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抗震救灾 权威信息发布的背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27:45
中国政府在危难中提高沉着应对危机能力
震灾信息透明化:中国政治社会进步的水到渠成
抗震救灾为何有力、有序、有效?专家:法治的力量
吴建民:中国的信息公开并非奥运会压力之下的权宜之计
地震信息公开汇聚巨大力量 显示中国坚定与自信
抗震救灾 法治让我们更有力量
新华时评:向社会公众交一笔明白账

5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主持召开总指挥部会议。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新华网北京6月4日电 题:抗震救灾:权威信息发布的背后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车玉明、吴晶晶、朱立毅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众伤亡情况怎么样?每天有多少人被成功救出?灾区的道路、电力、通信破坏和恢复情况如何……
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开始,这些权威的数字和信息,就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为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依据,向海内外每一个关心灾区的人提供尽可能准确的信息,就成为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有关地方的重要任务。
5月17日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每天下午准时在北京发布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权威信息的及时发布回应了公众对抗震救灾工作的关心,传递着抢险救援工作的最新进展信息,也展示了中国政府自信、公开、高效的形象。
灾情数字牵动人心 权威发布刻不容缓
2008年5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抗震救灾情况,并答记者问。图为国新办发布会现场。中国政府网 张龙 摄。
“5·12”大地震发生后,作为地震中心的汶川县与外界的联系完全中断。尽管有关各方想尽了各种方法,尝试了种种联络手段,但始终没有得到灾情和伤亡报告。直到5月13日13时15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府副秘书长、州应急办主任何飚经过近11个小时的努力,才最终通过卫星电话与汶川县委书记王斌取得联系。何飚随后向国务院应急办报告,这才有了来自汶川灾区的第一手情况。
随着抢险救援人员逐步进入灾区现场,备受海内外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灾情和人员伤亡情况开始逐渐清晰。民政部门、卫生部门、总参等部门和单位从废墟救援现场,从各个灾民临时安置点,从所有能够获得信息的渠道,千方百计采集、核准每一个数字。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人说,抗震救灾部队负责汇总每天搜寻到的遗体情况,别的部门发现也可以上报;失踪人口由各行政村上报到乡镇,汇总后上报。
据民政部介绍,除四川外,重庆、云南等省市的地震遇难人数由各乡镇民政助理员统计上报,由乡政府报县政府,一直到地市和省民政厅。
经过各方的艰苦努力,关于地震灾区一线的有关情况逐渐明晰起来。5月13日下午四川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发布了不完全统计的灾后遇难人数:超过12000人;14日下午,这个数字上升为14463;15日下午,数字上升为19509人。
灾情信息发布工作与抗震救灾工作同步展开。在13日当天,除了四川省举行发布会外,民政部也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随后,每天在成都和北京,都有关于抗震救灾的新闻发布会,向全国和世界通报着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
通过政府的权威发布,让群众及时了解灾情信息和救灾进展,对稳定人心、坚定信心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和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部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从5月17日起,在每天下午4点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当日地震伤亡数字、救灾措施等抗震救灾最新进展情况。
把最权威的声音传递出去!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从中央各部委到各省区市,应急机制都在全力高速运转。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2005年1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7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
与此同时,政府的信息发布也更加公开透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各种渠道迅速及时地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公众,保障公民知情权,积极引导舆论,正逐步成为一种惯例。
“由国务院新闻办受权向海内外发布政府权威信息,这还是第一次,充分说明我们国家在推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的进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说。
克服重重困难 保证信息准确
2008年5月26日(星期一)下午4时,国新办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欧阳淞介绍在抗震救灾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情况,并答记者问。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网 张泳摄
信息的汇总、统计是权威发布的基础,这是一项非常细致而繁琐的工作。
从地震发生当天就开始了信息统计工作。但由于通信、道路中断等原因,汶川、北川等重灾区的很多信息无法获取,直到14日,统计工作才步入正轨。
每天中午,国务院办公厅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里,工作人员分外忙碌。民政部、地震局、卫生部、财政部、总参谋部……20多个部门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传来。工作人员要在这里汇总、核准后,交国务院新闻办对外发布,并提供给有关领导参考。
一方面,统计的信息要向外权威发布,不能出一点差错;另一方面,这些信息对抗震救灾的决策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如需要调派多少人力、物资等,依据都来自这些信息。“因此统计的数据一定要准确,各部门对此都非常重视,不敢有一丝马虎,通常是各部门的一把手亲自审阅签字。”国务院应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一开始,由于救灾工作非常繁重,各部门、各地区统计口径又不一致,汇总的数据难免存在问题。为了保证所有信息和数据的权威准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对抗震救灾重要信息的归口统计发布、进一步办好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进行了专题部署,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层层把关、加强协同配合,指定人员专门负责重要数据的统计,做到反复核对。
6月1日,民政部上报的失踪人数一下子多了很多,工作人员立刻打电话核实。原来是北川县由于一开始通信中断,有一部分山区的失踪人口没有统计到,现在的数据是核实过后的数据。再比如备受关注的堰塞湖,到底是33个还是34个?经过工作人员仔细核对,四川有33个堰塞湖,甘肃有1个但已经排除险情,因此最终的统计数据还是33个……了解到了这些具体情况,工作人员这才放心。
通过不断磨合,信息收集、上报、汇总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来,各部门的信息汇总工作越来越细致,统计的数据也越来越准确,时效性也大大加快了。
信息汇总后,立刻交给国务院新闻办进行发布。“这些数据和信息都是最权威的,做到了全面、准确、及时,发布以后反响非常好。”郭卫民说。
数据越来越全面 政府越来越透明新华国际时评:抗震救灾,中国与世界的对话新华视点:大震后 世界关注中国的表情柳斌杰:中国媒体以开放透明的报道感动全世界外国媒体积极评价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抗震救灾所作的努力
5月26日,抗震救灾进展情况的每日发布稿中,民政部的内容一下子多了许多。在原来每日公布的接收国内外捐赠款物数字、已到账数字和已拨付数字的基础上,从这一天开始,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各省区市的相关情况也一一列明。
随着抗震救灾进程的发展,灾民安置、捐款的使用和灾后重建等情况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有关方面注意到这一情况,及时对数据进行了动态更新。
——住房城乡建设部及时增添了四川灾区过渡安置房的安装、生产和发运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增添了工矿企业受损和恢复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增添了中央储备救灾粮油出库情况和救灾成品粮油调运情况;
——卫生部增添了全国20个省区市接收四川灾区伤病员的情况;
…………
“这些数据全面反映了党和政府投入抗震救灾的力量,也生动反映了各部门所做的工作。”国务院应急办负责人表示。
信息的公开、畅通、及时取得了多方面效果。在灾区前线,成千上万的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到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因此更加鼓舞起勇气,坚定了必胜的信心。
“我每天都会关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权威信息,政府为抗震救灾所做的努力和开放透明的态度让我感动。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陈理说。
权威数据的发布,受到了海外媒体的关注。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称:“大规模的救灾努力,以及中国政府在应对灾害过程中显现的透明度,赢得了全世界赞赏。”《联合早报》在报道中引用专家的话评论:“在展现政府抗击危机方面的信心,占领信息主导权,争取百姓信任和赢得国际信誉方面,中国政府此次表现令人‘耳目一新’。”

