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47:55

            血汗中的呻吟与远山的呼唤  ——直面中国的乡村教育  作者 马伟茗   

在当代中国被誉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泰斗——费孝通老先生在1947年完毕《乡土中国》的编写之后,中国连续几十年直到如今再也没有任何一篇关于乡土中国描绘和深思的文章可以在公认的情况下“与之抗衡”,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推翻费孝通老先生的观点,或者说非要“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是我觉得社会学和人类学不是语言文学,也不是文学著作,确切地说,我们的专家、学者的初衷绝对不是把社会学著作和人类学著作当着文学著作来书写。以共享一代又一代读者。

 

社会学和人类学是一门以社会现实为基础来描绘和描述客观存在,进而就问题本身和问题的根源给予较强的分析和深层次的透视,对社会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社会学,还是人类学都应该以书写社会现实,揭示社会中的问题,换句话说,社会学和人类学没有停止的时候,永远是一浪又一浪,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文章、新的思想、新的看法、新的见解……但是我并不是说新的东西出现就是对以前的东西的否认,我的意思是说,任何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著作与研究都是对他当时那个特定社会时期的个人理解、观察后的一种思考,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很多社会现实和社会客观存在都得变,那就不可能有任何一位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可以写出那种“放之四海皆可用”的社会学或人类学的著作。

 

社会学和人类学是直接与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学科,遍及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努力寻找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定期终极目标,也就是永不停息地向更高、更适应时代规律的方向前进。每一个时代都有对这个时代的描述和研究,没有真正的问题预言家可以预见将来社会间会有什么样的社会问题,也没有真正的时间倒回隧道可以让我们本我亲身去感受那个“离我远去”的社会现实。无论是社会科学研究,还是自然科学探索,没有任何永恒的事物,没有任何绝对静止的事物,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作为社会学人类学的学者、包括那些社会学人类学的专家、教授们,我们都应该本着开拓进取,创优争先的精神,永远恪守学术研究不离田野调查这个信条。正如毛主席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费孝通老先生写于1947年的精典之作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对了解和研究那个特定的社会、历史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有部分专家、教授们把《乡土中国》中的许多观点和费老在书中提及的诸多社会现象作为当今的研究理论,似乎有些费解啊?对任何社会著作的研读都应该本着质疑的态度,以事实为根据,以观察、调研为理论。我觉得对任何学界名人的盲目崇拜、对任何学界名著的一味盲信、盲从都是对学术本身的亵渎。没有永恒的真理,只有不断的探索!

 

选择了社会学和人类学,就选择了无私奉献,就注定要从田野调查开始,永远不能忘记田野调查,走向田野、进入田野、成为田野人!作为我个人,坚决反对站在“象牙塔”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坚决反对坐在会议室里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我们的所有专家、教授、学者们都应该有那种“不能舍身实验室,应当埋骨边疆尘”的信条!

 

(一)·问题的引入:

 

在农村生活了十几年,和那贫瘠的土地,和那朴质的老农,和那睿智的儿童、和那山、那水、那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深深的渊源!自己成为幸运的孩子,在家庭和家人的鼎力资助下,在中考、高考的冲杀下,我终于走出了那一座座似乎可以压制所有人的大山,离开那贫瘠的土地,泪别了家乡了父老乡亲,来到了北京这个众人羡慕的地方,进入了北大这个让我梦寐以求的学府!

永远忘记不了离开家乡时,家乡父老乡亲对我的殷殷教诲,家族长辈对我的教导,还有那一群和自己同甘共苦的朋友和那一群群在比我小得对的孩子们,他们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是对教育的羡慕,对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憧憬,对农村现实教育的无奈,同时他们也希望我能够尽我最大努力做一些什么?进入北大这么久了,我也在思索:我究竟该做什么,我可以做些什么,我能够做一些什么?提起笔来呼吁一下我们的教育是有必要的,可是我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发出过喉咙。

 

偶尔看看新闻,看见关于教育的报道令我不由得心里一振!中国乡村的教育路在何方?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我在四川农村呆了十几年,亲眼看见了和我同辈的朋友、同学的求学失败的全部过程,亲眼看到农村现在的贫穷现状,亲身体会到作为农民子女在城市生活中所遇到的尴尬处境,亲身体会到农民们为了自己子女的教育而付出的代价,亲耳听到了那一桩桩农村子女在教育社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痛心遭遇!

 

我去过令人神往的雪域高原,看见了那里神秘的牧民孩子们教育情况;我去过茫茫的青海,看见了格尔木大风下农村孩子们的教育;我去过干燥的甘肃,看见了省会兰州和国家级贫困县定西的教育差距;我去过山城“棒棒军”统治下的重庆,理解了郊区与市区截然不同的教育质量差距;我去过楚地、山峡湖北,看见了武汉、襄樊、宜昌三个城市教育的差别;我去过喀斯特地貌显著的贵州,看见了贫瘠土地上养育的农家子弟在学校中的畸形待遇;我去过塞上明珠宁夏,看见了农村教育的悲惨情况;我在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长大,从农村走到城市,亲身感受了城乡教育之间的绝对差距!我的眼泪为农村教育而留!每当看见农村那一张张渴望学习、渴望知识的面孔,我的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

 

当城市里的妈妈在讨论如何对自己未来的宝宝实行胎教的时候,是否有人想过,我们农民家的妈妈们在干什么啊?她们在那贫瘠的土地上劳动、在为了生存而劳动,而起早贪黑地超负荷劳动!

