思。时:善。
22、抚:顺从。五辰:北辰。北辰有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星。北辰居天之中,所以借喻国君。
23、庶:众多。绩;功绩。凝:成就。
以上第二段,皋陶进一步论述知人之道。
【译文】
皋陶说:“啊!检验人的行为有九种品德。检验了言论,如果那个人有德,就告诉他说,可开始做点工作。”
禹说:“什么是九德呢?”
皋陶说:“宽宏而又严肃恭谨,性情温和而又有主见,态度谦虚而又庄重严肃,多才干而又办事认真,驯服而又刚毅,正直而又温和,直率旷达而又注重小节,刚正不阿而又脚踏实地,坚强而又良善。要表彰那些具有九德的好人啊!
“每天都能表现出九德中的三德,早晚恭敬努力地去实行,每天都能实行九德中的六德,辅助政事于国的人,一同接受,普遍任用。具有九德的人都担任官职,那么在职官员就都是才德出众的人了。大夫们互相效法,官员们都想尽职尽责,而且顺从君王,这样,众多的功业就可以建成了。”
【原文】
“无教逸欲1,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2。无旷庶官3,天工4,人其代之。天叙有典5, 勅我五典五惇哉6!天秩有礼7,自我五礼有庸哉8!同寅协恭和衷哉9!叫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10!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11!政事懋哉!懋哉12!
“天聪明13,自我民聪明。天明畏14,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15, 敬哉有土16!”
皋陶曰:“朕言惠可氐行17?”
禹曰:“俞!乃言氐可绩18。”
皋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19!”
【注释】
1、教:不要。逸欲:安逸贪欲。
2、一日二日:意思是天天,每天。 万几:变化万端。
3、旷:空,这里指虚设。庶官;众官。
4、天工:上天命令的事。
5、叙:秩序,引申为规定。典;常法。
6、勅(Chi):告诫。五典:五种常法,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和子孝。惇:惇厚。五惇,使五伦惇厚。
7、秩:规定等级次序。
8、自:用,遵循。五礼:指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庶民五种礼节。庸:经常。
9、寅:恭敬。协恭和衷:同心同德,结一致。
10、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种等级的礼服。章;显扬。五章,表彰这五等人。
11、五刑: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用:施行。五用,施于这五类罪人。
12、懋:勉励,努力。
13、聪:听,指听取意见。明:视,指观察问题。
14、明畏:明,表彰。畏,惩罚。
15、达:通。上下:上天和下民。
16、有土:有土地的君王。
17、惠:语中助词。氐(ZhT):致,致,用。
18、绩:成功。
19、曰:语中助词。赞赞:连言赞赞,模仿重言的语气。襄;辅助。
以上第三段,皋陶进一步论述安民之法。
【译文】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贪图安逸和私欲,要兢兢业业,因为情况天天变化万端。不要虚设各种官职,上天命定的事情,要由人来完成。上天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常法,要告诫人们用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办法,把这五者敦厚起来啊!上天规定了人的尊卑等级,推行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种等级的礼节,要使它们经常化!君臣之间要同敬,同恭,和善相处啊!上天任命有德的人管理民众,要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种礼服表彰这五者啊!上天惩罚有罪的人,要用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来处治犯了罪的人!政务要努力啊!要努力啊!”
“上天的视听依从臣民的视听,上天的赏罚依从臣民的赏罚。天意和民意是相通的,要谨慎啊,有国土的君王!”
皋陶问:“我的话可以实行吗?”
禹说:“当然,你的话可以实行并且会获得成功。”
皋陶说:“我没有别的考虑,只想赞助赞助帝德啊!”
