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房地产言论折射出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16:43
 龙永图将离任秘书长,最后雷一把“豪语”

   在4月9日下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新闻发布会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表示,中国的房地产是健康的发展,不需要打压。

   龙永图说,我觉得全世界很多媒体谈论中国的经济泡沫谈了很多年,但是好象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的全面的泡沫,所以我觉得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来看,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来看,特别是中国巨大的需求,我认为中国从总的来讲不存在泡沫的问题,我认为很多的问题还是继续发展的问题。我的经济学常识告诉我,只要有需求就不会有泡沫。  但是谈中国的泡沫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分地区,分行业,而且分时间。我觉得对于房地产这个问题来讲,现在谈不上是复苏,因为中国的房地产不是说是垮了一大段,要复苏的问题,中国的房地产是健康的发展的问题,谈不上复苏,也不需要打压,是要让他健康的发展。

  龙永图的房地产无需打压的说法立即引起互联网舆论的高度关注。有网友评论说, 龙永图是个让人尊重的不甘寂寞的官员,退休后积极投身社会活动,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也是成就斐然。但是也可能正是这种喜欢出风头的性格,这几年龙永图也制造了不少的雷人雷语。

   中国的楼市很健康,这在任何一个正常的人看来不是说胡话,就是业内投机者的别有用心。龙永图本来远离房地产,缘何放出这等胡言乱语?实在令人费解。

  在两会上,从政府报告,到总书记、总理的讲话,以及省市领导的表态,特别是与会委员代表义愤填膺般的揭露,都证明楼市的问题已经到了危害国家安全的程度。自新华社3月28日开始播发聚焦高房价的“新华时评”以来,中央媒体连续14天炮轰高房价、高地价,以及追问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龙永图难道视而不见?

  在这个时候,龙永图说出楼市没有泡沫的话来,只能证明龙永图实在是一点都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不说房价与人们的收入差距,也不说什么租售比这些有点理论性的数据。

  龙永图此时抛出这一观点,有为博鳌亚洲论坛造势宣传的嫌疑,反正不代表政府官方观点,所谓“抛砖引玉”、“有此一说”而已。龙永图宣布数月后将离任秘书长,借博鳌亚洲论坛的话语权最后雷一把留下“豪语”。

  没有理由以此来难为龙永图先生,毕竟他只是一个前官僚,不是经济分析专业人士,博鳌论坛本身也只是退休政客利用其余热勾兑点名利的场所,因此龙永图大嘴一张,跑跑火车,倒也无伤大雅。

  当龙永图强调“中国的房地产是健康的发展,不需要打压”的时候,可以预见,由于他本身掌握的话语权,和媒体的放大效应,这个背离大众感受的结论将会广泛传播, 对于无数被高房价折磨, 望房兴叹的房奴和蚁族来说,这会产生伤口撒盐的效果,网络口水将会波涛汹涌。

  龙永图先生这种利用其话语权信口开河的习惯,的确对公共常识构成了一种冒犯,尤其他对高房价带来的经济社会情境的漠视,已经到了不得不批驳的地步。

  温克坚先生评论的好: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超过15000亿,沿海许多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益已经超过财政收入一半以上,土地财政已经如此畸形。所有这些信息都表明房地产高度泡沫化,这已是一个高度扭曲的市场。正如一个网友的twitter上所贴的楼市十大乱象:房价在发疯;中央在发愁;总理在发誓;央企在发飚;部门在发傻;银行在发呆;媒体在发问;百姓在发抖;炒家在发笑;老板在发财。

  其实,那些具有视野的发财的老板,已经觉得房价高处不胜寒,对房地产的未来走势忧心忡忡。房地产短期的走势如何,的确很难预料,但是房地产市场之扭曲,经济形势之危险,造就一场灾难的所有要素似乎都已经具备了。在这种时候,像龙这样的一批所谓专家,继续大放阙词,误导公众,就有点不厚道了。

  中国高房价实际上也引起国际上的关注:对冲基金经理詹姆斯·查诺斯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最早可能在今年破灭。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可能需要保持房地产投资的速度,因为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0%依赖于建设项目。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泡沫可能在2010年底或2011年开始破灭。

  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思·罗戈夫8日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警告,由债务堆砌的房地产价格狂飙,经常是金融风暴的前兆。他认为黄金和新兴市场股市不是下一个泡沫所在,而是中国房地产和政府公债市场。

  根据罗戈夫和卡门·莱因哈特两位学者对金融危机历史的研究,金融风暴经常是由债务堆出的房地产泡沫所引发,随之而来的就是公债泛滥。

  典型的泡沫就是包括房屋等资产的价格远超过其“基本面”。但价格继续飙涨时,投资人必须预期行情还会更高,才能支撑更疯狂的价格。

  如果是债市泡沫破灭,尤其是政府公债,通常都是出事后才知道债务规模有多大。中国今天真正的问题在于,似乎没有人清楚掌握债务分散的情况,更别提这些债务的担保品。但这也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就算公告的政府债务急速增加,世界各国仍会为了权宣方便,隐藏大量未列于资产负债表的担保和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