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行品讲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10:37
20050909-10-11录音整理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四(怎么样清净自己的所有行为)
净行品第十一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身口意无过失,身口意造业只造正业,不造那些错误事,怎么样保证自己身口意无过失?这个很重要,初发心向往佛道的人,身口意还有过失的人要着重理解了,还有过失的人怎么样保证自己身口意无过失。
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这个菩萨怎么样能得不害身口意业,我们身口意所造的业往往又害自己又害别人,怎么样得到不害自己也不害别人的身口意?
云何得不可毁身、语、意业?====怎么样得到不可毁身口意业呢?
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退转身、语、意业?====也就说我们一直往前走,绝对不再退转了这样的身口意业?
云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云何得殊胜身、语、意业?====怎么样得最殊胜的身口意业?
云何得清净身、语、意业?====怎么样得清净的身口意业?这都是最初修行必须保证的事。
云何得无染身、语、意业?===怎么样能得无染的身口意业?
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怎么样能得智为先导的身口意业?这是慧行法,大家以前学过《大宝积经》的人就知道,慧行菩萨具体的修行,我们即将要学的也是慧行菩萨的修学方法。
云何得生处具足、种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无畏具足、觉悟具足?===菩萨怎么能得生处具足?投胎转世的时候,这个生处要具足,如果生处不具足怎么转世?再一个投胎转世种族要具足,不能搞到穷人家里了啊。再一个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无畏具足、觉悟具足。大家担心下辈子昏了头怎么办?实际没有掌握方法,掌握方法什么都不怕的啊。怎么样能得这些个具足呢?菩萨怎么样得到这一切,下辈子一出生,什么什么都具足了?实际有的是办法的啊。是大家没有学到才没有办法啊,学到了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有办法的。
云何得胜慧、第一慧、最上慧、最胜慧、无量慧、无数慧、不思议慧、无与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说慧?===菩萨怎么样得到最胜慧,第一慧、、、、怎么样能得这些智慧?智慧好多啊。
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缘力、所缘力、根力、观察力、奢摩他力、毗钵舍那力、思惟力?====菩萨怎么样能得各种力,这是修行必备的,我们常说你这个人从来没有精进根,也没有精进力你怎么去精进啊?精进不起来的,一切都要讲究这个根这个力。现在再讲菩萨怎么样能得这些因力,一切具足力的因。欲力,向往佛的欲望,方便力不但有方便方法还要有力,不但要与一切法一切佛有缘,而且这个缘还要有力。所缘力,这些个力非常重要。根力即五根五力,观察力即有力度的观察,以及奢摩他力,奢摩他因以及奢摩他力。如果没有这些,你想修奢摩他禅定,永远没门,无因计果是不可以。怎么样依幻而修这种毗钵舍那力、怎么样能样思惟力?你这个人要会思维,而且思维起来具足非常大的力量。这块涉及到我们修行上的事,都重要,总而言之都重要的。都是菩萨最基本的东西,如果最基本的都没有,比如想盖房子,地基没有,砖没有,钱也没有,还想盖房子怎么盖呢?那都是扯蛋,如果有人这样讲那是骗你的。真正来讲修行这些个基本条件你要具足了,具足了的才谈修行。要为不然的话就慢慢等吧,等你什么时候把这些修到了就行了。
云何得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过去善巧、未来善巧、现在善巧?====菩萨怎么样能得到蕴善巧?蕴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就是善于巧妙去认识色受想行识。如果善于巧妙的认识它你将很快去搞清楚五蕴本空的事;如果说你善于巧妙运用这个五蕴---色受想行识,你可以利益无穷无尽的众生。所以说能不能对五蕴善于巧妙地认识和运用,怎么样能善于巧妙的认识十八界(六识、六根、六尘这十八界),以及善于巧妙运用十八界。再一个十二处,善于巧妙的认识善于巧妙的运用,怎么样能得?菩萨怎么样能得缘起这个善巧,善于巧妙运用缘起。菩萨怎么样能得欲界的善巧?即善于巧妙观察认识欲界,以及发挥欲界的作用。善于巧妙认识和运用色界、无色界?以及过去的善巧、未来地善巧、现在的善巧?即对过去现在未来怎么样善于巧妙认识和运用它。
云何善修习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空、无相、无愿?云何得圆满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及以圆满慈、悲、喜、舍?===再一个云何善修习念觉分?这个就是三十七助道品了,善于修习这个念觉分就是念念觉悟。择法觉分----如何选择法来对自己的号,叫择法菩提。精进觉分---怎么样善于修习这个,喜觉分----善于修习这个喜觉分,不管怎么修你都欢喜快乐。还有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空、无相、无愿?怎么样能善于修习这些呢?非常重要的啊!也就说你善于把握这些事了,认识这些事,作用这些事,你修行简值如囊中取物一样。但是如果这些都没有,越修越僵化,没有办法,这个东西不管在哪个世界,在娑婆世界也好,在极乐世界也好,也都要有这些,你说这些东西都没有,你说修什么呢?什么也修不了啊。一切都要有头的啊。菩萨怎么样才能样得以圆满檀波罗蜜(布施)、尸波罗蜜(持戒)、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菩萨怎么样圆满六度,及以圆满慈、悲、喜、舍?
菩萨怎么样能得什么是处,什么是非处的智力?这个很重要啊,什么是地方,什么不是地方,有的人就是地方不是地方都乱讲话,是地方不是地方他都乱做事,好象真没有智慧的似的。怎么样能得这种什么是处非处的智慧?
云何得处非处智力、过未现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解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禅解脱三昧染净智力、宿住念智力、无障碍天眼智力、断诸习智力?===以及有观察过未现在业报的智力、以及众生的根性是殊胜的还是劣的智慧力,怎么样能得知道众生根性的智慧呢?怎么样能做到种种的境界的智慧力、以及种种的解的智慧力。比如聪明的学生,老师只讲个例题,换多少题他都能解,种种解智慧力。还有一切至处道的这种智慧力、还有这个禅定,解脱三昧,以及什么是染什么是净的智慧力、宿住念智力,善于安住在这种宿命通的这种智慧力上。宿住念就是宿命通。怎么样能生成这种宿命通的智慧力。无障碍天眼智力、怎么样能得无障碍的天眼神通,怎么样能断诸习的智慧力?
云何常得天王、龙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护,恭敬供养?==怎么样能常得天王、龙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人王、梵王,怎么样能得这一切王的守护恭敬供养?好多人都说,要是有人给我大供养就好,那你就修啊,要修好,这一切王都会来恭敬守护你的,你就可以得到。
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怎么样能得给与一切众生作为依靠、为一切众生作救、为众生作归宿、为一切众生趣向,为众生作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啊?为众生作光明、为众生照、为众生作向导、为众生作最殊胜的这种向导、怎么样作普遍的向导?
云何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菩萨怎么样在一切众生中为第一、最大?怎么样能在一切众生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
“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问如是义。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佛子!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妙功德?佛子!==几乎包含了所有的佛法了,菩萨在问说怎么样做到这些,这个时候文殊菩萨告诉智首菩萨说,!佛子!汝今天为了更多地利益,让众生得到更多的安隐,你是怜悯这世间,你想利乐天人,你才这样问的啊。佛子!如果这些初发心的菩萨能善于用他的心,这个菩萨必然获得一切胜妙功德;对于一切诸佛法,要心无所碍,要安住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随众生安住不会舍离众生;如诸法相,佛不会离开的,他会现一切身的,悉能通达对于一切法相都能通达;能断一切恶,具足一切众善本;都能如普贤菩萨一样,色像第一,以及一切行,一切愿都能皆得以具足;这个法成就了,普贤的所有行愿都能成就。装东西要有容器来装,要是没有东西来装,不行的啊。现在学的这个《净行品》,就是修容器,修好好的容器,那么将来的一切普贤行愿都能装得下去,都能得具足,对于一切法,没有不自在,这一块做好,你就是众生的第二导师,除了佛以外就是你了。
智首菩萨继续说,佛子!云何用心能获一切最殊胜最微妙的功德呢?怎么要用心能获得胜妙功德呢?实际非常重要,前面一段已经说明这个事,怎么保持身口意无过失?造什么业成就无过失的业?造什么业成就三十七助道品啊?以及六度,所有神通智慧,下辈子投胎的事。如果你真能依〈净行品〉去做,以上所说的这些功德你都能获得。怎么样善于运用心,下面就是教你善于运用心。这个很重要,针对眼前一切好好发一个愿,非常重要,因为基础都奠定你想什么什么这个好,那个好。那都是空想妄想,大家把今天的学的,佛的境界仔细体会,体会不到不要紧,知道有这个事就行了。重要的是《净行品》能给你带来的是什么,这个一定要记得,如果说你愿意从头修起就从《净行品》开始,如果你有其他的法门就修其他的法门,随着自己的根性和因缘能修学的修学,能坚持自己以往的法门还是坚持的好。