12月10日 18:22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写入日志 |尚书
大禹谟
【原文】
曰若稽古1。大禹曰文命2,敷于四海3,祗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4。黎民敏德5。”
帝曰:“俞6!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
益曰7:“都8,帝德广运9,乃圣乃神,乃武乃文10。皇天眷命,奄有四海11,为天下君。”
禹曰:“惠迪吉12,从逆凶,惟影响。”
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13,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14。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15。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禹曰:“於16!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17。九功惟叙18,九叙惟歌19。戒之用休,董之用威20,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帝曰:“俞!地平天成21,六府三事允治22,万世永赖,时乃功。”
【注释】
大禹谟:大禹,舜的臣子,治理洪水,建立了大功,后人尊称为大禹。谟,谋。本篇首段记叙了大禹、伯益和舜谋划政事,所以叫《大禹谟》。这是梅氏伪古方尚书之一。
1、曰若:发语词。《尧典》作粤若,《周书》作越若,意义相同。
2、文命:大禹名。
3、敷:治理。
4、乂:治理。
5、黎民:众民。敏:勉,勉力。
6、俞:对。
7、益:伯益,舜的大臣。
8、都:叹词。
9、广运:广远。
10、乃:如此。
11、奄:同,尽。
12、惠迪:惠,顺;迪,道。
13、虞:误,失误。
14、志:念虑。熙:广。
15、咈:违背。
16、于:叹词。
17、和:当读为宣,宣扬。
18、九功:九事。水火金木土谷,叫六府;正德、利用、厚生,叫三事。合称九功。
19、九叙:《孔传》:“言六府三事之功有次序。”
20、董:督。
21、地平天成:《孔传》:“水土治曰平,五行叙曰成。”
22、六府三事:见注18。
以上第一段,记叙大禹与伯益在帝舜之前讨论政事。
【译文】
稽考古事。大禹名叫文命,他对四海进行治理之后,又敬慎地辅助帝舜。他说:“君主能够知道做君主的艰难,臣下能够知道做臣下不容易,政事就能治理,众民就能勉力于德行了。”
舜帝说:“对!真像这样,善言无所隐匿,朝廷之外没有遗弃的贤人,万国之民就都安宁了。政事同众人研究,舍弃私见以依从众人,不虐待无故的人,不放弃困穷的事,只有尧帝能够这样。”
伯益说:“啊!尧德广远,这样圣明,这样神妙,这样英武,这样华美;于是上天顾念,使他尽有四海之内,而做天下的君主。”
禹说:“顺从善就吉,顺从恶就凶,就像影和响顺从形体和声音一样。”
伯益说:“啊!要戒慎呀!警戒不要失误,不要放弃法度,不要优游于逸豫,不要放恣于安乐。任用贤人不要怀疑,罢去邪人不要犹豫。可疑之谋不要实行,各种思虑应当广阔。不要违背治道来取得百姓的称赞,不要违背百姓来顺从自己的私心。对这些不要懈怠,不要荒忽,四方各民族的首领就会来朝见天子了。”
禹说:“啊!帝要深念呀!帝德应当使政治美好,政治在于养民。水、火、金、木、土、谷六种生活资料应当治理,正德、利用、厚生三件大事应当宣扬,这九件事应当理顺,九件事理顺了应当歌颂。要用 休庆规劝臣民,用威罚监督臣民,用九歌勉励臣民,使政事不会败坏。”
舜帝说:“对!水土平治,万物成长,六府和三事真实办好了,是万世永利的事业,这是您的功勋。”
【原文】
帝曰:“格汝禹1!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2,耄期倦于勤3。汝惟不怠,总朕师。”
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4,德乃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5,惟帝念功。”
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6。汝作士7,明于五刑8,以弼五教9。期于予治10,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11,时乃功,懋哉12!”
