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超日,中国未来当如何定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01:32
 
2010年08月27日11: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中国GDP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实际上,按照人均GDP,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仍有1.5亿人生活在联合国制定的贫困线以下。那么,中国现阶段在国际舞台上应如何给自身定位?中国应当承担哪些国际责任?今后一段时间采取何种发展政策才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记者就此采访了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与日本明治大学国际问题专家关山健,他们从不同角度给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
辜学武:中国应定位为“现代转型大国”
记者: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消息引起了德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但事实上,中国的人均GDP还很低。您怎么看?
辜学武:我想中国应该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传统发达国家的躁动性反应。为什么?因为它标志着中国在不到十年间,一口气将意法英德日给超越了,老牌工业国家中,现在就剩下一个美国,它们能不百感交集吗?不错,中国的人均GDP还很低,不到德国的十分之一,但人们在谈到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总体分量时,一般是不太关注它的国民的平均生产能力的,就像我们在谈到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时,很少提及有多少纽约人在地铁里乞讨一样。
记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目前这个时期,中国该给自己怎样定位?
辜学武:中国不能把自己继续定位成发展中国家了,因为发展中国家这个概念至少在欧洲的话语系统中是与贫穷落后、不发达紧紧连在一起的。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沪以及许多二线城市的高度现代化水准与这个概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中国若再坚持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虽然事实上没有错,但在国际舆论上很被动,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来证明自己的清贫,弄得不好,人家觉得你是在说假话,骗援助,躲责任。中国不妨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较为中性的现代转型大国,因为它大,所以转型难度大,需要时间;因为它分量重,所以转型风险大,一举一动,对自己和对世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将这个定位和道理向世界讲清楚,相对容易,比继续强调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效果要好,而且成本低。
记者: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一定恐惧,中国能通过什么方式更好地在国际上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辜学武:说恐惧可能有点过分了,不安和躁动可能更贴切一点。不安是因为不知道中国的发展成长对西方来讲最终是祸还是福;躁动是中国居然用不同于西方的政治模式创造了生机勃勃的经济繁荣,而且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势态。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自己的利益诉求要讲究方式。中国可以向世界说实话,中国的建国大业还没有完成,国家的三个要素(国土、人民和政权)都有缺陷:一是国土尚未统一;二是国民的民族认同感还不成熟;三是体制上不完善。事实上,中国自己定义的所谓国家核心利益,都同这三个要素连在一起。实话实说,把中国的忧虑向世界讲清楚,世界就不会那么对中国感到恐惧了。
记者:中国同时应承担什么国际责任?
辜学武:中国最大的国际责任在于成功地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这个家庭作业一定要做好,这个作业拿不到90分,其他国际责任都是空的。家门口的事情都搞不定,还谈什么国际责任?所以,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中国要勇敢地、大大方方地承担起亚太地区政治领袖的责任,但要担当起这个责任,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不能全盘通吃,还要照顾其他国家的利益和诉求,在定义自身的核心利益内涵和外延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同其他国家利益的兼容性。
记者:中国怎样才能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真正的经济强国?
辜学武:大本身就是强的一部分,中国应该意识到她已经是一个经济强国了,她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当然,有人会说,中国的强大还只是量大,而不是质强。这个观点有它对的地方,中国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还要多修内功。不要相信西方的“阴谋论”,就算他们有这个动机,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美国负债累累,日本原地踏步,欧洲一体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发展成长的最大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所以,勤修内政,还富于民,强化公平,推行公德应是未来十年中国走向真正经济强国的政策首选。(记者焦宇)
【1】 【2】 【3】 


西田实仁:日本经济关键在于实行"三中主义"
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落后日本40年
日本经济正面临“双重难题” 日元向上日股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