41-050909必备的条件,那怎么样能成就上述这些事呢?文殊菩萨当时教我们发愿:发愿通常来讲我们发愿自己怎么,发愿自己对别人怎么样。但是呢这样一点因就是一粒因,假若说我们是当愿众生,不是当愿自己,那你当愿众生,因为你自己是一个,种一粒因就是一粒因了,如果是当愿众生那是多少因呢?实际你发愿众生能不能得到?从现在来讲不可能得到,那么将来在你成就的时候,你有愿力的催动他能得到,也就说他必须从你这里才能得到。这样就形成了二个利益:第一个利益就是我们一次就种了无量的因,我们自己会收无量的果实;第二个众生有机会了,因为你有这个愿力在,将来你想办法成就这些,所以说众生有机会。因为这种果报成熟的时候,你自然而然有这种力量,就要去做好这些事,所以说这些愿发得非常好。
我们去看菩萨是怎么样教我们的,我们以前没有学过菩萨教我们发愿,只是偶尔地在佛经里提到一下,但具体一点没有这么多了,文殊菩萨在教我们: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我们都学过优婆塞戒经,经上讲在家修行多恶因缘缠缚故,修行很难。怎么样能让恶的因缘障碍不了自己?怎么样才不会象世俗人一样?世俗人总是受种种迫切:受人的迫逼、受物的逼迫、甚至受吃喝的逼迫,受这种种的逼迫,所以那些人接受最差的工作都非常欢喜。假如有强大的逼迫,别人打你,骂你等等,受多了逼迫,就是最差的工作给你做,你也做得挺好,因为你知道自己能赚了吃饭。这种逼迫人人都有,老人也有逼迫,比如女儿不听话,有的是面子逼迫了,有的钱财在逼迫他,有的事物逼迫他,有的是人在逼迫他,在家逼迫的点太多。所以众多的逼迫再加上众生的愚痴,就家家出现问题。本来和谐的家庭就出现问题了,原本不和谐的家庭,再加上一点逼迫,或者说非常严重的逼迫。这些逼迫非常危险,往往把人逼得无路可走。
怎么样我们现在能受益,将来也能受益呢?如果说在家菩萨发愿,当愿众生,要知道任何一个人的本性是空,家的本性也是空的。那个本性是空的,这个才是最真实的东西,其它的东西都是正在演变转化过程中的幻相,是不实的。如果这些个智慧时时现前,这样的人就没有众多的逼迫。就不会有父母逼女儿,夫妻相逼迫,甚至儿女逼父母等等。大家搞来搞去,就不会彼此之间这样搞。纵然是别人不信佛,别人在搞,但是你心中能落一份安宁。因为你知道这些都是幻化现象,就应该这样演,因为因果规律啊。但是自性是最真实的,那个才最真实的依止处,那才是我们真正的家。如果在家菩萨经常用这种智慧的话,这个家至少是一种安宁的家,最低限度是一种安宁的家。稍微再好一点的就是安乐的家了。希望在家菩萨经常用这个: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实际我看在家出家都应该用这个,,现在的出家菩萨也应该知道这个寺院的空性,就能免其逼迫,要不然也会形成种种的逼迫。
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我们略讲一下如何是孝顺父母,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真正的知道,更谈不上什么做到。从七君子开始到孙中山,到共产党,就已经把这个中国最根本的建立国策全给捏毁了。当时破四旧,拿这些东西当作旧的东西,当作封建的东西给毁了。但是全世界各国现在都非常崇拜这些,因为一个国家如果百姓不忠,百姓不孝,这个国家就是象一群土匪似的。过去的土匪都讲究孝顺父母,讲究义气,如果说连父母孝顺都不孝顺了,你这种义气在哪里呢?实际上是连土匪都不如啊,是非常可怕的一群人!但是时至今日的中国就是这样,都是非常可怕的一群人。国家对每个人都付出了那么多,但是每个人的欲望心都满足不了;父母对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还总是心不满意不足。根本这个孝顺、孝事的事,没有人再提起来,就是提来也只是说一说当作一种宣传,并没有落在实质上。所以大家不知道也难怪,但是也奇怪,因为你毕竟是中国人啊,孝顺父母都不知道?也难怪,因为已经都毁灭,也没人提倡了,也没有人教。
我们现在作为佛弟子,说心里话根本没有资格。作佛弟子,首先在父母面前都做不好一个儿,做不好一个女。在父母面前都做不好儿女的人,你在佛面前能做好一个弟子吗?忘恩都会负义,你对佛又能怎么样呢? 由此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当时佛法没有流传到其他国家,流传到中国来了?因为当时中国都是这样的人,真正会孝事父母的人。你再跟他说,就应该象孝顺父母一样去善事于佛,他都懂,要不然这话拿出来没人懂。
还有好多人打马虎的,啊!要是这样孝顺父母的,我干脆对佛也就可以打了,可以骂了?那问题就大了!所以说大家记住:孝事父母,不要以你现在你认为的那个“孝事”是孝事,而应该是以中国古时候的孝事父母为标准,因为翻译经是那个时候,这样说法是贴切的。如果说要是按照现在说,就应该是疼养儿孙,现在对儿孙最真心,古代人对父母最真心的。也就说这一段的真实意思,你要就对父母那个真心一样真心对佛。现在没有对父母真心了怎么办呢?你看看对谁有真心?你要是说对夫妻有真心,那你把对夫妻真心挪到佛头上来,保证你很快成佛。如果说你对儿女有那个真心,那你把对儿女那个真心放在佛头上去,保证你很快成佛的。由于你这个真心放上来了你才有机会。你没有这个真心什么真实利益你也不要想得。记住: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在你孝事父母的当下,或者说在你真心的对待儿女的时候,或者说真心对待夫妻的时候,不管是什么,那个当下你都要发愿: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都能善事于佛,也就说把自己这个真心放在佛头上来,这样就可以养护一切了。这个养护一切是什么?就是养护善根。我们种下来的善根全靠真心去养护。如果说我们不用真心去养护,没有这个缘的话,我们这善根很难生长的。
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在家人天天都要见面的,见面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想?尤其过去古印度的时候,比中国还严重一点,因为中国还有一定限量的,印度是无限量的的大众聚在一起的时候怎么办呢?总会有亲一点的,远一点。那总会有隔阂生怨恨的。因为他们那个时代都可以做到平等, 中国过去家有家规,都有规则,错就错,错就可以打可以骂,但是对待来讲,应该平等对待的。虽然讲究怨亲平等,但是要永离贪著,因为要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事?什么是无意义的事?人要是成天做无意义的事,麻烦就大。如果说你在种福田种善根,这些有意义的事多做一点,无意义的事,甚至一个不小心会带来无穷无尽苦的事要少做一点,因为贪著会让你生无量的苦。前面讲了,那在家菩萨有众多逼迫啊,逼迫从那儿来的?从贪著而来的。因为贪著才有众多的逼迫,你要是远离贪著,你就免其逼迫了。
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也就说在你享受五欲的时候,就这个发愿: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实际人在享受五欲的时候,并不知道这已经吃亏,吃什么亏了?大家都知道你被箭中了会怎么样?会中毒的。这五欲就象箭一样,一旦被射中的时候就会痛,而且你拔又不肯拔,因为你怕痛啊,拔更痛。不拔他又在痛,拔又更痛。所以说人永远带着这个箭走路。五欲就象箭一样,如果说被这种箭射中,射在自己的肉中,自己的骨头上,大家可以想象它是什么滋味?好多人说,那不一定啊,欲望应是快乐啊?怎么能是苦呢?实际你还没有真正地体会,大家想一想:在家的种种逼迫来自于哪里?不都是欲望吗?要没有欲望谁能逼迫谁呢?比如说别人谁能逼迫你?你还能逼迫别人吗?不管你对财的欲望,对名声的欲望,对利益的欲望,不管你对什么欲望。你有了这些欲望就有这种逼迫,这种逼迫就是一种苦啊,就如同中箭了一样的苦。不但自己会苦,往往还给身边的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苦。实在苦极了,大不了人家都不敢跟你在一起过了,但是你还会自已苦。好,你再去跟别人,又会给另外的人带来苦,因为这个东西它本身就是苦根,就是苦源-----欲望。
大家想一想: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每一次战争的生灵涂炭死掉那些人,不都是因为欲望才死掉的吗?当官的因为欲望发财最后被抓起来枪毙,不也是欲望啊?实际就是他发财当下也痛苦啊,他天天活在那种担惊受怕,怕人发现的那种状态里不苦吗?好象是一种乐,实际在内心深处那种苦还是大家明了的。比如说:你贪任何一种欲望的时候,在你贪的当下它都有苦。比如说有求不得苦,比如说你想发财,你想发财的时候有发财的这个贪心,你发多少也不能满足贪的欲望,因为它是无底洞啊,填多少都填不满,所以有求不得苦啊。最后钱还会损失,那叫爱离别苦啊。所以说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一种箭,贪财啊,贪物啊,贪一切,贪任何一种,它都是一种箭。这种箭怎么样才能好?菩萨来个干脆的:若得五欲, 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也就说只有把这个欲箭拔出来,忍一时之痛,忍受一点一时痛,但是你把它拔出来,一点一点就会长好;你要不拔出去,你就放在那儿放着,你就永远感受它的苦。你要拔出去,可以现在痛一下,但是将来就好了,所以说菩萨愿拔除欲箭。
这个拔除欲箭,大家想一想,在享受五欲时怎么样拔除欲箭?什么叫得五欲的时候拔除欲箭呢?实际很简单,就象优婆塞戒经里讲:造业需要心啊,心有大力啊。业余之品就讲:这个业是如何造成的啊就已经讲清楚了。在得五欲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这个是欲箭,不要被欲箭射中了。这箭谁射的啊?是自己啊。实际是自已有这种心力的趋向力才会有种种苦的啊。在你享受五欲,应该怎么样做呢?不要在那块用心,得了就得了,不要用心,你不用心去感受就是拔除了欲箭。你对它没有欲望,不生欲望。什么是欲望?就是向往,如果你能不去向往就能究竟安乐。如果去向往,你就有种种苦伴随着你。
当愿众生:不向往五欲,知道它是苦根,苦源,苦因,不带欲箭走路生活。能忍一时之痛,果断拔除五欲之箭,免受拔欲也苦不拔欲也苦的尴尬局面!