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13;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
帝曰:“来,禹!降水儆予14,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15,惟汝贤。汝惟不矜16,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17,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18,汝终陟元后19。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20。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21。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22,朕言不再。”
禹曰:“枚卜功臣23,惟吉之从。”
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24,昆命于元龟25。朕志先定,询谋佥同26,鬼神其依,龟筮协从27,卜不习吉28。”
禹拜稽首,固辞29。
帝曰:“毋!惟汝谐。”
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30,率百官若帝之初。
【注释】
1、格:来。
2、朕:我。宅:居。
3、耄期:老耄。即八十九十为耄,,一百为期颐。
4、皋陶:舜的大臣。迈:通励,勤勉。种:树立。
5、念兹在兹四句:兹,此。释,通怿,喜悦。名言,称述。出,推行。每句前一个兹字,指德;后一个兹字,指皋陶。
6、干予正:干,犯。正,通政。
7、士:古代主管刑狱的官。
8、五刑:墨、劓、剕、官、大辟五种刑罚。
9、五教: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0、期:当,合。
11、中:平,公平。
12、懋:美好。
13、刑故:故,故意犯罪。刑故,处罚故意犯。
14、降水:洪水,大水。
15、满假:满,盈满;假,大。
16、矜:自以为贤。《孔传》:自贤曰矜。
17、伐:自夸有功。《孔传》:自功曰伐。
18、历数:指帝王相继的次序。
19、陟元后:陟,升。元,大。后,君。大君,指天子。
20、人心四句:危,险。微,精微。精,精研。一,专一。
21、询:问。庸:用。
22、出好兴戎:《孔传》:好谓赏善,戎谓伐恶。“
23、枚卜:历卜,逐个地卜。
24、蔽志:蔽,断,断定。蔽志,断定其志。
25、昆:后。  26、佥:都。
27、龟筮:龟,问龟,指卜。筮,问着。龟筮,即卜筮。
28、习吉:重复出现吉兆。卜筮之法,前卜已吉,不待重复出现吉兆。
29、辞:再辞。
30、神宗:宗,宗庙。神宗,即文祖之宗庙。
以上第二段,记叙大禹再三推辞帝位的事。
【释文】
舜帝说:“您来呀,禹!我居帝位,三十三年了,年岁老耄被勤劳的事务所苦。您当努力不怠,总统我的民众。”
禹说:“我的德不能胜任,人民不会依归。皋陶勤勉树立德政,德惠能下施于民,众民怀念他。帝当思念他呀!念德的在于皋陶,悦德的在于皋陶,宣扬德的在于皋陶,诚心推行德的也在于皋陶。帝要深念他的功绩呀!”
舜帝说:“皋陶!这些臣民没有人干犯我的政事,因为您作士官,能明五刑以辅助五常之教,合于我们的治道。施刑期待达到无刑的地步,人民都能合于中道。这是您的功劳,做得真好呀!”
皋陶说:“帝德没有失误。用简约治民,用宽缓御众;刑罚不及于子孙,奖赏扩大到后代;宽宥过失不论罪多大,处罚故意犯罪不问罪多小;罪可疑时就从轻,功可疑时就从重;与其杀掉无罪的人,宁肯自己陷于不常的罪。帝爱生命的美意,合于民心,因此人民就不冒犯官吏。”
舜帝说:“使我依从人民的意愿来治理,四方人民像风一样鼓动,是您的美德。”
舜帝说:“来,禹!洪水警戒我们的时候,实现政教的信诺,完成治水的工作,只有你贤;能勤劳于国,能节俭于家,不自满自大,只有你贤。你不自心为贤,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你争能;你不夸功,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你争功。我赞美你的德行,嘉许你的大功。上天的大命落到你的身上了,你终当升为大君。人心危险,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一,又要诚实保持着中道。无信验的话不要听,独断的谋划不要用。可爱的不是君主吗?可畏的不是人民吗?众人除非大君,他们拥护什么?君主除非众人,没有跟他守国的人。要恭敬啊!慎重对待你的大位,敬行人民可愿的事。如果四海人民困穷,天的福民就将永远终止了。虽然口能说好说坏,但是我的话不再改变了。”
禹说:“请逐个卜问有功的大臣,然后听从吉卜吧!”
舜帝说:“禹!官占的办法,先定志向,而后告于大龟。我的志向先已定了,询问商量的意见都相同,鬼神依顺,龟筮也协合依从,况且卜筮的办法不须重复出现吉兆。”
禹跪拜叩首,再辞。
舜帝说:“不要这样!只有你合适啊!”
正月初一早晨,禹在尧庙接受舜帝的任命,像舜帝受命之时那样统率着百官。
【原文】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1,汝徂征2。”
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3,咸听朕命。蠢兹有苗4,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罚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5:“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6,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7,于父母,负罪引慝8。祗载见瞽叟9,夔夔斋慄10,瞽亦允若11。至诚感神,矧兹有苗12。”
禹拜昌言曰:“俞!”
