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也写有趣的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43:47
我对书的选择,首要的标准是好读,能用我有限的理解力读懂。所以我给学生推荐的书,最起码是我读过了并且读懂了的。如果有些书读起来“遭罪”,即便是经典名著,我也不会推荐。给人家介绍总的说出个四五六来,看不懂怎么能介绍呢。因此上,我的读书比较的局限在入门类的书里,比如学生们都知道的林达系列就是首选。再就是美国人写的书看的比较多(中译本),再次是英国作家的。最生恐惧感的的是德国人写的书,马克思虽然指导着中国的革命与实践,可要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容易;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买了有十几年了吧,至今没敢翻开过,康德的书听听名字就被吓住了。法学方面的硬着头皮看了看考夫曼主编的《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可至今仍然是半拉子工程,反正最近是没有再读它的计划。德国人的书,正儿八经看完的是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还行。
最近倒是在看一个德国人写的书,是施万尼茨的《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读的那叫一个爽,不禁惊呼“德国人居然也能写这么有趣的书”!在《编辑导读》中有这么一句话,“虽然作者是一个德国人,全世界人们印象里严肃、刻板、面部不带表情的德国人,但这本书却表现了极为难得的幽默和生动,以及新颖、深刻。”看来对德国人有偏见的不止我一个人,而惊叹作者幽默风趣的读者也不止我一个人。
作者施万尼茨“在55岁之前,只是大学里的一个平常的教授、学术圈中一名普通的学者,但在1996年,开始了他的‘学术明星’、‘畅销书作家’生涯”。他出版小说《校园风波》,立即成为畅销书排行榜冠军,小说还被改变成电影;还陆续出版戏剧作品,在电视节目中谈笑风生,批评时事,传播文化知识;1999年出版《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连当时的总统都替他“吆喝”,向国民大力推荐。(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易中天,默默地在讲坛耕耘多年,却无声无息;《百家讲坛》却将他成就为一颗学术明星,其著作也畅销起来,不过,和施万尼茨还是不同,这倒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无论别人如何介绍,书还是自己读了才会有评判。
欧洲的文明史,肯定得从希腊讲起。不过,在美丽的地中海沿岸那些令人神往的岛屿和半岛上流传的诸神的传说,却总让人迷惑,谁和谁是父子,谁和谁是夫妻,谁和谁是兄弟,谁和谁是情人或情敌,简直就是一锅粥,“因为这里的神,似乎并没有做得像个神应该有的样子。众神分封权力,掌管着各自的势力范围,除此之外,他们乱伦、强奸、婚外情,女神和男神一样追逐享乐。几乎没有纯洁的神,相反,因为拥有神的力量,他们的欲望更为赤裸,他们的争风吃醋更为荒唐和疯狂。”
因为宙斯用闪电劈死了他的父亲克洛诺斯,统治了陆地,而有神谕传出说宙斯和美狄斯所生的儿子将会来夺取他的王位,所以宙斯毫不犹豫地吞下了怀孕中的美狄斯,并下了如下法令:“儿子由于恨父亲,从而模仿父亲对待爷爷的方式去对待父亲的,则犯死罪。”从这道命令中,我理解了什么叫“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为什么宙斯的女儿雅典娜是智慧女神?因为吞下美狄斯后的9个月后,宙斯头痛剧烈,从脑袋里生下了全副武装的雅典娜。从宙斯脑子里生出来的,能不智慧嘛!
知道苏格拉底那么能言善辩吗?因为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在传播信念,教学生时不收学费,可他的老婆赞西比却感到十分恼火:美德是个什么东西,难道比桌子上的食物更重要吗?于是乎,赞西比整天和苏格拉底吵闹不休,“这无疑也使得苏格拉底的雄辩术在日常的‘实战演习’中得到不断地锻炼和提高。”看来,如果我们想做一个出色的律师,最好整天在家里和老婆或老公争吵,在实战中练就打败对手的技巧。
知道英国学校的孩子们怎么学习这几个单词的吗?divorced,beheaded,died/divorced,beheaded,survived,即离婚、砍头,死亡/离婚,砍头,幸存。告诉你,学生们是按亨利八世的六任老婆的顺序来学习的。
为什么今天荷兰国家足球队的球衣是桔黄色的吗?因为在中世纪时期的尼德兰共和国,立法权属于共和国七省代表大会,各省挑出的执政官——大部分来自奥伦治家族——组成政府。奥伦治家族的名称Oranien源于法国城市奥伦治(Orange,桔子)!
今天的美国人喜欢做心理分析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新教徒喜欢在内心世界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与自我控制。
俄国彼得大帝的专制到什么程度?他规定俄国人必须剪掉胡须,否则就要交“胡须税”!
什么时候可以读《格列佛游记》呢?“如果您对政党间的明争暗斗感到厌恶之极,一打开电视或一展开报纸就觉得受不了,那么您应该读一读《格列佛游记》。如果您对政治的反胃已经到了狂吐不止的程度,那么《格列佛游记》就是一剂良药,它能把‘吐个不停’变为‘一笑了之’。然而,您只应该读前面三个游记,第四个就不要读了。如果您不听劝告,那么可别抱怨——因为您读后很可能会感到整个人类是如此的恶心,以至于想在极度沮丧中开枪自杀。”
书还没看完,反正啊,这本书好不好,谁读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