当城市里的宝宝刚刚出世的时候,全家人都来宠爱,亲朋好友买来的都是高科技的产品,吃的都是什么高智商的东西,用DV、照相机把这些都保留下来,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就在此时,是否有人又想到我们的农村,妈妈在乡镇上那破难的产房里生下孩子,为了节约那来之不易的金钱而尽快回家,吃的还是那些东西,偶尔可以多吃一些肉什么的,宝宝们玩的都是最简单不过的玩具,留下的都是淡淡的回忆!

当城市里的孩子们在高科技下迅速成长的时候,当他们在接受先进网络文化的教化下的时候,当他们在浩瀚的书籍中博览之时;当他们在学习什么吉他、二胡、钢琴、绘画等艺术特长的时候,当他们在吃麦当劳、肯德基的时候,当他们在讲说英语的时候,是否有人又想过,我们的农村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弱小的身影晃荡于那片茫茫的原野或者是那崇山之中,他们在和他们一样的小伙伴玩着亘古不变的“家家宴”的游戏,他们在田野中和青蛙、蟋蟀为伍,他们在“享受”王二小放牛的故事情节,他们在学习父辈们的“棍棒”教育,他们的身影又时常出没于那片田野之中,他们已经学会了做饭、烧菜、洗衣服,他们不知道什么叫KFC、Internet,他们只知道“外国”是一个对待中国不好的“国家”。

当城市里的孩子们在小学里苦战奥数的时候,当城市里的孩子们考试的压力下痛苦不已的时候,当城市里的孩子们在初中被老师、家长压制的时候,当城市里的孩子们在中考时挑灯奋战时,当城市里的孩子们在高中普遍接受魔鬼似的训练时,当我们的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在抗议我们城市里孩子们压力大的时候,当我们有的所谓的专家、教授、学者在振臂疾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时候,当我们的国家拨给城市学校巨资用于学校硬件设备的建设的时候,当我们还在为我们的城市孩子们失学和社会负面影响鸣不平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否有人想到了,我们农村的孩子们平淡地接受乡间教育,还在学校里自由自在的玩耍,在家里悠闲得看电视,没有机会和前途的他们看明白了许多东西,而他们的家长们多么希望他们的子女能走出那块贫瘠的土地啊,有金钱铺开教育之路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可农村教育的残酷现实让他们不由得直摇头,那是血汗在呻吟,那是大山在呼唤——教育为什么不公平?城乡差距与贫富分化何去何从?

 

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新的生活力,使学生向上发展;我们深信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成助力!

血汗在呻吟,大山在呼唤。让我们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那些农村的孩子们、为那些苦难的农村家长们、为那片贫瘠的土壤、为那巍峨的大山奋笔疾书!

 

(二)·立体剖析农村教育的现状:

 

1·正视农民这个群体:

 

针对农民这个群体有许多人都著书立说以深入的剖析他,诠释解释他,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家世代住在农村,我置身于农民中,对农村有一些深入的观察,我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展现出来:

 

1)农民外出务工狂潮,子女家庭教育路在何方?

说到农民,我们就想到了土地。勿需多言,按经济学的投入、产出来讲,土地(特指以种植业为主的小农业)绝对是一个投入大于或者等于产出的,而且中国农民的投入是没有算自己的劳动力的,得到的是可以满足一家人一年的口粮!而当代中国中西部农民绝大部分是靠那微薄的几亩田地来生存,土地上没有经济价值,迫使他们陷入经济困境。困难与解决困难时一起出现的,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狂潮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外出务工成为农村里时代的潮流,于是青壮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在四川很多村落里留下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幼,其实妇女也早已加入了“打工”的队伍行列,下面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子女!父母亲都外出务工,子女理所当然地留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也就是说,做子女的家庭教育主要来自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也就是隔代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一个问题!

 

家庭教育是孩子们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孩子的成长和人品、性格的形成有着主观重要的影响。祖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势必对我们的农村孩子们产生代际影响,祖父母的时代局限性和对事物的认识程度直接在潜移默化中给我们的农村孩子带来取向引导,但是在当代中国现代急剧变迁的社会里,祖父母的思想、思维、价值取向都是和时代差距太大,孩子们在小的时候或许迫于压力而相信,但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接受了许多书本上的所谓现代化知识,在社会中看到了许多与祖父母讲授所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于是他们就敢于挑战权威,和祖父母对抗,不听从祖父母的教导,这就是社会学中讲的“代沟”(这里是更大的代沟),孩子们就会出现“叛逆”的心理和动机,致使农村青少年社会化在家庭中的失败。还有祖父母对孩子们的学习是没有任何办法监督和管制的,因为在农村大部分的老人是不认识字的!

今年在四川一个农村小学做调查时,一位教师告诉我,每次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参加会议的有60%的是老人(也就是孩子们的祖父母或者是外祖父母)。所以这就给我们的学校互动成功教育带来直接的影响,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缺乏互动,导致本来就落后的乡村学校教育的质量再大打折扣。所以,我觉得这是农村教育中的一个巨大问题——如何使外出务工的农民子女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2)·拜金主义风靡乡村,农村孩子远走高飞:

很明显,在中国现目前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社会!城市的辐射作用不可低估,越靠近城市的人民收入普遍高于远离城市的人民。同时在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教育质量是正相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越是靠近城市的学校,其教育质量普遍高于远离城市的学校;于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其教学质量普遍高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这是被我们广大农民所公认的。

农民外出务工是为了经济利益,当他们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时,他们看见了知识的力量,正如培根所说:知识就是权力!他们看到了教育的程度与经济的关系。他们被现代化的科技所折服,西方的现代文明使他们认识到了教育的严峻性。

