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内中国政要秘闻:跨出中南海(全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41:17

 

跨出中南海 相关内容

领袖之所以为“领袖”,也是由“领”与“袖”组合而成的,“领”是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统帅之气,“袖“便是食五谷度岁月的凡人之心。

一个特殊年代往往决定人物的特殊命运。这部书里描写了多位政治人物的命运故事,不仅真实记录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励精图治、呕心沥血的建党、建国的心灵历程,也反映了他们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记录了一批风云人物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


组图:在北京机场等待赫鲁晓夫,毛泽东与周恩来对手表
组图:九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与林彪政治开始分歧
  • 作者写在前面的话
  • 《跨出中南海》序言(1)
  • 《跨出中南海》序言(2)

第一章 外交风云中的毛泽东

1964年10月16日,这个在历史上极平常的日子,老天爷却有意地安排了两件大事,当中国原子弹爆炸,蘑菇云冉冉腾升翻动的时候,莫斯科的电波送来一条新闻--苏共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被解除职务。这个消息同样令国人雀跃不已!自从中苏关系破裂,度过苏联撤走专家、还债而造成的三年自然灾害雪上加霜的人们,刻骨铭心记住了一个好似仇人的名字--赫鲁晓夫。突然听见他下台的消息,更增加了原子弹爆炸后的热度。

  • 第一节 不亢不卑的较量(1)
  • 第一节 不亢不卑的较量(2)
  • 第一节 不亢不卑的较量(3)
  • 第一节 不亢不卑的较量(4)
  • 第一节 不亢不卑的较量(5)
  • 第一节 不亢不卑的较量(6)
  • 第一节 不亢不卑的较量(7)
  • 第一节 不亢不卑的较量(8)
  • 第一节 不亢不卑的较量(9)
  • 第一节 不亢不卑的较量(10)
  • 第一节 不亢不卑的较量(11)
  • 第一节 不亢不卑的较量(12)
  • 第一节 不亢不卑的较量(13)
  • 第一节 不亢不卑的较量(14)
  • 第一节 不亢不卑的较量(15)
  • 第二节 同志加兄弟(1)
  • 第二节 同志加兄弟(2)
  • 第二节 同志加兄弟(3)
  • 第二节 同志加兄弟(4)
  • 第二节 同志加兄弟(5)
  • 第二节 同志加兄弟(6)
  • 第二节 同志加兄弟(7)
  • 第二节 同志加兄弟(8)
  • 第二节 同志加兄弟(9)

第二章 周恩来修睦四邻

周恩来一直注意培植和发展中国和尼泊尔两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万隆会议期间,各代表团交往频繁,日程排得很满。尼泊尔代表团的招待会被挤得安排到大会结束这天。该代表团向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发出了出席招待会的邀请。他们也知道大会结束之后,五个会议发起国总理当晚要宴请中国总理周恩来,便私下向中国礼宾官透露,如果周总理届时不能出席,希望能有副代表出席。结果出乎他们的意外,周总理准时来了,还带着好几位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同尼泊尔代表团作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原来,周恩来是在五个会议发起国举行的招待会上中途致歉退出,应邀来参加尼泊尔代表团招待会的。尼泊尔代表对此非常满意,十分感动。

  • 第一节 “远亲不如近邻。”(1)
  • 第一节 “远亲不如近邻。”(2)
  • 第一节 “远亲不如近邻。”(3)
  • 第一节 “远亲不如近邻。”(4)
  • 第一节 “远亲不如近邻。”(5)
  • 第二节 曲折的中印关系(1)
  • 第二节 曲折的中印关系(2)
  • 第二节 曲折的中印关系(3)
  • 第三节 往来密切的邻国(1)
  • 第三节 往来密切的邻国(2)
  • 第三节 往来密切的邻国(3)
  • 第三节 往来密切的邻国(4)
  • 第三节 往来密切的邻国(5)
  • 第三节 往来密切的邻国(6)
  • 《跨出中南海》上架公告及充值方法

