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_增值税纳税评估软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10:59
市局进行增值税纳税评估软件升级开发
2007-10-09
从9月10日起,由市局信息中心抽调相关技术人员组成工作专班,集中对现行的增值税纳税评估软件V2.0进行了修改完善和升级开发。主要修改软件的后台程序代码和前台操作界面,编写后台技术手册和前台操作手册。具体在以下5个方面进行修改完善:系统结构、流程的调整;系统优化及适应性的调整;前台界面的调整;需要部门处理的问题;根据所做改动同步更新操作手册。此次软件升级所做的改动涉及面较广,并加入了较多的创新理念。比如任务的创建方式修改为向导模式,这样更接近于通用软件的操作方式,易于上手;以前版本只能对单一行业、单一税目进行任务创建,现在可以分行业、分税目、分纳税人进行任务创建,使任务创建更加灵活、方便,大大增加操作的选择性;改进了旧版本异常户筛选模块可参考信息量少,筛选不直观方便的缺陷,采用了直接在计算机异常情况分析表上进行异常户认定的方式,使用不同的颜色区分正常、异常和人工评估户,使分析、筛选、认定过程同步完成,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了评估情况反馈机制,可以由上至下实时监控评估总体情况,确保评估过程的即时性和准确性;将数据查询模块结构化,使得不同任务产生查询数据更加智能化;精简报表数量,提高了数据利用率;新增了一些实用性很强的功能模块,如区县及以上各级评估管理员均可创建评估任务,所有评估管理员能够删除本级单位发起的工作任务等。同时,与原有版本相比,新评估软件将 “评估计划”,“指标体系”,“企业信息维护”,“代码维护”,“系统维护”,“互动交流”等六大功能模块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与完善。按照业务需求增加了新的功能模块、统一规范了所有功能模块的名称,精确定义了用户的使用权限以及对后台数据库的结构按需要进行了调整。相较于旧系统,新版软件具有更强大的后台处理能力,更简洁的人机操作界面,更清新的视觉窗口感受,全面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浅谈任务队列机制在纳税评估监控分析系统V2.0中的实现
纳税评估监控分析系统是湖北省国税局指导荆州市国税局信息中心开发的基于 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的应用系统,目前已经在全省推广使用。它通过预先定义的评估公式和规则对综合征管软件 V2.0 系统中相关数据进行抽取、筛选、计算和分析并生成评估结果,可以协助业务部门对本省、本单位的整体税收状况和所辖纳税人的税负等情况进行直观的分析。
纳税评估监控系统先后经历了V1.0 和 V2.0 两个开发阶段。在V1.0 开发阶段,服务器架设于各个地市信息中心,数据量相对较小,每个地市也只有一名评估管理员可以顺序的发起评估任务,所以无论是对处理时间的控制还是多任务并行时冲突的解决都不太完善。前台评估管理员发起一项操作后,执行操作的这台计算机必须一直等待此项任务进行计算直至完成,即使计算需要几个小时中途也不能退出,这时如果评估管理员的计算机因为意外导致死机或中途退出将使得此次计算出错或根本无法算出正确的结果;在计算过程中用户也无法了解任务处理进度,不知道现在计算到哪个步骤了,对于处理大量数据的计算来说这种方式不仅不方便,而且不可靠。
随着综合征管软件V2.0上线,评估监控系统也升级到V2.0版本。为了方便对全省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采集,系统也采用了省局集中模式,全省各地的用户可以同时登录到省局评估监控服务器上,并且可以同时进行工作。众所周知,省局综合征管软件V2.0服务器中的数据量非常巨大,据统计,截止2007年3月15日仅一般纳税人申报表(SB_ZZS_2003_YBNSR)这一张数据表中就有664万条记录,而且每月还会产生大量的新增数据。根据评估分析的业务要求,我们必须从这些海量数据中筛选出评估所需要的数据,然后对全省所有的纳税人进行分行业、分税目、分单位的分析计算,每次评估计算所涉及的数据量和运算量都是相当惊人的,经过系统优化,目前对全省的数据进行一次完整的分析从数据抽取到计算完成需要近7个小时的时间,如果月初有多个单位同时按本单位的评估需求发起一至多个分析任务,以如此大的数据量和计算量来说势必会导致服务器崩溃,根本无法正常进行计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纳税评估监控系统中引入了队列机制。任务队列实际上是将要执行的评估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小的步骤,每个步骤按照消耗时间的长短设置一个计算成本,通过对每个步骤成本的控制,可以保证计算量小的业务得到最快速的前台响应。在队列中,任务按照计算成本的高低和加入到队列时间的先后进行排队,先加入队列的任务先算,同时加入队列的任务则成本低的先算,按照服务器的运算能力,  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系统参数来控制任务的推进方式,即:每次只允许执行一项任务或允许并行执行指定数量的任务,这样,当各地同时进行评估分析业务时服务器就不会出现拥堵现象,而且也可以充分利用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使用队列机制后,前台用户的操作体验也与以前完全不同了。