他们在城市里处境十分狼狈、生活十分困窘,看见都市那些“白领”中产阶层,看见那些腰缠万贯的老板,看见那些腐败的政府干部们,他们就不平衡了,于是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寄希望于子女。(关于农民进城务工的意义和影响在我的另一篇文章《“城乡畸形人”的展望》里有详细评说。)他们很明白“经济基础对社会一切存在的决定作用”,于是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金钱打通各个关节,进而让他们的子女离开那个贫穷的地方,到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地方学习,如果钱更多,可以到城市读书,接受更为先进的文化。

 

在四川调查的时候,一个乡村中学的校长告诉我:近两年内,他们学校有近五十人离开他们学校,到好一点的学校读书,而他们学校一共才五百人,也就是说每年学校流走了近10%的学生!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乡村教育发展的严峻性!学生是学校存在的基础!那位校长还说:如果局势仍然这样发展,市教育局将把附近的三个乡镇中学合并!这究竟是教育畸形发展的尴尬,还是教育的发展前途?

于是乎,在我们现在的乡村学校里,学生们信奉“书中自只有黄金屋,书中只有颜如玉”也就不值得奇怪了。拜金主义广泛传播,乡村教育举步维艰!这值得我们来思考和反思!

 

3)·“城乡畸形人”煽风点火,“可恶舆论”造弄教育:

所谓“城乡畸形人”简单的说就是:那些生活在城市边缘,生活在农村中心的外出务工的农民。他们频繁往返于城乡之间,融合了城乡文化!变为“不门不类”的人群!我个人把他们定义为“城乡畸形人”。我们可以看看我们外出务工的农民们(也就是我所说的“城乡畸形人”),在农村社会有这么一种亘古不变的信念,那就是:谁有能耐离开农村,抛弃农民户口就会被当地公认为了不起的人!

 

我们在费孝通老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里可以很容易知道:农村社会中的舆论力量相当大,这就造成我们的农民之间的相互攀比和遵从、服从舆论。当然外出务工的农民们为了不落后于他人,于是努力地想办法让自己的子女也离开农村,得到舆论的认可。同时,农村孩子在那种舆论下也越来越多的倾向于离开本地,到外地去读书,离开苦不堪言的舆论压力,获得大家的认可或者是称赞,这正是那些外出务工的“城乡畸形人”所需要的。

或者确切说,外出务工的农民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别处读书被看成是一种有能力的表现,同村人会称赞他们,那么这些外出务工的农民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认可,实际上是自己在农村这个小社会中获得一种权力,可以叫它时势权力。也就正如我在《“城乡畸形人”的展望》一文中谈到的:其实那群外出务工的城乡畸形人在城市里绝对处于边缘,而在乡村里他们又处于中心,那这种差距注定了他们的心理畸形,所表露出来的言行举止也是畸形的!

所以,我们不难看住:这种“城乡畸形人”是我们乡村教育现状的根源,“可恶舆论”是时势条件下的帮凶!

 

4)·职高、中师、中专路漫漫,农民们何去何从:

 

前面我们谈到了城乡差距下乡村义务教育的尴尬处境!下面说说职高、中师和中专在乡村中的前景,中师、中专和职高本来应该是很有前途和生气的,但是随着中国高校扩招,文凭明显贬值,所以这三类学校出现了就业率低,就业形势低迷,而毕业人数越来越多,像这类学校生存的基础就是就业率,既然现在就业率特别低,那就注定了人们放弃它!

 

据我在一个乡镇调查,场镇上“打摩的”(四川方言,即是一些自己又摩托车的农民利用赶集时间,用摩托车载人赶集、回家而得到经济收入。)的人中,50%是受过中专或职高教育的,大部分是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

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和中师、中专和职高的教育质量严重滑坡,学校风气很是不好,所以,在农民心目中对这类学校越来越没有兴趣,更重要的是读书之后没有“用武”之地。就这样,通过高中上大学时众多家长给子女的必由之路。

于是乎,我们的家长有开始向上面我们所谈到的那样“用经济打通一切关节”,向高中、而且是向质量好的高中进军!那就造成了另一个趋势那就是——“口碑好的高中人满为患,大学升学率低的高中学校‘门前冷落鞍马稀’,职高、中师、中专的老师们到处宣传、找生源!”而我们的农民们是没有选择余地的,那就一句话,你有多少钱,你家里有多大能力,你的子女就读什么样的学校!前面我们讲到了农村中的舆论,所以它迫使我们很多农民想尽一切办法让子女到好的学校去!当然没有钱的家庭也就只有向阿Q一样自我安慰了!

也就在这时,农孩子们之间、家庭之间的差距就拉开了,而且拉得很大,或许就是有的教育专家、社会学家、广大学者们心目中的教育提前筛选功能吧!这是教育的目标吗?我想可能不会使吧!

 

2.感受农村孩子们的心理:

 

农村青少年社会化是残酷的,在我的《路遥遥而不知尽头,夜漫漫而苦觅自由》一文里,我专门谈了一下我们农村青少年社会化所遇到的尴尬局面。在这个知识和经济并行重叠的时代,在经济狂潮席卷中华的时代,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风靡中国的时代,在中国农村社会面临急剧变革的时代,在中国城乡差距、贫富悬殊严重的时代,在所谓的西方文明统治中国的时代,我们农村青少年的社会化真可谓举步维艰,我们农村青少年的学业和前途的确堪忧!在学校、社会、家族的重重压力下,他们究竟是怎样的状况?

