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精神状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56:34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价值崩溃,信仰缺失,道德滑坡。
人们躲避崇高,拒绝严肃,玩世哲学和流氓主义盛行。
人们喜欢讲冷笑话,喜欢周星驰,喜欢看武林外传,反讽大行其道。
人们拒绝思考,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因为一思考就会被巨大的现实吞没。
人们热衷于名牌热衷于消费,却被物化的符号所累。
人们拼命的挣钱,只有钱才能带给它们最后的一点安全感。
错乱与迷失,成了当下中国人无法摆脱的宿命。
万事皆因缘,一百多年前,我们就开始走上这条非理性的“不归路”。
按牟宗三先生的说法,我们中国在政治社会和学术文化都曾多次面临转型或者正面临转型。
从政治社会的转型来看,在中国历史上有三大转型的时期,第一个是殷周之际,是从氏族社会的部落政治转向宗法社会的封建政治。第二个在周秦之际,由贵族封建政治转向君主专制政治。第三个是清末民初,由君主专制的政治转向民主立宪的政治。 (我们现在仍处在这样一个急剧转型的时代。)
另一方面是学术文化上的,在中国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有两度异文化进入中国。第一度是印度文化进入中国,中国通过南北朝、隋唐将近六百年的时间,来消化印度佛学和印度文化,我们很成功的消化了印度佛学和印度文化,使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第二度异文化走进中国,是西方的文化,这是我们当前所面对的,从科技器物而政治制度,再到宗教信仰,一波又一波的,层次逐渐加深的西潮东渐,冲击这个古老的文化大国。
中华文明饱经沧桑,几千年中面临着数度转型都挺过来了,唯有这次始至一百年前的转型到今天为止仍是彻底的失败——我们面对这“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彻底的迷失了,而且出现了方向性的偏差,以致至今无法走出重重迷雾。
经过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孙中山的国民革命运动,革命是成功了,建国却失败,一个民主宪政的政治,遭遇洪宪帝制、张勋复辟,然后是军阀割据;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是国共分裂,一直到今天。
政治制度的转型没有成功,民主政治仍如“镜花水月”般遥不可及。思想文化上的转型也归于失败。西方思想文化之精髓我们没有吸收到,就连自己的文化,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传统也葬送了。中国人从此被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我们成了彻底的精神上的无家可归者。
五四以来,我们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器物层面或是制度层面的变革是不够的,而必须斩草除根,革文化的命,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一场“非理性”的盲目的自戕运动。打倒孔家店,成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这是当代中国的悲剧。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是“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藉此向中国传统文化宣战,这根本就是荒谬的。文化有三个层次:一个是器物层次,我们主张要科学技术,就属于这个层次;一个是制度层次,我们主张民主法治,就属于制度层次;而最后一个层次是精神理念层次,也是决定“中国之为中国”的特质。前两个层次都是应该随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属于“可变而当变之事”,而理念层次则是我们中国的命根之所在,属于“不可变而不当变之理”。
所以,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主张器物层面的变革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它没有搞清“可变而当变之事”与“不可变而不当变之理”之间的区别。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这前两个层次的东西来反对传统文化理念这第三层次上的东西,是明显的逻辑混乱和不对等。这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所以,由此看来要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全盘西化”运动也不尽然,因为它学习西方文化的器物(科学技术)和制度(民主政治)层面,而并未学习西方文化的第三个层面也就是精神理念(基督教)层面,而第三个层面也是决定“西方之所以为西方”其最根本的东西——基督教是西方人的精神支柱。
新文化运动在第三个层面上既不“西化”(引进基督教)也不要传统(打倒孔家店),这就难免会造成形而下的局面——文化最高的精神理念层的失落已不可避免。它反过来把“民主”与“科学”作为“宗教”,上升到信仰的地步,也为中国当下信仰的缺失埋下了祸根。
时至今日,中国人如何走出这时代的困境已经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不可不面对的问题。正本清源,正确的认识西方,正确的认识我们的传统,显得尤为必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一切都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