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谈谈对于“说话”的一点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2:45:09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谈谈对于“说话”的一点认识
我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过一段关于说话的话,大意是说:“傻瓜是用嘴说话,聪明人是用心说话,智者却是用思想说话”。联想自己,感慨颇多。作学生时曾因话不得体而受过先生惩戒;当儿子时在家里酒后乱言而惹得父亲大发过脾气;入伍当兵后因话不达意而被班长体罚过,参加工作后曾因话不妥当常挨领导批评,亦曾和朋友因话不投机而拂袖红脸,与爱人因话生语硬而拌过嘴,甚至连孩子也嫌我给她扯嗓门而闹意见不理我……。呵呵,现在想来,皆是因不会说话或没说好话所造成的。诚然,会说话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有的人说话喜欢直接了当,有的人说话喜欢拐弯抹角,有的人说话吞吞吐吐,有的人说话虚虚实实,有的人说话盛气凌人,有的人说话低三下四……,有的人话一出口令人心悦诚服而大受欢迎,有的人话一出口却令人心生失望而嘘声一片。这就说明,有的人会说话,有的人却不会说话。会说话之人的话,让人百听不厌、受益匪浅,句句透出人生睿智,闪烁着思想光芒,哪怕到最后证明说错了、说过了,但当时都会让人感觉舒心而有理。不会说话之人的话,让人一听即厌,匆忙躲闪,时时让人难以接受,处处感觉生冷蹭倔,纵然结果也应验了他没说错、有道理,但当时却会让人不愿接受,甚至有种被忽悠或下不来台的感觉。
小时听过一个故事:古时,有三个人同去赴朋友给儿子举办的“百日宴”,他们来到朋友家,看到刚过百天的孩子,一个恭贺道:“这孩子天庭饱满,以后定能当大官”,朋友大喜。第二个恭祝道:“这孩子印堂发亮,以后定能发大财”,朋友亦大喜。接着,最后一个人也上前一步说道:“这孩子长大以后命大,将会慢慢的老死而不是病死呀”。 结果众人大怒。不但没喝上喜酒,反倒赔上两颗门牙。其实细想,最后这个人的话是最实在的,可为何却挨了打?!这说明:说话是要讲究技巧和分寸的,需要有智慧甚至幽默的,需要去揣摩和度量听话人的心里感受的。否则,轻则会让彼此尴尬、气氛紧张,重则便会“吃不完兜着走”而吃尽苦头。
读古书,得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关于说话的经典总结:“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常人反之”。我从此语中的感悟是:与聪明人说话,须见多识广;与见多识广之人说话,须有灵活的辩悉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须态度敬仰,与富人说话,言辞要大大咧咧;与穷人说话,要语含实利和优惠;与地位低下的人说话,当谦虚有礼;与勇敢者说话,要敢作敢当;与愚笨的人说话,可锋芒毕露。这些都是说话的技巧,可一般人恰恰都不能做到。先贤的论断是何等的精辟!当然,与领导说话,还须用奇特的事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更须用切身利益去说服他!这也正应验了“量体裁衣,数人下米,看碟下菜”这句俗语。
文学家能把一句话说成一百句,这叫文采飞扬,出家人却能将一百句话说成一句,这叫不泄天机。政治家会把十句话压缩成一句话,这叫工于心计,教授博导却能将一句话扩展成十句话,这叫学问深厚。律师出庭有一句话就说一句话而不多言,这叫严谨慎重。外交家回答问题时总喜欢说一句话再留一句不说,这叫留有余地。情人相见,有一句话能挤出一万句来说,这叫温柔缠绵。朋友见面,有一句话也能说上十句话来,这叫情深谊重。设若你在迷途中问路,自己虽然说了好多句话,可被问的人可能却一言不发,只给你伸臂一指,这是因为彼此陌生,人家无话可说。当然还有一种人,心中纵有千言万语,见面了却一句话也不会说出来,只是四目相对,那可能彼此就是仇家了……。
生活经验无数次的告诫大家:面对紧急事,要不着急而慢慢地去说,尽量把事情的原委讲清楚,稳重而不冲动,言语令人信服。面对生活的繁琐小事,尽量幽默地去说。用一句玩笑话去善意的提醒对方,讲出的话要能被让人欣然接受。 道听途说的事坚决不乱说,自己没把握的事,要小心慎重地说。伤害别人的事,半句都不说。牵扯到别人的事,实事求是地说。自己有了伤心事,不要见人就说。自己遇到棘手事,要谦虚的征求别人的意见,看大家怎么说。当然,明知道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能胡说乱应承,常言道:“应人事小,误人事大”,自己没有那个“金刚钻”,别不要去揽那个“瓷器活”。和长辈、领导和上级在一起谈话,更要谦虚好学,多聆听而少说话。
我也曾欲少说话而多干事,可如今的社会里哪里行得通、吃得开?有俚语讲:“会想不如会干,会干不如会说”,看来不说确是不行呀!只有横心去锻炼了。当然,自己的确也尝到过将话说的恰当、谦和、礼貌、明白后所得到的甜头和实惠。本想举例说明,但总觉得还是低调些的好,只好在此驻笔,而不去“王婆卖瓜”一番了。
诚然,“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确是有着很强的艺术性蕴含其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