当愿众生,遍一切时空,在享受五欲,在得五欲时候,不要在那块用心,得了就得了,不要用心,不用心去感受就拔除了欲箭。对它没有欲望,不生欲望。
妓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妓非实。==这个妓现在人都把它都单一化了,叫什么妓女,实际不可以单一化的,在过去有双层含义,象现在的音乐家,歌唱家,叫妓乐,听歌的时候,看音乐会的时候,你该怎么办?这个不能作妓女来理解啊,因为那个时候有二重含义,这个妓乐,乐器,音乐啊,跳舞,这样的场合。在这样的场合里面,应该怎么办,应该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妓非实。那么我们应该发愿以法来自己娱乐,在法中去娱乐,比如说你去感受禅定的快乐。那个快乐,你任何一个音乐会没有办法跟禅定快乐相比的啊,甚至你还能看出烦恼来。要知道任何一个音乐会都不是实的,你看看你过去喜欢的歌曲现在还喜欢吗?它能对你有多少真实作用呢?要明了啊!这些东西并非真实的,而且并非有用的啊。
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现在大家都没有资格去住宫殿,因为过去国王、皇宫大臣,他们有资格住宫殿。对现在的人来讲,现在宫室可以把它叫作房间,或说你的家,它主要是讲你这个房间的事,过去房间很大叫宫室。若在宫室,也就说你在你这个房间里的时候,就发愿:当愿众生,入于圣地,要进入圣地,不是进入自家一亩三分地,要进入圣地,因为进入圣地就可以永远除掉一切秽欲。这个秽欲说得非常好。大家要知道:这个欲望是秽浊的。这个秽浊为什么叫秽呢?并不是单单指它不干净的事,就是它会相同的伴随而来苦而且是毕竟苦,究竟苦,所以说叫秽,它会带来好多好多苦,所以说叫秽欲。
著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你在用装饰品时,就要发愿,当愿众生,要舍掉这些个虚伪的装饰到真实处,因为这些是梦幻虚幻的现象,不是最真实的,应该舍掉这些虚幻现象到最真实处多好呢。
提示一下,不要把根本忘了,也就说为什么要发愿,当愿众生舍掉这个,自己还要带这个呢?现在是叫你发愿,并不是叫你去做到。现在有好多邪见,说你发愿做不到,发的愿是空愿、假愿,这都是邪见啊,这都是纯粹的邪见啊。没有哪一个佛、菩萨,当时发愿当时就能做到。当时发愿时就能做到,那还叫作什么发愿,那就做就是了。如果一做就做到了,那发愿干什么呢?所有的发愿都是做不到的,就是做不到才要发愿种个因,这个因结果的时候你自然就做到了。所以说呢大家看这个著璎珞时,既然发愿当时就应该不带了,不是这样,当时还要带的,带的同时记住,心要有大力啊,在心里如何运用啊?就要发愿: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那我们光当愿众生舍掉这个我们自己留着吗?也不是这样了。你这个当愿众生其中包括自己,主要是发愿自己舍掉这些个虚伪的假东西。要到达最真实处。最真实处就是万法自性了,那个就是最真实处,其他凡是有生有灭的就是虚伪的幻相,那这虚伪的幻相要舍弃,不要把它看得太认真了。如果说能这样发愿呢,那你一下就种了跟众生相等数的因,因为你是当愿众生啊,一个众生算一粒种子的话,那有无量的众生,也就说你一个愿就包含无量愿了,将来结果的时候就是无量的果。到那时候你没有什么这种首饰舍不掉了,甚至呢超越首饰的一切你没有什么舍不掉的现象,所以说这个愿非常非常殊胜的,希望大家都能运用好。记住不要认为那个愿你可以不用,没有哪一个愿你可以不用的。都好,都好极了,因为它每一个愿都会成就你将来那一部分利益,如果说你舍掉哪一个,那一部分利益你就得不到。如果说我家里没有条件,我对境发心我没有这个境,没有这个环境我怎么发心?那你制造一个环境也去发这个愿,因为这个非常重要的。除非你将来说这块你不得,那就不发,等你将来发现重要的时候你再去发了。
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这个不难懂,有好多人天天上楼,就念,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只有正法才能真实明了彻见一切。
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著。==在我们舍施的时候,不管你施舍什么,你不要说我现在只施舍一分钱,这么小的钱我发那个愿干什么呢?你不要管那么多,凡有所施,就即使您吐口痰,那也是一种布施啊,大家可能不记得了吧?我们学过经典有,因为有好些饿鬼,如果你用法力加持,他就能吃到,要不然他连那个东西也吃不到啊,那也是你的布施啊。若有所施,比如你上厕所的时候那也是一种布施啊,因为有一部分众生也靠那个活着,比如苍蝇坟子啊,有好多众生喜欢那些个东西,因为他就是那种业啊,那也是布施啊。但是你要是没有带布施的心,那个就空过。你必须要带着布施的心那样才能成就那种舍施。什么叫布施心?就是你真正给他。如果没有存给他的心,那你是白白地丢掉一切,人啊,好多都是,这一辈子好多随便成就的福都不去成就,都在浪费着自己的这一切,怪事啊!凡有所施的时候,我们就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著。那为什么这样发愿呢?因为自己心里有爱著,现在自己做不到一切能舍嘛。自己做不到,可以发愿啊,把种子放在那里,等它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做到了。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著。
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开法会的时候,或开会的时候,大家聚集一起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大众聚会,本身来讲要是说象释迦如来似的,引导众生趣向菩提那个算好的,但是众生间的聚会几乎都是瞎扯,都是依无明在无明,都是在造业。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不参加会吗?要参加的。因为有这些会必须要参加,但是你在参加的时候,你发愿啊当愿众生舍众聚法,舍掉这些个聚法无意义的事,要发愿成就一切智。佛具足一切智啊,要成就一切智,要发愿成佛。发愿为因,先种好因啊!
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在自已非常危险,灾难来临的时候,发愿: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也就是说等于在发愿:不要象我似的遇到这些危恶灾难。那你们一定能永远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因为这个厄难是你的障碍,最大的障碍,是身心的障碍,所以说在此时此刻就应该这样发愿。记住,发愿谁能得到?自己能得到。那众生能不能得到?能。就是在你得到之后,成就了之后,由于你发过愿,有这种愿力推动你,就会带动众生去做好这些事。实际首先成就的不是众生,是你自己。那众生成就不成就?那都不一定啊,一定要他信你的时候,愿意接受你教训的时候,你给他这个利益,他才能成就的啊。
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每个人都会有舍居家的时候,比如说你总要去上班吧,你临出家门的时候那一刻不就是舍家?就要发愿,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无障碍的出家,出家以后能无障碍地能得以解脱。实际这个愿非常好,天天都出门进门的时候,那你出门时候就应该发愿这个,发愿众生都能出家无碍心得解脱。
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到寺院去,就要发愿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什么叫无乖诤法?乖就是违背的意思,诤是诤论的意思,在佛法当中是无诤的;也就说呢,我们大家到寺院里去,不要去做违背佛法的事,也不去做诤论的事。那大家记住了:不要做违背佛法的事,更不要去做诤论的事,无意义的啊,诤论只能说你造口业,我造口业大家都造口业。真正说经讲法不是造口业,要知道时地人法的,要知道根性的。如果说硬诤,想诤出个干什么来,想去违背佛陀的教训诤出个什么来,那不是在说法,那叫冲人,那叫滋养我慢,那个最后修到哪儿去了就很难讲了,就不好讲。所以我们进入寺院就应该发愿,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我们要演说法,要演说这种无违背无诤论的法。
诣大小师,当愿众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进入寺院就会遇到师父了,遇到大师父,小师父,你不管他什么师父,遇到师父们你就要发愿:当愿众生巧师长习行善法。这里面涉及一个巧事师长,什么巧事啊?前面讲善事于佛,现在讲巧事师长。什么是巧事?就是要巧妙地侍奉师长。那具体怎么样的巧事师长,在广论里有列举得很清晰,不管在家出家的都要学习。出家的,在出家时就要学的,就是沙弥律仪,沙弥律仪上就有讲如何事奉师长?那都要做到。做不到就坏了如来规则,坏了如来规则的人,是一切法不得成就的。所以说遇到大师父,小师父,管他什么师父,遇到师父,都要发这样的愿,当愿从生都能巧妙侍事师长,跟师长一起呢去习行善法,最善的法就是佛法。
