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各地高考作文题折射出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10:47

2010各地高考作文题折射出了什么

—— 一个社会心理学者的述评

谭刚强

在中国,原本只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环节的“高考”,在不知不觉中已自然进化为一个“举国大事”。

既然是“举国大事”,对其中重头戏中的重头戏——高考语文科的作文考试的关注,就尤其引动国人的关心。因为它的难易,关乎着不少高考学子和辅导老师在“人生竞走”中的丢分或加分。

所以,每年的高考语文一结束,对其中作文题的评述,就立马纷言四出。大多评述者的核心都在着眼于出题的难易或好写不好写,无非还是为了给来年的高考进军者与辅导者提供更多的“进阶”技巧或“辅导”技能。所以,6月7日上午语文考试一结束,全国一些在线新媒体即邀请有不少“名师”或“大师”做即时跟进点评。 

虽然,应媒体之邀,我也即时跟进来作些点评,但我更看重各地高考作文题所带来的社会心理联动效应。因为,每年的高考作文题,不仅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应试”导向,更是反映“掌持权力的上一代人”对“渴望成长的新生代人”的思想、观念、行为的“引领”导向。

看看2010年影响人心的社会发展情态:前有“2012灾难加重的图景”预期,后有“玉树地震多难的现场”摇撼,再有“杀童风波、朱军疯狂、富士康跳楼、本田大罢工、……”的接二连三呈现。

社会要维稳,民众要维权,教育要变革,作文要复兴,青年要成长,……今年高考作文出题就正是在社会普遍遭遇多元焦虑的背景下完成的。

江西高考作文名曰:找回童年——为什么要找回?青年学子什么时候丢失了童年?怎么丢失的?为这“神圣的高考”?消逝了的童真能借助一篇“高考作文”找回来吗?劝导青年学子找回童年不如教会他们过好青年。

重庆高考作文名曰:难题——在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的今天,成长中的中学生遭遇了什么难题?体验“蜗居”?感悟“漂泊”?品味“留守”?遭遇“单亲”?习得“唱红”?迷失“进路”?人生难题真的不该过早让青年学子背负。

海南高考作文名曰:参与——青年学子能参与什么?是大环岛旅游建设?大博鳌论坛发声?大天涯社区建设?还是大中华国学复兴?大中国国文创新?大神州国语重振?青年学子最好的参与还是从“我手写我心”开始。

广东高考作文名曰:《与你为邻》——你是谁?青年学子为何要与你为邻?在一个快速城市化、四合院消失、独生族弥漫、单元式封闭的新生活时代,与你为邻,内心是欣喜还是焦虑?对青年学子而言,没有“邻人”的生活是最无趣的生活。

福建高考作文名曰:《格林童话》的诞生——是在借此让青年学子求一种怀想?求一种清新?求一种欢乐?求一种远望?异国他乡的梦幻究竟蕴含着一种什么样的启示?其实,丢掉梦幻,正视变迁,青年学子的前行才会更为坚毅。

湖北高考作文名曰:幻想与现实——幻想新湖北城?幻想新湖北人?幻想新湖北文化?幻想新湖北经济?青年学子能从现实的东湖中见着“浪打浪”的浪漫吗?非要拿“幻想与现实”来叫青年学子作选择是很为难他们的。

北京高考作文名曰: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对青年学子而言,仰望星空是不是一种人生追求动力?脚踏实地是不是一种人生前行选择?在“下跪感恩”与“呼唤救星”依然尚存的年代,青年学子要“脚踏实地”更要“仰望星空”。

天津高考作文名曰:我生活的世界——青年学子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被“成长”所“分化”的世界?是“贫二代”的世界?是“官二代”的世界?还是“富二代”的世界?还是“心灵正在漂泊”的世界?青年学子除了正视这种分化,将别无选择!

辽宁高考作文名曰:幸福是_    ——是理想?是梦幻?是爱恋?是感悟?是生存?是就业?是“为爱向前冲”?是“非诚忽扰”?是“百里挑一”?是“我们约会吧”?还是拥有金钱?拥有房子?青年学子是无法摆脱现实困境去奢谈幸福的。

四川高考作文名曰:点与人生——对成长中的青年学子而言,人生诉求该咋起步?他们的“千里之行”能否始于脚下?人生的几何体是“点”与“线”、“平面”与“立面”的多因素构成的?其实,不同个性的青年学子应该有不同的人生起步选择。