第三章 “法国通”与法国

戴高乐将军有一封亲笔信给富尔,信中授权他代表戴高乐同中国领导人会谈。富尔当场把信的内容念了一遍,并把信交给了周恩来,说:“你们可以留下看一看,过两天再给我。”这是一封特殊的信,说它特殊就特殊在形式和内容上,形式上信是写给富尔的,实际上却是写给中国领导人看的。信件本身并非正式的授权书,只字未提委派富尔为特使或授权富尔谈判建交,但字里行间显示出,戴高乐知道富尔将同中国领导人接触,并且表示非常关注法国同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关系。他在信中指出:“完全相信阁下对中国领导人所说的以及阁下听到中国领导人所说的。”

 

  • 第一节 中法建交前后(1)
  • 第一节 中法建交前后(2)
  • 第一节 中法建交前后(3)
  • 第一节 中法建交前后(4)
  • 第一节 中法建交前后(5)
  • 第一节 中法建交前后(6)
  • 第二节 特殊的法国情结(1)
  • 第二节 特殊的法国情结(2)
  • 第二节 特殊的法国情结(3)

第四章 中美悠悠往事

1960年,经过顽强斗争,冲破了美国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斯诺终于以“作家”的身分实现了他重访中国的愿望。他是在炎热的夏天降落在北京东郊的首都机场的。他被安排下榻于崇文门附近的新侨饭店。一种强烈的渴望驱使他放下行装,便爬上饭店5层楼的阳台,去寻找他过去曾经很熟悉的东西。然而,眼前这座古城对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三四十年代北平街上“无风三尺士、下雨一街泥”的情景已荡然无存,涌入他眼帘的是整洁和安详。8月29日深夜,斯诺房里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

  • 第一节 斯诺再踏中国之行(1)
  • 第一节 斯诺再踏中国之行(2)
  • 第一节 斯诺再踏中国之行(3)
  • 第一节 斯诺再踏中国之行(4)
  • 第二节 向美国发出的三次信号(1)
  • 第二节 向美国发出的三次信号(2)

第五章 文革前后的辉煌“绝唱”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西北的大漠深处,一项代号为596的神秘产品,经过3年的研制,将进入最后的实施阶段。一个庞然大物在宁静而神秘的大漠夜幕中,被缓慢地升到100多米的铁塔上,这就是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它像一头沉睡中惊醒的巨兽,直立起高耸云天的身躯,眺望着一轮红日浮出地平线。铁塔顶端的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紧张地调试……

  • 第一节 周恩来与《东方红》(1)
  • 第一节 周恩来与《东方红》(2)
  • 第一节 周恩来与《东方红》(3)
  • 第一节 周恩来与《东方红》(4)
  • 第二节 几起几落的湖南家乡戏(1)
  • 第二节 几起几落的湖南家乡戏(2)
  • 第二节 几起几落的湖南家乡戏(3)
  • 第二节 几起几落的湖南家乡戏(4)
  • 第二节 几起几落的湖南家乡戏(5)
  • 第二节 几起几落的湖南家乡戏(6)

第六章 留在大地的足迹

从1957年起,神州大地开始发生政治大“地震”,先把50多万人打成“右派”。到1958年,一曲共产主义“狂想曲”,把一辈子受苦受穷的人民都鼓动了起来,梦想着早日走进粮食成山,食油成河,钞票作废的“神仙乐园”。一个比一个大的“卫星”,从土疙瘩里升了天。毛泽东看到这一个激动人心的“卫星”,由衷地高兴。他多么希望他的人民幸福富裕,一夜之间摆脱贫穷走进共产主义!“浮夸风”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把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目光紧紧吸在“卫星”的表层。在中南海肯定和赞许声中,一系列的“大”出现了:大办农业、大办水利、大办养猪、大办食堂……好像没有一个“大”字打头,就失去了人定胜天的力量。

  • 第一节 心里装着百姓冷暖(1)
  • 第一节 心里装着百姓冷暖(2)
  • 第一节 心里装着百姓冷暖(3)
  • 第一节 心里装着百姓冷暖(4)
  • 第一节 心里装着百姓冷暖(5)
  • 第二节 两次特殊的视察(1)
  • 第二节 两次特殊的视察(2)
  • 第二节 两次特殊的视察(3)
  • 第三节 开国总理的最后使命(1)
  • 第三节 开国总理的最后使命(2)