求请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求请出家,见到师父,善心萌发了,善根萌发,这个时候想出家,想出家的时候就要求请出家,求师父啊,请师父认可同意。求师父这个时候就要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出家干什么呢,出家不是为了吃喝玩乐,出家不是在那块儿为了名为了利,不是我在那儿怎么着了。出家是为了得不退转法,只有不生不灭的法才是不退转的法啊。为得不退法心无障碍,要不然的话,大家没有发这个愿的话,你就是出家了心也有障碍。再一个你就是出家,你也不是得法,不是为了法出家的,你就更是心里障碍无穷无尽 。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刚刚是在求请出家,现在师长同意了,就脱去俗服。记住,你现在也可以,睡觉时天天都要脱服,这时候发愿: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为什么这个脱去俗服与舍罪诸轭联系?实际确实是啊,大家看看俗人都是干什么呢,都在贪嗔痴慢疑啊,追名逐利培养贪嗔痴慢疑这不都是罪恶吗?那我们在脱衣服的时候就想要到了,什么是如来法服啊?就是清净的,具足无量福德的,应该向往这个舍掉那个。但是在家人天天发愿,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这个善根种得就非常好了,久而久之一旦你这个因开花结果那就非常殊胜啊,你就会勤修一切善根,就会舍掉一切罪轭。假如各位过去修过这个法门那现在自然能做到。你们都自然能做到的事,那还需要我再说什么呢?你们保证都是大法师,说心里话,你就会见到什么样的人做师父徒弟,保证我就做最规范的弟子。希望你们好好努力啊。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这是一个环节,从初进寺院见大小师父,脱俗服,现在剃除须发,你经常理发可以用这个事,剃除须发,胡须头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实际这个很好记,多少头发有多少烦恼,这么多烦恼都离开它,最后达到究竟寂灭的境界。
著袈裟衣,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披袈裟的时候,大家没有袈裟披的怎么办法,那你就穿衣报的时候,着衣裤时,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因为披袈裟干什么呢?就是要立心无所染的规纪,才能有大仙道,就是佛道。
正出家时,当愿众生:同佛出家,救护一切。正出家时,因为头发也剃了,做出家师父时,应该发愿同佛出家,同佛一样出家救护一切。我们出家就要象佛一样出家,佛当时出家也是为一切众生苦想办法解除,我们出家也要象佛一样出家去救护一切众生,做一切众生的依靠。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自从我们归向佛陀以后,我们就应该当愿众生也跟我们一样归向佛,也都能去绍隆佛种。什么叫绍隆佛种呢就是出家,或者做在家的菩萨,出家的菩萨。不管在家菩萨出家菩萨,比如说你发愿,一切众生都能做菩萨,菩萨呢就是佛种。绍隆佛种就是培养佛种,培养菩萨,菩萨就是佛种。当愿众生他们都能培养一批一批菩萨,都能让他们都发无上道意发起成佛之心。众生能不能培养菩萨来?不一定啊,但是你将来也都能培养一批一批的菩萨了。所以说,自从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培养一批一批的菩萨让他们都发无上意,这无上意就是无上道意,就是成佛。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于法,当愿众生都能象我们一样,归于法,都能深入经藏,愿他们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自归于僧当愿众生都有能力统理大众,而且在统理大众过程当中都无障碍,无障碍地统理大众,实际这个是你在种因,一旦有能力后是你有这个能力在统理大众,而且是无障碍的。
受学戒时,当愿众生:善学于戒,不作众恶。==受学戒时,戒律是什么?戒律就是不让你去造恶。不造恶就没有恶报,违背戒律的都有相应的恶报。所以说如来制定戒律,就是告诉你:什么事不让你去干,干了对你没有好,只有坏处。什么事是可以做了,必须做的,做了就得好处福报就广了。这就是戒律,就是告诉什么是不能做的,什么是要做的。那么我们在受学戒律的时候,应该发愿,当愿众生善学于戒,善于学习这个戒律,不要把戒律学成一种深严的那种规纪,要知道戒律真实含义,就是让你离苦得乐。什么事能招感苦,他告诉你不能做就不能做,什么事能得乐能得福能智慧戒律上规则你必须做,你必须做,保证你就得好。那么受学戒律的时候善学于戒不作众恶。
受阇梨教,当愿众生:具足威仪,所行真实。==阿阇梨教就是规范师,规范师有好多种,有和尚阇梨教就是亲教授,阿阇梨教就是规范师,揭摩阿阇梨,教授阿阇梨教就是规范示现,揭摩阿阇梨成就你的戒律,和尚阿阇梨就是传戒大和尚。实际来讲,和尚就是亲教师,就是自己的师父。那么在接受师父教训的时候,当愿众生具足威仪所行真实。接受师父的教训以后,自己应该努力地去做,具足威仪地去做,每做一点都要真实的去做,不要谄曲的做。所行的一切都要真实的,不能谄曲的。
受和尚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什么是和尚?就是亲教师。现在有点变味,现在丛林里的方丈就叫和尚。实际正统的佛经叫法就是亲教师。亲教师就是和尚,受和尚教训,入无生智,进入无生智,从这里面大家看到,一定要掌握无生智的才叫和尚,什么是无生无灭的,要真正进入无生无灭的智慧才叫和尚。当愿众生象自己一样进入无生智,到无依处。什么是无依处?因为一切是不可靠不可依赖的,你在去依靠再去依赖那就是自寻烦恼了,真正到达无所依处,那你也就自在了。
受具足戒,当愿众生:具诸方便,得最胜法。==受出家人的戒律,叫具足戒,具足三坛大戒啊,所以叫具足戒,受具足戒时,当愿众生具诸方便得最胜法。具足方便方法,记住你想得最殊胜法的时候,你要具足方便方法你才能得法。要没有方便方法想得法极难极难,比如我们现在听法,闻思修,闻所生智,思所生智,修所生智,光闻就够瞧吗,要具足众多的方便,比如说与法的因缘,与师佛的因缘,以及这个成就法的因缘,比如说五根五力就是成就法的因缘。比如学法的因缘,你首先要遇到这个法,再一个师父的因缘,师父的境界,师佛是在一法中成就的境界。五十三参善知识他们都是一法成就者,从一法中他有这个境界足给人说法,如果不成就那个境界,是不能跟人说法的。要与师傅有这个缘从而才能真正感受境界上的事。想得到殊胜的法一定要具足种种的方便,不是有一种方便就得最殊胜法,不是这样。
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真正的进入房间以后,堂宇就是房舍,家也好,发愿当愿众生长升无上堂,什么是无上堂?再没有比它高的,什么是无上堂?就是佛,佛法,佛法的境界以及佛法里最无上的境界,在无上堂里去安住不动。
若敷床座,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出家人打坐,座位叫床坐,床坐叫具,展现叫敷,在敷床坐时,开敷善法,见真实相。这点很重要,打坐之前,或你侍候其他师父打坐,一面辅好一面发愿: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因为见真实相与禅坐有关系,通常来讲在一心地进入禅定就见到诸法空相。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打坐的时候,各位不妨打打坐,不一定见到真实相,端坐的时候跟佛的姿式一样坐好,这个时候发个愿: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先发个愿放那儿也是好的,不再执著,坐菩提座心无所著,天天种个因,将来在你真正打坐的时候,将来这个因成就的时候,自然就坐觉悟状态上,自然你就心无所著。
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盘腿坐的时候,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什么是跏趺坐,把两个腿都盘起来,两个脚在上面,那个叫跏趺坐了,坐的时候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将来在你结果的时候所有的善根象脚似的不容易散的,是不容易动,由此对境发愿。
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打坐就是为了修行于定,修定的时候,当愿众生以定来伏心,因为我们那个心啊如猴似的不停地在树上跳来跳去,一定要找根绳子把它绑住,那个猴子才能停下来,没有绳子栓住那个猴不会停下,这个定,禅定专门摄伏妄想心的,所以必须用禅定来降伏它,究竟无余,究竟把心伏,不会有一丝余处,到达最究竟处,不再剩下一点。
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禅定有一定时可以修观了,发愿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最真实的理,如就是如如不动,实相的事。永远不违背不诤论的意思。
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因为打坐总不能在那作坐吧,总要起来的时候,就叫舍,当愿众生观诸行法,舍这种坐的时候,当愿一切众生都能知道一切行都会有始有终的,最后都会散灭,只要有开始就会有结束的时候没有一个任何一个人事物有开始没有结束,但佛就不同,佛报身,就开始没有结束。诸天神仙也一样有开始有结束的。对一切明了见的一种方式。
下足住时,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打完坐脚落地的时候,发愿,心得解脱安住不动,身体可以动,心里安住解脱位上不动。
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走路的时候发愿出生死海,具众善法,时时刻用心。
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穿裙子,现在的衣服不是佛留下的法服,是汉朝平民的衣服,不是如来的法服,当时如来真正的三衣一钵,可以穿裙子,因为最初没有扣,只有一块布披在穿上,总往下掉,总会影响别人时,这个时候着下裙的时候,穿裤子时发愿当愿众生真正要穿善根的衣,要具足惭愧去做这个事。
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束是约束,系腰带,把善根束好一点,不要让善根丢掉了,
若著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获得最殊胜的善根达到法的彼岸。
著僧伽梨,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僧伽犁即袈裟,当愿众生进入第一位,最高的法就是不动法,什么是不动法就是不来不去的自性法。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杨枝比如牙膏,有牙膏的作用,要求用杨枝嚼,拿着树枝时,当愿众生皆得妙法,能究竟清净。
