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对待孩子的十二帖心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3:50:28

 

 

    在要写下给父母对孩子的十二帖心法之前,

    有三个特别的秘方要先给父母服下。

    秘方如下: 

 

         秘方一 不要“管”你的孩子!

          秘方二 千万不要“管”你的孩子!

              秘方三 千万千万不要“管”你的孩子!

 

 

    除非父母本身心灵已清除净化、觉醒明白,可以不理会这三道秘方,否则尚未转换觉醒徹悟的父母们,真的请按秘方指示服用,因为你们怎么管,怎么错,怎么做就怎么不对,我在前面所写的各种状况问题个案的例子,难道还不够明白吗?几乎所有的问题来源都来自父母本身,还不够可怕吗?除非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社会上的人渣、是罪犯、是没有用的人,否则就请先服下这三道秘方按指示执行,至少先保住孩子不再被你用爱心来摧残他们,当然目前要紧的是自己该如何做才对,你会想该怎么处理才是正确的?当然是有方法可以改善的,而且很容易,无需用打骂的方式。

 

     

 

        

    首先,如果孩子跌倒在地或不小心撞到东西时,千万不能打地板或物体给他看,反而是要求他跟地板或物体道歉,无论他跌的多痛、哭的多伤心,都要做到这一点,这也就是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为自己行为负责。

 

    第二,当孩子弄乱环境或弄坏物品时,不能替他收拾或处理,他既然可以弄乱或弄坏,他自然就可以收尾。如果父母一昧的替他做时,等于是在贬低他的能力,并让他不负责任。

 

    第三,当你向孩子承诺任何事时,一定要做到,如果不能完成或实现你的承诺时,也要清楚交代,让他理解为什么无法完成,不能搪塞,甚至可以请他帮忙,孩子会非常乐意的。

 

    第四,当孩子为某件东西,或某些事情起争执时,父母尽量不要干涉或是出面用主观的方式解决,协助孩子们建立沟通的观念,父母绝不能去破坏他们对东西的所有权,剥夺他们应有的权利,如果孩子因争执而吵架时,父母可以学法庭审理的方式,讲求证据、证明,使孩子学会理性的沟通,而非无理的任性。

 

    第五,当孩子犯错或做错事情,千万不能先责骂,要用同理心的方式先理解他们为什么会犯错,是不是对这件事先前有误解?协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并消除误解,避免再错。如果一直用打骂的方式要求他们,只是会导致他们一直犯错,而且会造成做什么就错什么,最后变成神经质,于事无补。

 

     第六,当孩子犯错向你承认坦白时,应该要给他们嘉许并鼓励他们去学习面对。众所周知,美国总统—华盛顿就是这样被嘉许出来,日后成为一个伟人。让小孩明白犯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谁都会错。诚实是一件勇敢的行为,是勇者的表现,日后他们会为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并且诚实和正直,没有借口跟理由,为自己负责。

 

     第七,如果孩子有过错,实在不能原谅必须处罚时,处罚的方式,必须双方先行沟通,是孩子同意并可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处罚,但千万不能用暴力或严重的体罚,如此会造成无明种,严重影响日后人格发展。

 

    第八,父母自己在孩子面前犯错了,父母自己要向孩子认错并道歉,不要辩解,并可使孩子为自己做处罚,让他理解原来大人也会犯错,培养是非观念。事实上,当孩子在处罚大人时,很快的他们会说,不必罚了我原谅你,这也会教育他们宽恕别人的观念。

 

    第九,孩子们在看电视、玩游戏或讲电话,千万不要为了要他们去做家事或吃饭,而主动去切断他们正在进行的事,你可以跟他们沟通还需要多少时间可以完成?然后请他们自己结束,否则你只是在教育孩子做事情不必有头有尾,日后会养成虎头蛇尾的习惯。

 

     第十,不要用父母的角色跟孩子相处,多用朋友的角度与他相处,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心声,体会他们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将你的心声向他们倾诉。

 

    第十一,训练他们有合理交换的观念,不要动不动就塞钱或买东西给他,若要零用钱或买他们要的东西时,要先让他们帮忙某些事,如家事、公事或社区服务等。

 

