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的运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29:50
 
1.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机者有枢机、枢要、关键之意。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的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故称气的运动为气机。气化活动是以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为具体体现的。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就是气的交感作用。人体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
人体的气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止,就失去了维持生命活动的作用,人的生命活动也就终止了。
 
2.气机的形式
 
位有高下,则高者下降,下者上升;气有盈虚,则盈者溢出,虚者纳入,故有高下盈虚的阴阳对立,就必然产生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这是事物的辩证法。“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素问·六微旨大论》)古人以升、降、出、人四字来说明物质气的运动规律和具体表现形式。“分言之,为出入,为升降;合言之,总不外乎一气而已矣。”(《吴医汇讲》)其中,升,指气行向上;降,指气行向下;出,是气由内而外;入,是气由外而内。气的升降出入之间是互为因果,联系协调的。故曰:“无升降则无以为出入,无出入则无以为升降。升降出入,互为其枢者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素问·六微旨大论》)。人类生活在宇宙之中,人体的气化运动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所以在生命过程中,“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素问·六微旨大论》)。没有升降出入就没有生命活动,故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可见,升降出入是万物变化的根本,是生命活动的体现。一旦升降出入失去协调平衡,就会出现各种病理变化;而升降出入止息,则生命活动也就终止了。
升降出入为一切器物的共同属性。器与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道”是无形象的,含有规律和准则的意义;“器”是有形象的,指具体事物。中医学认为,每一个器物内部都是一个发生形气转化的气化作用的世界。由于气的运动,使器物内部出现升降的变化,同时与外界环境又发生内外出入的一定关系。故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高下相召,升降相因”(《素问·六微旨大论》)。天为阳,地为阴,天地阴阳上下之间相引相召,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降相因,从而引起世界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变化。升与降,出与入,以及升降与出入,相互为用,相反相成,共同完成人体内部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化过程。升者升其阳,降者降其阴,出者吐其故,入者纳其新。升降侧重里气与里气相回旋,侧重体内的气化过程;出入则侧重里气与外气相交接,侧重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升降出入,内而脏腑,外而皮毛,上而头面,下而百骸,纵横往来,并行不悖。“不止言升降,而必言出入。升降直而出入横,气不能有升降而无出入,出入废则升降亦必息矣。止论升降,不论出入,是已得一而遗一。”(《读医随笔·升降出入论》)
升降出入是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诸如呼吸运动,水谷的消化吸收,津液代谢,气血运行等,无不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才能实现。
呼吸运动:呼出浊气为出,吸入清气为入。自然界的清气,由鼻吸入肺,而体内代谢后的浊气,又由肺呼出体外,如此出入有序,吐故纳新,使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不断地进行交换。
人体的正常呼吸,是肺肾两脏升降运动的反映。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上下相交,呼吸乃和。若肺失宣肃,肾失摄纳,升降不得,则或咳嗽、咯痰、气喘不能平卧,或喘促气短,呼多吸少,动辄尤甚等。因此,权衡肺肾升降异常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关键。但“呼出心肺主之,吸入肾肝主之,呼吸之中,脾胃主之,故惟脾胃所主中焦,为呼吸之总持,使气积贲门不散,而阻其出入,则危急存亡非常之候。”(《医门法律》)可见呼吸赖于肺肾升降,然又非独肺肾升降,而是五脏升降出入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液代谢:人体的水液代谢,主要是靠肺、脾、肾、大小肠、三焦、膀胱等脏腑,不断地升降运动,使清者上升,浊者下降,从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但“上焦不治,则水泛高源;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医学三字经》)若肺、脾、肾等失其所司,则升降无能而水湿无制,或泛溢肌肤而为水肿,或积于腹中而为臌胀,或停于胸胁而为痰饮,或凌心射肺而心悸、喘促,或浊阴不降而为眩晕、呕逆、癃闭等。其治疗务使清阳升而正气复,浊阴降而邪气去,不外宣肺、健脾、温肾、利湿等。
消化吸收:脾胃居中,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在“肝主疏泄”功能的帮助下,司饮食的消化、吸收和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食物经脾胃腐熟运化,小肠泌别清浊以后,其清者由脾气转输而“上归于肺”,“散精于肝”。“淫精于脉”。其浊者由胃气下降而传入大肠,大肠吸收水分后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脾气不可一日无升,胃气不可一日无降。若脾胃功能失司;则上为呕吐、呃逆、噎膈反胃;下为泄痢、霍乱、便秘、内脏下垂;中为脘痛痞满、厌食等。脾胃之治的基本原则是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仲景急下存阴,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
血液运行:血液来源于水谷之精华,生化于脾,宣布于肺,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化精于肾,以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因此,血液循环主要是靠心肝脾肺肾等脏腑的气机调节来完成的。故曰:“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肺助心行血”,“肾精可化为血”。若人体血液循行方面的升降失常,上为吐血、衄血、咳血等;下为崩漏、尿血、便血。“血从上溢者,必假道肺胃;从下脱者,势必由于二肠及膀胱下达”(《张氏医通》)。凡血液循行功能失常之证,见咳嗽喘满及胸膈左右胀痛者,病在肺,治宜清降,不宜升浮;如膈中一丝牵痛或懊〓嘈杂者,病在心包,宜养荣,不宜耗散;如腹膨不饥,食不知味,吐涎沫者,病在脾,宜温中,不宜酸寒;如胁肋牵痛,躁扰不安,往来寒热者,病在肝,宜甘缓,不宜秘滞;如气短似喘,咽痛声哑,骨蒸盗汗者,病在肾,宜滋阴壮水,不宜香燥;如呕吐烦渴大热不得卧者,病在胃,补泄当查兼症,勿谓阳明尽可攻之。
总之,升降出入存在于一切生命过程的始终。“死生之机,升降而已”(《素问·六微旨大论》),是对生命规律的高度概括。
 