第七章 风起云涌

毛泽东决定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后立即召开八届八中全会。1959年8月2日他主持召开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会上,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人进行了空前激烈的批判斗争。彭德怀等一批表达了正确意见的人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对待。“文革”中,彭德怀在受尽折磨后含冤去世。周小丹在“文革”开始后的1966年12月26日自杀。历史为人们留下了沉重的叹息和思考。毛泽东当年还作了这样的批语:“庐山出现的这一场斗争,是一场阶级斗争,是过去十年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生死斗争的继续。在中国,在我党,这一类斗争,看来还得斗下去,至少还要斗二十年,可能要斗半个世纪,总之要到阶级完全灭亡,斗争才会止息。……”

  • 第一节 庐山――政治名山(1)
  • 第一节 庐山――政治名山(2)
  • 第一节 庐山――政治名山(3)
  • 第一节 庐山――政治名山(4)
  • 第一节 庐山――政治名山(5)
  • 第一节 庐山――政治名山(6)
  • 第一节 庐山――政治名山(7)
  • 第二节 日出日落天安门(1)
  • 第二节 日出日落天安门(2)
  • 第二节 日出日落天安门(3)
  • 第二节 日出日落天安门(4)
  • 第二节 日出日落天安门(5)
  • 第二节 日出日落天安门(6)
  • 第三节 惊心动魄的日子(1)
  • 第三节 惊心动魄的日子(2)
  • 第三节 惊心动魄的日子(3)
  • 第四节 中南海的秘密行动(1)
  • 第四节 中南海的秘密行动(2)
  • 第四节 中南海的秘密行动(3)
  • 第四节 中南海的秘密行动(4)

第八章 安魂红土地

1990年12月5日,初冬的北京,寒风萧萧。雾气还未散尽的清晨里,人们和以往一样。用匆匆的脚步走进新的一天。长安街上车水马龙,东来西往。匆忙中,谁也没有注意有几辆轿车正悄然驶出中南海,急速向北京机场驶去。这一天,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胡耀邦的骨灰,将由他的亲属们陪伴着 登机南下,埋葬在他生前寄予热切希望的“共青城”--江西省德安。这位生前极为好动,充满活力,驱车走遍中国79%贫困县的共产党人,将永远长眠在那片青山绿水间的红土地里。此时,胡耀邦猝逝已一年又八个月。

  • 第一节 秘密安葬胡耀邦(1)
  • 第一节 秘密安葬胡耀邦(2)
  • 第一节 秘密安葬胡耀邦(3)
  • 第一节 秘密安葬胡耀邦(4)
  • 第二节 走进浏阳河(1)
  • 第二节 走进浏阳河(2)

第九章 将军外传

曾记否,电影《上甘岭》曾经震撼祖国大地,震撼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靡;你可知,在“四人帮”猖獗时期有位党的副主席被迫辞职,蒙受冤屈……这辉煌曲折的起落人生,却是一位老将军的真实经历。他就是上将李德生。在60余年的革命生涯里,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战场还是和平年代,无论是重任在肩还是别业居幽,无论一帆风顺还是身处逆境,李德生始终用从容、冷静和深刻填写着岁月,而正是这好似平静却又汹涌的岁月才生动地刻画了这位老将军的个性和品质。这大概是人一生最难修炼也是最珍贵的一种精神境界。李德生从不在历史中表现自己,历史却记载了他的表现。

  • 第一节 荣辱不惊李德生(1)
  • 第一节 荣辱不惊李德生(2)
  • 第一节 荣辱不惊李德生(3)
  • 第一节 荣辱不惊李德生(4)
  • 第一节 荣辱不惊李德生(5)
  • 第一节 荣辱不惊李德生(6)
  • 第二节 二任二炮司令的向守志(1)
  • 第二节 二任二炮司令的向守志(2)
  • 第二节 二任二炮司令的向守志(3)
  • 第二节 二任二炮司令的向守志(4)
  • 第二节 二任二炮司令的向守志(5)
  • 第二节 二任二炮司令的向守志(6)
  • 第二节 二任二炮司令的向守志(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