前台用户发起一项操作后,评估系统会自动将它放入到任务队列中由服务器在后台执行,服务器在后台执行时前台用户可以退出系统去进行其它任何操作,操作员随时可以通过前台的操作界面查看任务的当前状态,了解服务器正在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了。通过优化任务队列的算法,队列中的任务即使在计算过程中出现服务器停电、死机等异常情况,一旦服务器重新启动,队列中未完成的或被中断的任务就会自动重新开始计算,保证加入到队列中的所有任务都能得到正确而有效的结果。从目前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引入队列机制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多用户并行发起评估任务过多计算量过大可能导致服务器崩溃的问题,而且解放了前台的评估管理员,在用户操作的方便性、数据计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纳税评估分析监控系统中,队列的实现流程如图 :

以省局手工发起某月的评估任务为例,省局用户登录到评估系统后,发起一项评估任务,在设置完任务参数并按“确定”后,系统自动将任务加入到队列中,此时,从前台任务列表页面中立即就可以查看到此任务,并且执行状态为“已加入队列,等待调度”。与没有使用队列不同,此时这个任务并不是马上开始执行,到底何时执行它必须由后台调度程序来决定,后台调度程序每隔5分钟启动一次,它首先检查任务队列表中是否有等待执行的任务,如果没有,调度程序则退出,并在5分钟后再重复检查过程。此时,调度程序发现队列中有此项省局发起的任务,于是开始尝试向系统申请一个锁资源。锁的数量通过系统参数来控制,每一项任务对应一把锁,控制了锁的数量也就是控制了系统可以同时并行执行任务的数量,如果此时系统中已有其它任务正在执行并且没有多余的锁资源可用,调度程序也会立即中止并等待下次再执行;如果成功申请到锁资源,表明这时就可以继续执行队列中的这项任务了,此时,调度程序从队列中读出待执行任务的命令和参数,然后开始为用户分配资源。 在多用户并行的复杂环境下,任务同时推进时可能会产生资源冲突的问题,例如A用户先将数据写入到表T中,此时B用户正在进行的其它工作正好也需要修改表T,于是他可能将表T中的数据进行了删除或修改,此时A用户再使用经B用户修改或删除后的表T中的数据进行计算肯定就会出现错误。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加锁后必须立即为每个用户分配一定独立的资源,保证用户的计算过程之间不会产生相互的干扰。以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资源分配后就可以开始计算过程了。
计算任务执行完成后应该立即释放占用的锁,使得其它任务能继续执行,如果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异常中断造成锁资源无法及时释放,评估系统会根据此任务的计算成本推算出它的过期时间,当发现任务已经过期后则认为此项任务计算失败,此时将重新对此任务进行计算,这样的机制保证了评估系统在无人值守运行时的可靠性。
随着国税系统信息化的深入,数据量已进入到了以百万条为单位的时代,如此海量的数据带来的存储空间、处理效率和并发操作等方面的问题对软件系统设计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对效率、空间和操作性等因素做整体综合分析和优化后再决定软件的实现模式才能设计出更加方便实用的软件。任务队列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模式,虽然它也存在加大了设计难度和减低了软件的实时响应性问题,但是它所带来的方便、安全和高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乐于将自已的设计思路提供给大家参考。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国家税务局信息中心
关于建立增值税纳税评估模型的几点思考
发布处室:办公室 作者:何福玉 出处:山东省宁津县国税局 编辑:刘畅 发布时间:2006-08-24 09:16:15 点击:1414
山东省宁津县国税局通过全面准确采集、科学分析、有效监控涉税信息,结合纳税人的申报信息和动态信息,建立了12个行业的纳税评估模型。调查显示,这些模型增强了税源监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推进了增值税税源管理的精细化。
一、建立纳税评估模型的意义
纳税评估模型就是通过测算企业的单位产品耗能、辅助材料消耗量、计件工资等指标参数,采用投入产出法、关键部件控制法、单位产品耗材耗能测算法、计件工资控制法等合理方法,推算产品产量或销售额的线性公式或表格。
通过选取生产经营有规律的行业企业,选准计算产品产量或销售额的关键指标,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对行业企业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税源监控人员在实施纳税评估时,只要按图索骥,将在企业实地采集的电费、原材料耗用量等相关信息输入相关模型,当时就能准确计算出企业产品产量或销售额,避免了重复劳动、无效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纳税评估模型的运用还激发了税务人员加强学习的积极性。随着企业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评估模型的有关参数可能会发生改变,这就要求税源监控人员不但要会应用模型分析,还要加强对数学、经济、企业经营管理的学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算,随时修订模型参数,以保证纳税评估的正确性。
