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关外祖籍铁岭十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8:50:38
曹雪芹关外祖籍铁岭十证
 

 

  一、1927年编撰的《奉天通志》卷二百十四《人物·艺术·清》的章节中,把曹雪芹列在六位“铁岭”籍艺术家之间(第4631页)。证明七十年前的学者已经考明曹雪芹是铁岭籍人。
  二、清代同治年间的《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载有曹雪芹的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太高祖一支人。查出这个谱中明代和清初之人曹珮、曹世禄、曹世爵、曹润、曹国栋等都是铁岭籍人,其中曹润是凡河城(金州)的千户官,曹世禄是腰堡城的百户官。证明《五庆堂》曹氏的祖先在铁岭居住。曹雪芹的父、祖载于谱内,必是铁岭籍。
  三、铁岭城南大凡河、腰堡等村仍居住着曹氏旧族的后裔,他们居住铁岭至今已五百多年,对于曹雪芹祖居铁岭之事世代相传。腰堡村曹忠宪、曹国泽、曹国平等记得老辈人世代传说:“曹雪芹的老家是咱们铁岭腰堡。”又有铁岭城西南乌巴海村曹氏后裔曹泰东,他家祖上是五百年前由河北丰润迁居铁岭的,与腰堡曹氏是同宗,曹泰东的父亲、祖父生前多次说过:他家过年时贴着“汉拜相宋封王……”的对联,《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他们的祖先曹铨“是本家哥们儿”。河北丰润《曹氏族谱》记载:武惠王曹彬后裔曹端广于明朝永乐年间迁居辽东铁岭卫。曹氏祖传口碑之证与曹氏宗谱之载吻合。
  四、曹寅在34岁过生日时,他的好友韩菼为他祝寿,送给他的《寿序》写明曹寅的籍贯是“三韩”。乾隆皇帝弘历在《三韩订谬》中指明:三韩在“奉天东北吉林一带”。在铁岭城南三十里的凡河城有明万历四十二年的《凡河城重修永宁庵碑记》和天命十年《重修永宁庵碑序》,二碑都明确记载凡河流域为“三韩”。
  五、曹雪芹的祖先曹端广、曹俊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迁到关外,其子孙后代传至清初已居铁岭二百多年。曹雪芹的那一支入关后,其族人仍居铁岭城南腰堡,至今又传三百多年。已经找到了延续五百多年的曹氏祖茔,在腰堡东北三里的小西山南麓,那里即是腰堡曹氏的祖茔,也是曹雪芹的明代祖先的茔地。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康熙十年扈从东巡居腰堡一日,与腰堡族人相见,称为“亲故”。
  六、《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曹锡远又名世选,是曹雪芹的太高祖父,第一代在铁岭腰堡被俘归旗之人。“沈阳地方”是沈阳所辖区域之义。辽北铁岭城南于明至清,一直是沈阳、奉天辖境。
  七、《浙江通志》记载:“曹振彦,奉天辽阳人。”《大同府志》记载:“曹振彦,辽东人。”曹振彦是曹雪芹的高祖父。浙江诗人毛奇龄在《送出塞》诗中,把流放到铁岭之人称为“辽阳迁客”。清代志书记载铁岭籍人指头画家高其佩为“奉天辽阳人”。都证明清代关内文献所载“辽阳人”包括铁岭。但曹氏自记“辽东辽阳人”实指铁岭。曹雪芹祖先记籍沈阳、襄平、三韩等都不是清代地名,是忌讳被俘为满奴之耻,不忘汉族祖先之意。“辽东”是明代地名,也不是清代地名。故“辽阳”也不可能是清代的“辽阳州”,应与襄平一样是汉代的地名。即汉“辽东郡辽阳县”前汉辽阳县在“辽水之阳”,即法库县及铁岭县辽河以西之地。法库县二百零五屯在清代属铁岭县地,光绪三十二年划归法库厅。故前汉时铁岭县辽河西属辽阳县,辽河东属襄平县。是汉代“辽东郡”地。故曹振彦“辽东辽阳人”本指铁岭。
  八、《上元县志》之“曹玺传”记载:“曹玺,著籍襄平。”襄平是燕秦汉晋隋时期的古地名,燕秦前汉时期的辽东郡治襄平县城在铁岭城南新台子,后汉时期迁到辽南辽中茨榆坨,晋代襄平迁到辽西,隋代又于辽西、京东一带置襄平郡。这多处襄平中只有铁岭的襄平与曹世选的“沈阳地方”、“正白旗地界”相吻,与曹寅的“三韩”相吻合,也与曹雪芹的老家腰堡和曹雪芹祖茔地腰堡小西山吻合。而其他地方的襄平则与曹雪芹的祖先籍地均不合。因此,《上元县志》所载“曹玺籍著”之“襄平”只能指辽北铁岭之襄平。
  九、《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描写“祭宗祠”一节,记述关外庄地“黑山村乌庄头”进京送年货,冬天雪地行程“走了一个月零两日”。这正是关外铁岭至北京的路程。汪韶彬先生发现古代辞书解释:“铁,黑金也”;“岭,山之肩领可通道路者”。———“黑山村”实寓铁岭。年货种类为铁岭、丰润两地农副产品,兼寓关内祖籍丰润。书中“贾”家原型是曹家,曹氏庄地在关外铁岭,证明雪芹祖先入关前居住关外铁岭。
  十、《红楼梦》第十三回描写贾珍为秦氏准备棺材,薛蟠提供棺木,说:“叫作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又第二十六回记述冯紫英到“铁网山”打猎。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认为“潢海铁网山”揭示祖籍铁岭。笔者考证此论符实。
  其一,“潢海”指“辽海”。东西辽河汇合后为辽河,西辽河古名“潢水”。潢海即潢水流入的那个海———辽海,指铁岭之境。
  其二,冯紫英到潢海铁网山打猎,“三月二十八日”去的,“五月初三日”的“前儿”回京,为一个月零两日。这个路程与“黑山村”至京“一个月零两日”相同。这是作者雪芹明示:潢海铁网山在“黑山村”———铁岭。
  其三,“铁网山”即围猎的“铁山”———铁岭。清代康熙皇帝东巡,在西丰、开原和铁岭平顶堡一带围猎射虎,先用侍卫兵士四面围网,把猎物围在兵网内,然后皇帝射猎。故“潢海铁网山”为铁岭无疑。
  以上十证,足以证明曹雪芹关外祖籍在铁岭。