 

1)·自组织的失败:

自组织是一个生物概念,广泛运用于自然科学之中,曾被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引入哲学之中,我把它引入社会学中,是想说明自组织的自我调节作用!

前面我们谈到在这个经济社会里,许多农民选择了外出务工,我们的农村孩子们就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由于祖父母没有文化,所以不能在学习上管制他们,或者可以说,孩子们在家里的学习自主权完全有我们的孩子们自己掌握。贪玩是孩子们的本性,所以他们不由得希图从学习上解放出来。于是乎,他们就会逃学、旷课、不完成作业、蒙骗老师,那么成绩就明显下降,乡村的老师们就会责罚他们。这样一来,更促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学校教育就从这里开始逐渐中断。尽管这部分人不是很多,但是它或多或少地整个学校的学风产生了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初中,最容易出现这类情况,一位乡村学校的校长和我谈及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说:他学校现目前至少有50%以上的学生是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至少有22%左右的学生在初中三年期间或多或少的故意逃课,至少有40%左右的学生不完成作业,而且还蒙骗老师,每届至少有1%左右的人在毕业一年之内,严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而被判刑!

这是一组很令人吃惊的数字,值得我们的深思。正如我们前面所谈到的,学校教育的失败,我们的外出务工的“城乡畸形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农村青少年社会化在家庭中自组织的失败对我们的农村教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乡村教育整体质量越来越差,迫使我们的“城乡畸形人”尽力把子女送到所谓的质量高的学校,越是学生的流失,必将导致学校老师锐减,老师向好学校转移,势必造成教育质量的下滑!于是一个恶性的循环也就形成!所以农村亲少年在学习中自组织的失败无疑是对乡村教育的打击!

 

2)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尴尬:

书本上学习了很多知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公平和平等的社会现状,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要见义勇为,要有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要尊敬老人,要乐于助人,要学会忍让,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干部是人民公仆的承诺,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知识有多么重要的作用,等等等等。可这些事真的吗?

 

我们农村的孩子们看见的是什么?社会贫富悬殊无限增加,城乡差距几乎已经达到7:1,财富向极少数人汇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宝马车撞死人还可以大声叫骂,事件发生后还扬言将其摆平,还对证人进行恐吓,致使证人不敢出面作证;四川省成都市一富翁因儿子不喜欢宝马,花180万买来宝马轿车,然后顾人将其砸坏,180万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的农村孩子们来说,那是一个天文数字,可那个富翁仅仅是为了让孩子高兴一下;社会上经常有兄弟朋友甚至夫妻之间为了金钱而闹上法庭;在新闻中,我们经常看到那些见死不救的人,甚至麻木不仁的人,据报道,在成都某乡镇,民警为了救助一位落水的妇女,将一个商人家的木凳子扔在河里,结果没有求起妇女,事后那个商人居然还要民警赔他的凳子!

实在令人不解,我们的农村孩子们是应该怎么想啊,书本和现实是一样;据报道,一个老人被一辆车所撞倒了,肇事者逃跑,一个热血青年奋勇前去,将老人送入医院,可是当老人家属来了后,老人却说,这个青年人是肇事者。事后,那个青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让我再选择,我一定会离开那个地方,绝对不会救她!以后会小心的!”这句话很简单,可是反映了什么问题。它随时在给我们农民的孩子们警示什么。

因为学校教育要我们农民的孩子们学会忍,所以我们经常会看见许多农民的孩子们在社会上处于默无声息的地位,永远默默无声。贪污腐败时常可见,我们的孩子们接触的都是什么干部又被逮捕了,什么干部又被判刑了,耳濡目染的社会现象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思考。干部们作威作福,给我们的农村孩子们已从小的熏陶,这样的社会现实给我们的孩子们什么样的教导啊?

 

书本和现实一样吗?社会反馈必然使我们的孩子们在以后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在吸取经念教训,那么书本知识很明显地就与现实相脱离,给我们的教育带来阻碍,那就是我们的孩子们觉得知识是没有用处的,他们会用抵触的情绪来对待学校教育,甚至放弃学校教育,那就把我们的乡村学校教育推向一个死胡同!

 

3)·社会现实畸形、经济狂潮席卷、乡村教育艰难行进:

在我的农村社会调查中,我听到一位老师曾经告诉我这么一件事情。初中开学不久,老师让学生写上自己未来的希望的职业,令老师吃惊的是60%的学生是想当官的,而且是想“大官”。老师最后给我说,他不知道应该在以后的教学里怎么对孩子们教导了。其实这应该是我们教育所预料到的。

 

在陈桂棣、春桃夫妇写的《中国农民调查》一书里我们看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社会阴暗面,在我的调查和走访里,我也看见了几乎同样的社会现象:我们广大的村、社、乡镇领导干部们欺上瞒下、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横霸乡里、鱼肉百姓、草芥人命,他们的形象给我们农民的孩子们是直接的熏陶!说真话,在调查的农村里,我们可以看到你在城市里想象不到的贫穷,可以看到想象不到的罪恶,可以看到想象到的苦难,可以看到想象不到的无奈,可以看到想象不到的沉默,可以看到想象不到的感动,可以看到想象不到的悲壮,可以看到你在城市里想象不到的血与泪、正义与邪恶、生存与死亡的伤心抗争。

孩子们看见的是这样的政府、这样的党、这样的国家,他们没有任何远大的志向和企图了,看见那些残酷的现象,他们所想到的就是,长大后自己也当官,那样就可以不受欺负了,那也是那些外出经商务工的“城乡畸形人”所教导和希望的!

一种无形的思潮就这样无形地流入了我们的乡村学校教育。教育究竟该怎么样发展?是官僚主义的训练场所,还是行政的后备军?