权威信息及时发布
地震发生以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每天下午准时在北京发布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权威信息的及时发布回应了公众对抗震救灾工作的关心,传递着抢险救援工作的最新进展信息,也展示了中国政府自信、公开、高效的形象。
5月13日:国新办介绍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
5月14日:交通运输部、铁道部介绍抗震救灾相关工作进展情况
5月15日:教育部介绍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工作有关情况
5月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介绍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抗震救灾进展情况
5月17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介绍当前农业抗震救灾有关情况
5月18日:国新办介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抗震救灾情况
5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介绍抗震救灾的通信保障、设备工具保障情况和救灾保电情况
5月20日:民政部副部长姜力介绍地震灾区群众生活安排情况
5月21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介绍中央企业抗震救灾总体情况
5月22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介绍商务系统抗震救灾和保障供应情况
5月23日: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介绍汶川大地震灾害抗震救灾等方面情况
5月24日:安监局副局长王德学介绍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抗震救灾情况
5月25日: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介绍防范次生灾害和水利抗震救灾情况
5月26日:组织部副部长欧阳淞介绍在抗震救灾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情况
5月27日:卫生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有关情况
5月28日:发改委副主任穆虹介绍灾区基础设施修复及应急物资保障工作进展等方面的情况
5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支树平介绍质检部门抗震救灾情况
5月30日: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介绍救灾捐赠款物接收、使用和监督情况
6月2日:国务院侨务办副主任马儒沛介绍全球华侨华人支持中国抗震救灾及捐赠监管使用情况
法律框架下中国政府抗击强震迅疾有力
地震信息第一时间全面公开 成为政府信息公开范本
汶川8.0级大地震,举国同哀。
面对巨灾,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全面公开信息,凝聚抗灾力量。有关地震的海量信息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平面媒体、手机短信等途径,以最快的速度传到全国人民的身边。
有了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民众始终跑在“谣言”之前,最大限度减少了怀疑和恐慌,凝聚起力量和信心。中央政府及救灾各方率先垂范,在抗震救灾中成功践行了5月1日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范本。>>阅读全文
迎接执政理念的变革 构建“公民本位”社会
“这次地震,公众能够得到的信息铺天盖地。在我国,人们以前从未如此逼真地看到过一个灾难这么多的场景和细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尹韵公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此次地震的信息公布,堪称我国有史以来最快、最全面的一次,政府信息的公开程度可谓达到了极致。这在我国信息公开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其实,这一切当在意料之中。2008年5月1日,我国一部备受瞩目的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这部于去年4月颁布的行政法规,明确规定了公民的知情权和政府的信息公开义务。这将使我国政府迈向一个信息公开的新时代。
而当信息公开时代来临时,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无论是在实践层面还是立法层面,都需要做好进一步的准备。>>阅读全文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新要求 保密法有待修改完善
透明政府的建立和公民知情权的有效实现,还有待于保密法的修改完善。现行保密法是上世纪制定的,有些规定与政府信息公开原则有不相适应之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属于行政法规范畴,其位阶低于保密法。按照立法的一般规律,本应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精神先修改保密法,然后再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在法律尚未修改的前提下就颁布实施了信息公开条例。也正因为此,我们应该按照信息公开的精神考虑保密法的修改完善,从而有利于保障《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效果,达到建立透明政府和保障公民知情权的目标。
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新要求看,建议保密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按照信息公开的立法精神予以修改。>>阅读全文
划出公开与保密“红线”
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面前,有一道天然的难题——如何处理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在20年前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的时候,社会各界对于“信息公开”还没有形成如今日一般的共识,因此保密法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档案法、统计法等法律在立法宗旨上就缺乏“公开”的概念。
在条例实施后,划出信息公开和保密之间的“红线”,便成为实际操作中无法回避的当务之急。>>阅读全文 相关报道:抗震救灾 法治让我们更有力量 文件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特别专题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图片专题

点击进入现场报道

新华社记者灾区一线采访手记

点击进入汶川地震中国救灾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