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地劳动防“粪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33:45

下地劳动防“粪毒”

 

农作物施用的有机肥料主要是人畜粪便,农民赤脚在施用过人畜粪便的稻田或旱地劳动,常常会患上一些皮肤病,“粪毒”就是易患的一种。

“粪毒”在医学上称为钩蚴性皮炎,是由于钩虫的蚴虫钻进与泥土接触的手脚等暴露皮肤部位,使这些部位出现小红疹及淡黄色的脓液小疱,这些小红疹及小疱开始时奇痒难忍,抓破后易感染而化脓,一段时间后则结痂脱皮自行痊愈。

农民一旦出现“粪毒”表现时,应及早治疗。可以将手脚发痒部位浸入热水中(水的温度以手感觉很烫为宜),并用手脚相互摩擦,直至烫得不能忍受时取出,停留片刻后再浸入水中,如此反复浸半小时左右即可,这样既可达到止痒的效果,也可以杀死停留在皮肤表面局部的虫体。也可以将红疹顶部刺破,将其里面的污血挤出,再用2—4%的碘酒涂上,一日数次,连续三天左右即可,用这种方法不仅止痒效果好,皮疹也会很快消退。

由于“粪毒”症与粪便直接有关,所以预防时应以管理好粪便和保护好手脚为主。要做到尽量避免用新鲜粪便,使用粪便后不立即下地劳动,同时,有条件时要穿鞋下地劳动,避免脚皮肤直接与土壤接触。或在下地劳动前在暴露的皮肤上涂上碘酒,以防止“粪毒”的发生。

(禺川)

(原载1990年9月15日《萍乡农业科技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