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更多新思考:公民社会要求改革社会政策和政治文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45:30

中国需要更多新思考:公民社会要求改革社会政策和政治文明

2010年10月02日 05:22新京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又是节日,处处花红。

翻过一个甲子前百余年国势衰微的历程,那个贫弱的中国国家形象,如今已被抛进历史。已经于昨晚成功发射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还在举办中的上海世博会,以及在抗击地震和洪涝灾害中的良好表现,都是新的国家形象的注脚。哪怕是2007年年底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没绊住中国前进的脚步。

中国日新月异,中国不断前行。这也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成为近年来各国热烈讨论的现象。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冲击和贡献,不仅仅在于经济增长,也在于对人类文明的丰富和拓展。

然而,中国还在路上,出现在中国上空的,并不只是和风丽日,还有冷雨阴云: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明显,公民维权事件有增无减,不同利益阶层的对立也有加剧迹象。9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就指出: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难以避免地会经常地大量地表现出来。

去年年底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某些层面也有微妙变化。发达国家明显提高了要求中国“负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声调,个别大国与中国的碰撞突然提升到了近年来少有的高度,中国与一些国家围绕岛屿主权与海洋权益的纷争也有所凸显。

放眼来看,当代中国所经历的,正是“现代化的烦恼”。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在完成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直风平浪静。然而,仅从一般意义上谈论当前中国的内外挑战,又有失妥当。美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伴随国家迅速发展带来的深刻内政危机,日本20世纪下半叶在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遭遇的严重国际压力,都在提醒人们,当代中国正在进入自身历史的新阶段。

这个新阶段的主要特点,从国内层面看,是公民意识普遍觉醒、公民社会现出雏形后,对改革社会政策和政治文明,提出更多要求;从国际层面看,是中国已进入复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竞争的最前台,国际交往中的深层矛盾冲突已无法回避,也不必回避。

挑战并不可怕。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正是应对国家发展的挑战而生。改革开放为中国描绘了“三步走”的国家目标和远景,三十多年来,这种设想激励中国人不断推陈出新,也使中国的国家形象很快就焕然一新。

在新的内外挑战面前,今日中国还需要对前行方向、达成目标、远景蓝图等,做更多新的深入思考和规划。在深圳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纪念活动中,胡锦涛和温家宝都提出要以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的伟大复兴。近年来,中国也的确在逐渐摒弃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发展观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关注人的尊严。在9月30日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上,温家宝再次强调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发展和改变无止境。改革开放之初的思想解放运动,照耀了之后中国三十余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今天,在向公民社会的演进过程中,想象中国未来该具有什么样的国家形象、在世界上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再次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这是中国化解目前面对的内外挑战,实现文明复兴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