班师振旅13。帝乃诞敷文德14,舞干羽于两阶15,七旬,有苗格16。
【注释】
1、有苗弗率:有苗,苗民。率,依从。
2、徂征:徂,往。徂征,前往征伐。
3、济济:众多的样子。
4、蠢:动。
5、赞:见。
6、历山:河东县,今山西永济县。
7、旻天:秋天,这里泛指上天。
8、匿:咎恶。
9、瞽瞍:舜的父亲。
10、夔夔斋慄:夔夔,恐惧的样子。斋,庄敬。慄,战慄。
11、允诺:信顺,信任顺从他。
12、矧:何况。
13、班师振旅:班师,还师。
14、诞敷:诞,大。敷,布,指施行。
15、干羽:干,盾。羽,翳。都是舞蹈工具。
16、格:来。
以上第三段,记叙大禹征伐苗民的事。
【释文】
舜帝说:“嗟,禹!这些苗民不依教命,你前去征讨他们!”
禹于是会合诸候,告诫众人说:“众位军士,都听从我的命令!蠢动的苗民,昏迷不敬。侮慢常法,妄自尊大,违反正道,败坏常德。贤人在野,小人在位。人民抛弃他们不予保护,上天也降罪于他。所以我率领你们众士,奉行帝舜的命令,讨伐苗民之罪,你们应当同心协力,就能有功。”
经过三十天,苗民还是不服。伯益会见了禹,说:“施德可以感动上天,远人没有不来的。盈满招损,谦虚受益,这是自然规律。舜帝先前到历山去耕田的时候,天天向上天号泣,向父母号泣,自己负罪引咎。恭敬行事去见瞽瞍,诚惶诚恐庄敬瞽瞍。瞽瞍也信任顺从了他。至诚感通了神明,何况这些苗民呢?”
禹拜谢伯益的嘉言,说:“对!”
还师回去后,舜帝于是大施文教,又在两阶之间拿親干盾和羽翳跳着文舞。经过七十天,苗民不讨自来了。
12月10日 17:35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写入日志 |尚书
舜典
【原文】
曰若稽古1。帝舜曰重华,协于帝2。濬哲文明3,温恭允塞4。玄德升闻,乃命以位5。慎徽五典6。五典克从7。纳于百揆8,百揆时叙9。宾于四门10,四门穆穆11。纳于大麓12,烈风雷雨弗迷。
帝曰:“格13!汝舜。询事考言14,乃言底可绩15,三载。汝陟帝位16。”舜让于德,弗嗣。
【注释】
《舜典》:是记叙舜的事迹的书。本篇伏生本、郑玄本、王肃本都合在《尧典》,晋元帝时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也没有《舜典》。分《尧典》为两篇,是元帝以后的事。
1、 曰若:发语词。稽:考察。
2、 协:相同,相合。
3、 浚:深邃。哲:智慧。文:《孔疏》:“经纬天地曰文。”明:《孔疏》:“照临四方曰明。”
4、 温:温和。允:诚信。塞:笃实。
5、 命:任命,授与。按“曰若……以位”二十八字,是齐明帝建武时姚方兴所增。
6、 徽:美,善。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常教。
7、 克:能够。从:顺从。
8、 纳:入。百揆:揆度庶事的官。
9、 时叙:承顺。
10、 宾:迎接宾客。
11、 穆穆:容仪敬谨。
12、 大麓:官名,主管山林。
13、 格:来。
14、 询:谋。
15、 底:致也。“致”是用的意思,见《淮南·修务训》注。
16、 陟:登上。
以上第一段,颂扬舜的美德和即位前的政绩。
【译文】
查考往事。舜帝名叫重华,与尧帝合志。他有深远的智慧,而又文明、温恭、诚实。他的潜德上传被朝廷知道后,尧帝于是授给了官位。舜慎重地赞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常法,人们都能顺从。舜总理百官,百官都能承顺。舜在明堂四门迎接四方宾客,四方宾客都肃然起敬。舜担任守山林的官,在暴风雷雨的恶劣天气也不迷误。
尧帝说:“来吧!舜啊。我同你谋划政事,又考察你的言论,你提 的建议用了可以成功,已经三年了,你登上帝位吧!”舜要让给有德的人,不肯继承。
【原文】
正月上日1,受终于文祖2。在璇玑玉衡3,以齐七政4。肆类 于上帝5,禋于六宗6,望于山川7,遍于群神。辑五端8。既月乃日9,觐四岳群牧10,班瑞于群后11。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12,柴13。望秩于山川14,肆觐东后15。 协时月正日16,同律度量衡17。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18。如五器19,卒乃复20。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21,至于北岳,如西礼。归 ,格于艺祖22,用特23。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24,明试以功,车服以庸25。
肇十有二州26,封十有二山,浚川27。
象以典刑28,流宥五刑29,鞭作官刑,扑作教刑30,金作赎刑。眚灾肆赦31,怙终贼刑32。“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33!”
