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流失调查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36:20
摘要: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流失率及流失生去向的调查,分析中职生流失的原因,指出流失生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探讨减少中职生流失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流失生;调查;原因;去向;措施    职业教育是中国进入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而中职毕业生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企业第一线,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占初中毕业生50%的中职生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技工队伍就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青少年学生的素质下降、在校生难以管理、学生存在诸多的心理障碍、毕业生就业质量低等等。本文旨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流失率以及流失学生的去向进行调查,并提出关于减少中职生流失的几点措施。  关于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状况的调查  中职生的流失现象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已经影响到中职学校的招生,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受到了各中等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我们对2006年在校生人数规模不等的36所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专和技工学校)进行了中职生流失情况的调查。36所学校的在校生为79600人,其中流失人数为2383人,占在校生人数的3%,除去转入的学生356人,流失生中约2000人没有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详见表1。    注:1"8为省会学校;9"19为省管或市管学校;20"31为县级或区级管辖学校;32"36为民办类学校。  在调查中发现:(1)流失的男生比女生多;(2)工科类专业为主的学校,如机电维修、电工等专业(对应表1中的学校序号为10、13、18、19、23、24、30等)的流失生比商贸类专业(对应表1中的序号2、4、5、15、17、21、26、27、31等)多;(3)民办类学校的流失率比公办学校高。调查中还发现,县级及区级管辖的学校比外地学校流失生要少得多,流失率大部分在3%以下,也就是说,省管或地市管的学校(省会城市的学校除外)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学生自理能力差,其次是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各地市不允许初中毕业生到其他地市读中职,三是生活费用要比在外地学校就读省很多。    学生流失的原因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平均流失率为3%,若每个市(地市级)每年初中毕业生以5万计,按1∶1的比例升入高中学校学习,其中有2.5万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如按以上流失率推算,每个地区流失约800名学生,这些学生的流失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部门的重视。  教育部门及教育主管门仍然存在重普高轻职教的现象虽然中央提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仍然将重点定位在普高,教育部门也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情况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指标之一,因此,初中学校从来没有把进职校学技术作为教育目标之一,而只是把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看作是不得已的选择,作为教育学生的手段,将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初中毕业生作为“差生”的代名词,从而使考上中职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近几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在质量上没有出现质的飞跃。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之后,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真正地学到技术,有些号称上万人的职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无任何技术含量、凡是身体健全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严重影响到在校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学生在校时一碰到问题往往首先选择退学。  为父母读书,无学习动力这类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有厌学情绪,父母认为放在家里不放心,出去打工年龄又小,家长出门去赚钱,送到学校有人管。迫于家长的压力,这些学生选择职业学校就读,但他们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稍有不顺心,就会选择退学。  经济困难因经济困难而退学的学生不在少数,这部分学生当中有的学习成绩较好,但交不起普高的额外费用,不得已读中职学校。读中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到职校后,看到富裕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于是消费入不敷出,长此以往,家长令其退学;内向的学生则有失落感,产生自卑心理,自行悄悄退学;有的则因不拘小节,经常私自使用同学的东西,遭到同学的厌弃,不得不退学。  厌学及教学方法、管理方法落后这部分学生不在少数,他们在初中时学习较差,有的学生毕业后连分数、百分数的加减法也不会。进入中职学校后,不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方式,再加上有些学校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不当,例如,有的学校数理化、英语等课程占据很大的比重,在管理上以学生在校不出事情为主要目标,很少组织兴趣活动,课外活动基本上是自由活动。一些新办的职校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条件都不具备,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的学生也很容易选择退学。  其他有个别学生在校期间未经学校及家长同意便擅自出走,虽然是极个别现象,然而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容低估。    有关流失生去向的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有近两千名学生没有回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而是流向社会。我们通过电话询问、信函咨询、访问(含访问流失生本人及流失生的同学、老师、老乡、亲属等)的形式调查了138名流失生的去向,见表2。本调查为随机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退学的学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流入社会:  转学约占调查人数的10.9%,与表1中转学率基本相符。这部分人往往适应能力较差,心理素质不是很稳定,大部分转入所在的市县学校就读。  打工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率较大,约占调查人数的24.6%,退学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有厌学情绪。由于这部分学生没有技能,往往只能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工资待遇较低,一小部分女生从事的工作不详。大部分学生未满18周岁,少部分未满16周岁,笔者认为,他们过早打工对身心发展是有害的。  家务所占的比率较大,约占23.2%,他们的家长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认为读中职没有什么前途。这部分学生以女生为主,一般比较内向,退学后大部分时间呆在家里,做家务及其他工作。  