二、建立纳税评估模型的基本原理
1.纳税评估模型的根本目标是测算企业“本期产品产量”。
税务人员实施税源监控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准确摸清企业的增值税应纳税额。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企业的应纳税额计算公式是: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或征收率)
对一般纳税人而言,要摸清应纳税额就必须测算出企业的销项税额,测算销项税额必须计算出企业销售额;对小规模纳税人而言,只要直接测算出企业的销售额即可。
同时,我们还知道:企业销售额=销售产品数量×产品价格
销售产品数量=期初产品库存+本期产品产量-期末产品库存
期初、期末产品库存数量可以通过实地盘点得知,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开展纳税评估的关键工作是测算本期产品产量这个指标。因此宁津县国税局建立的纳税评估模型根本目标主要是测算企业本期产品产量。
2.建立纳税评估模型运用的主要方法。
通过对生产企业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宁津县国税局依据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经营特点,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的规律和对各种要素的依赖程度,找出税务机关容易掌握并且能够据以测算企业产品产量的关键环节和要素,确定最合适的测算方法、监控周期、监控项目及采集对象,然后具体测算出每个要素指标与产品产量之间的对应系数。具体可以运用4种计算方法。
①关键物件测算法:是指根据企业生产产品耗用的关键性外购半成品及主要零部件数量来测算产量的一种方法。如宁津县拖拉机组装厂,购进的每台柴油发动机对应一辆拖拉机,发动机的耗用数量与拖拉机的产量是一对一的直线关系。
②单位产品耗能测算法:是指根据企业生产过程中耗用的燃油、煤炭、水电等的数量和单位产品能源耗用标准,来计算产品产量的一种方法。如:宁津县的棉花加工行业,棉花加工机械的耗电量与加工棉花的数量之间存在固定关系。比如,MDY型200吨棉花打包机每加工1吨皮棉用电130千瓦时~140千瓦时,只要采集到企业当期的棉机耗电量,很容易计算出加工棉花的数量。此外像木器加工、聚氨酯软管业、面粉生产、榨油等行业均可适用此法。
③计件工资测算法:是指根据企业职工人数、计件工资标准、工资发放数额等指标来测算产品产量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采用计件工资方法发放工资的企业,如地毯加工、服装加工、砖窑厂等行业。
④投入产出测算法:是指根据企业原材料的投入与产成品产出的配比关系来测算产品产量的一种计算方法。主要适用于主要原材料容易控制,且原材料投入与产品产量有固定关系的行业,如纺织配件行业产品多达上千种,单位产品的电费和工资很难核定,但通过分析发现,企业投入生铁与产出铸铁,铸铁加工成纺织配件两环节中除正常损耗外,投入产出的重量比例与生产的产成品量存在着固定关系,因此选择投入的生铁和铸铁作为计算产成品的参数,可以计算出企业实际生产量。此外,化工行业、塑料生产行业也适用此法。
三、建立纳税评估模型的几点注意事项
1.建立纳税评估模型要选准企业的关键环节和因素。尽量采用直线方程经简单运算得出结果,避免制作和运用过程中出现繁琐化。如某地曾经制作了一个恒温库行业的纳税评估模型,选取电费作为推算销售额的评估指标。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恒温库是用来贮藏蔬菜的,恒温库耗电量的多少不仅与储存蔬菜的多少有关系,还与蔬菜的种类、贮存的季节(外部环境温度)以及打开恒温库门的频率(开一次门就产生一次热交换)等多种因素有关系。还有一点就是,即使没有储存蔬菜恒温库运行也要耗电,因为空气也需要冷却,也就是说恒温库耗电量与销售额之间并不存在直线方程关系。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行业能够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在能够建立模型的企业中也并不是所有的环节和因素都适宜建立运算方程模型关系。
2.建立纳税评估模型要本着简要、科学、精确的原则。尽可能采用直线线性方程模型,这样可以避免制作过程中的繁琐化倾向。
3.建立纳税评估模型要注意产品损耗率。在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残次品等损耗现象,因此在建立纳税评估模型时必须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观测、计算、评估,或者向经验丰富的工人询问产品损耗率
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www.jsgs.gov.cn     2004年07月05日 16:49:36   编辑:金冈  来源: 江苏国税网
