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43:49
     【为人父母】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一)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成天看你不顺眼,跟你过不去,你说什么,他都说你幼稚。你干什么,他都始终保持怀疑。     有时,你的一切都迷失在他那双看破你灵魂的眼中。     你,会有怎么样的感受?     或许,你会恨这个人,或者根本不愿提起。     然而,你无法回避,因为这个人是你永远无法摆脱的,他是你的父亲或母亲。     面对着亲情这座山,你的父母有永远说不完的唠叨,就象小刀一样,反复划拉着你脆弱的神经。而这时,你的父母人到中年,家中的大权在握。     而你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一个父母眼中永远的小孩。     我相信,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跟父母发毛的经典时刻: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迷惘。     (二)     家庭教育的本性一直就是:过犹不及。     有些父母习惯:严以律他,宽以待己。     父母对孩子说:笨蛋,傻瓜,你怎么这么蠢?     孩子想:我看你也没怎么聪明。我再蠢,也是你们生的,基因都是遗传的!     父母并不完美,却要求孩子以完美的方式考试,完成学业。     他们恐吓孩子说:学习不好的人,会去扫大街,找不到工作。     母亲会拿自己做证:如果当初我多努力一些,就不会跟你爸一起受苦了!     然后,孩子听见父母在隔壁房间,叮铃哐啷。     有些父母则刚好相反,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定位或角色。     父母对孩子说:你太棒了,简直是完美的。我们的心肝宝贝,不要哭了。都是你们老师的错。明天,我去你们学校告状,让校长把老师换了!     孩子说:爸爸,我今天被老师罚站了,老师问,清明上河图,是谁画的,我说,不是我画的。     孩子的父亲说:管他谁画的,明天老子花点钱,把它买了,挂在你房间里面!     我们这个社会的小皇帝,都是父母造就的,大人们鞍前马后,乐此不彼。        (三)
     现如今,我们每个人都抱怨教育这个怪胎。     我们会说,看看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垮掉的一代:物质生活基本啃老,精神生活基本腐败,做事基本没有常性,做人大致没有自信,自我感觉一流,工作能力末流,生活自理不入流。     人们都在想:这到底是怎么了?     人们问高山,人们问大地,人们问青天,人们问河流,顿足捶胸,呼天抢地。看历史,抚今思昔。     唯独就是没问自己。     古人怎么说来着: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承认吧:现实的果子都是各家自个儿种下的。     我们没有人期望孩子是脓包,却认为孩子不需要理解和尊严!     我们没有人希望孩子没有自信,却首先怀疑孩子的诚实和恒心。     当我们没有耐心听完孩子的讲述,转身离去的时候,我们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什么呢?     我们有无穷的爱,我们有无穷的智慧。     但面对孩子,我们没有爱的办法。     曾经以为的爱,会是怎么样的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呢?    
    (四)     显然,我们不是要指责于我们的父母。     斗转星移,有一天,时间总会把我们从孩子变成别人的父母。     时间在前进,而生活却在轮回。这才是最大的不幸,或忘却。     我们是否有一种灵魂附体的魔咒,让我们回到父母的躯壳中,在孩子面前,拿起鞭子或挥着耳光,说:你这个笨蛋!我们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啊!     不能总是这样下去吧,让我们重新学会做父母!         (五)
     教育的根本在于传播价值,其他的一切都只是装饰和工具。     孩子的成长,如同一根树木的成长,所有的关键在于那些吸取营养的根部的成长,那些最根本的东西:自信、坚强,自我抉择和不屈不饶的勇气。     所有的这一切,都只能在理解和尊重的情景下完成,言传身教,就能传播并影响,好过无数的苦口婆心,无数的口水说教。     没有人在理解的环境中丧失过信心,也没有人在尊重的环境下怀疑和抱怨过。     责任感只在没有责任需要承担的地方消失。     我们就是孩子的榜样。     让我们学会做父母!     做尊重孩子的父母,并担当起教练的职责。我们不是下场比赛的选手,也不是任劳任怨的保姆。我们应该站好自己的定位,激励孩子,做最好的有责任的自己。     让一个人出生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让一个人健康成长需要付出很多。     不仅仅是爱,有爱也需要技巧,爱的方法是需要用心学习的。     当我们不再大包大揽,也不再怨天尤人的时候。我们可否平静地说: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让我们一路前行!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畅销美国500多万册的教子经典)   
     畅销美国500多万册的教子经典,以31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彻底改变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的巨著。
  本书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高居美国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并陆续被翻译成31种语言畅销很多国家。
如果说在父母与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什么经典著作的话,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吉诺特博士的这本著作——它彻底改变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在这个领域,这是一本革命性的著作。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可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该书在美国的销量已经超过500万册。
