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中国漫谈强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8:53:30

我国技术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

——联合国技术成就指数的启示
杨起全 吕力之(中国科技指标课题组)

 

 

2001年7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了《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这是自1990年首次发布该项报告以来的第12期。本期《人类发展报告》如同以往各期报告一样,以全球人类发展为阐述对象,通过人类发展指数(HDI)对各国人类发展的相对水平进行比较。本年度中国的HDI在16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87位,居世界中等水平。按照《人类发展报告》的惯例,每期报告都设立一个特定的主题,探讨与促进全球人类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本年度报告的主题是“让新技术为人类发展服务”,着重讨论人类如何创造并利用科学技术,特别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发展的问题。该报告指出:目前,“发展”界和“技术”界之间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技术的拥护者往往很少考虑发展的现实状况和需求,从事人类发展事业的人们则可能因为不能有效地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机会而使穷国和贫困人口丧失发展机遇;在网络时代,任何国家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技术,就可能落后,以至在全球经济中被排斥;随着因特网、农业生物技术的进展和新型药物进入市场,“现在是让技术和发展携手共进的时候了”;所有国家,即便是最贫穷的国家,都必须实施鼓励创新的政策。为了帮助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随着技术创新的步伐及时调整有关利用新技术促进发展的政策和技术战略,本年度报告第一次发表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技术成就指数(TAI)”。

 

一、技术成就指数的设计思路和指标构成

 

如同人类发展指数一样,TAI也是一个综合指数。联合国专家认为,综合指数便于进行总体评价和相对地位的比较,并可以作为分指标详细研究的起点。

从人类发展研究的宗旨出发,TAI的设计者强调这一综合指标衡量的是各国创造、应用和每一位公民享受技术成就的程度(或可能性),而不是国家在科技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投入;它不是要评出哪个国家在全球技术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而是着重于一个国家作为整体参与创造和利用技术的情况。《人类发展报告》提出“技术成就指数”的直接目的是反映各国在网络时代参与技术创新的状况和能力,它体现一个国家在创造技术、传播技术和培养人的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TAI的研究者认为,一个国家的技术成就包含十分广泛和复杂的内容,技术成就指数或者其他任何指数都不可能毫无遗漏地反映国家技术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技术创造、传播和应用的许多方面也难以量化,或者很难找到可靠的数据来充分反映。因此,经过反复比较和系统设计之后,确立了一个相对简单、可靠,又能为研究发展问题服务的综合指数评价体系。

TAI的指标设计一方面考虑了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内容,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展中国家制定技术战略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TAI着重评价各国4个方面的能力,即技术创造、新兴技术应用、传统技术应用和人的技能培养。

新技术的创造。这是最高水平的技术能力。不是所有国家都一定要处于全球技术发展的前沿,但所有国家不论贫富,都需要技术创新能力,因为即使是对产品或工艺进行改造使之适应本地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也需要具备技术创新的能力。在缺乏完善的指标和数据的情况下,TAI采用两个指标描述一个社会的创新水平。一个是国内人均发明专利授权量,反映当前发明活动的水平;另一个是人均技术出口收入(技术使用费和许可费的外汇收入),反映过去成功的创新中目前仍然有用并具有国际市场价值的一部分存量。

    新兴技术的扩散。为了从网络时代带来的机遇中受益,各国都必须应用创新成果。这一方面的两个指标是:因特网的扩散(人均因特网主机数)和中高技术产品占全部货物出口的比重。

传统技术的扩散。网络时代的发展机遇离不开传统技术的应用。传统技术的广泛扩散是新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这里选用的两个指标是人均电话数(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和人均用电量。无论是应用新技术或是各方面的人类活动都要用到这两项技术。电话和电力的使用对于工业化初期的技术发展很重要,而在较为高级的阶段其增量的重要性不突出,例如印度需要大力推广电话和电力网,使全体国民都能参与技术革命,而日本和瑞典则已超越这个阶段。因此这两个指标的数值采用对数计算,并以OECD国家的平均值作为最大值。用对数计算可以保证随着指标值的增加,它的指数值的增加幅度会逐渐下降。