蒋立刚 张 军 赵建峰
纳税评估是介于申报征收与税务稽查之间的一道“过滤网”,具体表现为税务机关通过对纳税人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综合评定,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的错误,实现对纳税人整体、实时的控管,以促进纳税人的真实申报和提高税收监控管理水平。本文拟就纳税评估工作的积极意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作一商榷。
一、纳税评估工作的积级作用
1、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和申报质量,淡化征管矛盾,融洽征纳关系。(1)在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普遍不高的环境下,通过经常性的纳税评估分析,可以有效地对纳税人的依法纳税状况进行及时、深入的控管,及时纠正纳税人的涉税违法行为,提高他们依法纳税的自觉性;(2)纳税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当事人见面,通过约谈或质询等方式让对方说明、解释,是对纳税人进行税法宣传解释,帮助他们提高纳税意识的非常有效的途径;(3)纳税评估对一般涉税问题的处理解决了纳税人由于对税收政策不了解、财务知识缺乏而造成的非故意偷税现象,减少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双方因直接进入稽查后对案情分歧而产生直接冲突的可能;(4)纳税评估通过计算机对纳税人整体纳税情况的监控,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公正,有效控制了偷税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减少了纳税人进入稽查的频率,起到了服务纳税人,优化经营环境的目的。
2、提高了税务机关的执法能力,税收各环节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执法合力。(1)纳税评估作为一项新的税收征管形式,它既有前瞻性、及时性、反馈性,因此它不但能发现、纠正纳税人的涉税违法行为,起到督促、监控和检查的作用,而且也可以发现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水平。(2)纳税评估是连接税款征收与税务稽查的有效载体。纳税评估通过对申报资料的稽核,成功的为“集中征收”增添了有效的“后续”,在征收和稽查之间增加了一道“滤网”,是税款征收和税务稽查的结合点,可以有效防止两者之间的脱节与断挡,做到了申报资料的最大利用,使税款征收与税务稽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3)纳税评估是税务稽查实施体系的基础,有助于税务稽查整体效能的发挥。一方面纳税评估经过评估分析,发现疑点,直接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不仅可使稽查选案环节避免随意和盲目,而且可使稽查的实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另一方面,纳税评估有利于稽查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并对稽查实施产生制约,有利于发挥税务稽查中规范纳税行为、完善税收征管、形成法制威慑,增加税收收入的整体效能。
二、当前纳税评估存在的矛盾及问题
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从1999年青岛市国税局试点正式提出“纳税评估”概念开始,到我省2001年镇江试点成功,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表现为把纳税人大量的一般性申报问题解决在日常税收管理过程中,促进了纳税人的真实申报,但与税收征管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纳税评估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
1、纳税评估工作缺乏法律依据,评估工作无章可循。在有关纳税评估的法律依据方面,目前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均无有关纳税评估有关规定,仅有一个2001年12月下发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商贸企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的规章文件,且解释较为简单,操作难度大。
2、对纳税评估缺乏统一认识,各地工作开展参差不齐。一些地方对纳税评估的内涵、作用认识不足,如何开展纳税评估概念模糊,致使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或根本没有开展。有些地方虽已开展,但由于认知、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评估工作操作性差,致使纳税评估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评估工作的质量难以提高。
