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玮摄影构图(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46:03
一直想为坛子里的摄友分享一些几年摄影教学上的东西,近日手头忙着些事,未能静下心来写教程类的东西,今日有空却不知道写什么好了。
关于摄影论坛的网络交流,感觉啊,大家如能全部的参与进来进行评论,七嘴八舌才能有好的氛围,对所有人呢,都是一个总结和借鉴,所以今晚上将写如题的——摄影构图,的文字,大家多多交流,共同参与评片。
闲话不说,开始我的文字。
说到摄影构图,无论你是玩摄影的还是搞摄影的,都是不愿面对比较头痛的问题。而对于设计人员,这也是个很难说的清楚的东西。很多人将这科目的研究和学习投向了书本。摄影构图方面的书呢,市场上琳琅满目,层出不穷。大致可归类到以下两类:
1、分析类,给出很多照片,然后开始说好在哪,为什么好
2、总结类,列举多种构图的形式,如“三角形构图”“对角线构图”等等
看书呢,在咱们这个年级。离开学校多年,早已静不下心去研读这些了,而且分析类的和总结类的往往将我们在实际拍摄中进行取景构图时陷入困惑,逻辑很乱。
在这里,我们将从摄影构图的技术实现手段去看看摄影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构。
在分析构图的问题前,我们一起来认识下,构图到底是什么,有这样一个相对比较规范的解释:
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这样的文字看起来着实高明,听着很有道理,想着全是废话。这里我们举个例子来说:
很多人熟练的掌握了曝光等一切技术因素,却总感觉到照片拍的没别人的好看、迷人。原因在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标准不等于优秀的照片,那什么是优秀的照片呢。还是先看一段学术性的文字:
优秀的照片必须具有正确思想,深刻的内容,众多的信息量,同时也需要具备与内容统一的完美表现形式。
简单的来说,好的摄影作品离不开两个重要的因素,类容和表现的形式。说到内容思想,对于我们玩摄影者来说太过与空泛了一点,我们所说的构图就是找到优良的画面表现形式。说白了,就是要为我们画面的各个元素找到一个最好的布局!
在正式进行研究摄影构图前,我们一定要明确一个思想。那就是我们眼睛的视而不见的指向性。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我们见到很美的一个景或着见到很漂亮的一个人和周围环境很是协调,可是当我们抓起相机,准确测光后得到的却是一张并不抢眼,我们自己都不愿意接受的照片。按照常理来说,我们眼睛看到的和标准镜头看到的东西是一致的,可是纵使我们用标准镜头50mm的焦距段,仍然得不到满意的照片。我们的片子总是充满着过多的多余信息。原因在哪,就是我说的眼睛的指像性,视而不见性。
我们的眼睛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为受着大脑的驱使,我们经常会盯着一个局部看,觉得很美,之外的景物也好,人也好我们几乎不能看到,而相机的镜头不同,他们会忠实的还原所有的纳入其中的因素。
所以我常提倡,扫描似的的看你的取景器。从取景器中看世界,进行取舍画面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上看、下看、左右看,这样你就能发现所有的画面的不足,并通过距离、角度、景深等技术因素去避免它,使你的画面构成完美的形式。
还是要跟教科书一样说下,我们的构图标准:简洁、生动、稳定、完整。具体的我就不去分析了,相信您对简洁这几个概念已经读了无数次了。
开始我的逻辑,影响你的摄影构图的因素:
横竖画面的决定
拍摄的距离与角度
画面的结构中心
突出主体
前景与背景
透视规律的应用
拿起你的相机,准备构图的第一件事莫过于横竖画面的决定吧!说白了就是,横着拍还是竖着拍。(这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直接左右着构图的成败,考虑这个问题有诸多因素,先说如下:
决定于主线的横竖
决定于主体的移动方向
决定与主体和陪体、环境的关系
所谓主线的横竖就是把你要拍的被摄物抽象出来,其是竖线还是直线。我想这里说到人像的话,大家都能理解的会心的一笑了,人抽象起来不就是跟树起来的线嘛。
从下图分析,为何要如此进行构图:

该片为伦敦桥,采取为横构图形式,根据第一条原则,主体是横的。我们不妨从另一个思维去思考,若该片采取竖构图会怎样,发挥下你的想象,不难得到,那这张照片会显得上方天空太多;桥太短;画面显的太空