上海高考作文名曰:丹麦人钓鱼带尺子——钓鱼是为了啥?怎样的钓鱼才能“让小鱼长大”?用“细密的渔网”把池塘里小鱼“一网打尽”,会给将来带来什么?用“尺子”做打鱼收网的量度选择是“休养生息”?其实,青年学子学会一些放弃,将会谋得更大的收获。

山东高考作文名曰:生活品质靠什么支撑——人生的一切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社会发展阴阳互联,相依相悖,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究竟仰仗于什么?面对“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潜伏”情景时,青年学子并不能用非常确定的东西来支撑生活品质。

湖南高考作文名曰:《早》——“早”是一种什么情态?青年学子“玩过早慧”吗?“玩过早恋”吗?“玩过早荣”吗?他们能真正体验“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心酸吗?树早熟易早枯,物早用易早弃,青年学子是能早明白这一点的。

安徽高考作文名曰:“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哲理联想——是告诫青年学子一切发展都得“因地而宜”、“因人而宜”、“因材而宜”呢?还是告诫他们是适宜普遍的还是适宜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他们的发展真需要“量体裁衣”、“个性牵引”。

浙江高考作文名曰:角色转换之间——一种转换:今日的学生?未来的栋梁?今日的男孩?未来的男人?今日的女人?未来的妻子?再一种转换:“代际文化冲突”的实质是“文化反哺”现象的涌现?前喻文化、后喻文化的转换是青年学子的自在选择。

江苏高考作文名曰:绿色生活——社会生活需要绿色,可绿色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节能减排?低碳经济?青年学子作为快速城市化中的新生代人,需要先行?关注生存的家园环境是他们的优先责任?其实,他们更需要成人有示范性的担当!

宁夏高考作文名曰:诚信和善良——这种明显带有成人“道德戒律”的东西怎么能成为尚处“幼稚发育”中的青年学子必然的“作文选题”呢?作文如果偏离了“为文”本身的东西,还有考“语文作文”的意义吗?青年学子肯定是不需要“两难”选择的痛苦的。

陕西高考作文名曰:鱼、狼和人的成才规律——人的成才真有规律吗?如有规律?何需用高考作文来论证?生活中的成才是自我与环境的产物?还是自我与机遇的结果?个性化成功与全面发展的关联性何在?青年学子没必要把它作成科学论文。

全国卷I高考作文名曰:有鱼吃还捉老鼠?——观察现实中存在的“有鱼吃还捉老鼠?”的现象,青年学子不得不思考:懈怠是怎么养成的?行为是怎么练成的?心智是怎么习得的?他们最怕证实的是:吃鼠的猫是穷人,吃鱼的猫是富人。

全国卷II高考作文名曰:浅阅读行动——什么是浅阅读?青年学子真认定“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就是简单阅读的产物?浅阅读是不是世俗化时代的产物?浅阅读快乐阅读的必然?其实,阅读不论深浅,都能对青年学子增添知识与力量。

……

不管怎样,读今年的高考题,较之往年,不再是一般的反映时事,不再是一般的四平八稳。反倒是社会演进的情势,使得各地的高考题更加注重理性反思。而这种关注中,更多折射出来的是对教育“新课改”的顺应,是对社会焦虑情绪的平和,是让学生对写作空间与内容有更多的自由发挥,或对语言知识积累的充分表达。

通常,作文的表象是教人写好文辞优美的词章,但作文的实质确是让人学会对生活观察感悟能真实有效地传递点什么。

因此作文需要的不仅仅是语言,更需要情怀,更需要一种前行的内在摇撼与责任诉说。如此,中国的高考作文才会在中国教育大变革与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浪潮中,更好地走出“选拔竞赛”的“独木桥”,展示出新生代人“旋转的青春意象”。

今年有不少作文题,不仅仅在鼓励作文,而是在鼓励作好文。

如全国一卷中的漫画作文:有鱼吃还捉老鼠?其命题点,既引动学生感情的抒发,也牵出学生理性的反思。有鱼吃还捉老鼠?真实反映出一种社会现象,通过对这种社会现象的考察,可看出学生的处事心态,可辨析出学生对这种心态的思考和批判。如此,个人发挥创新作文的空间就较大。所以,如作家海岩所评述:学生们写注重实际的如此作文题,写的不是作文,而是情怀;史学教授王立群也认定:这个题目出得简单且意境深远,总体还是不错的。