 

 

 

( 李奉佐 )

 

古三韩今铁岭是曹雪芹祖籍之地
 

 

  “三韩”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的籍地,这一客观公证的说法,近年来已被大多数“红学”研究者所公认。“三韩”是不是铁岭?这个问题在“红学”界已引起广泛的关注。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同意古代“三韩”就是现在铁岭,铁岭是曹雪芹祖籍之地这一观点。现列述如下:
  一、戴梓,字文开,清代仁和人,原谪沈阳,实际是在铁岭居住。他曾在《出关行》中云:“三月出行,四月到辽住,住辽不逾时,又向铁岭去。”(见《奉天通志》五0一六页)戴梓是《开原八景》的作者,对当时开原的历史和地理情况比较了解和熟悉。他在《边城秋感》这首诗中云:“一夕西风起大荒,萧条景物别殊方,三韩戌北征鸿急,五国城南塞草黄。……心随归燕颉云翔,晓日关山望帝乡……。”(见《奉天通志》五0二0页)这首诗所说的边城是现在的开原老城,诗中提到的五国城,关山均在开原老城附近。明代辽东“巡抚李贡在《登开原北城》这首诗中云:“嗟哉此本肃慎地,……五国城上游魂孤。”这两句诗也可以证明五国城在开原附近。(见《奉天通志》五三六八页)根据关山、五国城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看出,戴梓在《边城秋感》这首诗中所说的“三韩戌北征鸿急”的地点应指现在昌图县关山和开原老城一带。
  二、张诗,字子言,明代宛平人。他在《送吕思抑募兵辽东》这首诗中云:“六郡募奇兵,三韩列汉营……杨柳关山月,梅花雨雪情。”(见《奉天通志》五三八一页)诗中所说的“关山”同戴梓所说的“关山”应是同一地点。清圣祖东巡时,曾路过开原威远堡,并作了一首题为《柳条边望月》的诗。诗中云:“雨过天高霁晚虹,关山超递月明中。”这首诗也可以说明关山在开原威远堡附近。通过对关山位置的确定,我们可以看出“三韩列汉营”的地点应在现在的开原老城和昌图一带。
  三、明代王得春在所撰写的《黑副帅词》中云:“将军身世万里城,胡儿望尘魄先褫。野场血战摧千酋,贼王夜循三韩底。清河谈笑挥神兵,……。”(见《奉天通志》五三七九页)词中所说的副帅黑春曾担任过抚顺副总兵。《奉天通志》中曾有黑春同海西女真作战的记载。明朝时,“清河与建州邻。”(见《奉天通志》四二九页)当时的“开原以东曰海西曰毛磷王曰建州。”(见《奉天通志》三六三页)明未在满洲(建州)做为向明朝发起战争理由的《七大恨》中有一条是“清河汉人出边打猎……大明人每年窃出边,入吾地侵夺。将吾世守禁边之钗哈、(柴河)三七拉、(三岔)法纳哈(抚安)三堡耕种田地不容收获,遣兵逐之。”(见《奉天通志》四三一页)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当时建州同明廷时有战争冲突。据此,我认为《黑副帅词》中“清河谈笑挥神兵”的“清河”应是现开原东部的清河。“贼王夜循三韩底”的“三韩”,应是现铁岭市所辖的清河、柴河、三岔等地方。
  四、汪由敦,字师茗,浙江钱塘人,翰林编修。他在《进盛京通志表》一文中说“逆肃慎之分封,暨公孙之割剧,贞观耀兵于唐垒,明初设卫开原。沿及本朝,巍然都会,雅青启瑞,河山开百代之基,鸭绿凝祥,风雨壮三韩之势。”文中又说“银州铁岭,皇哉全盛之规,玉轴牙签,允矣不刊之典……。”(见《奉天通志》五二七0页)汪由敦在这篇仅为八百三十五个字的《进盛京通志表》一文中,重点提出了明初设卫的开原。同时又说银州铁岭是明朝在各方面都兴旺发达的地方,把银州铁岭比喻为玉轴和书函的标志。据此,我认为文中所说的“风雨壮三韩之势”的“三韩”应指开原和“银州”铁岭。