人的技能。劳动者拥有足够的技能对于保持国家的技术活力是至关重要的。新技术的创造和使用都需要以充足的具有较高技能的劳动力为前提。当代技术发展要求劳动者具备适应能力,即能够掌握源源不断的新技术。这种能力的基础是培养认知能力及自然科学和数学能力的基础教育。TAI采用两个指标来反映这种创造和吸收创新成果的能力:15岁以上人口接受正规教育的平均年数,高等学校自然科学、数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在校生占入学年龄组人口比重。最好能建立职业培训指标,但是因为没有数据只得放弃。

在这8个指标中,有7个属于人均指标,1个比重指标,没有总量指标。可以看出TAI的指标构成精炼,继承了人类发展报告指数构建的一贯风格。在指标的选择上特别注意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连续性,对于数据获取困难的指标宁肯舍弃不用。TAI的计算方法也力求简捷实用。这样一项指数一旦建立,就比较容易做到长期连续使用。

 

二、世界各地按技术成就指数排序

 

联合国《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对能够得到有关数据的72个国家(地区)按TAI进行了评比排序,结果揭示出各国技术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位列榜首的国家是芬兰,TAI达到0.744;而倒数第一的是莫桑比克,TAI仅为0.066。报告将这些国家分为4组:

1.技术领先者  TAI大于0.5的国家共有18个,这一组被称为“技术领先者”。这组国家处于技术创新的最前沿,它们具有自主持续创新能力,在技术创造、扩散和技能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它们的技术发明指标明显高于第2组。继芬兰之后,美国、瑞典和日本分列第2-4名。韩国和新加坡是这一组里引人注目的两个国家,分别列第5和第10位,它们近几十年来技术进步速度很快。从单个指标方面分析,亚洲国家的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指标普遍较高,在技术领先国家中,新加坡(74.9%)和韩国(66.7%)仅次于日本(80.8%),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两国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大学生在入学年龄组人口中的比重指标较高,新加坡为24.2%,韩国为23.2%,仅低于芬兰和澳大利亚,分别列第3位和第4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对排名贡献较大。韩国排名靠前还得益于人均专利指标很高,达到每百万人779件,仅次于日本,列第二位;同时,韩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达到10.8年,虽低于美国(12.0)、挪威(11.4)等,列第7位,但高于总分排名第一的芬兰(10.0),显示出韩国多年坚持普及教育的发展战略的效果。但是在反映传统技术应用与传播的指标方面,新兴工业化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而在技术贸易和人均上网计算机数量方面韩国和新加坡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成为影响两国排名的主要负面因素。

2.潜在的技术领先者  TAI在0.35-0.49之间的国家(地区)共19个,被称为“潜在领先者”。它们包括西欧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希腊、葡萄牙等;东欧国家如匈牙利、波兰、捷克等;亚洲的中国香港特区、马来西亚等,也包括中南美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这一组国家和地区在人的技能指标方面与“技术领先”组相仿,传统技术扩散也较为广泛,但创新比较少。例如,中国香港每千人拥有电话数达到1212部,超过“技术领先组”的大多数国家,人均电力消费也达到第一组的平均水平,但是技术创新指标很低,每百万人口专利数只有6件,新兴技术传播指标也明显低于“技术领先”国家。中国香港的情况在第二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的TAI排位分别为第24和30位,在这一组列第6和12位。

3.技术的积极采用者  这一组共有26个国家,TAI在0.20-0.34之间,被称为“技术的积极采用者”。这组国家积极采用新技术,其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南非等国,人的技能指标大大高于第4组。这些国家大多有重要的高技术产业和技术中心,但传统技术的扩散缓慢并且不够普遍。中国TAI列第45位,在第3组中排在第8位,前面有南非、泰国、巴西、菲律宾等7个国家。印度是这一组的最后一名。