    第十二,让他们学习每一件事,无论是独立完成或合力完成,一定都要完成,遇到困难要想方法解决,而不是坐着不管,就算他无法解决时,也要让他去请求帮忙并参与完成 )

 享受孩子

 

                                                                                         曦溪

 大凡准备做父母的,都有颗无限憧憬的心。从准孕期、怀孕期,直到抚养的每个阶段,无不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力,尤其是对孩子未来的想象和设计,夹杂着弥补自己此生所有缺憾的决心。要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成为每位父母直面的人生大课题。因而,抱着“我是如此爱孩子”的神圣心情,怎样严苛或神经质地管教孩子,都成为父母们天经地义之举。

 然而,这其中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教育误区,也是父母们自身无可抵御的通病。父母们在深层意识和实际行为上,很难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孩子来自于父母,却从来不真正地属于父母。从受精卵开始,孩子们就自顾自地成长。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父母只能引导和享受孩子,却永远无法替代和设计孩子。

 诚然,有很多经典的被严教出来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社会空前的认可、追捧和效仿。但效仿的结果往往是喜忧参半。一些孩子成功了,但更多的孩子被毁了,成为父母们畸形教育和功利心态的牺牲品,甚至一些孩子被逼成为杀害自己亲生父母的凶手等等。这样痛心的例证,在现今社会中,难道被曝光得还不够频繁,还不够触目惊心吗?我们还要拿我们唯一亲爱的宝贝去做试验和打赌吗?仅为自己一厢情愿的想象、设计和缺憾?

 难能可贵的是,本期“家家故事”中的主人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感动、快乐、幸福”地享受孩子成长的例证。故事的字里行间,弥漫出来的是无处不在的智慧和真爱。

 故事中孩子的父亲和所有父母一样,对孩子饱含深情,“在产房外泪流满面”地迎接孩子的诞生。从此,踏上与孩子一起成长的道路。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是,这位孩子的父亲在发现“略带强迫地让他去记一些东西,但发现根本行不通”之后,不是“给这么小的孩子过早地贴上标签”,而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顺其自然”。从发现孩子的兴趣开始,循循善诱,将学习一点点渗透在孩子快乐的兴趣中。这位父亲成功教育的关键是将有些父母下大力气“严格”管教孩子的力气,智慧地花在了培养和发现孩子兴趣,进而不失时机地添加知识营养上。从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的教育理念是:

 

发现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寓教于乐的教育基础。但兴趣并非都是天成,很多兴趣需要家长及时发现,适时引导,逐渐强化。所以,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成为父母们成功教育的关键。

 故事中的父亲,在开始强迫孩子死记失败之后,没有像一些家长那样,转而靠打骂或自己的家长权威压迫孩子,导致孩子不同程度的逆反和倦怠,而是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寻找、发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例如,这位父亲,发现孩子对扑克牌的兴趣后,立即买来陪孩子一起玩,并引入数字和英文字母,让孩子轻松掌握;观察到孩子对《三字经》的兴趣没有持续性,及时调整策略,利用孩子玩得高兴的时候,在一边自己诵读,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孩子汲取知识;知道孩子喜欢鼓捣影碟,赶紧找来《音标总动员》,让孩子在浓厚的兴趣中牢记枯燥的音标;有意识地把汉语拼音贴在墙上,启蒙和引导孩子对拼音的兴趣,一段时间后,孩子令人欣喜地读出了整个图表上的拼音。

 整个教育过程,没有常见的厌倦和压迫,只有不断的探索和好奇。这位父亲通过不懈的努力,激发孩子在浓厚、持续的兴趣中快乐地掌握知识,循序渐进地达到了自己对孩子幼儿时期的教育目标。

 

充分信任

 一般家长惯常的心态和方式,总是对孩子呵护有加,信任缺乏,尤其是对待一些问题儿童,更是责难当先,难得有颗平常心。如何放下为人父母的架子,把孩子真正地视为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而非自己生命的附属品,给与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让孩子有足够的尝试和犯错的空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索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每位家长需要深思和不能不审视的问题。因为,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和理念,才有可能营造出适合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