又如北京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也出得不错。仰望星空也罢,脚踏实地也罢,都是当下这个“迷糊”与“焦虑”情绪弥漫时代格外需要的。仰望星空是一种自觉的人生追求动力!脚踏实地也是一种自在的人生前行选择!在“下跪感恩”与“呼唤救星”依然尚存的年代,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选择究竟谁优谁劣呢?不同价值取向的个体作不同的选择或兼具的选择都是最为实在的选择?这个题目不仅仅在考验考生作文的章法和文笔,也在考验考生的诉求与情怀,考验考生的道德能力和人格能力。

所以,作家阎延文特别评议说: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最光华璀璨之处,就是把高考作文和哲理励志链接起来。

不过,有不少高考作文题还是很“难”的。不仅出题者不清楚作为“语文”的“作文”应当着力测试学生“语言文化”的什么,反以“培养接班人立场”的态度来把作文“政治化”或“道德化”,并由此认定好与坏,中间起作用的主要还是受一种固化了的“唱读讲传”习得风范和“作文育人”思维定势的影响。最终把一个对“语文水平”的测试试卷,变成了一个极具“功利性”的“政治教育”的工具。个别出题者则因对“首长眼神”或“首长话语”的敬畏,及对“民生”、“民事”、“民权”的兼顾或两难,则“艺术性”地来了个“四平八稳”,因“高考”的“交换价值”的事实存在和如此的寓意蕴涵,不少题目——如北京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尽管都是出于“温总理”的倡扬,可作文却似乎没顾及到温总理对青年学子倡导“仰望星空”行为在当下的价值意义。文题初看也似乎是“辩证客观”的,但细看确也能看到作文题重心里所暗隐的“脚踏实地”引领,叫学生们如何下笔为好?

又如湖南的《早》、重庆的《难题》、江苏的《绿色生活》、广东的《与你为邻》、四川的《点与人生》、海南的《参与》、湖北的《幻想》、辽宁的《幸福》、宁夏的《诚信和善良》、陕西的《感悟鱼、狼和人的成才规律》等,题目看似简单,写作难度其实都是挺大的,写起来也会容易相对乏味一些。

犹如文化学人于丹、作家阎延文所说:由于这些“很社会很当下很理想”的作文题目,太过注重牵引“理性的我”,而缺乏展示“感性的我”;只有“散文的我”,而没有“诗化的我”,最终导致高考作文还远远称不上平衡与完美。难怪文化批评学者叶匡政也评述说:这些题目或者老套平庸,或者大而空。

难怪资深媒体人士石述思在其博客里也特别感叹:今年有多少高考作文题目在逼人撒谎?他说,一方面,出题者为照顾方方面面“都不好惹”的要求,只好用“平淡无奇”来委屈孩子了。另一方面,那些“自由裁量权大”的阅卷的老师就像“很爽的抽象派”,产出“印象杰作多”。

本来当今转型社会的特质就是价值紊乱、道德滑坡、信仰迷失,但很多题目却在暗中测试考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在我们的社会,这些东东本来都是有明确答案的,可我们的许多大人一边在用“唱读讲传”来向青年学子们倡扬着传承“中国红”的价值时,一边又偏偏在反向行事——用自己的行为来忠实地践行着总书记所言“八荣八耻”中的“八耻”,而我们不少缺“独立灵魂”的阅卷老师却看不到这点,偏需要青年学子用对无比绚烂夺目的“八荣”的描绘来获得高分。

正是一些高考作文题看不到“在一个普遍缺乏高尚的年代,最宝贵的东西是真实”,或亚根儿“缺操作性”及“非大气性”,或仅只“靠近大家”而“疏离考生”,由此形成的“偏斜选择”取向,最终使得作为“高考指挥棒”表征之一的“高考作文”,在毁坏“纯洁的语文”的同时,也在异化着成长中的中学生的“社会角色”扮演和“社会化成熟”操练。

也还是因“高考作文”出题者的“惯性自觉”,让许多成长中的中学生不得不多了些持续的考前“揣摩”,对那些本有感悟的日常时光里光怪陆离的困惑、迷惘、坚忍、刚强,以及日常中蕴藏着的生命最奇崛的千姿百态的波澜,尤其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点滴汇聚的真实生活故事、生活感喟,只能收藏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博客家园或QQ主页中。为应对高考,尤其是为获得有鲜明“道德评价”导向的“高考作文”高分,便不得不学习着“适应社会”的“双重人格”的养成。这无疑也让我们看到了不良“高考作文题”,或伪善教育的“作文结晶体”,对那些成长中的中学生的“双重人格”的形成,所推卸不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