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超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57:42

毛建国:承认1.5亿人贫困是一种自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1日08:04  竞报

  中国在2010年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商务部称,国际通行贫困线是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而中国还有1.5亿人未达到联合国1天1美元收入的这个标准,“这就是中国的现实,这更准确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

  近年来,国外“中国威胁论”泛起,国内“中国崛起论”正热,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给国外增添了谈资,也给国内增加了傲资。此背景下,商务部发言如重音传来,振聋发聩,能够让我们清醒认识国情,清晰定义中国的国际地位。

  对于今天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再苛刻者也不得不承认。但在成就的光环下,我们也不能否认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其中突出的就是发展不平衡问题。这既表现为城乡不平衡,又表现为区域不平衡,更表现为不同群体间的不平衡。

  我们看到,正是为了实现平衡发展,解决贫困问题,近年来上下发力,政策接踵而来,红包蜂拥而至。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其模式也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和效仿。据统计,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09年的3597万,为世界发展和减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依然巨大,而且,我们的贫困线还低于国际通行贫困线,这意味着,如果按照国际标准,中国贫困人口将大大增加,此也即商务部所说的,还有1.5亿人贫困。

  承认意味着一定程度上与过去成就的决绝,意味着必须更加重视当前存在的不足。但是,这种承认并没有否认、遮蔽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这种承认,是自信的表现,这意味着我们在“知已知彼”上更进了一步,为我们更大力气更大成效地解决贫困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承认不足才能超越不足。有不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不承认。应该说,当前解决贫困问题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拐点。虽说,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良好的减贫做法,但一些做法亟须调整,有一些工作力度还要加大。比如原有的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其红利效应释放已经有限,这一背景下,如何推出新的政策,如何加大对农村对贫困人口的反哺力度,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与谋划。而这显然是建立在承认不足基础上。不认识国情,不承认不足,制定政策既容易偏差,执行政策也容易偏软。

  商务部承认1.5亿人贫困,不仅向世界树立了一个大国负责任的形象,而且这有利于在国内统一认识。希冀此为起点,一系列的政策、资金、资源,加速向农村向贫困群体汇聚。我们所追求的小康是所有人的小康,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同样是所有人的现代化。翻新一句老话,没有贫困人群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的现代化。 

余丰慧:经济总量世界老二 百姓幸福排第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7日09:26  黄河新闻网

  数据显示,日本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88万亿美元,低于中国1.339万亿美元的二季度产出。《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出,这意味着中国有可能在今年一举超过日本(8月17日《经济参考报》)。

  经济增速在世界第一,经济总量可能超越日本的背后,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多多,隐患并没有根本消除。其中提出的一个最为实际和现实的问题是,经济增速世界第一,经济总量可能成为老二,那么,百姓的幸福感全球第几呢?

  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显示,以丹麦为首的4个北欧国家,在“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分列前4,依次为丹麦、芬兰、挪威、瑞典。荷兰位居第5,中国大陆则位列125,香港排名81(国际金融报)。

  盖洛普是一家全球知名调查机构,每年发布的各种调查结果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权威性很高。盖洛普调查耗时5年,从2005年到2009年五年间通过电话和入户等方式访问了数千人,获得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关于其生活幸福程度的数据。盖洛普这次全球各国幸福指数调查总共调查155个国家。

  这个排名最为令人惊讶的是作为世界GDP增速最快的中国却排名125位,排在155个国家的倒数30名。在与同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俄罗斯、巴西、印度相比也落在了后面。巴西排名12位、俄罗斯排名73位、印度排名115位,分别高出中国113位、52位和10位。在国民幸福指数比拼上,中国不但“干不过”发达国家,竟然连金砖四国的其他三个国家也“干不过”,着实让人“窝气”。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让世界瞩目和惊叹。每年平均在8%以上的速度发展,连续多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就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也令世界惊奇。最早摆脱金融危机冲击,最快冲出危机走向复苏,一个时期以来世界都把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身上。2009年中国GDP总量达到33.5万亿人民币,如果按照百分之十几的增长速度,2010年底将可能达到37万亿人民币。今年底可能超世界二号经济强国日本的GDP总量,跃居世界总量第二位。今年前7个月的财政收入高达5.1万亿,超过2007年全年水平,全年财政收入达到8万亿已经没有悬念。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