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刷牙时,发愿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借外境发内心的事,原本是吃的意思,把不好的东西咬掉。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瞋痴,蠲除罪法。==舍弃大便一样弃贪嗔痴,贪嗔痴慢疑害人比大小便还害人。实际说贪嗔痴慢疑害人,当大小便一样舍弃这些,所有罪业消除它。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冲水时发愿。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洗澡时,清净调柔下来,经过水的泡确实可以调柔下来,指甲泡久就柔了。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洗手,得清净手受持佛法,佛法从虔诚恭敬中得。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洗脸时,想到当愿众生得净法门,要清净的是法门,法门是不是清净,学法门时是不是带着贪心,嗔心,慢习,是垢染的。不要带垢染的法。
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开示大施舍的会,最大的施舍就是法施舍。锡杖是什么?是佛家的一个法器,非常有象征意义,锡杖有六环,三环,代表三界,代表三界九有,众生九种有情形式,都是一个自性所变现的,都是有相同的一个自性,锡杖在说明这个事。手里拿着这个锡杖的时候自然知道代表什么,自然知道要说什么,这个就是法施,示现如实的道,自性如来如去,用锡杖来示现如实道是最好,三界九有这些众生都是依一个自性而展现的。锡杖是一个成就的。藏传佛教变移也是在示现如实的道,这个是大乘佛法专权,在南传佛法没有锡杖,在示现法,在表达示。有三个大环,每一个大环又扣着小环。物质世界众生生命都是一个自性展现。三界九有都是同一个锡杖,三界九有的众生都有同样一个自性。能很好的示现如实道。
42050910
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饭的碗叫应器,具饭量的大小,也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应肚量大小,叫应器,执持应器,端碗要吃饭时要想到,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人天供,发愿一切众生成就容法器,能装下法,什么叫法器?以前我们已经常说成就九种心六种想就是标准法器,再一个圆觉经上也说过如何事奉善知识,做到了,不管你是出家在家都受天人供养。做不到出家在家的都没有资格受人天供养。
发趾向道,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刚出门走路,走马路,趣向道路的只有达到无依处才是究竟圆满的根本处。如果说大家经常发愿呢那将来自然而然趣向佛所有的行持,自然而然入无依处,现在是种因,没有这个因你想让任何一个趣向无依处,都是不可能的,一切要有因啊,受持应器也是这样,没有这个因永远成不了法器,你也永远没有资格受人天的供养。
若在于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我们已经在马路上,这个时候,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能行在佛道上,比如净土宗念佛号也是一条路,佛讲的条件一一具备,按照佛说的去做,否则就是行妄想,那不是佛道。任何一个法门也是一样,种因种好这个因,能行佛道,不是行妄想道,趣向无余法究竟法。
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走在这个路上,当愿众生,走在清净的法界上,心无障硬,心里一直在追逐梦幻的影事,这是有为的不清净的。我们要走在清净上的,心里要没有贪嗔痴慢疑没有无明的时候,就叫履净法界,心无障碍走在法界上,这个愿多好,想达到心地清净,这个愿保证达到无障碍的清净。
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走在坡路上,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要是没有吃喝玩乐怎么办?那叫心有怯弱。这是幻觉的乐,不是究竟乐。真正的出了三界,成就圣果,你的一切乐,究竟乐常乐都现前。这个时候的任何乐,就说最差的禅定快乐,初禅,世间的一切快乐都加起也不如初禅百分之一的快乐,何况佛陀的究竟寂灭的快乐。大家不知道就担惊受怕,实际有更好的快乐。所以要发愿众生
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走下坡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心越来越低,不能有贡高我慢,人修行得越高慢心越低。修行越高慢心越低,大家怎么样能做到?经常发愿。其心谦虚卑下,这样一切佛法善根才能活下来,才能生长,就象小树苗一样在这样的气温下才能生长。佛法的善根一定要心里谦下才能生长。所以大家经常发愿,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见斜曲路,当愿众生:舍不正道,永除恶见。==走在弯曲路上,发愿当愿众生舍不正道,永除恶见,因为真正的正道就是佛道,离开佛道的就是邪见恶见,邪见如同弯路一样,所以发愿舍不正道永除恶见。
若见直路,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无谄无诳。==走在直路上发愿,其心正真,无谄无诳,因为谄曲就是邪曲路的相。什么叫正,与法相应就是正,不拐弯说,依法说就是正说。
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走在路上见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并不是灰尘,是我们的尘垢(想象为尘,情识为垢)。得清净法。
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走在路上非常干净,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拔苦的心,不能干巴巴的,不能是坚固僵硬的大悲心,看到众生苦,拔得众生造地狱的业了,所以说要其心润泽,不能太刚强。
若见险道,当愿众生:住正法界,离诸罪难。==走在险路上,当愿众生住正法界离诸罪难,因为这也是一惭愧心的表现。什么样的人走在险道?心地不平的。对境发愿,没有住在正法界,发愿住正法界离诸罪难。
若见众会,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见法会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人有不同的根机,当愿一切众生都能说甚深法的时候,讲法的人听法的人所有的人都要和合。这个很重要啊,如果说大家在一起都不和合的,那听法你说我,我骂你,乱七八糟的,那就麻烦了。好多你的业果就是这样,你现在没有一点善因,没有发过这个愿,没有种过这个因,那就不行的啊。所以说这块要绝对地发愿,绝对地种因。我们见一切众会的时候都要当愿众生都有能力说甚深法,实际当愿众生说甚深法,最初成就的是你自已,因为你种了这个因将来说甚深法,但是说甚深法的时候,是不是大家都在一起,你说完法都开始打起来了?有的时候也是这样,愿没有发好,有的时候会是那样。所以说我们在因上种圆满一点。在你说甚深法的时候,说法的听法的都能和合,如果这个因种好的,在你坐下听法的人都会同心合力。如果说你这个因没有种好,你听法的人就会这个说七,那个说八,另外又冒出一个人来说九,都会坚持自己的妄想,都不和合。这个大家记住,要常发善愿,保证将来万无一失,因地上不修,想在果地上求是求不到的。所以说在其他佛经里说如果修慧不修福,罗汉也要端空钵的啊,这个没有商梁的。修行多高多高,没有这个因没有这个愿,就不能说甚深法,一切和合大众的法会,但是你光注重说甚深法,一切和合小看了,将来在你那儿听法,你能说甚深法,听法的就不和合。记住啊,一点一滴,一个细节你千万不要以为没什么,你真要仔细琢磨起来它就有什么了,非常严重的事,也就说你没有这个愿没有这个因永远不会结这个果。
若见大柱,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至寺院看柱子等,就要发愿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见到大柱就要这样发愿,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因为在我们心中这个诤,互相争,争名争利争我啊,争这个争那个,这个争的心啊就象那个柱子一样支撑着自己。每一个众生能支撑自己的就是这个争,如同大柱一样支撑自己就是这个争,人要无争了也就无我,无我了就脱离轮回就解脱了,这是一个根本。我们在见到大柱子的时候就要知道,它能撑起来的是一个佛殿,是一个桥梁。但是我们众生能撑得起来的就是这个争,你我为中心争名争利争物争财争人,什么都争。如果说这个人无争了这个人也就是无我,就脱离轮回了,所以能支撑起来这个我的就是这个争的心。那么我们见到大柱的时候就发愿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没有忿恨不存在着争了。因为好多争因贪而起,贪不到就争,恨也争,没完没了的争。
若见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敬礼。==众林指的寺院大丛林,见到寺院的时候就应该发愿,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敬礼,当愿一切众生都要知道,这个寺院一切诸天神仙都要敬礼的事,一切众生都要知道这个事,发个愿干什么呢,在你成就后可以引导众生去这样做,记住任何一点一滴都要先种因,才有果的啊。
