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坟”的回忆 - jlsq信息发布系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52:20
个世纪,1956年的春天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
已经进入 4月份了,人们还迟迟不能脱去棉衣。湖边的柳条尚未泛青,干干的枝条在风中摇曳,不见丝毫春天的景色。
一个星期的下午,大家都出去了,我看了一会书,就从独身宿舍(岳阳街31号,原日伪荷兰大使馆)出来,沿原斯大林大街(现人民大街)北行,经解放广场(原解放大路和人民大街交汇处有一广场,夏天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再往北走不远,就到了声名远播,至今人们仍在
议论不忘的原长春“孝子坟”的所在地。
“孝子坟”,我很清楚地记得它准确的位置在原吉大北校园鸣放宫,即今牡丹园的东南角,丰顺街口往南一点点的地方。当时它的西侧是长春市图书馆,末代皇妃李玉琴当时就在这个图书馆工作。过街东侧是人民公园(现儿童公园)露天音乐堂(现省文化活动中心)和长春市游泳池。
关于“孝子坟”的来历和沿革当时有不少传说。有的说,一个孝子,母亲病重想吃鱼,当时正值寒冬腊月,那年月上哪去买鱼,再说就是有鱼也没钱买呀,于是冒着严寒,卧冰数日,冰化雪融,捞上鱼来煮熟给母亲吃,人称为孝子,死后葬于此,故称“孝子坟”。还有的说一个
孝子,因家穷,他宁可自己饿肚皮,每日做苦力赚点钱,保母亲不挨饿,母亲死后他七七四十九天长跪守孝,卖身葬母,人称孝子。死后葬于此处。
其实据当时的资料介绍,孝子是一个名叫王梦惺的辽阳人,他一生以孝为先,因曾在长春住,他38岁时母亲病故葬于长春。后抱痛回辽阳,不久到千山名寺无量观出家静修佛道。十余年后,王梦惺一直特别想念母亲,甚至在梦中母子相会。于是他又来到长春母亲墓旁,结庐守孝,彻夜不眠。据说他三年不食人间烟火,以清水和生米度日,终日不与任何人交往,忍冻受饿以尽孝道,人们敬畏和称道王梦惺的大孝,称他为王孝子。这位王大孝子在母亲墓旁守孝三年后。于1934年去世,人们把王梦惺和母亲合葬一处,故人称“孝子坟”。
原“孝子坟”并没有多大名气,而真正使“孝子坟”名声大振是从日伪修筑首都新京而形成的。日伪当时要在所谓新国都修筑一条贯穿南北的十里长街(当时街名就别有用心叫“大同大街”),按原规划设计,这条街正好路过“孝子坟”,必须拆除掉,于是人们散布了不少言论和传说,故弄玄虚,说“孝子坟”显灵了,路不能从此过,坟不能拆。一些宗教和社会团体也主张保留“孝子坟”。当时日伪当局为了笼络人心,显示他们所谓孝道的嘴脸,也同意保留。所以在不影响主干道的情况下,在南行右侧树旁和人行道上保留了“孝子坟”。从此,“孝子坟”声名远播。听说连京都修道都绕开了,以为“孝子坟”真的是显灵了,更多的人从外地赶来拜谒“孝子坟”。又有一些人为了孝道主动捐资,修成了后来的“孝子坟”。坟台占地约80平方米,用石料水泥砌成,高 2米左右,正前方有十余级台阶,上去是个平台,中间修一四角形,高 3米左右七层小古塔,四面有方形碑石。碑正中刻有“孝为本”、“诚则明”等字样。还刻有一些小字碑文。墓前方台阶上下均修有石座,上面放着铁铸大香炉,每日香火不断,基台四周有石雕栏杆环绕。
当时的“孝子坟”可谓长春的一大景观,外地人来长春大多要去参观“孝子坟”的。
我毕业不久刚分配到长春工作,也是慕名前往,又在台阶上摄影留念(见题图照片)。后来据说是有人利用“孝子坟”搞封建迷信活动,造谣生事,于1958年 9月经长春市人民政府决定拆除。一些石碑、牌坊、石柱等散落各处。现儿童公园东北角还有几件。
人是应该讲孝道的,孝道是一种人性,孝道是一种品质,孝道是一种力量,尊敬老年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年为王孝子修坟(上接第47页)建墓怎么说也是一件积德的事,留给后人一点积累和启示。但有人利用“孝子坟”乱搞名堂、兴风作浪,拆除也是应该。然而“孝子坟”仍在人们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的心中。
如今,听说又有人提议重新修筑“孝子坟”,我认为,修与不修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社会上、家庭中不仅要提倡孝道,而要言行一致切实做到才好,善待老年人给自己留条后路,给子女作出榜样,因为大家都会老的。“劝君在家敬父母,何必徒劳远烧香”,是也 !(作者:吉林省林业厅史志办 刘有志)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 2007 11 4
省 情 丛 书
·《话说四平》
·《吉林抗日图鉴》
·《伊通满族自治县志》
·《吉林年鉴》(2005)
·《吉林工业史鉴》
·《吉林省地名地情文库》
·《吉林简明百科全书》(英文版)
·《吉林百年工商人物》
·《长春指南》(2002)
·《吉林省百科全书》上、下卷
·《中国吉林大典》(上中下三卷)
·《辉煌的二十世纪新中国大纪录。吉林卷》 (上、下卷)
·《吉林省行政区划概览》
·《吉林年鉴》
·《长白山志》
·《吉林百科全书》
Copyright2000-2007 jlsq.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版权所有
互联网信息备案 : 吉 ICP 备 0060
技术支持电话:0431-82726611
主编邮箱:dfz_jlsq@mail.jl.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