  这让人们无论如何都想不通,经济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GDP增速世界第一,年底总量可能超过日本位居老二,而国民幸福指数却排的如此靠后,盖洛普通过电话和入户调查,了解到的国民幸福感如此低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原因何在?冥思苦想中,世纪伟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对后人10大警告里的一些话语在耳边萦绕: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那么多财富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怎么得了?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一个调查显示,中国前50位富豪拥有近9000亿财富,将近相当于中国2009年GDP的三十三分之一。而另一边是,按照世界银行人均每天消费低于1. 25美元的标准计算,中国的贫困人口总数超过2.5亿,高居世界第二位。高房价、高学费、高医疗费、高失业率给百姓带来的压力前所未有。就背负一个一生需要偿还的房贷压力,何谈幸福感,只有忧虑、焦虑感。

  经济增速全球第一和幸福感排名靠后 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显示,以丹麦为首的4个北欧国家,在“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分列前4,依次为丹麦、芬兰、挪威、瑞典。荷兰位居第5,中国大陆则位列125,香港排名81。这里面有几点需要做重点解读。盖洛普是一家全球知名调查机构,每年发布的各种调查结果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权威性很高。盖洛普调查耗时5年,从2005年到2009年五年间通过电话和入户等方式访问了数千人,获得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关于其生活幸福程度的数据。盖洛普这次全球各国幸福指数调查总共调查155个国家。 有人说,这个排名令人意外的是人均GDP世界第一的头号富国美国却仅在这项排名中列第14位。而笔者要说的是,这个排名最为令人惊讶的是作为世界GDP增速最快的中国却排名125位,排在155个国家的倒数30名。客观地说,中国改革开放仅仅30多年时间,与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及高度发达的美国没有可比性,与这些国家相比较,国民幸福指数排在其后面也不足为奇。但是,在与同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俄罗斯、巴西、印度相比也落在了后面。巴西排名12位、俄罗斯排名73位、印度排名115位,分别高出中国113位、52位和10位。在国民幸福指数比拼上,中国不但“干不过”发达国家,竟然连金砖四国的其他三个国家也“干不过”,着实让人“窝气”。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让世界瞩目和惊叹。每年平均在8%以上的速度发展,连续多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就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也令世界惊奇。最早摆脱金融危机冲击,最快冲出危机走向复苏,一个时期以来世界都把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身上。2009年

  贫富差距拉大,收入悬殊,其实带来两头都没有幸福感。俗话说:“饿的饿死了、撑的撑死了”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按照幸福是一种感觉的观点,财富达到一定程度后并不能带来幸福甚至相反。

  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幸福指数世界排名靠后甚至与金砖四国都有很大差距,是某种危机的征兆。对这种危机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旦这种危机苗头遇到合适的土壤或者与某种因素纠葛在一起,对中国社会形成的威胁不可小觑。

  必须让最为广大的百姓分享到经济增速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世界老二的成果,百姓的幸福感一定要与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齐头并进、相互适应、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抓紧把收入分配改革摆上日程,按照提低、扩中、限高的思路,尽快出台改革收入分配方案,贫富差距过大问题越早解决越好。按照研究机构研究结论,中产阶级队伍越大,国民幸福指数越高,社会稳定系数越大。 

东早社论:“第二”的高帽不好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8日09:11  东方早报

  近日,日本如期公布今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对比中国经济二季度数据,日本政府坦然向国际社会承认,已稳坐全球第二整整42年的日本经济,已被中国首度“季度超越”。

  鉴于当前中日经济发展势头之大不同,按上半年两国经济增长率测算,中国经济在今年底实现对日本经济的“年度超越”已不存悬念。

  其实,对此类“超越消息”,普通民众早已产生“审美疲劳”,而官方则选择了理智的低调。

  民间的“审判疲劳”和官方的低调各有各的心结:民间尤其是普通民众,纠结于发展的成果未能达致相对均衡的共享;官方则清醒于按人头计算,中国经济人均量不但只有日本1/10,且依然位居全球百位之后,与阿尔巴尼亚、萨尔瓦多等全球公认的贫穷国家处于“同一阵营”。