由于主要使用人均指标,尽管中国各项指标的分子规模都很大,但是分母即人口基数更大,使得中国排名比较靠后。这显示出“技术成就指数”的指标设计旨在反映每一位公民享受技术成果的机会和国家的技术普及能力的基本宗旨。与中国情况相似的印度、巴西的排位也相对靠后。从单个指标的比较来看,对中国总排名做出积极贡献的指标有4个:发明专利、技术出口收入、中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和平均受教育时间,分别排第36、44、28和42位。其中,中高技术产品出口指标领先作用明显,对于中国的指标排序所起的积极作用最大。低于中国总体排名的分项指标也是4个:人均上网计算机数、电话普及率、人均用电量和高校在校生比重,分别列第59、51、52和56位。从四大类指标分析来看,中国技术创造指标的排名好于技术扩散应用指标。人的技能指标既表示对技术创新的潜在投入能力,也反映技术创新成果对提升社会教育水平的积极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普及指标在各项指标中比较落后,对整体排名的负面影响较大。中国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指标国际排名第42位,虽然好于高等教育比重指标,但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4.技术落后者  最后一组共有9个国家,TAI低于0.20,被称为“掉队者”。这组国家在技术扩散和技能培养方面落后很远,很大一部分人口还未能从传统技术的扩散中受益。

 

三、中国技术发展评价

 

评价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在世界上的相对地位可以有许多角度,例如技术实力、技术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等等。在这些概念的不同内涵指导下设立不同的指标体系进行测度,从而得出各不相同的结论和排序结果。当然,由于它们之间在内涵上的大量交叉与重迭,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价结果又总是表现出密切的联系。《人类发展报告》公布的“技术成就指数”着重从技术促进人类发展的角度评价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技术状况,强调国家和地区的创造、传播、应用技术的能力以及全体公民享受技术恩泽的可能性。因此,全部采用等权重的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即成为技术成就指数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样的评价宗旨、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对于帮助各国从总体发展的角度分析技术竞争态势,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中国的TAI分值为0.299 ,排名列第45位,基本反映了我国技术发展处于世界中等水平的现状。把广大落后农村地区的人口考虑在内,我国的平均技术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如芬兰(0.744)、美国(0.733)、日本(0.703)等存在巨大差距,而且也与以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体的“潜在的技术领先者”如西班牙(0.481)、意大利(0.471)、捷克(0.465)等存在一定差距。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马来西亚(0.396)、墨西哥(0.389)、阿根廷(0.381)等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技术水平也优于我国,已经进入“潜在的技术领先者”行列。

按照技术成就指数的评价,中国属于“技术的积极采用者”之列。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在积极引入国外资金的同时,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了主要产业的技术水平,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多数产业的主体技术仍来源于国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缺乏后劲仍然是制约我国产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瓶颈之一。国际对比研究显示,研究与发展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R&D/GDP)小于1%的国家,基本处于技术引进与应用层次;具有强大的引进、消化、吸收能力的中等发达国家的R&D/GDP指标一般在1.5%以上;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的R&D/GDP指标全部在2%以上。1999年我国的R&D/GDP指标为0.83%,大体与技术成就指数“技术的积极采用者”的评价相吻合。根据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科技发展目标,到2005年我国的R&D/GDP将达到1.5%,这必将推动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

尽管“技术成就指数”采用了不利于人口大国的评价体系,但是根据TAI的评价结果,我国的平均技术水平在参评的发展中国家中仍然位居前列,大约在15名之内。在“技术的积极采用者”中列第8位。以较具可比性的巴西、中国和印度三个发展中大国的数据进行比较,巴西(0.311)总排名第43位,印度(0.201)总排名第63位,这个评价结果大体反映了我国的技术发展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的实际状况。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同时也是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处于世界的中等层次,具有总量巨大和内部结构复杂的特点。从TAI指标评价结果来看,我国的技术扩散应用指标的排名不如技术创造指标的排名,特别是反映高素质劳动力培养和技术传播能力的高等教育及通讯设施的普及方面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只有通过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完善的技术传播体系和大量的技术普及活动才能将劳动者与现代技术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及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