 

80年前,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学怀士堂前流下名言: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但是我们的农村孩子们看见那些有钱的人可以目中无法,可以通过金钱行使一切权力,。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谈到的,金钱可以改变他们的教育环境,金钱可以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金钱能使鬼推磨!

市场经济登峰造极,拜金主义肆无忌惮,对金钱如此如狂的“城乡畸形人”教化他们的孩子们,“一切向钱看”成为了当今许多农村家庭的“家训”。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啊?很简单,对钱的渴望是我们的孩子们的精神目标和永恒目标。这样所造成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我没有必要在这里再来评说什么。

社会现实畸形和经济狂潮席卷是我们的教育陷入了思考,正如那位老师所说,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培养我们的学生,我们应该怎么来规划我们的教育?乡村教育究竟路在何方?社会现实和经济的冲击,乡村教育举步维艰!

 

4)·理性思考平等冲击学校,国家教育亟待改革:

在一个乡村中学调查的时候,一位农村孩子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哥哥,你现在是北大学生了。你能告诉我:我们现在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吗?小学学的知识不就是为了考初中吗,初中学的知识不就是为了‘中考’吗,高中学的知识不就是为了‘高考’,我觉得只有大学的知识才能用于社会,我们为什么不能平等地和城市里的孩子们一起坐在教室里学习,接受高的升学率教育啊,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从大学教育开始啊?”连续不断的问题是我不由得心里一颤!

 

是啊!我们的教育究竟是什么职能啊?教育的选拔功能就是这么实现的吗?记得曾经有位人类学家说过这么一段话:“学校是一个统治集团的附属机构,它依附于统治阶级,依附于主流社会的精英阶层,以一整套的统治集团理论来教化子民,使之驯服,即服从和遵守统治阶级的意志,从而维护统治的稳定,强化统治集团的力量。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历史阶段,学校会根据统治着的意识来在制定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宗旨,教育理念,从而为统治阶级培养更多的接班人,更多的是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意识形态的控制。”

 

乡村教育依然摆脱不了这个恶运,可是现在的学生们被现实和理论搞糊涂的时候,他们开始了反思,或者说,他们开始了对教育、对理想、对理论、对现实的思辩!这或许也是时代的原因。我们都应该知道自从解放以来,我们的青年们、确切说是全国上下都信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一切的导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狂潮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毛的神话被打破了!中国人民开始过着没有理想的社会,或者说只有前卫目标的生活。

正如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柯所说,尼采说上帝死了,我说人也死了!这里的人指的是大写的人。也就是说,再也没有时代的领袖之说,开始不信奉中心化了,开始多元化发展了!思想也开始自由了,我们的农村孩子们也在思考,得确实在理性、现实的思考。

他们发现在现在的社会里只有两样东西就可以完全立足于这个社会的上层,第一个就是钱,第二个就是宽广的关系!但是这两对我们农村的孩子们来说,都是遥遥不可及的!所以他们觉得接受教育没有任何意义!这是其一!

 

其二,我们有的城市学生学习不好,但是家里有钱或者是社会关系就完全有机会到名牌的高中、大学去上学!2004年9月6日,数名河南省焦作市的考生家长一起匆匆赶到武汉,在每人将3.5万元的现金交给一中介机构后,仅过一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便分发到了家长手中。一位姓王的先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说:他的女儿今年毕竟只考了324分(文科),连专科分数线都没过!这都是社会现实和社会存在,我们有谁在做主持公平公正?法律不是说平等吗?我们那些所谓的法学家说:“平等?对了,这是我们的理想,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对不对?”不平等到处存在,从入学到毕业!放眼望一望,名目繁多的借读费,赞助费,平等是需要钱的!再看一看城市周边的那些简陋的,随时会被关闭的民工子女学校,你就知道教育的平等有多难!

就是在一所学校里面,重点班,普通班,分得清清楚楚,最需要帮助的学生配备的是最劣的教育资源,而交的是最昂贵的费用。在我们学校,每个年级共分四级,火箭班,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还有一些竞赛班是不在其内的,学校就是如此等级森严!而高考录取就更是令无数学子黯然神伤。

生在穷山恶水,想靠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孩子,对不起,你的门槛比别人高!一个生在北京的孩子与一个生在外省的孩子相比,命运会有很大的差异,有人怒斥为“朝野之别”然而面对这差别悬殊的分数线,北京的回答是,单独招生,看你怎么比!平等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农村的孩子们没有办法了,放弃吧!安本分的回农村吧,可惜那农村的舆论正如我在前面谈到的一样,他们是不能回去的!他们只有堕落了,或者在社会上开始鬼混,和社会上那些“无产流氓阶级”(这是我自己的概念指的是:那些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专门靠家里人而生活的人群)混在一起!极端的情况下,他们就走向了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教育要改革,招生制度要改革,城乡教育要改革!

 

5)·卖淫嫖娼杀入“象牙塔”,三教九流云聚“博雅园”:

学校是一方净土,被誉为“博雅园”,而高等教育就像“象牙塔”一样至上。但是我们的农村孩子经过中考、高考或者是缴高价、走关系等种种途径来到了这个似乎可以和城市孩子们平等对话的地方。但是他们才知道,其实不然。

正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钱民辉副教授所说:“孩子们在学校选择伙伴并不是随意的,他们总是选择家庭条件和他们相似的孩子作为伙伴。”是啊!家庭经济基础决定这一切!文化资本,文化深层次的影响和熏陶是很难改变的!为了和那些孩子们在一起,我们农村孩子们的首要目标就是穿着要时尚、吃的东西要有品位、用的东西要有品牌,这一切都是需要经济为条件的!而我们农村的孩子们最缺的也就是钱了!