自由以男生为主,约占调查人数的21.0%,他们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大都在外打工或家长虽然在家却想管也管不了。他们在校期间表现较差,有部分学生退学后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诱惑,如整天泡网吧、偷窃、打架斗殴、敲诈学生钱财,有的与社会上的流氓团伙势力纠集在一起,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读大学这部分人主要是三年级的退学生,就读一些非法招生学校,其目的是混一个大学文凭,至于文凭有没有用,国家是否承认,这些问题他们并不去考虑,且就读的大学从不需要验证高中段教育的毕业文凭。  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在退学的学生中,专门从事农业劳动的几乎没有。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中职学校的学生流失是一个普遍现象,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流失生的去向问题没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对流失群体如不及时加以疏理必将影响社会整体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减少中职生流失率的措施    根据上述情况,笔者试提出以下意见与措施,以减少中职学校学生的流失。  |||  摘要: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流失率及流失生去向的调查,分析中职生流失的原因,指出流失生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探讨减少中职生流失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流失生;调查;原因;去向;措施    职业教育是中国进入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而中职毕业生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企业第一线,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占初中毕业生50%的中职生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技工队伍就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青少年学生的素质下降、在校生难以管理、学生存在诸多的心理障碍、毕业生就业质量低等等。本文旨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流失率以及流失学生的去向进行调查,并提出关于减少中职生流失的几点措施。  关于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状况的调查  中职生的流失现象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已经影响到中职学校的招生,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受到了各中等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我们对2006年在校生人数规模不等的36所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专和技工学校)进行了中职生流失情况的调查。36所学校的在校生为79600人,其中流失人数为2383人,占在校生人数的3%,除去转入的学生356人,流失生中约2000人没有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详见表1。    注:1"8为省会学校;9"19为省管或市管学校;20"31为县级或区级管辖学校;32"36为民办类学校。  在调查中发现:(1)流失的男生比女生多;(2)工科类专业为主的学校,如机电维修、电工等专业(对应表1中的学校序号为10、13、18、19、23、24、30等)的流失生比商贸类专业(对应表1中的序号2、4、5、15、17、21、26、27、31等)多;(3)民办类学校的流失率比公办学校高。调查中还发现,县级及区级管辖的学校比外地学校流失生要少得多,流失率大部分在3%以下,也就是说,省管或地市管的学校(省会城市的学校除外)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学生自理能力差,其次是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各地市不允许初中毕业生到其他地市读中职,三是生活费用要比在外地学校就读省很多。    学生流失的原因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平均流失率为3%,若每个市(地市级)每年初中毕业生以5万计,按1∶1的比例升入高中学校学习,其中有2.5万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如按以上流失率推算,每个地区流失约800名学生,这些学生的流失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部门的重视。  教育部门及教育主管门仍然存在重普高轻职教的现象虽然中央提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仍然将重点定位在普高,教育部门也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情况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指标之一,因此,初中学校从来没有把进职校学技术作为教育目标之一,而只是把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看作是不得已的选择,作为教育学生的手段,将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初中毕业生作为“差生”的代名词,从而使考上中职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近几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在质量上没有出现质的飞跃。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之后,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真正地学到技术,有些号称上万人的职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无任何技术含量、凡是身体健全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严重影响到在校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学生在校时一碰到问题往往首先选择退学。  为父母读书,无学习动力这类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有厌学情绪,父母认为放在家里不放心,出去打工年龄又小,家长出门去赚钱,送到学校有人管。迫于家长的压力,这些学生选择职业学校就读,但他们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稍有不顺心,就会选择退学。  经济困难因经济困难而退学的学生不在少数,这部分学生当中有的学习成绩较好,但交不起普高的额外费用,不得已读中职学校。读中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到职校后,看到富裕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于是消费入不敷出,长此以往,家长令其退学;内向的学生则有失落感,产生自卑心理,自行悄悄退学;有的则因不拘小节,经常私自使用同学的东西,遭到同学的厌弃,不得不退学。  厌学及教学方法、管理方法落后这部分学生不在少数,他们在初中时学习较差,有的学生毕业后连分数、百分数的加减法也不会。进入中职学校后,不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方式,再加上有些学校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不当,例如,有的学校数理化、英语等课程占据很大的比重,在管理上以学生在校不出事情为主要目标,很少组织兴趣活动,课外活动基本上是自由活动。一些新办的职校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条件都不具备,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的学生也很容易选择退学。  其他有个别学生在校期间未经学校及家长同意便擅自出走,虽然是极个别现象,然而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容低估。    有关流失生去向的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有近两千名学生没有回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而是流向社会。