流共工于幽州34,放驩兜于崇山35,窜三苗于三危36,殛鳏于羽山37,四罪而天下咸服。
【注释】
1、上日;善日,吉日。
2、终;这里指尧退下帝位。文祖:尧太祖的宗庙,古时政事在宗庙举行。
3、在:察。璇玑玉衡:指北斗七星。玉衡是杓,璇玑是魁。
4、齐:排列。七政:指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格艺祖七项政事。旧注解为日月五星,脱离经文,不查信。
5、肆:遂,于是。类:一种祭祀礼节,这里指向上天报告继承帝位的事。
6、禋(yin):祭名。六宗;指天、地和春、夏、秋、冬四时。
7、望:祭祀山川的仪式。
8、辑:收集,聚敛。五瑞:诸侯作为信符的五种玉。
9、既月乃日:挑选吉利的月份、日子。
10、觐(qin):朝见天子。 牧:官长。
11、班:通颁,分发。后:指诸侯国君。
12、岱宗:东岳泰山。
13、柴:祭天名。
14、秩;次序,依次。
15、东后:东方诸侯国君。
16、协:合。时:春夏秋冬四时。正:定。
17、同:统一。律:十二律,阴律六,阳律六。度:丈尺。量:斗斛。衡:斤两。
18、五礼;指公、侯、伯、子、男五等朝聘之礼。五玉:即前面说的五瑞。拿着称瑞,陈列称玉。三帛:三种不同色的丝织品,用来垫玉。二生;活羊羔和活雁。一死:一只死野鸡,士所执。
19、如:而,连词。五器:即上文所说的五瑞。
20、卒乃复:完毕后就归还。
21、朔:北。
22、格:到,至。艺祖:文祖,即尧太祖的宗庙。
23、特:公牛。
24、敷:普遍。
25、庸:功劳。
26、肇:正,这里指划分地域。
27、浚:疏通河流。
28、象:刻画。典:常,常用。典刑:常用的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
29、流:流放。宥:宽恕。
30、扑:檟(jia)楚,古代教官用作打人的工具。
31、眚(sheng): 过失。肆:遂,就。
32、怙:依仗。贼:借为“则”,连词。
33、恤:谨慎。
34、幽州:地名,在北方边远地区。
35、崇山:地名,在现在湖北黄陂以南。
36、三苗:古代国名,在现在湖南、江西境内。三危:地名,在现在甘肃敦煌一带。
37、殛(ji):流放。羽山:地名,在东方。
以上第二段,叙述舜在摄政期间的业绩。
【译文】
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在尧的太庙接受了禅让的册名。他观察了北斗七星的运行情况,列出了七项政事。于是向天帝报告继承帝位的事,又祭祀了天地四时,祭祀山川和群神。又聚集了诸侯的五等圭玉,挑选良辰吉日,接受四方诸侯头领的朝见,把圭玉颁发给他们。
这年的二月,舜到东方巡视,到了泰山,举行了柴祭,对于其它山川,都按地位尊卑依次举行了祭祀,然后,接受了东方诸侯国君的朝见。协调春夏秋冬四时的月份,确定天数,统一音律、度、量、衡。制定了公侯伯子男朝聘的礼节和五种瑞玉、三种不同颜色丝绸、二生一死的礼物制度。礼仪结束后,便把五种瑞玉还给诸侯。五月,舜到南方巡视,到了衡山,所行的礼节同在泰山时一样。八月,舜到西方巡视,到了华山,所行的礼节同当初一样。十一月,舜到北方巡视,到了恒山,所行的礼节同在华山一样。回来后,到尧的太祖祭祀,用的祭品是一头牛。
此后,舜每隔五年就巡视一次。各方诸侯在四岳朝见,各自报告政绩。舜根据诸侯的政绩进行评定,论功行赏,赐给他们车马和服服饰。  舜划定了十二个州的疆界,在十二座放的名山上封土为坛举行祭祀,又疏通了河道。
舜又在物器上刻画五种常用的刑罚。用流放的办法代替五刑以示宽大,用鞭打来惩罚犯了罪的官员,用木条打作为学校的刑罚,用铜作为赎罪的刑罚。因过失犯罪,可以赦免他;要是犯了罪又不知悔改,就要施加刑罚。舜告诫说:“慎重啊,慎重啊,使用刑罚时一定要慎重啊!”