 

在贫困面前,女生又自己的天然资本!这是我最近在搜狐网教育观察上看见的消息:南京某高校一名家境贫寒的大学生,从当陪聊小姐开始,发展到卖淫并介绍同班同学卖淫,近日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刚刚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已经没有什么稀奇的了!在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这种现象我早就知道了!是啊!我农村的女孩子们,他们也很无奈,要融合要同学之间,又面临现实的经济问题!有人说自己没有钱就少花啊!但是在寝室或者班级这个局部小环境里,盛行的攀比之风导致她们无法抑制自己虚荣心的极度膨胀,这也是促使她们作出如此选择的重要原因。

正如一位农村女孩子对记者所说:“当一次次目睹室友们被豪华小车接走,她逐渐从最初的鄙夷到漠然,再到莫名的恐惧,最后变成了羡慕。她再也无力抗拒外来的诱惑。她很无奈地说道:‘在寝室里,如果有一个同学开始虚荣,其他人的虚荣心就会不可抑制地滋长。’而正是这种虚荣促使她作出了悔恨终身的选择。今年7月,她正式结束了“傍大款”的日子,当她拿到了约定的钱款时,她不知道该痛还是该恨。”

 

看完这段话,我们那些教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你们是否在思考什么啊?这些农村女孩子们在违法犯罪的邪道上越走越远,其中主要原因固然是自身不能把握好人生方向,但我认为,我们的社会和教育部门也应该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乱收费、高收费也导致了这些农村女大学生道德的失守。眼下高校的收费动辄就是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这对很多农村家庭都是天文数字啊。怎么办?一些稍有些姿色的农村女大学生们便开始开发“自身资源”,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社会之痛”。

 

贫困不是犯罪的主要原因,但是,贫困却是诱发犯罪的原因之一。现在的大学的农村贫困生还很多,但由于一些高校在如何减免其学费、帮助其勤工俭学上缺乏有力措施,更有一些高校只顾收取学生学费,对于学生的学习、就业、思想教育等事关学生人生的教书育人责任置之脑后。因此,当学校中出现上述令人痛心的事件时,我们就不能不追问一下校方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否该认真的思考了!当这些女孩子们的丑恶行径被发现了之后,她们面临的将是如何生存的重大问题?狠心一点说,她们选择自杀完成她们的历史使命,但是我们是否应该知道我们以后该怎么办?我们的教育如何来避免这些惨痛的事件再次发生?

作为男生就有些尴尬了,他们没有女生那样的好资本,于是他们开始混迹于社会,和那些不三不四、不门不类的“社会无产流氓阶级”混在一起,过着吃喝嫖赌的小混混生活,生活在社会的一个特殊地方!诈骗、敲诈、赌博、打架斗殴等等是他们的没有选择的选择。

为的就是那个东西——钱!他们就这样开始了社会化吗?但是当他们这样的时候,是否有什么专家、教授为他们呼吁一下什么啊?社会的教育路在何方?什么样的高中才是好高中?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名牌大学、世界一流大学?什么样的初等教育才是平等的教育?农村的孩子们在教育上永远都是失败者吗?防止农村大学生因贫困而走向歧路,我们的教育应该怎么办?

“象牙塔”、“博雅园”是否该受到社会和各界人士的关注了啊?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扶持改革、教育资助神话是当今年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削减在校学生的贫富差距是当务之急!

 

前几天,看见一个报道,说大学生把保姆带到了学校!这是否有些荒唐?我们这样的差距是否有些过分?有的学校妄图建立贫困生住宿楼和富裕生住宿楼,我不知道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3·走入乡村学校:

 

正如陶老先生所说:我们深信乡村学校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必须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美术的观念去改造社会,我们深信乡村教师要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这是老先生的希望吧!在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官僚主义、实用主义、现实主义一拥而上,使我们的乡村教育举步维艰!

 

1)·金钱现实先求索,为人师表路茫茫:

我记得在贵州调查时,一位已经退休的老教师曾经对我说了这么一段话。

他说:“我们这些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八亿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心里要充满了农民的甘苦,我们要常常年着农民的痛苦,要常常年着农民心里想着的幸福。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位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

是啊,我们的同志们应该有这样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果我没有记错,陶行知老先生曾经也就是这样教导我们的同志们的,陶老先生说过:我们相信教育是国家万年的根本大计,我们深信乡村教育应该是该朝乡村生活的中心。

老教师叹了一口气,想了良久,又对我说:“可惜啊,当今的中国乡村教育让人不得不担忧啊!教师稍稍有些本事就想着离开自己所在的地方,离开这个贫穷的地方,离开这个急切需要教育的地方。为的是什么啊?为的就是那些可以让许多人不顾命而去追求的金钱,为的就是自己能获得当地的社会舆论赞扬,为的就是那些不顾良心谴责而去追求的名利。我当了整整四十年的乡村教师,当然我曾经也有很多怨言,但是当时的社会是一个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完整的社会,我不是说那个社会就是完美的,但是我可以说那个社会对于乡村教育是有一定意义的积极作用。

可惜啊,随着市场经济的风气云涌,金钱的地位被抬的历史最高点,很多人丧失了良知,或者说他们受不了那种可怕的社会舆论,他们难以挡住西方的所谓现代思想的冲击。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家庭,毅然选择了离开农村,离开了那一张张渴望知识的面孔,他们的教学为的是得到晋升的资本,他们走了……”