若见高山,当愿众生:善根超出,无能至顶。==我们经常见到高山,有些寺院在山中,见到高山的人就应该发此愿,善根就象山一样超出地平线,不光是要超出地平线,还要达到无能至顶,就是没有办法达到最高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这个善根是最高的,没有人能跑到我们的善根的上面去。叫无能至顶。
见棘刺树,当愿众生:疾得翦除,三毒之刺。==凡是见到带刺的植物的时候,你就应该这样发愿。三毒就象刺一样,这个贪嗔痴就象三毒一样,只要身上有这个刺在,保证让你痛。如果说大家为了方便发这个愿,将来就可以搞一点带刺的植物养着,天天看着它发愿。再一个呢你也可以把它扎到身上试试,看痛不痛?众生啊就是这么怪,他明知痛还要抓,有的不知道痛就敢上去抓,结果把刺抓到手上就痛得哭,无知的人就象三岁二岁小孩似的,不知道那个刺能让人痛,他又喜欢,马上去抓,狠狠地抓,结果他把刺抓到手上了他又哭,那是小孩子相,实际现在很多人都跟三岁二岁的小孩一样。为什么说呢?因为贪嗔痴三毒,他不知道那个是毒,他认为非常好玩,真好玩,就狠狠地抓,抓完了后就痛,他就开始怪,怪这个花不好这个树不好啊,他就不怪自己抓那个不好,完了还说这些花啊树啊干啥那么可爱呢,我抓你,你还让我痛。记住,万法本闲,唯人自闹。你要不抓就不会痛了,你死命抓当然会痛了,这个不是树的责任也不是花的责任啊,是你要抓的这个责任。愚痴的人就会是犯那个病,有智慧的人他就知道那个是毒是刺,这个刺不能挨,这个东西啊不能碰的,只能看,你看啊他不会伤害你。你要碰啊它,他就伤害你。所以说我们在做一切事的时候,如果说你没有贪心,没有嗔心没有愚痴心,你可以不妨去做一切事,如果说你有这个心,是有这个心让你受痛。大家慢慢感受啊。
见树叶茂,当愿众生:以定解脱,而为荫映。==什么意思呢?我们看到树叶非常茂盛的时候就想到最热的天走在沙漠里看到一个大树,树叶非常繁茂你肯定走在树下乘凉。就应该这样发愿,我们要躲在以定解脱为树荫下来乘凉,这块才真清凉,真自在,才最安乐。禅定,就可以进入初禅快乐,二禅快乐,那个才是真正的永恒不变的那种安宁自在和快乐,而且呢在这种定的大树下,你得到最好的一种享受了,所以说大家要发这个愿。荫映,就是在树荫下,我们躲在树荫下来享受大树给我们带来的这种安乐,禅定就象树叶茂盛的大树一样,我们躲在禅定之下再永远不会受烈日照耀的那种苦了。
若见华开,当愿众生:神通等法,如华开敷。==大家经常看到花,愿意买花养花,见到花开的时候就发愿,当愿众生:神通等法,如华开敷。神通啊智慧啊辩才啊能力啊,这一切一切都要象这花似的一定早一点开放,象这花一样开放,所以大家有时候可以养一养花。有的人养花,天天望着花开就知道了,这个花开也是要一点一点时节因缘成熟了花才开了,我们修定呢也是一样道理,从你种下种子一点点养,一直养到花开,那么自然就有了这个花了。花开了才有这个花了,花没有开就没有花了。那修禅定的人呢也是一样。你刚开始种因,刚开始修肯定不会有这些,但是天天修,花天天在长,长到最后就有花蕊了,一点一点展现这个花,我们修禅定最后成就的神通智慧和能力呢就是如同我们现在修行的花。神通就是花报,还有辩才能力啊,就是神通给你带来的花报。它的正报是解脱,它的果报是解脱是出三界,它的花报是种种神通智慧能力。
若见树华,当愿众生:众相如华,具三十二。==大家经常可以看到树开花了,开花的树,梅花,梨子树,树在开花的时候,你见到了你应该发愿,当愿众生众相如华具三十二。什么叫众相如花呢?就是佛的三十二相,每一个相都是具足的,就象花一样,这个花啊,人人看到花他都不会生烦恼心,人人看到花都会生起欢喜心。那佛的三十二相也是一样,由于佛具足了这些种种,也就是你看到哪一相,无论看到鼻子,看到他的手,看到他的脚,看到任何一个部位让你欢喜,让你极限的欢喜,若见树华,当愿众生:众相如华,让众生欢喜啊,具三十二。
若见果实,当愿众生:获最胜法,证菩提道。==经常看到树开了花后结果了,一切果实,粮食也是果实,若见果实,发愿当愿众生要获最殊胜的法,要证菩提道。因为最殊胜法就是果实啊。那是诸佛所结的果实,这个果实有无量种,这个种子就是法,最后证菩提道,也就说最殊胜的法结了果叫菩提道。叫证菩提道那是法结了果,法为菩提道的正因,菩提道就是殊胜法的正果。
若见大河,当愿众生:得预法流,入佛智海。==比如在黄河边上的人最有条件发这个愿,大家不在黄河边上住怎么办?不要紧,你可以画一个黄河摆在你家里,你看到画这个黄河你可以发愿,当愿众生:得预法流,入佛智海。入法流入佛智海,我们要天天这样发愿。什么叫入法流呢?就是我们现在没有真正进入法流,因为我们现在还在修习,还在学习过程当中,还没有真正进入法流。但是我们现在正在学习,所以说得预法流。就是说我们虽然没有进入,现在就是排号了,排队。排队买票,我们现在正在排队,排队叫预法流,最后入佛智海,预法流为因,入佛智海为果,由这个预法流才能进入佛法智慧的海洋。大家知道我们这个入佛智为什么叫入佛智?几部经典里都有了。聪明的人肯定会把它记下了。不聪明的人一走就过了。
若见陂泽,当愿众生:疾悟诸佛,一味之法。==也就说我们在见到这些个现象的时候就发愿:当愿一切从生,都能快速地搞明白一切诸佛,一切诸佛的法是什么,一切诸佛的法都是一味之法,没有二样的。没有说阿弥陀佛的法是那样的法,释迦如来的法是这样的法,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法是另外一样的,不是那样。一切诸佛都是同样一味之法,都是、、、、无上菩提。虽然是一样的法,但为了接引众生,那么佛讲出来了多种多样的话,但是多种多样的话都在说着同样一个问题。所以说我们要快速地搞明白一切诸佛的法是一味之法。
若见池沼,当愿众生:语业满足,巧能演说。==这个在南方容易见些,在北方不容易见,这个池沼啊,但是也不要紧,你可以画,就象我刚才说你家离黄河太远,你可以画一个黄河,画二条线放在哪儿,很简单的事。如果没有见池沼的人也可以画嘛。若见池沼,当愿众生:语业满足,要巧能演说。这个愿,大家应该好好发,发好了以后,将来你跟别人说话的时候,或者说法的时候,你都能巧妙能演说,你有这个能力巧妙地演说,因为你语言满足了,这语业满足也是从愿来的啊。再一个大家不要造口业,不要去说别人笑话别人,或者说别人的这种事。要不然的话也会破你这种愿的。有的时候这些东西也是互相支撑。
如果你愿意说话口齿伶俐能巧妙地有能力来演说,如好多国家总统必须有这个功夫,没有这个功夫想当总统当不下,就你再会管理国家,你没有这个功夫,你当不上。为什么呢,他们首先要讲演,你这个讲演能不能巧妙的讲演,让人人都佩服你。你再高如果说不会讲演,说话就哆嗦了,要么想说东结果扯到西面去了。那这样的人再有才也当不上总统。如果说你们要是都想会说话,都想把话说得巧妙精炼,尤其是愿意讲法的人。那你应该发愿,若见池沼,当愿众生:语业满足,巧能演说
若见汲井,当愿众生:具足辩才,演一切法。==大家都会看到过水井是不?那个水井不管你停歇地永远自在的这种辩才来演说一切法。记住啊每一个愿看着有相似,前面是巧能演说,这块是具足辩才,但是都不同啊,重点都不同。巧妙的能力演说和你具足辩才去演说,各自不同啊,那都应该有的啊,缺一不可。
若见涌泉,当愿众生:方便增长,善根无尽。==这个要有泉水的地方,若见涌泉,当愿众生:方便增长,善根无尽。什么叫方便增长啊,你看这个泉水总冒,总冒总是没完没了地冒,无穷尽的,我们善根和方便都要象泉水一样,永无穷尽涌现出来,生生世世,念念涌出来无穷无尽的善根和种种方便。
若见桥道,当愿众生:广度一切,犹如桥梁。==见到桥梁的时候我们应该发愿当愿众生广度一切犹如桥梁。似乎这个大家呢有的地方方便一些,天天能看到桥,实际你仔细看这个桥,这个桥梁啊有桥在,这个人不需要在水里泡着就可以从此岸到彼岸。要么就要有船。船也好,桥也好,我们见到了就要发愿,我们要度一切众生,象桥一样象船一样要承载着众生,也就说等你去发愿把自己变一座桥,什么叫把自己变成一个桥呢?也就说你真正担负起来度化众生的责任,你愿意众生从此岸到彼岸,整个这个过程你永远有你在,你只是他脚下的一个桥,这个做桥啊,有时候很不容易啊,因为有时候你又要做老师同时又要被众生踩着走,而且有的众生啊有时候不知道尊重桥,桥上吐痰的,甚至拉屎拉尿的都有,甚至严重的呢跺二脚,骂二下,这个桥不好。他明明受着桥的利益,他还说桥不好。完了有的人还说,我见过的桥有多好多好,那么呢你这些个都要接受,就象个桥似的默默地接受这一切,同时呢还继续地做好自己这个桥,不要因为那个吐痰,我这个桥收了不做了。或者说呢这个桥没有其他桥好,那你就走其他桥去,我这个桥拆了不要了,不能自己拆自己的桥啊。也不管别人怎么样吐痰怎么样说,怎么样跺脚你自己做好你自己的事,你仍然是个桥梁就对了。刚才讲只是在比喻地讲。
若见流水,当愿众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我们见到长江黄河有流水,实在不看自来水也行,若见流水的时候,当愿众生:得善意欲,记住,佛菩萨并没有反对我们欲望,没有说让我们把所有的欲望舍掉,还要我们得,得善意欲,要洗除惑垢。象流水那样常常生起来善的向往心,洗除我们的迷惑污垢。
见修园圃,当愿众生:五欲圃中,耘除爱草。==花园或家里的小花园,在城市里工人除草管理,修整花草时发愿,当愿众生:在五欲的园圃当中,我们要耘除爱草,并没有说让你绝对舍弃五欲,但是你能不能在五欲中无碍?什么是碍?就是喜欢向往得到。如果喜欢向往得到,那就不能脱轮回,那是轮回的因。也就说你可以拥有五欲但是你并没有喜欢它。比如,人人每天喝水,是吧?但是没有几个人爱水,因为水来得太容易了,没有几个喜欢它,只是需要它,不象沙漠地带没有水的地方,通常在非常少的喜欢突出。爱是轮回的根本,要除掉它。如果高明的修行人能在五欲当中除掉爱草。
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这个无忧林,有一种树叫无忧树,很多的无忧树叫无忧林,可以画,内心发出这些个,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因为记住,一切忧愁恐怖都是从哪儿生的啊?都是因为贪爱。有贪爱就有忧愁恐怖害怕,如果没有贪爱就没有忧愁恐怖担惊受怕。比如来一个贼偷你家的大粪你会忧愁吗,你会高兴,因为他在帮你的忙。要是在你最喜欢的点,他来算计,忧愁恐怖就来了。所以说没有贪爱的时候,忧愁恐怖绝对不会有的。大家常发这个愿,将来自然而然没有忧怖了。就自在了。
若见园苑,当愿众生:勤修诸行,趣佛菩提。==见到花园时,就应该发此愿,因为花园的花草有很多种,勤修诸行,最终趣向佛陀觉悟。
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喜欢打份的人,发愿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用三十二相来庄严自已,那个多好呢?