3、对纳税评估执法方式认识不一致,评估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相当一些地方认为的纳税评估仅是一种案头的税务审计,不能实地进行评估,对疑点问题的确认也可由稽查环节代替,评估工作人员没有税务检查证,执法力度明显不足,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证,评估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二)纳税评估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评估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1、评估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纳税评估岗位设置没有统一做法,岗位设置差别较大,管理制度也不完善,职责划分不清,存在多头管理情况,且部门间各有各的要求,工作开展难度很大。
2、评估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评估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审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但是,目前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不善于从掌握涉税信息中找出蛛丝马迹,挖掘深层次的问题,使很多评估工作流于形式,停留在看看表、翻翻帐、对对数的浅层次上,评估工作的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纳税评估与征收、稽查等环节衔接、协调不足。工作中与其他环节的联系、联动常常出现一些问题,纳税评估的中心监控地位不能得到体现。
(三)纳税评估的信息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拓宽。
1、税务机关信息来源渠道受限制,信息量不足。资料信息直接影响着评估工作的效率和成果,目前税务机关上下级之间以及内部的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受条条影响较大,信息数据不能统一共享,国税、地税之间缺乏交流,税务部门与商业银行、海关、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横向联系不够,许多必要的相关资料没有得到收集和确认,信息不能充分共享,缺乏统一的“税务数据仓库”。
2、纳税人提供的信息数据质量不高,资料不全,相关信息不足,表现为财务不健全、数据不准确,使指标的可信度下降,以此为计算的评估指标,参考价值不高,也使评估的质量难以提高。
(四)纳税评估的范围、方法有待进一步扩大、提高。
1、纳税评估实施的范围有限,目前纳税评估的范围基本局限在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申报分析上,对消费税、所得税等税种的评估,对进出口企业的免、抵、退情况等评估进展非常缓慢,对税款流失严重,监控难度大的小规模企业、个体工商户迫于信息等原因还不能有效开展评估。
2、计算机依托不足,大量数据需要手工录入,评估文书复杂,可操作性差。文书繁多,有些税务机关仅专设的评估岗位文书就有20多个,其中不少税务文书内容重复,有的则与评估意义不大,容易使人产生敷衍态度,不利于评估工作的健康发展。
3、纳税评估指标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现行的纳税评估体系是确定行业内平均值,实际上是企业真实纳税标准的一种假设,企业被测算的指标只要处于正常值的合理变动幅度内,就被认为已真实申报,实际上,评估对象的规模大小,企业产品类型多少等因素,都对“行业峰值”产生较大影响。另外,企业还受到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风险、资金流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制约着纳税评估工作的结果和开展方向。
三、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统一政策,规范评估运行。
鉴于纳税评估强大的税源监控作用,为统一认识、规范操作,国家税务总局应制定统一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对纳税评估的概念、评估的范围、内容、岗位职责、执法方式、工作规程等予以明确,在适当的时机,将纳税评估作为税源监控的重要内容纳入《征管法》或《征管法实施细则》之中,使评估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1、优化配置,合理配备评估人员。选择一批懂税收、通法律、会财务,精通计算机应用的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干部从事评估工作,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合理搭配人员,达到资源的最优组合。