老教师的目光里一片茫然,我的心被一个什么样的东西给揪住了。

 

在我的乡村调查中,我发现了一个这么样的现实问题,那就是:乡村教师是的工资很低,他们绝对不能仅仅凭他他们的工资、奖金来养活一家人,所以他们就必须要同时兼顾农业,以维持他们的生存,他们的工资和奖金就为了自己的孩子读书而积攒着。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一个现实:那就是在以前,我们的教师待遇是相当高的,至少可以说,他们的待遇在当地来说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教师能够在当地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

举例来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饥饿与寒冷并存的时代,许多农村人为了、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努力劳动的时候,我们的教师们就可以每月分到一斤肉!记得我在四川做调查得时候,一位现在已经退休的乡村老教师给我讲的一个小笑话。

他是四川的一位乡村老教师,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当地的许多人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没有多余的粮食,完全没有机会可以得到多余的票可以去干其他的事情,在那个时代——一个有票比又什么都值钱的年代,他可以在每个月末的时候很自豪地提着一斤肉行走在当地的大路上,那也算是当时当地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了。所到之处的农民都愿意和他打招呼,行注目礼,农民们都会因为和他——一位手里提着肉的人打过招呼而高兴、自豪。说到这里,那位老教师的脸上泛着难得的笑容。

我举这个例子,大家应该知道了在当时那个时代,我们的乡村教师们是多么的受人尊重,多么的有地位和权力啊,再怎么说也愿意留在那个地方啊!为人于己都是由好处的。

但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我们的乡村教师的地位每况愈下,教师的工资涨幅特别小,许多农民在农村没有办法生活了而外出经商,很快也有了相当的收入,其金钱越来越大的超过了那些风靡一时的乡村教师,教师的特权和地位也在经济社会中开始衰退。但是谁也不会向他人服输,正所谓“穷者思变,变者通,通者久”更何况我们的乡村教师——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呢!

 

在四川绵阳调查中,某农村乡镇初级中学中有这么一个家庭,夫妻俩都是教师,结婚后生了一个小孩,在1999年时,女儿已经该上幼儿园了。按理说,这位老师如果就一直在这个乡村中学呆着,一个现代家庭应该很好啊,至少相对于当地那个农村来说。但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女儿能够享受现代文明、都市文明、西方文明,接受先进的教育而决定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于是他们夫妻两人开始了“前期准备”和“社会活动”,首先他们努力教学,其实这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他们的目标却是为了得到调离的资本,这究竟该如何评价是否还有待商榷啊?

然后他们动用了自己所有的社会关系网,通过很多关系想尽了办法,在2000年的升学考试时,他所带的班级有两位学生考上了当地的著名的全国性示范高中,一位学生考上了当地省重点高中,还有五位考上了当地市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就更多了,这个成绩对于那个乡村中学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当大家还在为此高兴的时候,他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策划调迁城市中学的准备,经过他的努力,终于他被当地市的一个重点高中所接受,当调迁函沉稳地搁在那个乡村中学校长的办公桌上时,那个乡村中学的校长才知道这一切。

后来我亲自找那个校长访谈过,他说:“当时我的心情很沉重,当看见那个调迁函的时候,我的心都凉了一大截。就在他调走的前一段时间,学校里一位德高望重的化学老师被中途调到市教育局(其实也是这位化学老师自己通过许多社会关系早已预谋好了的),因为那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和其他老师迥异,致使他所教学的学生化学成绩普遍较差。

从这之后,学校几乎每年都会调走很多老师,有教学经验深厚的老教师,有德高望重的学科泰斗,有青春活力的大学生。现在的学校剩下来的可以有柳宗元的一段话来说——‘曩于三届校长居于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前届校长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者八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这样的学校将怎么发展啊?”

那个老师离开乡村中学了,当然他的女儿也就理所当然地到城里去读幼儿园了,接受所谓的西方现代文明的“洗礼”,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的妻子也通过原来他所走过的路离开了那个乡村中学,离开了那一张张沾满了泥土的脸。

就这样,我们的老师们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得到当地社会的舆论认可,抵挡不住“现代文明”和“金钱至上”观念的冲击,毅然离开那个地方——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地方。当然我们不能够去谴责老师们,可是我们的老师们也有难以逃脱的责任啊,既然是知识分子就应该有那种奉献的热情啊,可是他们就全然不顾更多的孩子们。

我们的教育机构是否也应该自我反省啊?如何留住乡村教育,如何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是否应该引起我们的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了啊?教师究竟该如何为人师表是否该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自我反省啊?

 

2)·乡村学校等级森严,校长教师外紧内松:

写下这个小标题的时候,我也在想我是不是写错了。肯定有很多人认为在乡村学校里大家都是平等、自由的,而且没有什么权力与利益的争斗,这或许就是社会现实中所说的那种先入为主,也就是为什么社会学和人类学一再强调田野调查的必要性和严重性。

 

这是我在贵阳调查的时候发现的事情;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我和几个上小学的孩子一起去他们的小学校。当我们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八点半了,按理说也应该上课了啊。孩子们很自觉地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了自由早读,当我等到九点半的时候,他们的老师们才陆陆续续地来到学校,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啊?于是我找了一个姓张的老师询问了一下这是为什么,那位老师告诉我这是这很正常,这些老师绝大部分家庭都在农村,他们的工资没有办法养活一家人,所以家里都有土地,一到农忙的季节,老师也要为自己家的农活忙啊。所以他们不得不请假回家忙几天,学校又能怎么样?每天的农活也不少啊,他们也要忙半天。所以老师们经常迟到,或者是缺课一两节,这也是人之常情啊,学校总不能不理解啊。这似乎是很正常的、合符情理的,但是我们的校长和学校机构究竟应该如何来处理这一切呢?这似乎是现实中“情与法”的争议,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难处理的事情,我们的学校机构究竟该怎么处理。