  五、王扌炎,字藻儒,江南太仓人,康熙庚戌进士。他在《虹友兄齐同汉槎夜话》这首诗中云:“海内争传季子名,相逢执手喜还惊,廿年塞外空归梦,一夕灯前似隔生。铁岭风沙销战骨,金河笳鼓驻雄兵。”王扌炎的这首诗是汉槎(吴兆骞,字汉槎,江南吴江人,顺治丁酉举人,以科事戌塞外)赦归后所作。诗中说明汉槎的戌边地是现在的铁岭。
  吴兆骞本人在赦归后,同朋友一起喝酒时曾作了一首《同陈子长夜饮即席作歌》的诗,诗中云:“豪气君未除,长啸轻远游,虽为辽海客,不识边城愁。”(以上见《清诗别裁集》一六八页和八十页)据《奉天通志》记载,“辽海”即现在铁岭市所辖的昌图县。(见《奉天通志》五五八三页)
  曹寅的老师徐乾学也在怀念吴汉槎远戌时,作了一首《怀友人远戌》的诗。诗中云:“边城日日听笳鸣,极目辰韩道路赊。……难从辽海问生涯。”(见《清诗别裁集》一六六页)诗中十分明确的说明“辽海”是“三韩”中的“辰韩”。
  六、王泽,字涓来,湖北黄冈人,顺治乙末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他在《送陈心简之辽东》这首诗中云:“驱车独旅向三韩,……谁知铁岭放归难。”(见《清诗别裁集》七十七页)诗中直接说明“三韩”就是“铁岭。”
  七、佟世南“三韩”人,《奉天通志》载:“佟陈氏诗稿,清佟世南妻陈氏撰。……第四女适三韩佟世南广东琼山令。”(见《奉天通志》第四七三三页)据《满洲佟氏史界》记载,佟氏先籍为佟佳。佟世南的祖先佟达礼是八虎忒各慎第五子,清初佟国器始修宗谱时,立其为佟佳氏始祖。他年轻时在开原、抚顺经商。明初弃商从戎在开原驻节,于明宣德二年(一四二七年)晋升为明廷封疆大臣。佟达礼去世后,长子佟敬为铁岭卫的副千户,永乐十四年佟敬为铁岭卫的指挥佥事。成化五年由其孙佟昱(佟敬养子)任开原参将并镇国将军。佟昱子佟瑛任怀远将军也驻节开原。佟养直,(是佟世南的曾祖父)也曾在明万历年间担任过开原参将,并著籍开原。从这些史料的记载来看,自佟世南的祖先佟达礼开始,先后有佟敬、佟昱、佟瑛、佟堂、佟恩、佟登、佟养直、佟卜年等八代人在铁岭、开原一带繁衍生息。后来佟养直携子佟卜年,孙佟国器迁往抚顺。在这种情况下,佟世南本人以及佟氏家族把铁岭(包括开原)视为自己的祖籍地,是符合事实和情理的。因此,我们可以认定,佟世南的“三韩”籍地应指现在的铁岭、开原。
  八、佟世思,也是佟氏家族的后代,曾担任过广西思恩县令。由于其族人佟养性为努尔哈赤提供了大批钢铁,并潜输臣款与努尔哈赤,帮助努尔哈赤添制刀枪剑戟,为推翻明朝的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天命三年(一六一八年)四月五日攻打抚顺前夕,公开投奔了努尔哈赤,受到了努尔哈赤的热烈欢迎及赏赐,并妻与族女,号施吾理额附,授三等副将。佟养性的这一行动,以及努尔哈赤对佟氏家族的赏赐,引起了明朝廷的极大忿恨和恐慌,按明朝法律,“罪应族。”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廷下令对佟氏家族进行大肆抓捕和杀害,最早对佟氏家族进行抓捕和杀害的地方是辽阳。据《满洲佟氏史界》记载:“当时辽阳抓捕了三百余佟氏族人,用三十辆大车押往京城治罪,一路上被残害致死者过半。”在这种情况下,开原、铁岭等地的佟氏族人“潜则潜,逃者逃,易姓者易姓,更名者更名。”(见《奉天通志》第四八九四页)就在这紧急关头,努尔哈赤于一六一九年六月十五日率军占领了开原,七月二十四日占领了铁岭。