    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本书初版于1965年,在出版初期,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高居美国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并陆续被翻译成31种语言畅销很多国家。如果说在父母与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什么经典著作的话,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吉诺特博士的这本著作——它彻底改变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在这个领域,这是一本革命性的著作。


    引言     没有哪个父母一大早醒过来时就打算着要让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没有一个母亲或者父亲会说:“今天,只要有机会,我要向我的孩子大叫大嚷、唠叨,要让他丢脸、出丑。”相反,每天早晨,许多父母都下定决心:“今天会是平静的一天,没有叫嚷,没有争辩,没有战争。”但是,尽管有好的意图,讨厌的战争还是会再次爆发。
  父母和孩子之间充满了无休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突如其来的危机。发生危机时需要作出反应,而反应无一例外都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对孩子的个性和自尊造成好或不好的影响。
  我们相信,只有心理不正常的父母才会作出伤害孩子的反应。但是,不幸的是,即使是那些爱孩子的、为了孩子好的父母也会责备、羞辱、谴责、嘲笑、威胁、收买、惩罚孩子,给孩子定性,或者对孩子唠叨说教。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父母需要特别的方式跟孩子相处,跟孩子交谈。如果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躺在手术台上,在麻醉师把我们麻醉前,外科医生走了进来,说:“我对于手术真的没有受过多少训练,但是我爱我的病人,我会利用常识来做手术。”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我们可能会惊惶失措,赶紧逃命去了。但是对于那些相信爱和常识就足够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孩子可就不轻松了。父母就像外科医生一样,也需要学习特别的技能,这样,在处理孩子的日常要求时才有能力胜任。就像受过训练的外科医生在下刀时需要小心谨慎一样,父母在使用语言时也要有技巧,因为语言就像刀,它们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体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
  如果我们想改善和孩子的沟通,该从何处开始呢?可以通过观察我们自己的反应。这些语言,我们都是知道的。我们听到父母在跟客人和陌生人交谈时就是使用那样的语言。那种语言照顾你的感受,而不是对你的行为进行批评。
    我们对一个忘了带走雨伞的客人会说什么?你会不会追上去说:“你怎么回事?每次来我家都要拉下什么东西,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你为什么就不能像你妹妹一样?她来我家时,总是很守规矩,你都四十四岁了!就不能长点记性吗?我不是跟在你后面捡东西的奴仆!我敢打赌,如果你的头不是长在肩膀上,你会把头都弄丢的!”我们不会对客人这样说话,我们会说:“这是你的伞,艾丽丝。”也不会再加上一句:“你总是不注意。”父母需要学会把孩子当成客人一样对待。
    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安全、快乐,没有哪个父母故意让孩子变得害怕、羞怯、不体谅他人、令人讨厌。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许多孩子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品性,缺乏安全感,缺乏对自己及他人的尊重。父母希望孩子有礼貌,他们却很粗鲁;父母希望孩子整洁,他们却邋里邋遢;父母希望孩子自信,他们却对自己毫无把握;父母希望孩子快乐,但是他们都经常不开心。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为了能达到这些人性的目标,父母需要学习人性的方法。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它可以帮助父母把期望的目标转变为每天的实践。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父母明确跟孩子有关的目标,并提出一些能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的建议。当父母遇到需要具体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时,那些陈词滥调,像“给孩子更多的爱”,“给她更多关注”或者“给他更多时间”是毫无帮助的。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跟父母和孩子打交道,有时是以个人的形式,有时是以治疗小组的形式,有时以养育讲习班的形式。这本书就是这些经验的结晶。这是一个实用的指南,给所有面临日常状况和精神难题的父母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可取的解决方法。它还给出了一些从基本交流原则生发出来的具体建议,指导父母在跟孩子相处时要彼此尊重。
    后记    本书中提供的方法,只有当运用恰当的时候,才能使养育的任务变得轻松。孩子对要求的回应千差万别,有些孩子很顺从,他们很容易接受常规和关系的改变。而有些孩子要固执得多,只有在刺激之下才会被迫地接受改变。还有些孩子积极地抵制生活中一切“新的安排”。聪明地运用这本书里提倡的方法就不会忽略孩子脾气和人格中的基本要点。
  只有当培养孩子的方法中浸透着尊重和理解时,孩子才会茁壮成长。这种方法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考验中,可以加深感觉的灵敏度,对孩子的要求作出更好的回应。
  一对年轻的夫妇在迷宫似的加利福尼亚高速公路上迷了路。“我们迷路了。”他们在收费处对警官说。
  “你们知道你们现在在哪儿吗?”他问。
  “知道,”他们回答道,“收费处上写了。”
  “你们知道你们要去哪儿吗?”警官继续问。
  “知道。”年轻的夫妇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那么你们就没有迷路。”警官得出结论说,“你们只是需要明确的方向。”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明确的方向也可以帮助父母达到他们的目标。但是,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运气和技巧。有人可能会问:“有了运气,为什么还需要技巧?”这是为了不要糟蹋了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