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系列四】魏延“脑后有反骨”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33:18

我曾专门请教过专家:世界上是否真的有“脑后有反骨”的人?专家笑说:没有,就人体的 骨骼结构讲,绝对没有这样的骨头。看来,所谓“有反骨”云云,完全是一种比喻。

   我第一次知道“脑后有反骨”这词语,是小时读《三国演义》从 中得来的。该书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写关羽取长沙时,因 黄忠没有用百步穿杨之箭射杀他,被太守韩玄推下问斩。正在这当紧时刻,帐外闪进一将, 手起刀落斩杀韩玄救了老将黄忠。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军阀割据时蜀汉名将魏延。然而,当 关羽引魏来见时,孔明却“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刘备问何故,孔明说:“吾观魏延脑后 有反骨……故而斩之。”后虽经刘备求请救下,魏延保住了性命,却再没有被大用过。直到 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反了,马岱受军师遗命于军前斩之。《三国演义》安排这一情节,是 为了证明诸葛先生有识人之明。 千万不能小看稗官野史的力量和作用,我之所以从小对魏延印象 特坏,就是受了《三国演义》影响之故。

直到参加工作后读史,才知魏延此人并不坏,还是 一位颇有军事才能的大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他“勇猛过人,善养士卒”。特别是 在诸葛亮准备伐魏时,他“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不论从战略还是从战术上 讲,这都是一个十分好的建议:由孔明率主力部队出祁山,和魏军正面交锋,同时由魏延领 一万人,从川北走陕南山路,兵出潼关然后夹击长安。遗憾的是,如此好的建议,“亮制之 而不许”,致使孔明未能完成伐魏大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历史上真 实的魏延有将才,但“性矜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点骄傲,对领导者的话不搞“全听主 义”。大概就是因为这一点,诸葛亮才不重用他,致使延“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至此,我 才知道,所谓“脑后有反骨”,实是一桩冤案。《资治通鉴》在魏延被杀后,就明确指出: 魏延“实无反意也。”

然而,由于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在用人方面,大大小小的领导, 都偏爱那些唯唯诺诺、听话的人,认为他们好使唤,顺手;而对那些有观点、有见解、不唯 上的人,只因为和领导上不“保持一致”,哪怕是你有天大的才能也要把你打入冷宫。因 此,像魏延那样的名将,不为诸葛亮重用,而被《三国演义》说成是“脑后有反骨”,也就 丝毫不奇怪了。

魏延含冤被杀一千多年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的新中国, 又出了两个被最高领导人斥为“脑后长着反骨”的人,一个是开国元勋彭德怀,一个是水利

专家黄万里。黄万里是解放前唐山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去美国留学,获得水利博士学位。

解放后,国家决定修三门峡水库,别人都表示拥护(有的虽有异议也不好明说),只有他坚

决反对,说了许多最高领导层不爱听的话。结果被打成“右派”,发往农村“劳动改造”。

1959年“庐山会议”批所谓彭德怀“反党集团”时,毛泽东说彭:“你和黄万里一样,脑后

长着反骨。”事实上,这两位被称为“脑后长着反骨”的人,都是忠心耿耿的爱国者,都是

支撑共和国的脊梁。据当时知道内情的人说,彭和黄之所以被毛泽东斥为“脑后长着反

骨”,就是因为性子太直,说话不留情面。彭老总在“文革”中被整死,黄万里有幸熬过了

那场劫难,“文革”后还为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事。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人写诗赞扬他:

“情系江河早献身,不求依附但求真。审题拒绝一边倒,治学追求万里巡;为有良知吞豹

胆,全凭正气犯龙鳞。谁知贬谪崎岖路,多少提头直谏人。”这说明,他那“脑后长着反

骨”,实是一种对人民极端负责的大无畏精神。

现在,我们很清楚“脑后有反骨”的真实含义了。实在令人遗憾,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太少太少,这大概就是社会的悲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