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一点装饰都没有的人,见这样的人时候就发愿,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头陀行就是舍掉一切饰好,来对治贪心。
见乐著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乐著人,有的人非常乐于执著打牌听歌的各有各的受好,看到他的爱好执著的人,就发愿:以法自娱,从法中来自我的娱乐,从法中去欢爱不舍,有这样的欢爱心不舍心去乐法。将来的你,会象现在非常执著,比如有人喜欢打牌,不睡觉也行,不吃饭也行,必须要打牌,打牌就非常快乐,不打牌就非常烦恼 ,那这样的人反而成了你将来的一种果,你会对佛法有种偏好,自然而然喜欢佛法不离开,离开了就无可奈何,记住对境发愿,有时见到不好的人,不好的事,反而能成就你的最好最好的事,关健在发愿,有时在对境的时候顺境发愿,有时逆境发愿。这个是逆境发愿的一种。
见无乐著,当愿众生:有为事中,心无所乐。==看无乐著的人发愿,当愿众生:这些有为的事中,心无所乐。一切为吃的为穿的为玩的事,有这个可为,有那个可为,有吃的可为,有穿的可为,有玩的可为,这一切有为的事中,要心无所乐。反过来,对无为的事呢要心有所乐,对有为的事,心无所乐,才对。大家要明白义理,发愿就好发了。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见到一个非常欢乐的人,我们马上发愿,当愿众生:常得安乐,而且乐供养佛。乐:兴趣、爱好、瘾,这个世间人的乐,一般都是吃喝玩穿等乐,对那些东西有兴趣有爱好有瘾,这时就要发愿,乐供养佛,就是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瘾放在佛法中,忆念佛功德上。
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见到苦恼的人时候,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因为这个世间苦恼人多,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根本智就是离一切妄想分别的智慧。
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见没有病的人发愿,当愿众生:入真实慧,进入真实慧的以后才永远的没有病恼了。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医院门前全是疾病人,发愿,当愿众生:要知道身空寂啊,色即是空,要离这个乖诤法,什么叫乖诤法?违背,诤就诤论,要离开这个违背空寂以及争论空寂的事。
见端正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常生净信。==见长得端正的人,发愿当愿众生:对于一切佛菩萨,都能常生清净的信,不带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的信。
见丑陋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著。----见长得丑的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著。谁也不愿见到丑陋人,都不愿意见,发愿对不善的事要不生乐事的,不喜欢那些个不善的事。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见到报恩的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那要报佛菩萨的恩德。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见到那些忘恩负义的人发愿,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因为忘恩负义的人是最大的恶人,强盗都不忘恩, 还讲义气,所以说背恩的人是极大恶人。对一切恶人不加其服,因为加其报,你在种恶因,你将来也会受果的啊。所以说他种什么因是他的事,你种什么因是你的事,等于发愿将来永远不去发恶愿,不去种恶因。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见到沙门修行人,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沙门是修行人,发愿当愿众生都要象沙门学习,沙门最重要的事,就是寂静,与法相应,调柔是寂静的正因,寂静是调柔的正果,寂静第一是最根本处。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相当见到达官贵人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因为当时在印度的婆罗门他们也是修行人,他们相当于在家的修行人,沙门相当于出家的修行人,婆罗门教是梵天教,在中国可以见到道教,也有信这个那个,见到这个也可以发愿,永持梵行,离一切恶,这是逆境发愿,因为他们是外道,当愿众生,修学佛法,离一切恶,和这个境界相反。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见正在苦行的人发愿,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依苦谛去修苦行,比如说这些个苦行的人是二乘行人,要知道苦集灭道。一般大乘行者,持意想声闻法成就的人,护国仁王波罗密,达八地,要修声闻法去教化那地的人,声闻乘的重点突破苦集灭道。任何一个事要感受它才知道,真正苦行未必去感受,不一定是受苦。依众生的感觉来讲,依苦谛,观世间的一切苦,观一切苦以及苦是那儿来?怎么样灭掉它?如何修道?见到这类人发愿,愿他们达到究竟处,二乘人虽然成就了,但不是究竟处,我们发愿要达到究竟处。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德行很高的叫操行人,我们见到这种人的时候要发愿,当愿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也就说我们也要象这种人一样,这叫顺境发愿。
见著甲胄,当愿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看到身上披甲,见到军人时发愿,当愿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趣向无师法,什么是无师法?自性法就是无师法,不是靠师父生长起来,也不是自已生长起来,无师法就是自性法。
见无铠仗,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看到军人没有带武器时发愿,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见到杀人的发愿,永离一切不善之业是逆境发愿。
见论议人,当愿众生:于诸异论,悉能摧伏。==看讨论事讨论人的时候发愿,当愿众生:于诸异论,对不同的事不同的理论,我们要有这种智慧辩才都能真正说清讲明白,让他知道真正错在什么地方,悉能摧伏。
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得清净命,不矫威仪。==以正业活命的人,不是用邪业活命的人,发愿当愿众生:得清净命,不矫威仪,不坏任何一种威仪。
若见于王,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如果见到国家主席,发愿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若见王子,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见到王子,这个难见一些,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因为一切佛的弟子都是从法化生,因为你这个人法没有成就不配做佛子,都是从法化生这才是真正佛子啊,一法未成就的,顶多在娘胎,什么时候一法成就,就是什么出世,什么时候为佛子了。
若见长者,当愿众生:善能明断,不行恶法。==看到长者,长者通常来讲有一定经验的老人就发这个愿。为什么善能明断不行恶法?因为老人有一定的经验,因为他经过了哪个是好的,哪个是不好的,明明了了可以断定,有能力善于明明了了分清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从而不去行恶法。
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见到大臣发愿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为什么见到大臣时会这样发愿?因为大家没做过大臣,不知道大臣的事。如果一个国王交给大臣办的事,这个大臣几乎是从不间断的在考虑这个事。所以我们要顺应发愿意,这块是顺境发愿。我们是佛的弟子,世俗大臣见到国王的指令,都要无条件地时时放在心里把它做好,做得越好那个国王越欢喜。世间的大臣都能做到这个事,我们是佛的弟子,佛的命令我们是不是永远放在心里呢?是不是做得最好呢?是不是最守规纪做好的呢?如果不是要常发这样的善愿。这个说真心话大家难理解,如前面孝事父母的事,现在讲大臣,大臣真正要做的事,现在讲大家说当官的就是吃喝玩乐,实际是邪见,实际他们是很辛苦的,上面交待的事要绝对做好的。大臣这些事会绝对做好。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若见城廓,当愿众生:得坚固身,心无所屈。==过去的时候一个城外面有城墙是保护国家。看到城墙时发此愿。一个城墙是非常坚固,有这个可以壮胆,别人不容易入侵。那么我们见到这个事,这个属于顺境发愿。和这个境界是一样,当愿众生得坚固的身一样,我们心无所屈。
****一切众生自以为在修行,都是在瞎混,有好多人看着也在混,实际处处在留下一粒菩提因。如果常常用《净行品》修行,就是常在五欲,受而不受,时时善用其心的话,就能如经中所说,一切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时时欢喜自在正因果圆满,时时当下自在。当下契入了法,当然欢喜自在。
一切是自已造来的,菩萨一点一点在教发什么愿,将来得什么好,真是细致,无限的慈悲,但有些人说学那些有什么用,就等于在骂文殊菩萨,等于诸佛的老师。这个世间很危险什么菩萨都敢骂。无限慈悲文殊菩萨在我们如何成就无上菩提的正路。
越贪越贫穷,越嗔长得越丑。越愚痴越什么都不知道,不要总用贪嗔痴
43-20050911
在净行品中对境发愿的很多,在指示我们时时刻刻不管遇到什么事,不管顺境发愿,还是逆境发愿,大家呢时时刻刻地都要智慧现前,这是智慧菩萨所行持的一种法门。
若见王都,当愿众生:功德共聚,心恒喜乐。==首都,国王的首都,见到后,当愿众生:功德共聚,心恒喜乐,为什么见到王都这样发愿?因为一个国王首都,一切好的在那儿会集齐了,顺境发愿,不仅是要具足这些个世俗的物质上的功德,更应该具足佛的功德,心恒喜乐。
见处林薮,当愿众生:应为天人,之所叹仰。==当愿切众生:应为天人之所叹仰。应该作人天的示范,人天所敬仰所感叹是真正出家的修行人。
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这个里是乡里,过去所有的僧众不允许自己煮饭吃,当时都要乞食,进人家的地方,也可叫城镇,当愿众生进入深法界,心无障碍,如同我们入里乞食一样。
到人门户,当愿众生:入于一切,佛法之门。==到人家门前乞食,到别人家门前,当愿众生:入于一切佛法之门。
入其家已,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到别人家做客进入他家后,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啊。真正的佛乘是三世平等。什么地方是三世平等,体性是万法过去现在未来不变易,再一个是因果规律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不变易。
见不舍人,当愿众生:常不舍离,胜功德法。==见到不肯施舍的人发愿当愿众生:常常不舍离胜功德法,看到小气人顺境发愿,常常不舍离殊胜功德妙法。
见能舍人,当愿众生:永得舍离,三恶道苦。==看到喜欢施舍的人发愿当愿众生:永得舍离三恶道苦。
若见空钵,当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钵没有装饭时,发愿当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饭还没有煮好,碗还是空,过去乞食没有乞到,都要发愿,其心清净,象钵一样清净空空的没有烦恼。
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钵碗装满饭时发愿,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对境满碗的饭发愿,具足成就一切善法,把一切善法装在我们的心里。
若得恭敬,当愿众生:恭敬修行,一切佛法。==遇到别人恭敬你的时候发愿当愿众生:恭敬修行,一切佛法。真正的恭敬修行一切法。
不得恭敬,当愿众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别人不恭敬你时发愿,当愿众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别人不恭敬你时,你不要生气,他造他的因,你造你的因,你这个时发愿,不行一切不善之法,将来你生生世世不会去做不善的事。
见惭耻人,当愿众生:具惭耻行,藏护诸根。==见到惭愧的人知耻的人发愿,当愿众生都能具足这种惭耻行,这样就可以藏护诸根,更加的护诸六根,这样的人不会造成实在的恶业。
见无惭耻,当愿众生:舍离无惭,住大慈道。==见到无惭耻的人,发愿当愿众生:要舍离无惭的状态,要安住给众生快乐的大慈道上。
若得美食,当愿众生:满足其愿,心无羡欲。==遇到好吃的时候发愿,当愿众生都满足他们愿望,让他们心里再不去羡欲望。
得不美食,当愿众生:莫不获得,诸三昧味。==遇到不好吃的饭菜食物等发愿,当愿众生莫不获得,诸三昧味。没有好吃的时候发愿:愿一切众生没有不获得诸三昧味的,这是逆境反向发愿,真正的三昧味道是禅定的味道是非常殊胜的啊!发愿一切众生没有不获得三昧的味道。
得柔软食,当愿众生:大悲所熏,心意柔软。==得柔轮食时发愿当愿众生:大悲所熏,心意柔软。通常来讲我们是刚强难化众生,心意比较刚强不能柔软下来。怎么样搞刚强的心给调柔下来呢?必须以大悲所熏。什么是大悲?就是拔苦。你看到一个人非常可怜,你愿意拔他苦的时候,你那个心还能刚强起来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得粗涩食,当愿众生:心无染著,绝世贪爱。==难吃的食物,应该发愿当愿众生:心无染著绝世贪爱。因为众生喜欢吃好的,遇到不好吃的心里会不高兴,想要吃好的,这是心里有染着,也是一种贪爱的表现形式。因此得粗涩食时发愿心无染著,要绝世贪爱,要把世间的贪爱断掉。
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正在吃饭的时候就发愿,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我们一天总要吃饭,在吃饭时这样发愿,经常发愿,那么将来这种因成熟了结果的时候,那你时时都会以禅为食,禅的快乐为食真正地法喜充满,因为真正进入禅定以后,都是一切诸法的境界自然萌发了。
若受味时,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感受味时,品尝味时发愿,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这个愿常发,就能时时得诸佛法味,这种甘露妙法都能得以满足啊,而且我们能品尝到这个法最殊胜的点是什么,能感受到了。要不然好多人学习佛法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这个都是过去没有发这个善愿,没有这个因,有这个因就能感受佛法最殊胜的味道。
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辨,具诸佛法。==吃完饭了以后发愿,当愿众生:所作皆辨具诸佛法。我们吃饭完了,实际呢再联想到前面禅悦为食,饭吃完了,也就是说将来从禅定起来的时候,因为你吃饭肚子会填饱是吧?你真以禅悦为食,以禅定为饭,那禅定为饭能填肚子饱吗?不是,是所作皆办---就是你所要修的都成功了叫所作皆办,所要做的事都承办了都完成。我们吃饭了是肚子饱了。对境发愿当愿众生真正的所作皆办,就是在禅定,因为一切诸佛智慧神通辩才能力都是在禅定中生的。一切所作皆办,一切禅定都圆满具足。吃饭是让你肚子饱,禅定让你境界饱。境界中的智慧神通辩才能力都能饱满,这个时候真正具有了诸佛所说法的真实义境。
若说法时,当愿众生:得无尽辩,广宣法要。==说法的时候发愿当愿众生得无尽辩,广宣法要。要讲法时发愿得无尽的辩才,说话能力,要用无尽的辩才广泛宣佛法要领。
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从家出来时,发愿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每天都会从家里出来,当愿众生都深深进入佛的智慧,永出三界,就象出家一样。
若入水时,愿众生生:入一切智,知三世等。==入水洗澡时,发愿当愿众生都能进入一切智,知三世等。就是众生进入一切智慧,能知道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平等是什么,三世平等有二个,一个是自性,一个是因果规律。
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离垢,内外光洁。==洗澡时发愿当愿众生,身心离垢内外光洁。如果这样发愿发久了,结果的时候就能身心无垢,心里无垢就是没有贪嗔慢疑啊。内外都是光洁的。有这个愿,只是早一天晚一天都会兑现。如果你总在发愿,你将来总会拥有。如果发一天的愿,将来至少有二天三天的果,最低限度,如果说你真正地发起大力心来发愿,或许一个愿会结无量果,如果你天天都这样发愿,你将来就几乎尽未来际都有这种果了。记住,一切都是修来的,你有什么因,就会有什么果。大家看自己身体,对着境子看看身体有没有修过?如果修过绝对不是这样的啊,就是大家没有修过啊,没有修过就是这样的啊。真是惭愧!
