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名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26:53
发布时间:2010-09-28 10:02      点击: 292 次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王东京
一流的学府,得有一流的名师。何谓名师?顾名知义,名师是指那些学富五车而大名鼎鼎的老师。古往今来,写老师的文章多,不计其数,而我最推崇的还是韩愈的《师说》。一句“传道授业解惑”,前无古人,把老师的职责写得淋漓尽致。本文论“名师”,当然不是教人如何出名,而是讨论第一、怎样的老师才算名师;第二、中国当下为何缺名师。这两个问题大,仁者见仁,让我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我眼中的名师,最重要的一点,名师首先得有真学问。业精于勤,不勤则不精。这是说,名师一定是勤于业的。俗语说,板凳要坐十年冷。不经寒窗苦读,腹中空空,无论你怎样有名,那也不是名师。当今新闻媒体发达,尤其有了互联网,要出名几近易于反掌。比如有的教师不埋头研究,而整天热衷于上电视,有的甚至不惜在网上靠发表骇人听闻的言论来博取眼球。说起来,这些人名气也不小,可我看却算不上名师。投机取巧,不过浪得虚名而已。
作为名师要有真学问,但仅有学问还不够。人们常常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既不盖房子,也不画图纸,怎会如此形容教师呢?我的理解是这样: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说,欲治国,先修身。而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当然要在品德方面成为标杆。尤其是名师,让人仰望的应不止于学术,更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品德,其所求,是凡人难以企及的,如奉献;其所不求又是凡人难以割舍的,如功利。名师的学问也许会被后人追赶,但品德却难以被人跨越。
名师的另一特性,是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当然,名师有名师的高度,但名师的高度绝不是飞扬跋扈,唯我独尊,而是体现在眼界与境界上。越是名师,就越有谦逊的品行,我读书教书数十年,接触的老师无数,我发现,但凡名师皆有大气度。我自己的导师宋涛教授就是例子。宋老师从教七十余载,桃李满天下,可他从不摆学术权威的架子。当年我写博士论文,他提修改意见后总会说,你可以不同意我。有一次我真的对他的意见提出了异议,没想到他思考片刻就立马承认是他错了。试问这不是名师风范是什么?
再有一点,名师所以为名师,就是他(她)与一般老师不同,一般老师主要是授业,而名师除了授业还要传道。当然,授业重要,不授业无以传道,但“业”却又不能代替“道”,“业”是知识、技能,是为“道”做铺垫的,据说一万公斤玫瑰才能提取一公斤精油,若把一万公斤玫瑰比作“业”,那么精油才是“道”。《说文解字》讲:“道,所行道也。”而师者所传之“道”,应该指道理、道德、道义,这与“道路”何干?拆开想其实也有理。“道”是“首”加上走字边,联想起来,是指头脑走的路径,即思想、思路。所谓传道,直白地说就是教人规律与思维方法。这样看,名师同时也是哲人。
清代有位国学大师,叫王闿运,此人是曾国藩的老师。他把学问分为三等:一为诗文之学;二为功名之学;三为帝王之学。所谓诗文之学,纯粹是文人墨客附庸风雅,无病呻吟;而功名之学,则是为了高官厚禄,顶戴花翎,说白了还是为一孔私利;而帝王之学却与前两种不同,为的是天下苍生,江山社稷。是的,真正的名师,传授的学问一定能造福社会。别的学科我不知,比如经济学,上世纪末“厉股份”(厉以宁)、“吴市场”(吴敬琏)在国内家喻户晓而成为名师,说到底,是因为他们传授的学问推动了改革。
转谈第二个问题吧。上文提到了厉、吴两位教授,不是说国内经济学名师就只他们两位;而且其他学科也有名师。不过有个现象值得研究,近些年,高校教师的学历普遍提高了,没博士学位已进不了高校;而论研究条件,更是昔非今比。可令人不解的是,为何现在名师反而少了呢?就说中央党校,历史上党校也曾是名师辈出。提起杨献珍、艾思奇、郭大力、王学文、何其芳等党校教员,至今学界还如雷贯耳,肃然起敬。而今天的党校名师虽然有,但却凤毛麟角。对此怎么解释呢?
我想到的答案有两个:第一,是官本位作祟。我认识的不少政府官员,当年其实就是高校的教师,而且是很有潜力成为名师的教师。可惜当他们有点学术成就后便改行从了政,人在官场,不能专心做学问,也不再教书,当然也就成不了名师。第二,利益诱惑。应该说,今天高校教师面临的诱惑实在多,一旦出点名就忙于四处赶场,做独董、当顾问,日进斗金,财源滚滚。但久而久之学问荒疏,低水平输出,这样终究只能昙花一现,与名师无缘。
有一种观点,认为今天党校名师少是由于校方推介不力。有这种想法可理解,但我认为这观点是错的。大约十年前,校方就曾有意推名师,而我当时就不赞成。我的看法,名师既不能靠行政认定;也不能靠宣传包装。出名师的关键,是要靠激励机制让教员爱岗敬业,专心学术。前些天王怀超教授动议,说应让党校名师享受副部级待遇。主意虽好,可操作起来难。而我的建议是,只动内部分配,比如不突破工资总额而档位拉开,让骨干教师工资至少再增多五倍。这样避难就易,诸位想想看,其效果是否也与怀超教授的办法异曲同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