2、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评估人员政治、业务素质。要加强对评估人员的培训力度,对评估工作涉及的税收业务、财务管理、计算机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加强经验交流总结,切实提高培训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出一批能胜任评估工作的“专家”,和一支富有战斗力的评估队伍。
3、加大干部考核工作力度,强化干部队伍管理,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将评估工作列入岗位责任考核内容,对达不到评估质量要求和完成不了评估指标的,追究主管负责人和评估有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4、建立激励创新机制。(1)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培养评估人员爱岗敬业精神;(2)实施能级管理,根据干部专业等级和工作实绩,择优上岗,并实行业务能级与待遇、职务挂钩,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立足岗位、系统学习、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
(三)完善评估方法体系,提高评估工作手段。
1、实行分类评估管理,拓展评估监控面,实现对纳税人的整体综合评定。(1)实行分类评估管理。对重点税源,依靠计算机网络利用税收评估软件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控制;对中小企业实行行业税收监控管理,对纳税情况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确定评估对象进行评定处理。(2)开展多税种评估,拓宽评估的范围。要在增值税评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消费税、所得税等税种评估方法,使纳税评估系统涵盖所有税种,贯穿征管各环节和全过程,从而实现对纳税人的综合管理和全面监控,实现征管业务的全面监控。
2、完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1)注重调查,不断丰富和完善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在对纳税人涉税信息全面收集整理、抓好评估基础指标测算的基础上,对纳税人正常经营状态下的销售额、销售成本、流动资产等指标进行纵横对比分析和综合测定,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做好评估“量化”分析,以准确体现纳税行为的共性和规律,不断提高“筛选”异常信息的准确性,为评估的实施提供真实的指导信息。(2)建立模糊分析体系。将评估范围扩大至纳税人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进销规模、仓库出入等方面,实现对生产销售的全方位分析,应用经济指标,进行非量化的模糊分析,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
3、简化工作程序,规范评估运作。(1)简化工作程序和文书数量,提高评估工作的可操作性。要本着简化、实用的原则,结合各地工作实际,合理确定工作程序和文书,增强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免评估工作流于形式。(2)规范评估运作。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方法,加强对评估工作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明确评估工作中征收、管理、稽查的相互协作关系,使各环节、各项工作互相紧密衔接,保证评估管理操作行为规范运行。
(四) 依靠科技手段,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质量。
1、建立和完善评估信息提供机制。税务机关通过法规、规章等法律形式,制定被评估方必须提供的信息项目和具体要求,以确保评估信息的准确全面。
2、依托计算机网络,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质量。(1)以多元化电子申报为切入点,加强评估所需信息的电子转换能力,减少人工输入信息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2)重视信息的管理和应用,集中人力、物力、技术,改变信息处理各自为战的分散局面,实现信息处理的集中加工与广泛共享,提高信息的加工能力和利用效率。
3、运用先进的数据技术,构建税务数据仓库。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纳税人分散于高平台征管系统、金税工程、生产企业免抵退系统和工商、海关、质量技术监督局、经贸局、商业银行等内部、外部系统的纳税人涉税信息进行共享、抽取和多角度的对比分析,实现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纳税情况、资金运用情况等各类涉税信息的全面掌握。
(五)发挥评估作用,开展纳税信誉评价,实行等级管理。