于是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鳏流放到羽山。这四个罪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天下的人都心悦诚服。
【原文】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1。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2。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3,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咨,十有二牧4!”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5,惇德允元6,而难任人7,蛮夷率服。”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8,使宅百揆亮采,惠9?”
佥曰:“伯禹作司空10。”
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11!”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
帝曰:“俞,汝往哉!”
帝曰:“弃,黎民阻饥12,汝后稷13,播时百谷14。”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15。汝作司徒16,敬敷五教17,在宽。”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18,寇贼奸宄19。汝作士20,五刑有服21,五服三就22。五流有宅23 五宅三居24。惟明克允25!”
帝曰:“畴若予工26?”
佥曰:“垂哉27!”
帝曰:“俞,咨!垂,汝共工28。”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伯与29。”
帝曰:“俞,往哉!汝谐30。”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31?”
佥曰:“益哉32!”
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33。”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34。”
帝曰:“俞,往哉!汝谐。”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35?”
佥曰:“伯夷36!”
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37。夙夜惟寅38,直哉惟清39。”伯拜稽首,让于夔、龙40。
帝曰:“俞,往,钦哉!”
帝曰:“夔!命汝典乐41,教胄子42,直而温,宽而栗43,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44,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45,神人以和。”
夔曰:“於46!予击石拊石47,百兽率舞。”
帝曰:“龙!朕塈谗说殄行48,震惊朕师49。命汝作纳言50,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51,钦哉!惟时亮天功52。”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54。
分北三苗55。
【注释】
1、 殂落:死亡。
2、 遏:停止。密:静,静止。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音乐,泛指音乐。
3、 格:至,到。
4、 牧:州的行政长官。
5、 柔:安。能:善。:迩:近。
6、 惇:厚。允:信。元:善。
7、 难:拒绝。任人:佞人,指奸邪的人。
8、 奋:奋发。庸:功,用功,努力。熙:广,光大。载:事。宅:居。百揆:官名。亮:辅导。采:事。惠:助词。
9、 畴:谁。
10、 司空:三公之一,掌管土地。
11、 时:是,指百揆之职。懋:勉力。
12、 黎:众。阻饥:困厄于饥。
13、 后:主,主持。稷:农官,主管播种百谷的事。
14、 时:通莳,耕种。
15、 五品:父、母、兄、弟、子。逊:和顺。
16、 司徒:三公之一,主管民政。
17、 敷:布,施行。五教:五品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8、 猾:扰乱。夏:指中国。
19、 寇:抢劫。贼:杀人。奸宄:犯法作乱,外部的叫做奸,内部的叫做宄。宄,也作轨。
20、 士:狱官之长。
21、 服:用。
22、 就:处所。
23、 五流:五种流放。宅:处所。
24、 三居:三种处所。
25、 明:明察。允:公允。
26、 若:善。工:官名。即主百工之官。
27、 垂:人名。
28、 共工:官名,治理百工之事。
29、 殳斨、伯与:二人名。
30、 谐:谐,一同。
31、 上下:上指山,下指泽。
32、 益:人名,即伯益。
33、 虞:掌管山林之官。
34、 朱虎、熊罴:二人名。
35、 典:主持。三礼:天事、地事、人事之礼。
36、 伯夷:人名。
37、 秩宗:官名,掌管次序尊卑之礼。
38、 夙夜:早夜。夜未明之前。寅:敬。
39、 直:正直。清:清明。
40、 夔、龙:二人名。
41、 乐:乐官。
42、 胄子:未成年的人。
43、 栗:坚。
44、 永:通咏。
45、 夺:失去。
46、 於:叹词。
47、 拊:轻轻叩击。石:石磬。
48、 堲:厌恶。殄:病,危害。
49、 师:民众。
50、 纳言:官名。
51、 有:又,用于整数零数之间。
52、 时:善。亮:领导。天功:大事。
53、 黜:罢免。陟:提升。幽:昏庸。明:贤明。
54、 熙:兴。
55、 北:别。
以上第三段,叙述舜任用百官、分别三苗的情况。
【译文】
舜辅助尧帝二十八年后,尧帝逝世了。群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悲痛,三年间,全国上下停止了音乐。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到了尧的太庙,与四方诸候君长谋划政事,打开明堂四门宣布政教,使四方见得明白,听得通彻。
“啊,十二州的君长!”