  历史是面镜子,回顾GDP之历史,但愿能进一步唤起国人对民运国势的清醒认知。世界经济史学者、英国人麦迪森1998年出版《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一书,首次对1700-1995年间中国经济史做了定量描述和理论分析。2007年麦迪森新著《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问世,对中国经济过去千年的发展轨迹再作详实、定量、可比较的分析: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比重也从22.3%增长到32.9%。此后,英国开始引领工业革命,中国则继续徘徊于农耕文明,经济总量排名开始逐年下滑。但直到甲午海战失败,清政府签署丧权辱国之《马关条约》的1895年,中国经济全球“老大”位次才被美国取代。“七七事变”抗战爆发时,中国GDP是日本的1.9-2.8倍。日本战败至解放战争结束,中国GDP仍位列美、苏、英、德之后,居全球第五。然而,自17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没有哪个国家把中国视为大国,更遑论把中国视作强国。这其中,原因固然复杂,但历史之残酷无情却再次警示全体国人,纵然中国GDP再度攀升至第二,且有可能在2030年重新坐上全球第一交椅(麦迪森预测),但它依然不能代表民之富裕和国之强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先后超过意、法、英、德等传统西方大国,在本次世界金融危机中,也可以以4万亿元之巨挽救经济,令这些主要大国为之注目。但总量不能代表质量,国之“大”更不能取代国之“强”。历史固然很难被重复,但现实却往往能在历史中找到自己的投影。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经济持续超高速发展,创下人类经济发展之历史新奇迹,但并非所有的国人都有勇气正视,除去极“左”政策和计划经济的消弭,中国经济创下的“当代奇迹”,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四高”(投资、消耗、排放、污染)之不可持续。

  经济结构之痛只是困境之一,更有改革长期不配套所导致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法治问题、民主政治问题、精神信仰问题……

  改革开放以降,前20年中国经济发展以内生动力为主,后10年则空前获益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然而,作为勉强赶上工业革命“末班车”的“后发大国”,近十余年间,不计早已实施的专门针对中国的各种“围追堵截”,单就舆论一项,中国已遍尝过一轮以恐吓、排挤、制裁为主要手段的“棒杀”。这几年,“中国威胁论”之号召力和附和力日渐式微,“捧杀”中国开始盛行,美誉、赞颂、吹捧等新手段无所不及。“棒”和“捧”在汉字中只差一笔,可这一笔往往是“致命一笔”——有史为鉴,国家被“棒杀”的不多,被“捧杀”的不少。

  “盛世危言、醒世警言”——“第二”的高帽并不好戴。面对国际舆论之“捧”,中国务必面对美誉赞歌心不迷;置身经济全球化之发展舞台,中国必须不迷、不醉,咬紧牙关,埋头致力于结构调整、体制再造、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即便建国百年,中国经济成为“老大”,依然只是“中等收入国家”,依然要保持大清醒。 

李建华:中国经济应承担更多国内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9日05:50  汉网-长江日报

  16日,日本内阁府公布二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美元计算为12880亿,环比增长0.1%,按年率计算增长0.4%,弱于预期。而中国之前已经公布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美元计算为13390亿。

  多方人士表示,根据两国经济发展趋势,中国今年全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几乎胜券在握,因此,这组数据意味着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实,早在7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就说:“中国实际上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

  对于中国取代日本占据42年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国外的媒体几乎是一片赞誉声,称“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西方国家一些权威机构还宣称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也将指日可待。

  与国外舆论的兴奋不同,国内不论是民众还是官方都显得比较冷静。或许是中国在近些年接连赶超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等老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见多不怪了,抑或超过日本的预测早有说闻,一旦成为事实并不感到意外。

  国人并不兴奋的更多原因在于,人们注意到, 2009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仅不到日本人的十分之一,而且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如果看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中国在100名开外,实在寒酸,因此即使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也不值得骄傲。而民众的日常生活感受也难以为单纯经济总量名列前茅而感到高兴,只有当民众对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感到满意,才是最值得追求的,显然我们还需更多的努力。

