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摘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4:58:10

注册登录
论坛
搜索
帮助
导航
国学网
国学司南
国学论坛 »国学教室 » 转《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摘录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悬赏
发布辩论
发布活动
发布视频
发布商品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大粽子 (粽)当前离线
不容?包起來!!
UID
45943
帖子
704
精华
8
积分
4212
阅读权限
50
来自
兰州
在线时间
40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
最后登录
2010-8-13


举人


1#打印 字体大小: tT
发表于 2007-9-13 20:01 |只看该作者
转《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摘录
中国人,文史,误解,摘录
网上偶然看到的,没想到很多错误我也犯过(比如第一个,我一直念做xinxin学子,自卑呀),转在这里,供大家参考《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摘录“莘莘学子”多少人
高考前一天,有家电视台做了一则各单位为考生提供良好的考试环境的报道。报道的标题是:“各地纷纷为莘莘学子们参加高考提供便利。”其中,一名记者在报道结束时说:“祝愿莘莘(xinxin)学子都取得好成绩。”看完之后,不由得为考生发愁:若是高考卷子上出现了这个词,看节目的学生该如何是好?
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
其次是“莘莘学子”一词的使用错误问题。有很多词语,人们大体上经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常常用错。“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
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标题一样,下面的例句也是因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错,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共同为祖国祈祷;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祖国的建设者;莘莘学子们站在主席台下,聆听校长的讲话。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这类词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用法都是错误的。
乱说“哇塞”伤风雅
“哇塞,你今天可打扮得真漂亮!”“哇塞,姚明又扣篮了!”“哇塞,今天可真热啊!”这些经常挂在年轻人嘴边的话,说者没有觉得什么,但是听起来还是很刺耳的。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个词的来历,估计会感到羞愧的。
“哇塞”原是闽南方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在台湾流行开了。最早传入大陆应该是在80年代初,首先流行于开放的沿海地区。其中,“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塞”则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大致相当于北京话中的“操”等不文雅的词。这样一个主谓词组,它的宾语省略了,但是意思还是很明确的。
这样一句很难听的话本来是不应当流行开来的,但是现在却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先是在台湾的影视传媒上出现,后来大陆的一些影视明星又刻意模仿,现在连省级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嘴里也经常说,甚至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跟着学了起来。
造成这个不文明的口语传播开来的原因在于,一些影视传媒机构的不负责任,一些影视明星的刻意模仿和一些年轻人的盲目跟风。他们根本不知道“哇塞”是什么意思,只是主观地认为“塞”是一个叹词,跟“哇呀”、“哦哟”、“呜呼”差不多,仅仅是表示惊叹而已。所以,不管男的女的,也不论老的少的,赶时髦般地抢着用,开口闭口就是一个“哇塞”。
还有一些人,看到别人不说这个词,就嘲笑人家“土得掉渣儿”、“跟不上时代潮流”,实在是不应该。更让人觉得不好意思的是,一些女孩子在大街上打招呼也会大呼小叫地用“哇塞”,真让人觉得难为情。
“跳槽”原是青楼语
你“跳槽”了吗?在眼下,这是一句很平常、很普通的话。其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你炒没炒老板的“鱿鱼”?你是不是还在原来的地方工作?但在明清时代,这句问话却含有狎邪之意,相当不雅。
随便翻翻明清的小说或者笔记,“跳槽”一词不时可映入眼帘。徐珂的《清稗类钞》对“跳槽”给出了非常确定的解释:“原指妓女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意思说得很明白,最早这个词是说妓女的。一个妓女和一个嫖客缠绵了一段之后,又发现了更有钱的主,于是丢弃旧爱,另就新欢,如同马从一个槽换到了另外一个槽吃草,因此,这种另攀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称为“跳槽”。后来.这个词也被用到了嫖客身上。一个嫖客对一个妓女厌倦了,又另外找了一个,这种行为也可称为“跳槽”。是啊,同样一个词,妓女用得,为什么嫖客用不得?与此相佐证,明代冯梦龙编的民歌集《挂枝儿》里就有一首名叫《跳槽》的歌,歌中的青楼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再不去跳槽。”妓女与嫖客互诉衷肠,最终达成的协议就是“再不去跳槽”。至此,“跳槽”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那就是专指风月场中男女另寻新欢的行为。
可是不知何时,“跳槽”这个充满狎邪意味的词被大家拿来当成变换工作的代语。也许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忘了这个词本来的用法,只是根据这种形象而又通俗的比喻,把它当作了更换工作的大众通行语。尽管如此,我们知道这个词的来历也不是一件坏事。
(本文摘自《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郭灿金、张召鹏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丰碑”古时不是碑
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竖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用以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
丰碑在当时,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只是他们忘了原来的碑是下葬的工具,忘记了碑最原始的功能。所以,后来有人开始在光秃秃的石头上刻字记录父辈的功绩,这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墓碑。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则天的无字碑倒是歪打正着,有点符合古礼的要求。
“五毒”原来是良药
“五毒俱全”,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会用的词。一个人如果称得上“五毒俱全”,那么此人就堪称“死有余辜”。
但是,“五毒”到底是什么,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堪称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吃、喝、嫖、赌、抽”,有人认为是“坑、蒙、拐、骗、偷”,有人认为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而真正意义上的“五毒”却和这些没有任何关系。
最初意义上的“五毒”是指五种主治外伤的五种药性猛烈之药。《周礼·天官》说:“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就是石胆、丹砂、雄黄、礐石、慈石。在这五种药材中,石胆主金创、诸邪毒气,丹砂主身体五脏百病,雄黄主鼠瘘,慈石主周痹风湿。一般认为,所谓的“五毒”并不是每种药材都有剧毒,譬如丹砂、慈石并无太大毒性,但是五种药材通过加工之后合成,其药性就极其酷烈。具体的作法是:将这五种药材放置在坩埚之中,连续加热三天三夜,之后产生的粉末,即是五毒的成药。此药涂抹患处,据说有相当的疗效。很显然,“五毒”之名虽然张牙舞爪,面目狰狞,但却有救人性命的效能。说是五毒,却可以毒攻毒,最后却成了五味良药。
“衣冠禽兽”本来是褒义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
看到独行侠的一篇帖子,反省中
[ 本帖最后由 大粽子 于 2007-9-19 18:05 编辑 ]
收藏分享评分
中国思想论坛的最新讨论活动:干春松 “国学”:国家认同与学科反思
回复引用
订阅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几度回 当前离线
UID
36969
帖子
66
精华
0
积分
174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0-25
最后登录
2009-10-8