该张照片名为:人类宇航纪念碑。因主体的抽象为竖线,还是换个角度思考,若采取横构,则产生问题为:纪念碑的高耸体现不出来;周围多而乱的环境必将也出现画面中成为干扰;画面会显得不够饱满;就算齐着纪念碑的上下切画面,画面又会出现顶天立地,显得压抑。
第二条:决定主体的移动的方向
这个其实就是要为主体的运动方向预留下更多的空间,以防出现画面的拥堵。比方说我们拍摄火箭腾空而起,那竖够就是不变的道,而其升空后,横想飞行,我们就必须得横构了。这个就不以图为例了!
第三是决定与主体与环境的关系,这个就要难理解一点。先说文字解释,比方说我们要拍一个环境人像并且拍人全身时,单纯性从人物拍摄主体分析为竖构毋庸置疑,但环境的分析同样重要,当这个人在一个纪念碑前拍摄时,在清松前拍摄时,就得用竖构,而当人的背景是大海的时候,我们就得以横构了。很简单,环境人像,要求体现环境与人的关系,虽然并非主体,却一样需要到位的画面形式表现。

EXIF [ 相机:DSC-R1 光圈:f/7.1 快门:10/2500 ISO:160 曝光补偿:3/10 焦距:143/10 拍摄时间:2005:05:06 07:28:19 ]
如该张例图,若竖构,就表现不出环境的空广,成为一张纯粹的人像而非环境人像了。
补遗:所谓单纯人像的全身的竖构论不可教条的理解,根据人物的姿势也决定着画面的横竖决定,如人躺着时,用竖够就多多不适。
拍摄的距离和角度
先说拍摄的距离,这里就不得不说到摄影界的一句笑谈“变焦基本靠走”这里说的距离和焦距长短运用相当,且将距离来表示
拍摄的距离就是摄影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长度。距离产生什么!!??
“距离产生美”这句在在摄影构图里就不完全正确,不过用远距离来练构图就是很好的选择,这也就是总说的,最好少用特写构图,原因是特写的构图是最好构不过。这是后话。
先说距离与产生画面的关系,摄影上谓之——景别
景别可分为如下:
l
远景
l
全景
l
中景
l
近景
l
特写
l
大特写
先来看看不同的景别产生的画面,举左桑的《采石场》一组为例





我们的平日拍摄中多以人像为主,以人像来分析景别的运用,在此做主观分析:
全景:表现人物和周围的环境的关系,或交代整个人的动作 。当然也可表现模特秀美的全身身材。
中景:表现人物的上半身动作姿势,重要的为手部的动作
近景:该类景别可以说是人物肖像的刻画。重在表现人物面部特征和神态
特写:特写则进入另一个领域,以重点表现人物的眼神,实在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在实际拍摄中,进行取景别时候如能方便,应根据拍摄的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景别。(注:所谓如能方便,其实就是指未出现狼多肉少,挤不进去只能长焦取特写的情况
那对于构图来说的话,我们所面临的取景选择其实就是画面的边框该从人的什么地方切画面。
先看例图吧:
全景

中景


近景

EXIF [ 相机:Canon EOS 10D 光圈:f/9.5 快门:1/125 ISO:100 曝光补偿:0/1 焦距:94/1 拍摄时间:2006:02:27 00:05:18 ]

EXIF [ 相机:Canon EOS 10D 光圈:f/11.0 快门:1/125 ISO:100 曝光补偿:0/1 焦距:70/1 拍摄时间:2006:02:11 01:06:48 ]
特写
图片:中.jpg

特写

人像摄影的取景别的画面裁切问题,在这里可以提供公式化的参照,具体如下:
全景公式化构图:画面上以人像为主,在构图时竖构,并以构图框上边距离人像头部顶端约20cm左右,构图框下边,则是在人像的脚部以下约20cm左右切齐(以人像实际高度计算)。全身的构图其实重点在与摄影师对模特身姿的引导,以使画面获得较好的造型,得到创意性的构图形式。
关于引导模特身姿,会在以后的“人像摄影的美姿“的帖子中详细叙述。
中景公式化构图:画面上以人像为主,构图时竖构,并以构图框的上边距离人像头部顶端约20cm左右(以人像实际高度计算),构图框的下边,则与人像腰部位置下约10cm左右切齐。 另外也有以人物七分身体的构图形式,类似中景半身,只是画面下框与膝盖下10cm切画面。
近景公式化构图:近景构图就一样了,上方仍留下10--1520cm左右,下则在人的胸部一下切10cm
特写构图:特写的构图就要特殊一点,一般情况下,特写多以开放性构图。所谓开放性构图是与封闭性构图相对的。所谓封闭构图就是指把整个要拍摄的主体全部纳入画面,而开放性构图就是突破画面的构图边框,将要拍摄的主体部分放到画外。
特写构图时,若以封闭式构,将使得画面显的较为闭塞,而开放性则直接使得画面有了画外联想空间,且不使画面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