舜帝说:“生产民食要依时!安抚远方,爱护近邻,亲厚有德,信任善良,而又拒绝邪佞的人,这样,边远的外族都 会服从。”
舜帝说:“啊!四方诸候的君长!有谁能奋发努力、发扬光大尧帝的事业,使居百揆之官辅佐政事呢?”
都说:“伯禹现在作司空。”
舜帝说:“好啊!禹,你曾经平定水土,还要努力做好百揆这件事啊!”禹跪拜叩头,让给稷、契和皋陶。
舜帝说:“好啦,还是你去吧!”
舜帝说:“弃,人们忍饥挨饿,你主持农业,教人们播种各种谷物吧!”
舜帝说:“契,百姓不亲,父母兄弟子女不和顺。你作司徒吧,谨慎地施行五常教育,要注意宽厚。”
舜帝说:“皋陶,外族侵扰我们中国,抢劫杀人,造成外患内乱。你作狱官之长吧,五刑各有使用的方法,五种用法分别在野外、市、朝三处执行。五种流放各有处所,分别住在三个远近不同的地方。要明察案情,能够公允!”
舜帝说:“谁能当好掌管我们百工的官?”
都说:“垂啊!”
舜帝说:“好啊!垂,你掌管百工的官?”垂跪拜叩头,让给殳斨和伯与。
舜帝说:“好啦,去吧!你们一起去吧!”
舜帝说:“谁掌管我们的山丘草泽的草木鸟兽呢?”
都说:“益啊!”
舜帝说:“好啦,啊!益,你担任我的虞官吧。”益跪拜叩头,让给朱虎与熊罴。
舜帝说:“好啦,去吧!你们一起去吧!”
舜帝说:“啊!四方诸候的君长,有谁能主持我们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的三礼呢?”
都说:“伯夷!”
舜帝说:“好啦,啊!伯,你作掌管祭祀的礼官吧。要早夜恭敬行事,又要正直、清明。”伯夷跪拜叩头,让给夔和龙。
舜帝说:“夔!任命你主持乐官,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直而温和,宽大而坚栗,刚毅而不粗暴,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来的语言,五声要根据所唱而选定,六律要和谐五声。八类乐器的声音能够调和,不使它们乱了次序,那么神和人都会因此而和谐了。”
夔说:“啊!我愿意敲击着石磬,使扮演各种兽类的队伍依着音乐舞蹈起来。”
舜帝说:“龙!我厌恶诋毁主言论和危害的行为,会使我的民众震惊。我任命你做纳言的官,早晚传达我的命令,转告下面的意见,应当真实!”
舜帝说:“啊!你们二十二人,要敬慎啊!要好好领导天下大事啊!”
舜帝三年考察一次政绩,考察三次后,罢免昏庸的官员,提拔贤明的官员,于是,许多工作都兴办起来了。
又分别对三苗之族作了安置。
【原文】
舜生三十征1,庸三十2,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3。
【注释】
1、 征:被召征。
2、庸:用。三十:今文作二十。当从之。
3、陟方:巡狩。以上第四段,赞扬舜鞠躬尽瘁为国勤劳。
【释文】
舜三十岁时被征召,施政二十年,在帝位五十年,在巡狩南方时才逝世。
12月10日 14:11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写入日志 |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