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是越大越有面子 何时告别“规模崇拜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09:27
城市不是越大越有面子 何时告别“规模崇拜症”?
2010年10月10日 09:10:31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是中国快速走向城市化所面临的空间冲突、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缩影——


北京拥挤的车流。人口与汽车数量的膨胀让城市不堪重负。 邹红摄
10月9日上午9点15分,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节目正在播出:“尾号为4730的听众发来短信说,他上课的时间是早上9点,他在北三环堵了整整一个小时,现在距离学校还有三公里,急啊!”
北京市民依稀记得:今年1月5日,一场大雪让北京的路面交通几近瘫痪;9月17日,一场小雨引发了京城暴堵,市区晚高峰拥堵路段峰值达到创纪录的140条……调查数字显示,北京市民每天平均上下班在路上消耗的时间为40分钟,居全国之首。
于是,有媒体评论——首都变成了“首堵”。
不只北京,武汉、西安等地的市民都在承受“堵城”之困,长沙将斥巨资建造“地下交通网”以破解“堵城”困局,广州也在急寻治堵出路……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脚步的加快,提升了社会文明水平、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财富。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病”暴露出来,让人们不得不反思城市发展所走过的道路。
“不是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
背景提示:十年前,谁能预料中国汽车业发展如此迅猛——继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位居世界第一后,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预计将突破1500万辆。仅今年上半年,北京的机动车增加了34.5万辆。十年前,谁能预料城市人口膨胀如此之快——2009年末,北京全市实际常住人口1972万,流动人口已超千万,这意味着,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800万的目标提前10年被突破。
谈及北京车辆剧增的话题,北京汽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汽车排放技术总监肖亚平深有感触:“我们办公室一共有12个人,有6个人居住在五环附近或者五环以外。他们上班的路程都超过60公里,如果不开车,每天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开车的话这个时间可能会缩减很多。这种状况下,不开车怎么办?”
“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太快。” 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说,“十年前甚至五年前,谁也不会想到,人口增长如此迅速,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如此迅速。”
众所周知,出行机动化和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北京,400万辆机动车中有300多万辆是私家车,占比75%以上。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小汽车数量的激增。”国家信息中心资源部主任徐长明分析说,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三年人均GDP买得起一辆车的时候,是这个国家中等收入阶层进入买车时代的开始,也意味着汽车产业发展进入高速阶段,销售量年均增长速度一般在20%左右。
徐长明介绍说,在重化工业化阶段(重型化的工业,通常与轻工业、服务工业、高科技产业相对应),伴随着城市化,人们在这个时期的消费主要是在住行。我国从2000年开始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从而进入住行消费为主的阶段,汽车开始大规模普及。
然而,汽车保有量的剧增只是拥堵的一个方面原因。
城市交通拥堵的背景是正在迅速城市化的中国。
联合国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极为迅速,目前全球共有50万以上人口城市961个,其中中国占到236个。报告预测,到2025年,中国又将有107个城市加入这一行列。2009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6.22亿,占总人口的46.6%。
城市规模不断趋大化造成的交通拥堵、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正在考验着城市的忍耐力。
搜索更多城市病 的新闻
公共资源为谁服务?透视交通拥堵背后的“城市病”
"城市病"为何又让人们欲罢不能?
谁能医好“大城市病”?
化解“城市病”危机考验中国智慧
以人为本是治疗“城市病”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