这段记载说明,当时的辽阳佟氏家族几乎已被明廷全部抓捕和杀害。当时的铁岭、开原一带也是佟氏族人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正当他们四处潜逃,延颈待诛之时,努尔哈赤率军将他们解救出来。面对这种情况,佟世思在所撰的《耳书自序》中叙道:“三韩一带尽入我清版章,族之人潜则出矣,逃者返矣,易姓更名者联袂而归矣。”(见《奉天通志》第四八九四页)从这段记载上看佟世思的祖先所居之地显然不是辽阳。《耳书自序》中的“三韩一带”只能是已被努尔哈赤所占据,明廷还没有来得及对佟氏家族进行抓捕和杀害的铁岭、开原等地方。
  九、张学礼,字立庵,镶蓝旗汉军,官至广西道监察御使,撰有《使琉球记》二卷。《奉天通志》载:“康熙元年,学礼以兵科副理事官与行人司行人王垓,奉使册封琉球国王时所记。雪桥诗话五,记载历樊榭使琉球记序云,皇清受命悉主,悉臣,琉球远在南海中,冀冫占雨宠灵,世为外藩,请封者至,再康熙元年张侍御学礼衔命以行逾年归,著有琉球记二卷。上卷言史事,下卷言风土也。旧镂板,岁月漫漶,曾孙宝善重受剞厥。宝善雕木以传。”(按:“宝善原名法善,字春臬,由奏事处郎中,官累江南庐凤道,有国香堂集。”又按:“使琉球记撰于康熙三年,署曰三韩张某。”)(见《奉天通志》第四七三六页)上述记载可以说明,宝善的曾祖父是张学礼,是《使琉球记》的撰写者,署曰“三韩”张某就是说张学礼的籍地为“三韩。”又载:“其孙宝善是铁岭人。”这就充分说明,古代的“三韩”就是现在的铁岭。
  十、杨冫市雨,字慰农,撰《筠石山房话钞》六册。按:“杨冫市雨字慰农,署其籍为铁岭,又曰三韩。”(见《奉天通志》四七七一页)杨冫市雨的署籍无可辩驳的说明铁岭就是“三韩。”
  十一,李思忠,铁岭卫人。康熙年间翰林院编修汪琬在《提督陕西统辖汉兵兼管乌金超哈昂邦章京李公墓志铭》中云:“公讳思忠,字葵阳,……明永乐年间迁辽东,遂为铁岭卫人。”又云:“辽东李氏公,生而状貌奇俊,落落有才干。年二十四往游抚顺外家会我太祖兵破抚顺,公被执至费阿哈刺地,遂隶正黄久旗之,又破铁岭卫,铁岭四野皆瓯脱,公招之遗民,使复故业。”该公“阴山耀武……也有宁远医公先烈,名盛三韩”(见《奉天通志》第五二一一页)李思忠的祖辈李成梁,官至宁远伯,康熙年间的《铁岭县志》大书其事迹。又把铁岭城李成梁故园的看花楼列为名胜,清代文士大儒多以诗文咏之。可谓“名盛”矣,辽北人无不知之。汪琬在这里所说的“名盛三韩”应指现在的铁岭。
  十二、在曹寅的诗词中也有对其祖籍之地“三韩”的确认。他曾在《天香》这首词中云:“边去慢恋,韩衣还悲隋炬。”(见《奉天通志》五0四二页)这首词,我认为应是曹寅扈从康熙帝东巡时所作。据《奉天通志》载,康熙帝东巡曾两次经过铁岭。(包括开原)曹寅做为皇帝的待卫也应两次到过铁岭和开原。曹寅有一首《疏影、柳条边望月》的诗,诗中云:“何时跃马归来,重绾丝千尺。”这首诗应是曹寅对其家乡十分想往和思念的时事之作,是他曾经到过当时的柳条边,现在开原威远堡的一个佐证。因此,《天香》这首词中的“边去”我认为应指当时的柳条边,现在的开原威远堡。词中的“韩衣”应是,我是“三韩”人或韩州人的意思。韩州即现在的昌图八面城,古时也属“三韩”之地。(见《奉天通志》一一四九页)据此,我认为《天香》这首词是曹寅本人承认自己是“三韩”人,(即铁岭人)一次比较明确的说明。
  根据上述有关“三韩”的这些记载,以及对曹寅诗、词当中一些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充分的结论,古代的“三韩”就是现在的铁岭。铁岭是曹雪芹祖籍之地。