书生

2#
发表于 2007-9-19 18:03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了。好多我都不知道。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tsglxd 当前离线
UID
72125
帖子
16
精华
0
积分
502
阅读权限
30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20
最后登录
2009-8-25


书生

3#
发表于 2007-9-20 08:42 |只看该作者
请继续
长见识了,请楼主继续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大粽子 (粽)当前离线
不容?包起來!!
UID
45943
帖子
704
精华
8
积分
4212
阅读权限
50
来自
兰州
在线时间
40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
最后登录
2010-8-13


举人


4#
发表于 2007-9-20 08:45 |只看该作者
看到独行侠的一篇帖子,反省中
中国思想论坛的最新讨论活动:干春松 “国学”:国家认同与学科反思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知周山人 (龙行天下)当前离线
UID
59410
帖子
265
精华
0
积分
1039
阅读权限
40
来自
上海
在线时间
15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3
最后登录
2010-9-25


秀才

5#
发表于 2007-9-20 09:59 |只看该作者
真是长见识了,楼主真有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何故乱翻书 (老三)当前离线
UID
57972
帖子
5736
精华
18
积分
23026
阅读权限
90
来自
唐山
在线时间
10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8
最后登录
2010-3-1


探花


6#
发表于 2007-9-20 16:10 |只看该作者
好!
东西.
我翻我书,
任尔清风!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yyh4 (一水行云)当前离线
UID
74253
帖子
71
精华
0
积分
279
阅读权限
1
来自
云南
在线时间
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20
最后登录
2008-9-1


游客
 
7#
发表于 2007-9-20 21:10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一下,了解一下。
没有用的,我是那样拉风的男人。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南羽 当前离线
UID
59008
帖子
38
精华
0
积分
98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27
最后登录
2010-10-11


书生

8#
发表于 2007-9-21 15:25 |只看该作者
词的意义在语言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扩大,缩小和转移~~~~~~~~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謙謙君子 当前离线
UID
74750
帖子
27
精华
0
积分
93
阅读权限
1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28
最后登录
2008-3-3


游客
 
9#
发表于 2007-9-28 18:34 |只看该作者
此基础之知识,知之。
【仰觀國學浩渺,俯察人生須臾,所以夙夜匪懈,是以近聖賢之溫暖,可樂也。】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观心 当前离线
UID
74831
帖子
14
精华
0
积分
61
阅读权限
1
在线时间
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29
最后登录
2008-4-30


游客
 
10#
发表于 2007-10-1 16:03 |只看该作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通俗的说法,精妙绝伦也不为过.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金色胡杨 当前离线
UID
74605
帖子
52
精华
0
积分
202
阅读权限
1
在线时间
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26
最后登录
2009-2-16


游客
 
11#
发表于 2007-10-1 19:3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大粽子 的帖子
我们的国学博大精深,现在的人再不抓紧学习,很可能百十年之后,他只能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课题了。心隐隐开始痛了!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eeextg 当前离线
UID
55318
帖子
19
精华
0
积分
75
阅读权限
1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24
最后登录
2008-7-14


游客
 
12#
发表于 2007-10-1 20:49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有的要变通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国一兵 当前离线
UID
66884
帖子
29
精华
0
积分
96
阅读权限
1
在线时间
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5-19
最后登录
2008-4-20


游客
 
13#
发表于 2007-10-4 20:37 |只看该作者
余心有戚戚焉,实在受教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shiyilang 当前离线
UID
82006
帖子
46
精华
0
积分
148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12
最后登录
2010-1-27


书生

14#
发表于 2008-5-31 23:40 |只看该作者
在发展中,语义发生了变化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游丝 当前离线
UID
33243
帖子
481
精华
1
积分
1474
阅读权限
40
在线时间
1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2
最后登录
2010-2-28


秀才

15#
发表于 2008-7-1 18:55 |只看该作者
大家记不记得还有一个词,广告曾播出过的爽歪歪
回复引用
TOP

国学网 |联系我们 |论坛统计|Archiver
GMT+8, 2010-10-11 22:28, Processed in 0.079107 second(s), 4 queries.
Powered byDiscuz! 7.0.0
© 2001-2009Comsenz Inc.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06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