纳税评估为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制度提供全面的信息来源,我们有效利用评估结果,对纳税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标准进行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在此基础上对纳税人提供差异化的纳税服务,对高等级的纳税人为他们提供最佳纳税服务,同时对信誉等级低的纳税人加强培训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办税能力,对有意偷税的移送稽查,加大稽查打击力度,严格依法处理,形成良好的体制激励,营造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税收环境。
(作者单位:通州市国税局 蒋立刚 张 军 赵建峰)
来源:江苏国税网投稿信箱(tgxx@jsgs.gov.cn)
构建科学指标体系 优化增值税纳税评估(《江苏国税调研》总第27期)
www.jsgs.gov.cn     2005年10月13日 09:30:53   编辑:金冈  来源: 江苏国税网
□ 顾友成
增值税纳税评估,是征管改革后,为解决部分企业客观存在税负偏低和纳税异常问题的有效途径。今年初,苏州市国税局直属局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以往稽核评税经验的基础上,以省局纳税评估软件为基础,全面开展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初步建立了一套具体科学的指标体系、符合苏州实际的评估应用软年,使纳税人财务管理和增值税形成的过程纳入了税收信息化管理轨道的纳税评估新模式,并在实践中发挥出了良好的效能。今年以来辖区内共评估纳税企业746户,占总数的12.81%,共采集各类资料、信息101849份(条),评出异常户326户,有问题率为43.7%,已补申报税款588.85万元,同时一批涉税案源移送稽查部门查处。
一、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纳税评估成效的大小取决于评估指标是否科学合理。应该以“票流”、“物流”、“资产流”为核心,采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增值税形成过程的关键指标,建立三位一体、互相制约、纵横交叉、全面延伸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所谓“票流”,是对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应税收入的所有凭证(包括视同销售的各类单据)流向的汇集;所谓“物流”是对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所有应税货物流向的明细;所谓“资产流””,是指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资产增减变化,特别是现金流量的走向。通过建立以三个“流”为方的指标体系,不仅涵盖增值税企业从生产到销售、从申报到纳税、从财务管理到资产管理各环节的全过程,而且从根本上抓住了增值税管理的核心环节,堵塞了税收管理的漏洞。比如:通过建立纳税申报应税收入、进项税额、增值额、应纳税额与金税工程认证、报税数据等指标,以及相互间勾稽关系的比对,就能准确有效地防止开票未申报、未认证先抵扣、已认证未抵扣等问题;通过建立应税收入理论值和评估值指标,就能及时加强对隐匿销售收入、代开发票等进行有效监控;通过建立工业(商业)企业增值额和进项税额评估值指标,就能有效地堵塞生产企业存货购进成本虚增、跨期取得或认证进项发票,商业企业购进货物未付款先抵扣、接受虚开进项凭证等漏洞;通过建立工业(商业)企业应纳税额评估值指标,就能及时掌握解决企业存货盘亏、进货退出等进项税额虚增的问题;通过建立存货(产成品)、费用占销售的比例指标,同样也基本解决了长期以来对纳税人货物已发出、现金进出双不入帐等薄弱环节。
二、开发完善的纳税评估管理软件
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对大量涉税信息进行加工、剖析,更重要的是如何把采集建立的一整套科学的指标体系纳入税收信息化管理轨道,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网络资源,开发与之相配套的应用软件,实现纳税评估的微机化、科学化。为此,必须总揽全局,集思广益,突出重点,对纳税评估管理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着力在完善提高上下功夫。我局专门成立业务和技术攻关小组,围绕综合指标体系,由业务小组提出业务需求,技术小组设计相应的软件。在软件设计过程中,业务和技术攻关小组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能并运用会计学、统计学原理,结合增值税政策法规和财务规章,进行深度开发。经过反复测试和实践,开发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功能齐全,具有当地经济和税收特色的纳税评估管理应用软件。软件主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抓住了个生存发展的主动脉和反映企业纳税情况构成要素之间的关键点;二是突出了重点,对增值税管理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实现了有效监控。三是实施过程控制,把纳税评估工作切人到纳税人财务管理和增值税形成的全过程。