 

 

( 李骥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学校 )

 

谈谈辽阳和襄平
 

 

  一九三七年,我第一次看《石头记》的时候,就知道作者曹雪芹是辽阳人。六十年过去了!我参加铁岭曹雪芹研究会,研究曹雪芹关外祖籍时,从《辞海》里查到曹雪芹是辽阳、襄平人。再查一些介绍曹雪芹的资料,也是这么记载的。
  看了这些资料以后,我就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按一般常识来说,山南面为阳,山北百为阴;南面为阴,河北面为阳。比如,沈河北岩有沈阳,洛水北岸为洛阳;淮河岸有淮阴,汤水南岸为汤阴。那么,辽阳的南面没有辽河,为什么叫“辽阳”呢?
  我查了现在的地图,辽阳到鞍山中间没有象样的大河,辽阳以北,只有太子河(古时叫大梁水),跟辽阳也挨不边。再查辽河。辽河,古时叫大辽水,从总的流域来看,是南北流向的,只能有河东、河西,不会有河南、河北。可是,当辽河从北向南流到开原市中国镇石水头时,便折向西南流,流到法库县又折向南流入渤海。只有在辽河折向西南流到法库这段流域中间,才有河南岸、河北岸。从现在的地图上查找辽河北岸,根本没有“辽阳”。又查找李奉佐、金鑫著的《曹雪芹家世新证》一百一十二页的古地图,找到在法库县南,秀水河子入辽河的坟(辽河北岸、秀水河子东岸的三角地带)标明为“旧辽阳”。
  那么,襄平又在哪里呢?襄平是燕、秦、汉时期,辽东郡首府所在地。据史书记载,辽东郡治最初设在辽北,后汉时期,因为辽北改为玄菟郡,所以将辽东郡搬到辽南,就是现在辽阳西北七十里的辽中县境内邱台子。在这里已发现古城遗址和刀、布,砖瓦等文物。因此,历史上辽东这个地方,有两个襄平。可是,到了民国时期,金毓黻所著的《辽东通史》里只提辽东有一个襄平,还指出就是现在的辽阳。后来,著书立说的学者们都按照金先生的说汉,在历史、地理书上和《辞海》里,都把辽东郡治襄平写成现在的辽阳。
  那么,襄平到底在哪里呢?这得从《曹雪芹家世新证》一百一十二页的古地图上去找答案。襄平就在辽河南岸(就是在辽河北岸,地图上标明“旧辽阳”的河对岸),地图上标明“襄平县故城”的地方。这个“襄平县故城”,就是现在的铁岭县凡河镇所在地。
  总起来说:辽河西南流的河北岸是“旧辽阳”,河南岸就是“襄平县故城”。这两个地方,仅仅是一水之隔。这两个地方的关系,就象现在的辽宁省机关在沈阳市内,铁岭紧挨着沈阳市;辽东郡机关在襄平县城里,辽阳紧挨着襄平一样。因此,说辽阳就是襄平是错误的,不可信的。
  

 

( 陈 靖 )

 

曹雪芹的关外祖籍地是铁岭腰堡村
 

 

 

 