  官方也指出成为世界第二不足为喜。除了强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堪一比之外,还强调我国贫困人口的众多。1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还有1.5亿人未达到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贫困标准,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即使按照中国的贫困标准线,还有4000多万人没有脱贫。

  国际上通行的贫困线是每天收入不足一美元,中国2009年为止贫困线是年收入1196元人民币,即每天收入不足0.5美元的才算贫困人口。商务部罕见地用国际标准表明我国是“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从一定方面表明我国面对经济成就的态度首先还是责任向内,先把国内的经济问题解决好,大力提高经济质量,改善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模式,消除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偏低等问题,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这种态度当然是值得赞许的,也是国内民众乐于见到的。虽然国际上流行“中国经济责任论”,希望中国作为经济大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但依据国内实际,量力而行当是务实的态度。

  但是,依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必然持续上升,在提升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话语权的同时,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也是未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陈季冰:“全球第二”的中国如何赢得世界尊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9日07:53  南方都市报

  本周一,我们的东邻日本出炉了一个本该十分挑动人们心弦的数据:日本今年第二季度的GDP总额为1.288万亿美元,首次低于中国(1.339万亿美元)。鉴于中日两国经济增长幅度的巨大落差,这实际上意味着,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中国已经取代在这个位子上坐了42年的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消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尤其在中国,官方和民间都表现得非常低调,尽管各自的理由可能非常不同。然而,不重视它或者干脆假装它根本没有发生过,未必就是一种合适的态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战略基本上一贯延续当年邓小平制定的“韬光养晦”方针,直到今天也还是如此。应该说,这的确体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令人钦佩的沉稳心胸和超人智慧——— 这么多年了,中国正是凭借着这一点成功避免了许多国际上的纷争和负担,得以专心致志地从事国内的经济发展。我们力求不引人注目,不轻易批评别国,不主动申请国际义务……惟求独善其身。更为重要和直接的是,一顶自己牢牢戴在头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帽子还让我们得到了无数实实在在的好处。     

  然而,当中国变得越来越有实力的时候,许多国际上的麻烦事——— 哪怕与中国并无直接关系——— 就并不是我们想要躲就躲得了的,因为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站到了众目睽睽的焦点位置上。这就好比身处在一个社区里,只要你是一个有财有势的“大人物”,邻居们就一定会对你怀有各种各样的期待和要求。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国际上此起彼伏的所谓“中国责任论”就是许多人对未来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的呼声。当然,这种转变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但我觉得中国经济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就将是这一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因此,不管民众和官方如何不同地解读,至少在国际舞台上,这的确是一个我们必须直面的事实,绝不会因为我们不想承认它就自动消失。比如说,日本政府因为中国的GDP已经超过了它而决定停止对中国提供援助,我们能说我们的人均GDP只有它的1/10不到而要求它不能停止吗?又比方说,联合国根据中国GDP的增长要求中国多交会费,我们能说我们这里贫富差距多么多么大、社会矛盾多么多么尖锐、贪官污吏多么多么猖獗、环境污染多么多么严重,所以我们应当少交点联合国会费吗?    

  不骄傲自满是一回事情,埋头解决好我们的国内问题是一回事情,但作为一个整体,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大国,则又是另一回事情。不管是多么沉重和复杂的国际责任和国际义务,该来的总是要来的。与其被动地往后拖延,不如坦然地主动迎接。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地位的改变,未来我们必须有一套全新且清晰的替代战略,它也必须像当年邓小平作出“韬光养晦”决策时一样,建立在对国际国内局势和时代特征的准确和深刻的把握之上。我个人认为,如果说过去30多年来的“韬光养晦”为我们赢得了很多实惠的话,今后中国应该通过积极承担适当的符合自身地位和价值观的国际义务,来赢得世界的尊重与友谊。     

  但这却是一项需要将高屋建瓴的战略视野和细致缜密的战术技巧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异常艰巨的使命,拿捏得恰到好处是极为不容易的。哪怕与自身利益丝毫不相干,纯粹是帮别人做好事,做得不够或过头,都很有可能会招致不满甚至猜忌。在这个问题上,了解和理解国际博弈游戏规则,采取务实可行的策略永远是第一位的。(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洪巧俊:扬“家丑”可以看到更真实的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9日07:24  中国青年报

