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交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34:53
到今天为止,应该可以证明从年初开园前紧绷与紧锣密鼓的气氛和张力,都有了相应的回报。

  上海世博会相对的平静与安全度过大半年,就是万全准备的回报。

  有人认为这只是奥运之后的另一场大秀,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这当然是事实。

  但在另一方面,对于擅长考试、有1400年科举历史的中国人来说,这可能更被视为一场对自己的考试,而且是长达半年、许多题目都无法猜中的考试,其中考验的不只是安全与秩序管理,还有创意的展示——如果一场活动只有硬体的成功没有创意的表现,对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是不恰当的。

  当然成功来自不断的修正。开始的主题曲抄袭风波着实丢脸,但及时收拾、没有坚持错误是可取的做法。这是世博会大量创意中的瑕疵。

  世博会最大的创意在于各个国家馆所带来的构思和呈现方式。这些表现很多都与城市主题、节能减排、未来生活等等有关,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建设也大量体现和应用了这些观念。

  但笔者要举两个例子说些特别之处。

  英国馆的呈献已经有大量着墨。令人诧异惊叹的外观以及门口长时间的队伍,都说明参观者喜爱的程度。也有不少人对内容的简单表示失望——6万种植物的种子围成一个大毛球,狭小的空间里,前后上下左右,都是种子。你所期待的历史光辉、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一个都不见。

  这正是英国人智慧的展现。

  日不落帝国的雄风,无需再提;文学历史、科学工业,不必言表;民主政治、公民社会,毋庸多说。

  整个馆的设计就是一份打开包装纸的礼物,把大英民族对未来世界的预见献给这个古老的朋友——外带诺亚方舟的宗教警示。

  这种内敛的智慧伴随沉着的外交手段打造出数百年的殖民史,今天在英国馆所显露的其实也是这一手。家当太多,多大的馆都展示不完,干脆只要一个小小的球体,把我们看见的未来装起来,送给你这个曾经的手下败将。

  没有耀武扬威、口沫横飞,因为所有威风都已是过往,大英民族不爱提当年勇,只想静静地跟你说,我们眼前共同的危机。

  英国馆的谦逊还表现在将两年后下一届的伦敦奥运会规划,展示在邻近出口的一个角落;而全馆唯一的广告——杜莎夫人蜡像馆也就在那个角落。

  参观英国馆的中国人很多,应该体会到其中值得深思的用意。

  澳大利亚馆是另一类型。

  场地很大,尽可能地展出自己国家的多样性,卡通造型的呈献方式也很吸引人。但是它的成功,在我看来,是工作人员。

  从馆外到馆内,澳大利亚馆工作人员都给人感觉一片开怀,这在任何馆都属少见。

  馆外馆内队伍之中,不断有澳大利亚籍工作人员用华语出来说笑话,逗观众,让排队不成为一件苦事。特别的是,这些工作人员即使轮流,每天要面对那么多批次的参观者,仍然不容易,显然工作人员之间也都能够以此为乐,才能把工作做好。

  即使白天已经是不断的长龙,澳大利亚馆仍然是最迟闭馆的一个,而且到了夜里,如果有人还在馆外,工作人员也会热情地请进去参观,对自己的馆和工作,或者说对这场世博会参与的热忱,令人感动。如果说这是对待工作的某种思维方式,那就是值得学习的创意了,不过说穿了,这其实就是一种带着自信、轻松面对的态度。

  从英国馆抛开历史,到澳大利亚馆的轻松面对,可以看到若干联系。对经常沉重看待历史,处事紧绷的民族和国家来说,这是本届世博会可取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