 每位孩子都是一个天才,只是我们的家长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发现。通过共同的生活,体会出孩子不同于其他孩子的独特潜质,顶住各类负面的教育评价,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点对于父母,尤其是问题儿童的父母至关重要。正如菲尔普斯,若不是他父母不断地带他尝试,让游泳教练无意中发现了他超常的游泳天分,恐怕他早已溺死在劈头盖脸的负面评价中。

 故事中的父亲,也正是契合了上述优秀品质,充分信任并放手孩子。我们常见的例证是父母总是教训孩子,以自己的经验和行为方式要求孩子;家中贵重的电器电脑玩具,不许孩子触碰。但这位父亲,不但让孩子从小就摆弄家里的各类电器,还让孩子操起钳子、螺丝刀之类的工具一起参与修理;对于孩子对买来的玩具,“非得拆到不能再拆才善罢干休”的现象,不但没有责备,而且充满欣赏。同时,自己甘当小学生,让孩子在父母面前当老师,听孩子指教,通过角色对换,激励孩子的自信心。

 被父母如此信任、尊重、欣赏着的孩子,怎能不心满意足快乐地成长?

 享受成长

 此篇故事中的父亲,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整个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放松自己,充分享受了孩子成长的喜悦,内心真切地体会到了感动、快乐和幸福,这也是千万父母能够背负和忍耐养育孩子这样漫长过程的辛劳,前仆后继追求的目标吧。

 但如此理性的父母在现今社会中并不多见。正如文章开篇所提到的,因为父母们从准备要孩子起就油然而生的对孩子的过高期待,以及面对现代社会巨大的生存竞争压力,加上现行应试教育的某些弊端影响,无形中逼迫了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的心态上趋于紧张焦虑和急功近利。孩子们的快乐感持续下跌,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断对立,极端互残的例证频频发生,我们已经逐渐远离了养儿育女原始的快乐和初衷。

 如何能够返璞归真、享受成长的喜悦,是父母们需要不断反思和顿悟的永恒话题。而故事中的例证,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信心和希望。这位父亲,没有将社会给与自己的各种教育压力转嫁到对孩子的苛求上,也没有自私地把孩子当成达到自己人生某个目标的狭隘对象,而是出于一位父亲朴实的爱心,一路陪伴孩子、关注孩子、欣赏孩子的成长。

 

当然,孩子们的千差万别决定了父母们的教育方式各有不同。但是,成功的方式总是关联着父母们良好的心态和对孩子关爱的无私。如果父母们能够尝试着放下架子,调整并放松自己,同时,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发现和启蒙兴趣,信任且尊重孩子,欣赏并享受孩子,我们有理由坚信,凭着父母们无尚的爱心和智慧,一定能给可爱的孩子们撑起一方自由呼吸的蓝天,让孩子们在父母的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

 

“家家故事”精摘(下篇附原文:得子如此,父母何求!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儿子终于会读100以内的数字了。不但如此,在儿子不到三岁半的时候,他还能够理解20以内的数字表示的含义,还能借助手指做10以内的加法。

孩子跟着我能学两句《三字经》,可一会就放弃了。我意识到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于是,我就改变了策略。在儿子玩的时候,不管他注意不注意,我在那儿反复地读其中的几句。令人惊奇的是,过了几天,我刚开个头,他竟能顺着溜下来。

儿子会播放影碟之后,我买的《音标总动员》便派上了用场。每个碟片我估计他都看过不下30遍。慢慢地他自己竟然认识了部分的音标。”

我有意识的把汉语拼音贴到墙上去。有一段时间,每次下班回家,他就缠着我让我教他拼音的读法。慢慢地,他看着拼音旁边的图竟然能把整个图表上的拼音都读出来。

孩子三岁半的时候,看人家在打扑克,便嚷着让我给他买了一副。自此便又对扑克产生了兴趣。孩子是认识1到10的数字的。我便趁机告诉他,这是梅花5,这是方块4……孩子很快就掌握了这些东西。尽管不懂规则,但学会了认牌以后,出牌的时候他就会说:红桃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