这是容易看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乡村学校教育究竟应该怎么办啊?是否应该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来这些问题,乡村教师在农村生活,他们那微弱的收入根本就没有办法养活一家人,那他们就必须要经营农业以养活自己和家人,这样一来势必要影响他们的教学,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这个问题是否应该引起我们的教育界深思啊,乡村教师教学与生存问题之争亟待解决。

 

这是一个在四川的调查,我有一次约一个乡村中学的校长,想和他谈一下乡村中学现状的问题。结果我才发现他并不在乡村学校,他却很意外地出现在城市里。最后我才知道这位校长在城里买了房子,只要没有特别事情或者是有什么紧要事件,他是不会回学校的。就现在城市里和老婆一起享受都市生活。我很迷惑的问他,如果上级要来学校检查工作怎么办啊?他很高兴得告诉我,他说:“这些啊都是过程,走过程的啊。上级检查工作事先都会通知的,再说,我在城市里,有事没事可以约那些领导打麻将、钓鱼、吃饭什么的,这些都没有什么要紧的,大家都是一起的啊!”

我的心微微一震,没有想到我们的校长们就是这样来干的,这样一来,他们是否对得起学生、是否对得起我们的广大的农民群众那殷殷的期盼?乡村教育难道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毁在我们这些共和国大厦的蛀虫上的吗?我在想我们学校还有那么多的教师啊,学校有党委、有行政、有工会、有各种领导班子和监督班子,但是为什么就没有人来管一下他们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学校是一个讲自由、讲平等、讲民主的地方,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是为人师表的集体总合,但是学校永远离不开统治阶级的控制,统治阶级意识中那一整套官僚体制深深的渗透在乡村学校体制里。

那位校长告诉我一个很有意思的秘密,他说:“虽然现在的乡村学校留不住那些优秀的或者是准优秀的教师,但是乡村学校的教师并不匮乏,为什么?很简单,那些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现在很多都找不到工作,他们是一批很大的后备人才,但是这些学生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不到万不得已或者情面碍不下,是不会留用的。所以那些老师们知道现在的竞争是很激烈的,他们必须要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一般的教师是绝对不会去得罪领导的,他们很清楚他们的奖金直接与校长、主任等领导的金口相关。没有任何一个傻子愿意和领导过意不去,和自己的生存挑战。所以这样一来学校内部就没有什么风波了,只要萧墙内没有事情就没有什么大的事情。我可以完全放心地呆在城市享受!”

这位校长的话让我哭笑不得,我们教师们的素质在什么地方,我们的为人师表的形象在什么地方,我们教师们的心中究竟还有什么,乡村教育还能够在这些人的统治下有什么突然的变化吗,教师和校长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否应该看到那些紧张的教学任务的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松弛,校长制难道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吗?

学校的现状让我们满目怅然,感激而悲者矣!残酷的现实让我们的乡村教育千疮百孔,乡村教育和乡村学校路在何方?教师与校长的关系什么时候才能处理好啊,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还是统治与被统治关系。这种统治下的学校对我们的乡村教育危害可想而知,改变这一切!

 

(三)·简单总结;

 

在我们的乡村教育中,面对这些困难和艰难的处境,我们何去何从?我不想再在这里罗嗦什么了,就还是那句话:血汗中的呻吟与远山的呼唤永远激励我们前进,为了他们,我们愿意鞠躬尽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动中国人!乡村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他又涉及到了农民的素质、社会的现状、学生的心理、学校管理体制、城乡二元对立所带来的远久影响、以及国家财政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制约,对乡村教育的呼唤也是对人性的呼唤!

作为学生、一名大学生、一名北大学生,我有义务和责任把这些东西都展现出来,希望我们的专家、教授们能够就这个问题给与必要的解决,让那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得以安息,让那一双双含着泪水的眼睛得以滋润,让那一双双迷茫的双眼有胜利的曙光,让那贫瘠的土地能够长出果实。

 

是否可以考虑我们的国家能够全部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所有资金由国家供给,让我们的农民能够感到时代的曙光?

是否可以改变我们乡村学校的教师工资,让那些浮躁的人冷静下来,让那些甘愿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人在世间能够存活?

是否可以考虑全部减免我们的广大中西部农民的所有农业税收以及很多不应该有的费用,让我们的农民能够有时间冷静下来提高自我及后辈的素质?

是否可以加大农村的经济扶持力度,缩减城乡差距,扩大“城乡畸形人”的影响力,达到以民养民、以民教民的效果?

是否可以加大职业高中、中专、师范院校的整顿力度,把现代所谓的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达到劳力资源优化配置?

是否可以控制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著名大学的升学率,加大筛选力度,反对大学这样较大规模的扩招?

是否可以对城市里的农民工孩子学校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让“城乡畸形人”的孩子们能够和城市孩子们有一样的硬件设施?

是否可以对我们教师素质的考核、学校体制的改革、校长的领导能力与知识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让乡村的孩子们不要和城市孩子们的差距越来越远?

 

那是一个让人忘却的地方,那是一个让人警醒的地方;

那是一个心境肉颤的地方,那是一个良心回归的地方。

没有金钱的引诱和酒肉的考验,但却有毅力的磨练和正气的体现;

没有都市的繁华和现代的享乐,但却有淡泊的明志和宁静的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