三、强化对纳税人的基础管理
搞好基础资料、基础管理是保证纳税评估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没有完整的税收信息资料,纳税评估只能纸上谈兵。因此,必须把加强对纳税人的辅导,强化对纳税人的基础管理,作为重点环节,狠抓不放。特别是抓住基础资料这一核心环节,以准时、完整和准确为目标,着力在三方面求突破。(1)严格把好申报准入关。分期分批组织纳税人搞好培训,明确各类报送资料的填报要求,对申报资料不符合填报要求的企业,一律重新申报。(2)严格把好申报录入关。进一步明确申报征收岗位的内容和职责,统一资料内容、统一录入口径、统一指标体系。(3)严格把好审核关。严格企业各类填报资料的审核,对企业申报资料填写不实的,责令企业限期改正,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以保证各类申报资料报送及时、填写规范、数据齐全而准确。
四、提高国税干部的纳税评估技能
纳税评估工作对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部的业务素质状况直接决定纳税评估效果的优劣。所以,要根据干部素质和纳税户情况,一方面选派具有较高税收业务素质和丰富工作经验,熟悉税收政策和相关财务知识,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和协调解决问题能力的干部,从事纳税评估工作。另一方面,精选一批纳税评估的典型企业,进行试点性评估。对每一企业评估情况进行解剖分析,并作为典型评估案例印发给干部学习借鉴。与此同时,抓实抓好管理应用软件的辅导培训。集中精力,腾出时间,抓紧抓好增值税纳税评估新软件的岗前培训工作,’认真搞好软件操作演示和工作流程的辅导,特别是抓紧抓好了纳税评估软件的操作演示,使广大干部尽早尽快地熟悉软件模块功能、操作要求和权限设置,从而确保纳税评估工作的有序推进。
从我局近半年的实践看,纳税评估至少取得了四大成效。
一是税收管理实现了由浅表性的经验管理向深层次的智能管理转变。实施纳税评估后,依托纳税评估应用软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一个分局所有的纳税户估算出“票流”、“物流”、“资产流”的偏差值、偏差度,并按照大小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列,使所有企业的情况、问题一目了然。不仅初步改变了以往企业情部不明,问题结症难找,管理工作难以深入的弊端。而且,实现了税收管理从经验型向科技型、智能型方向转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通过把纳税评估工作切人到纳税人财务管理和增值税形成的全过程,彻底改变了过去对增值税管理主要依靠“以票管税”来控管的做法,逐步使税收日常管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化管理的深层次税收管理方向发展。有效地提高了税收管理质量。
二是有效解决了增值税管理中的“常见病”、“多发症”。新软件使增值税形成的全过程纳入了税收信息化管理轨道,一旦纳税人采用不入帐、少申报、多抵扣等手段偷税,税务机关就能从虚假的申报数据中估算出“物流”、“资产流”的偏差值、偏差度,并采取约谈、评定或移交稽查、提出限期整改意见等相应的一系列纠正措施,通过落实估、评、改、控等监控措施,促使纳税人在全面受控的条件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逐步改变过去纳税人在纳税申报上的随意性和故意性,从而,使以往管理中出现的“常见病、多发症”逐步得到扭转和克服。
三是促进了治税环境的好转和办税质量的提高。通过对各类指标体系的分析、监控,迫使纳税人严格按税收政策法规依法办事,弄虚作假,违章违规现象有了明显下降,准确、规范、及时成为办税人员的自觉行动。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尤为明显。新软件以“票流”、“物流”、“资产流”为主线,切人到企业整个财务体系,对发票使用、货物进出、资产增减情况等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批螵建立了勾稽关,加强了对企业财务核算的监控,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企业会计科目设置不全、会计结帐随意、会计核算混乱、纳税申报填写随意等瓿。同时,通过落实停正进项税抵扣、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等整改措施,促使纳税人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核算,从而提高了依法纳税的质量。
四是为稽查提供了优质的案源。新的纳税评估应用软件,采取多元化的分析手段,把税收监控关口前移,通过对纳税人一定时期内有关申报情况和涉税资料的分析评估和综合评定,不有够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科吃亏为中的差错,查找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异常现象,从而遏止类似问题的进一步漫延,更为税收稽查选案提供了优质来源。
(作者单位:苏州市国税局直属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