我们通过电话询问、信函咨询、访问(含访问流失生本人及流失生的同学、老师、老乡、亲属等)的形式调查了138名流失生的去向,见表2。本调查为随机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退学的学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流入社会:  转学约占调查人数的10.9%,与表1中转学率基本相符。这部分人往往适应能力较差,心理素质不是很稳定,大部分转入所在的市县学校就读。  打工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率较大,约占调查人数的24.6%,退学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有厌学情绪。由于这部分学生没有技能,往往只能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工资待遇较低,一小部分女生从事的工作不详。大部分学生未满18周岁,少部分未满16周岁,笔者认为,他们过早打工对身心发展是有害的。  家务所占的比率较大,约占23.2%,他们的家长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认为读中职没有什么前途。这部分学生以女生为主,一般比较内向,退学后大部分时间呆在家里,做家务及其他工作。  自由以男生为主,约占调查人数的21.0%,他们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大都在外打工或家长虽然在家却想管也管不了。他们在校期间表现较差,有部分学生退学后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诱惑,如整天泡网吧、偷窃、打架斗殴、敲诈学生钱财,有的与社会上的流氓团伙势力纠集在一起,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读大学这部分人主要是三年级的退学生,就读一些非法招生学校,其目的是混一个大学文凭,至于文凭有没有用,国家是否承认,这些问题他们并不去考虑,且就读的大学从不需要验证高中段教育的毕业文凭。  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在退学的学生中,专门从事农业劳动的几乎没有。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中职学校的学生流失是一个普遍现象,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流失生的去向问题没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对流失群体如不及时加以疏理必将影响社会整体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减少中职生流失率的措施    根据上述情况,笔者试提出以下意见与措施,以减少中职学校学生的流失。  |||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小学中有21.6%"32%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中、中职学校应加强对转型期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把心理教育作为一门应付性的课程,而应当切实教育学生过好中考关,和同学、老师、陌生人相处好,使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学会看待别人的成就,学会看待财富,等等。  加强对流失生的管理流失生的管理应当纳入社会管理体系之中,在退学的学生中,处于无人管束状态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容易造成社会问题,如小偷小摸、敲诈、打架斗殴、结成势力团伙等等。学校应主动与退学学生所在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沟通,把退学学生的有关信息通报给他们,以加强对流失生的管理。  把职业教育逐步纳入义务教育之中从流失学生的去向分析,属于打工、家务、自由等情况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造成的。近两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学生的帮困力度,但还远远不够,现在一个中职生的学费、住宿费、书杂费等每年大约需要3500"4000元,加上最低生活费每月需要300"500元,每年开支将近1万元,这对于许多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较重的负担。因此,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应当把职业教育逐步纳入到义务教育中,或者是采用以工还贷的助学金形式,即学校推荐学生工作,用工资偿还学费,以解决目前技工及一线工人严重短缺的局面。  加大教育投入,改进教学及管理方法(1)中职学校要在校园建设、教学设施的添置、实习基地与实验室的建设、服务设施的完善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2)学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娱乐性,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3)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4)学校不能为了节省开支而不办或少办各类活动,相反,应当多组织生动活泼的各类活动,如辩论赛、书画展览、歌手比赛、体育比赛、技能比赛、文艺汇演等等,通过各类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才干,培养学生学文化、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处理事情的能力。(5)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严防打架斗殴、抢劫勒索、偷窃等事件的发生。(6)开展对中职学生先做人再学技能、先做好人再做能人的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觉悟。  实行分层次教育,提高就业质量中职学校的就业率一般在90%以上,但就业质量不是很高。根据笔者的调查,中职生在毕业之后一年内,仍在原单位工作的不到三成,这固然与毕业生的眼高手低有关系,但根本原因还是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因此,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以实行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办学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实行分层次教育的模式,即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较低的情况下,对那些文化基础差的中职生取消大部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代之以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其技能教育主要内容是一线工人需要掌握的技能;而对那些基础好、有潜力的中职生,以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为主,采取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输送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就业质量,吸引学生就读中职。  地方教育部门应重视职业教育地方教育部门应转变观念,职校生不是“差生”的代名词,技术工人也需要一定的甚至很高的文化素质,因此,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及舆论导向上要向职校倾斜,升入高中的人数应与高校(不包括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的人数相适应,坚决取消综合高中,职业技术学院应以招收中职毕业生为主,对于“32”的招生,笔者认为应该加强而不是削弱。以上措施有助于缓解一年一度的高考压力。  流失生问题是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中职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都应当给予密切的关注,因为对流失群体如果不及时加以疏理,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主管部门等都应重视流失生问题。    参考文献: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王宏高(1957—),男,浙江省金华商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中职学校的招生及就业工作。  (本栏责任编辑:王丽)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流失状况及去向的调查 王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