  关于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7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我们不仅要关心GDP数据,更要关心人均的数据,中国仍是有大量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质量还有待提高。中国还有1.5亿人达不到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标准,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南方都市报》8月18日)

  当国外媒体纷纷报道“二季度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的时候,中国并没有沉浸在沾沾自喜之中,而是承认中国仍然是个“穷国”,这是理性而务实的。只有承认差距,发现存在的问题,才能赶上或超越那些发达国家,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虽然是经济大国,但并不是经济强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差距很大。中国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不到世界人均GDP的一半,就是GDP总量也只是美国的1/3。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穷人最多的国家,按照我国官方统计数据,农村贫困人口是1500万,但世行发布报告称中国贫困线与国际标准差距悬殊,按世行发布的报告,中国仍有2.54亿贫困人口,也就是说中国每五个人就有一个贫困人口。保罗·埃克特曾在路透社发表了《穷中国?富中国?》,说13亿人口中有数以千万计的农村贫困人口,按照世界银行人均收入的标准,它与柬埔寨和危地马拉为伍。埃克特的这个观点并没有夸大其词。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105位,排名第105位还是经济强国?显然不是,只属于发展中国家。

  不能只看到都市的光鲜,而没有看到农村的贫困与衰败。麦凯恩们为何惊叹于中国的富,认为中国迈向了“世界超级大国”?原因是,他们总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转转。如果他们去那些穷乡僻壤的农村感受一下,体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农民的艰辛,麦凯恩们还会认为中国是富中国吗?今后我们也要改变一下观念,既让外国政要访华时看我们“改革的成就”,也要扬一扬“家丑”,这样才可以看到真实的中国。

  国人有崇拜GDP的情结,这就要更加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对此过分乐观和盲目。有专家说,GDP自然是衡量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绝非唯一的重要指标。就综合国力而言,GDP更是一个相对片面的指标。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能单看经济总量,还要看它的产业格局、自主创新能力、城乡和区域发展平衡性、资源能源消耗、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所以说,中国GDP超过日本并不意味着中日经济实力对比的全面转变,它只意味着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而在人均GDP等诸多领域,中国依然大大落后于日本,其发展后劲更不及日本,人家的企业高科技、高附加值,我们的企业呢?也正如姚坚所指出的,无论是人民的生活质量还是在科技、环保领域,我们还有巨大的差距,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社会领域的发展还比较滞后。

  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有利于未来中国的发展。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2.54亿贫困人口,这不可耻,可耻的是打肿脸充胖子,还要做大佬。穷就要面对,就要实事求是地让世人知道,这样可少担些“被责任”,如“债权国责任”、“能源消费大国责任”、“碳排放大国责任”等,少做些冤大头,多些钱投到民生上,从而逐步减少贫困人口。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的发言代表着政府的声音。承认中国仍然是穷国,是政府务实的表现,更是一种进步的体现。

余丰慧:经济总量世界老二 百姓幸福排第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7日09:26  黄河新闻网

  数据显示,日本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88万亿美元,低于中国1.339万亿美元的二季度产出。《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出,这意味着中国有可能在今年一举超过日本(8月17日《经济参考报》)。

  经济增速在世界第一,经济总量可能超越日本的背后,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多多,隐患并没有根本消除。其中提出的一个最为实际和现实的问题是,经济增速世界第一,经济总量可能成为老二,那么,百姓的幸福感全球第几呢?