3.脏腑经络气机升降出入的规律
 
“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素问·六微旨大论》)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是气机升降出入的场所。“人身之气,经盛则注于络,络盛则注于经”(《冯氏锦囊秘录》),“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万物,悉皆有之,乃出入升降道路门户也。……人身肌肉、筋骨,各有横直腠理,为气出入升降之道。”(《读医随笔·升降出入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只有通过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才能具体体现出来。换言之,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是气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体现。
(1)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规律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无非是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摄其所需,排其所弃。人体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均赖气机升降出入而相互联系,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并与它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升降运动是脏腑的特性,是物质运动的规律。而每一种物质运动的形式,又为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本质所规定。因此,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及其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升降趋势亦不尽相同。
人体的生命活动,内而消化循环,外而视听言行,无一不是脏腑升降运动的表现。“出入”则是升降运动的外在表现,与升降运动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五脏贮藏精气,宜升;六腑传导化物,宜降。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脾居中而通连上下,为升降的枢纽。左右为阴阳之道路,肝主升发,从左而升。肺主肃降,从右而降,肝左肺右,犹如两翼,为气机升降的道路。六腑,“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灵枢·本脏》),虽然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宜降,但在饮食物的消化和排泄过程中,也有吸收水谷精微、津液的作用。如胆之疏泄胆汁,胃之腐熟水谷,小肠之泌别清浊,大肠之主津等。可见,六腑的气机运动是降中寓升。不仅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处于升降的统一体中,而且每一脏腑本身也是升与降的统一,即升降中复有升降。总之,脏腑的气机升降运动,在生理状态下,是有一定规律的,一般可体现出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的特点。
脏腑的气机升降,除一般规律外,还有其本身的活动规律。
心位于胸中,在上焦,主血脉,藏神。心推动血液在脉中循一定规律和方向,循环不息,以供养全身的需要。心主神明,为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总司,五脏六腑之大主,统御全身各脏腑组织,使之维持平衡、协调,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其升降特性主要为降,而降中又有升降。
肺居膈上,其位最高,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调节水液代谢,外合皮毛,为人体抵御外邪的屏障。肺的这些生理功能是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来完成的。肺之宣发和肃降是升降出入的对立统一。没有宣发就无所谓肃降,没有肃降也无所谓宣发。但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可见肺的气机特性主要为降,升居其次。
肝位于右胁,主升发,喜条达,体阴而用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使气血运行无阻。其气机升降,以升为主,降居其次。“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王冰注《素问·五脏生成篇》)。肝贮藏血液,调节血流量,疏泄于心脉,升发而上,又运行于全身,则“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素问·五脏生成篇》)。“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东医宝鉴》)。胆汁来源于肝,肝分泌胆汁,下泄于胆、小肠;且能疏泄精关,调节精血,与生殖机能有关;又能疏利三焦通调水道,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参与水液代谢,降泄而下。
肾位于下焦,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其气机以升为要,降居其次。