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夏天最热的时候我们就发愿,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因为夏天大家几乎天天都在这种盛暑炎毒的状态之中,但是你知不知道,外在的气候一年只有夏天最炎热,让人难过一些,但是众生还有跟夏天天气一样难受的东西就是你的心。你的心有贪嗔痴慢疑的时候,跟夏天炎热的时候是一样,比如贪心持别强大的时候,那个身体会发热,嗔恚的时候,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你看也是叫炎毒。整个贪嗔痴慢疑都叫炎毒。所以说我们遇到夏天炎热时发愿,当愿众生舍离我们内在的烦恼 ,我们应该把内在的贪嗔痴慢疑的烦恼舍离,让一切烦恼都舍离尽,这样一来我们才能真正得以自在。
暑退凉初,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凉。==秋天的时候,炎热退去,天气转凉,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凉。为什么说证无上法,能得究竟清凉?因为大家从来没有去感受过无上佛法,无上的佛法确确实实给人内在清凉的境界,修到的时候自然能感受到清凉安乐的内在境界。
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在我们读诵经典的时候,在读经之前呢我们发愿,当愿众生:顺佛所说的话去做,而且要总持不忘。什么叫总持?是一部经的纲要,是总一切法持一切相,就是它的核心思想,中心是围绕着什么说的。大家天天在读诵经典都能这样发愿,久而久之在结果的时候真就能做到顺佛所说总持不忘啊。
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如果见到佛相时,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如果你这个因种好了,那将来首先成就的就是自已,能得无障碍眼睛,能见一切诸佛。常常这样发愿,你将来修行自然水到渠成见一切佛。好多人都说我们现在不需要学什么了,修行的事水到渠成啊,那都是无因计果的邪见。什么叫水到渠成啊?那就是因果啊,有因才有果,水为因,渠为果啊,也就说有因自然有果了。好多人喊着这句话不知这句话的意思。真象老天能掉下来个什么。每一点一滴都是自己修来的,不修就是没有。
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我们仔细地真实去观察佛时,这个时候发愿,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因为普贤菩萨是我们所有菩提的头吧,因为普贤是诸佛的长子,是菩萨的头,我们都要象普贤菩萨那样端正庄严,那样具有相好。
见佛塔时,当愿众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见佛塔时发愿,当愿众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在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尊重塔一样受人天供,因塔是受人天的供养啊。
敬心观塔,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共瞻仰。==以恭敬心观塔的时候发愿,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共瞻仰。一切天啊众生啊,不要有自私心,都能生起这样心来来共同瞻礼仰拜,是自己种下了生生世世这种敬心观塔的因。
顶礼于塔,当愿众生:一切天人,无能见顶。==拜塔时候发愿当愿众生:一切天人,无能见顶。大家知道佛三十二相,其中就有一相叫无见顶相,佛的无见顶相是怎么修来的啊?他就是礼拜一切诸佛,佛涅般以后他礼拜一切佛舍利,一般来讲塔都是容佛舍利的地方。不管是法身舍利,还是肉身舍利,所以说他自然能得到这个无见顶相,无见顶相是三十二相之一,你如果想有佛的三十二相,那见佛见佛塔必须要礼拜的了。
右绕于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绕佛塔的时候,要右旋而绕,就是顺右手面去绕塔,发愿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我们如果左旋而绕,那个就叫逆行是不能得一切智,是违背佛法规则,佛法讲究一切顺行,也就说只有右旋绕塔,往这一方向走是顺行,往左走是逆行。那么我们时时按规则办事自然能成就一切事,那么我们右绕于塔愿一切众生所有行持都无违背发绕塔一样,这样就能成就一切智啊。
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绕塔三圈后发愿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心不要有懈怠,不要有停歇的事,如果这个愿发久,自然而不会停歇,自然而然就快速成就了。
赞佛功德,当愿众生:众德悉具,称叹无尽。==佛无尽的功德你在赞叹时,发愿当愿众生:众德悉具,称叹无尽。我们赞叹佛的功德的时候就要联想到,也祝愿一切众生具足一切众德,所有德行都要具足,也象佛一样,让人称扬赞叹无有穷尽。实际这个愿最初结果是成就自己头上,一旦结成果的时候你就可以具足众德让众生赞叹无尽的。在你成就时,同时你可以引导无量众生也都能去具足一切众德让人称叹无尽。
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证无相法。==在你赞叹佛相好的时候,发愿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证无相法。看看这二方面都有了,无相法是自性法,是空的,佛身是有相的,有相的呢算在幻化的心用,心体心用都圆满了,身成就佛身,在心用上成就,心体上来讲证无相法,两头都成就了,大圆满法。
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洗脚时发愿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什么叫神足力,六种神通之一,这种神足通,也就说随行自在,比如说你想到那儿去,如果说运用这个神足通的时候,你想到哪里去,你一想你人已经到了,就是随其心念啊,随你一想就能绝对地整个你这个人就到了。不是妄想到了,是整个你人马上就到了。那叫所行无碍。甚到你想往生极乐世界都那么容易,你一想马上就到了。大家都说要死掉身体才能到极乐世界,那是对没有能力的人讲的啊,真正你具足神足通,你试试看,你一想是不是能到,真能到的啊。因为现在讲的是神足力,是超越了神足通,也就说生成为力了。
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睡觉时,发愿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这个愿要天天种,将来走到哪儿身都是安隐的,心都不是乱动的。
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醒了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发愿,应该发愿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那么我们睡觉醒了以后,醒了对周围的一切感觉比较灵活,这是一个睡觉醒了的现象,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周围的一切,那么我们睡觉醒了时候加上这个愿,再把它升华一步,就要一切智觉,我们不是从睡眠中醒来就行了,我们要把一切智慧觉悟全部显发出来,如同你醒了一样,一切智慧觉悟都唤醒过来,那么用这一切智慧觉悟去周于十方,那就是等于佛眼看天下了。
「佛子!若诸菩萨如是用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婆、阿修罗等,及以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动。」==文殊菩萨说,如果有菩萨他能这样用心,天天这样发愿,不论逢到什么事,看到什么事就发相应的愿。如果能这样用心发愿,他就能获得一切殊胜微妙的功德。这些功德,记住了:不是一切世间以及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婆、阿修罗等,以及一切声闻、缘觉所以不能动,他所成就的殊胜微妙的功德,这些都没有能力去动得了他功德。也就说这个因种好,这个东西谁也动不了,永远是你自已的。就是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婆、阿修罗等,及以一切声闻、缘觉,他们对你已经种好的因,都不能动,都无可奈何的。但是你没种,你永远不会有,谁也不可能给你。你种好了你一定会得,你这个要得的东西谁也动不了,永远丢不了。
以此善根忏悔发愿:弟子法忍以极大的心力,深信师佛三宝知见,境界,智慧,功德与能力,深深忏悔所有一切业习、业识、业障、诸恶誓愿,愿一切众生具足正信,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对于佛经的每一个义理与境界都能精确地把握,流畅地发挥,具无碍妙辨广宣法要,广利有情。愿此愿等真如遍现,乞求上师三宝地藏王菩萨加持,令我忏悔速得清净,所有行愿皆得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