  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显示,以丹麦为首的4个北欧国家,在“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分列前4,依次为丹麦、芬兰、挪威、瑞典。荷兰位居第5,中国大陆则位列125,香港排名81(国际金融报)。

  盖洛普是一家全球知名调查机构,每年发布的各种调查结果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权威性很高。盖洛普调查耗时5年,从2005年到2009年五年间通过电话和入户等方式访问了数千人,获得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关于其生活幸福程度的数据。盖洛普这次全球各国幸福指数调查总共调查155个国家。

  这个排名最为令人惊讶的是作为世界GDP增速最快的中国却排名125位,排在155个国家的倒数30名。在与同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俄罗斯、巴西、印度相比也落在了后面。巴西排名12位、俄罗斯排名73位、印度排名115位,分别高出中国113位、52位和10位。在国民幸福指数比拼上,中国不但“干不过”发达国家,竟然连金砖四国的其他三个国家也“干不过”,着实让人“窝气”。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让世界瞩目和惊叹。每年平均在8%以上的速度发展,连续多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就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也令世界惊奇。最早摆脱金融危机冲击,最快冲出危机走向复苏,一个时期以来世界都把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身上。2009年中国GDP总量达到33.5万亿人民币,如果按照百分之十几的增长速度,2010年底将可能达到37万亿人民币。今年底可能超世界二号经济强国日本的GDP总量,跃居世界总量第二位。今年前7个月的财政收入高达5.1万亿,超过2007年全年水平,全年财政收入达到8万亿已经没有悬念。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

  这让人们无论如何都想不通,经济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GDP增速世界第一,年底总量可能超过日本位居老二,而国民幸福指数却排的如此靠后,盖洛普通过电话和入户调查,了解到的国民幸福感如此低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原因何在?冥思苦想中,世纪伟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对后人10大警告里的一些话语在耳边萦绕: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那么多财富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怎么得了?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一个调查显示,中国前50位富豪拥有近9000亿财富,将近相当于中国2009年GDP的三十三分之一。而另一边是,按照世界银行人均每天消费低于1. 25美元的标准计算,中国的贫困人口总数超过2.5亿,高居世界第二位。高房价、高学费、高医疗费、高失业率给百姓带来的压力前所未有。就背负一个一生需要偿还的房贷压力,何谈幸福感,只有忧虑、焦虑感。

  经济增速全球第一和幸福感排名靠后 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显示,以丹麦为首的4个北欧国家,在“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分列前4,依次为丹麦、芬兰、挪威、瑞典。荷兰位居第5,中国大陆则位列125,香港排名81。这里面有几点需要做重点解读。盖洛普是一家全球知名调查机构,每年发布的各种调查结果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权威性很高。盖洛普调查耗时5年,从2005年到2009年五年间通过电话和入户等方式访问了数千人,获得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关于其生活幸福程度的数据。盖洛普这次全球各国幸福指数调查总共调查155个国家。 有人说,这个排名令人意外的是人均GDP世界第一的头号富国美国却仅在这项排名中列第14位。而笔者要说的是,这个排名最为令人惊讶的是作为世界GDP增速最快的中国却排名125位,排在155个国家的倒数30名。客观地说,中国改革开放仅仅30多年时间,与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及高度发达的美国没有可比性,与这些国家相比较,国民幸福指数排在其后面也不足为奇。但是,在与同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俄罗斯、巴西、印度相比也落在了后面。巴西排名12位、俄罗斯排名73位、印度排名115位,分别高出中国113位、52位和10位。在国民幸福指数比拼上,中国不但“干不过”发达国家,竟然连金砖四国的其他三个国家也“干不过”,着实让人“窝气”。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让世界瞩目和惊叹。每年平均在8%以上的速度发展,连续多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就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也令世界惊奇。最早摆脱金融危机冲击,最快冲出危机走向复苏,一个时期以来世界都把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身上。2009年

  贫富差距拉大,收入悬殊,其实带来两头都没有幸福感。俗话说:“饿的饿死了、撑的撑死了”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按照幸福是一种感觉的观点,财富达到一定程度后并不能带来幸福甚至相反。

  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幸福指数世界排名靠后甚至与金砖四国都有很大差距,是某种危机的征兆。对这种危机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旦这种危机苗头遇到合适的土壤或者与某种因素纠葛在一起,对中国社会形成的威胁不可小觑。

  必须让最为广大的百姓分享到经济增速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世界老二的成果,百姓的幸福感一定要与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齐头并进、相互适应、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抓紧把收入分配改革摆上日程,按照提低、扩中、限高的思路,尽快出台改革收入分配方案,贫富差距过大问题越早解决越好。按照研究机构研究结论,中产阶级队伍越大,国民幸福指数越高,社会稳定系数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