脾胃位于中焦,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气机升降运动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虽然和各脏腑皆有关系,但升降之枢纽在于脾胃。人身心肺在上,行营卫而光泽于外;肝肾在下,养筋骨而强壮于内;又须脾胃在中,传化精微以灌四旁。“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素问·五政常大论》),“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之泰”(周学海《读医随笔》引朱彦修语)。可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脏腑气机升降的轴心。“肝主升,肺主降,……心主动,肾主静,……静藏不致于枯寂,动泄不致于耗散,升而不致于浮越,降而不致于沉陷,则属脾中和之德所主也。故曰脾胃居中,为上下升降之枢纽。”(《医碥》)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脏腑组织不仅各自进行升降运动以完成各自的新陈代谢,而且各脏腑之间的升降运动又是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化生的。
综上所述,人体脏腑组织及各脏腑组织之间的气机升降,共处于升降出入的对立统一体中,共同完成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的不断自我更新。即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并将这种物质通过气化作用,升清降浊,摄其精微而充养自身。同时又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动态平衡。故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素问·经脉别论》)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这种动态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关键。所以说:“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矛盾,这一矛盾停止,生命亦停止”(恩格斯)。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肝之升发,肺之肃降,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脾气上升,胃气下降……等等脏腑的气机升降运动,以肺、脾、肾最为重要,而肾尤为重要,是气机升降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只有肾阳的蒸燠,脾胃才能斡旋而有运化腐熟之能,也只有肾气之摄纳,肺气方能下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大肠也因此传化糟粕。所以说脏腑的升降运动,“惟肾为根”(《医贯·内经十二官论》)。肺主治节,肺“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类经》)。可见,脏腑升降运动皆受其调节。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只有通过脾的运化和转输作用,其余各脏器才能得到济养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故曰:“脾以阴土而升于阳,胃以阳土而降于阴。土位於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主乎升,右主乎降。五行之升降,以气不以质也。而升降之权,又在中气……升则赖脾气之左旋,降则赖胃土之右转也。故中气旺,则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轮旋;中气败,则脾郁而胃逆,四象失其运行矣。”(《医学求是·血证求原论》)
(2)经络气机升降的规律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联五脏六腑,外络肢节官窍,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保持着物质能量代谢的平衡和生理功能的协调一致。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完全符合升已而降、降已而升的规律,体现了上焦内脏主降,下焦内脏主升的特点。体腔内部的经络则多为升降相交错,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所以说经络系统是人体气机升降的重要渠道。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也反映了脏腑的升降规律。
凡脏气上升的,其相表里的腑气就是下降的。如足三阴经起于足趾端,经下肢内侧上行,止于胸腹部,分别交于手三阴经,即:足之三阴,从足入腹。
足→下肢内侧→胸腹
(内踝上八寸)
肝经:〓趾外侧(大敦)→前缘→肝经→胁肋(期门)足三阴经{脾经:〓趾内侧(隐白)→中线→脾经→胁肋(大包)
肾经:小趾端下(至阴)→后缘→胸中(俞府)
头〓躯干〓下肢外侧〓足
胃经:鼻旁(迎香)→胸腹→前缘→二趾外侧(厉兑)
足三阳经{胆经:眼外角(瞳子髎)→身侧→中线→四趾外侧(窍阴)
膀胱经:眼内角(睛明)→背腰→后缘→小趾外侧(至阴)
凡脏气是下降的,其相表里的腑气就是上升的。如手三阴经起于胸部循上肢内侧上行,止于手指端,分别同手三阳经相接,即:手之三阴,从胸走手。
胸〓上肢内侧〓手
肺经:胸中(中府)→前缘→拇指侧端(少商)
手三阴经〓心经:胸中(膻中)→中线→中指(中冲)
心包经:心中→后缘→小指(少冲)
手→上肢外侧→头
大肠经:食指(商阳)→前缘→鼻旁(迎香)
手三阳经〓三焦经:无名指尺侧(关冲)→中线→眼外角(丝竹空)
小肠经:小指外侧(少泽)→后缘→耳中(听宫)
反之,凡腑气是上升的,其相表里的脏气就是下降的。如手三阳经从手走头(升),而手三阴经则从胸走手(降)。凡腑气是下降的,其相表里的脏气就是上升的。如足三阳经之从头走足(降),而足三阴经则从足走腹(升)。另一方面,凡手经所属脏腑之气是上升的,它同名的足经所属脏腑之气就是下降的。如手三阳经从手走头(升),而足三阳经则从头走足(降)。凡手经所属脏腑之气是下降的,它同名的足经所属脏腑之气就是上升的。如手三阴经之从胸走手(降),而足三阴经则从足走腹(升)。反之,凡足经所属脏腑之气是下降的,它同名的手经所属脏腑之气就是上升的。如足三阳经从头走足(降),而手三阳经则从手走头(升)。凡足经所属脏腑之气是上升的,它同名手经所属脏腑之气就是下降的。如足三阴经从足走腹(升),而手三阴经则从胸走手(降)。
总之,十二经脉循行规律与脏腑气机升降规律基本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