  曹雪芹的关内祖籍地是河北年润,关外祖籍地是铁岭,已经有很多的依据证明了。但铁岭是一个地区,曹雪芹的祖籍地在铁岭的什么地方?也须要考证清楚。
  曹雪芹的祖籍地在铁岭县有三处:大凡河村是明代的千户城,曹雪芹的明代祖先曹俊曾在凡河城任过守御,这是曹雪芹的祖先初迁入辽东的籍地。后来曹雪芹的直系祖先这一支迁到腰堡,腰堡在明代是百户城。到了明末清初的天命三年(1618年),后金满洲努尔哈赤率军攻陷铁岭城南凡河流域十五座城堡,俘虏大批的汉人归入满洲旗籍,成为包衣奴隶。腰堡百户城也是被当时攻陷的城堡之一,曹雪芹的太高祖父曹世选和高祖父曹振彦被满洲军虏,沦为正白旗包衣奴隶,播迁到满洲辖境之内,即现在铁岭县东南部的李千户、大甸子、白旗寨一带。后来,曹雪芹的高祖父曹振彦因作战有功,升了官,当了多尔衮属下的旗鼓牛录章京,管理着李千户乡上台村附近的几个村庄。顺治元年(1644年)曹振彦和他的儿子曹玺、曹玺正随清军入关作战,把上台村附近的几个村庄的土地交给他的族人曹仲安管理。因此,铁岭县腰堡和上台都是曹雪芹的祖籍地。腰堡则是他的祖先被俘归旗之地,是由汉族转变为满洲包衣奴隶的关键地方,对于曹雪芹后来写《红楼梦》有着重要的影响。腰堡在几个祖籍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腰堡是曹雪芹的祖籍地,是1995年开始发现的。此前只知道曹雪芹的祖籍地是铁岭,还不知道在铁岭什么地方。1995年9月11日,铁岭市博物馆馆长李奉佐先生下乡调查回来,正在研究曹雪芹祖先在铁岭的居住地。家住在银冈书院后院的腰堡曹氏后裔曹国泽来找李奉佐,要求在博物馆院内临地存车。当时李奉佐正为找不到曹雪芹的祖先的具体居住地而发愁。曹国泽说:“曹雪芹是乱石山人,腰堡乱石山是曹雪芹的老家。”当时李奉佐不太相信,问曹国泽:“你怎么知道的?”曹国泽说:“听我爹说的。”原来曹国泽的父亲叫曹忠宪,是在1971年,因为曹国泽看《红楼梦》才说出这番话的。1995年曹忠宪正病重住院,他说:曹雪芹的老家是腰堡,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
  李奉佐和我谈了这件事,我们共同研究认为,1971年,在铁岭还没有提出曹雪芹祖籍地的事情,曹忠宪没有必要和儿子编造。他祖籍上的传言是可信的。于是我们对这件事进行深入调查,终于证实了曹忠宪祖上的传言不假,曹雪芹的祖居地确是铁岭腰堡。
  曹忠宪的祖父曹恺是祖居腰堡的中医,曹凯的哥哥曹振也是中医,早年离家在外。1940年,河北丰润的曹佐华在抚顺做工,因为给儿子看病结识了曹振。那时候腰堡曹中医家搬到铁岭城内西街路南胡同里。过年时,曹佐华到铁岭曹家“拜年”,与铁岭三位曹姓老人攀谈,知道铁岭曹氏也是宋朝武惠王曹彬的后代,在明朝时由河北迁到铁岭的。迁到铁岭的第一代祖先是守城的武官。祖坟在城南××屯,临河,屯的名字,曹佐华记不清了。我和曹忠宪家沾点亲戚,我去过曹忠宪的家。曹家的位置特点,与曹佐华老人说的一样。证明丰润曹佐华结识的中医就是曹忠家的祖父。我们到腰堡去调查,发现腰堡曹家明代祖坟在小西山以南,范家屯以西,坟南面和东面过去有条小河。1940年的时候,范家屯是乡镇所在地。这样,曹佐华所说的曹家祖坟在××屯,就得到证实了,是范家屯。
  曹雪芹的祖先是宋代武惠王曹彬,腰堡曹氏的祖先也是武惠王曹彬,腰堡曹氏和曹雪芹家族是同族本家。这一点很重要。证明腰堡曹氏祖上所传的腰堡是曹雪芹的老家,是可以相信的。因为他们是知情者。
  我们又发现,康熙十年九月,康熙皇帝东巡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扈从的侍卫,到过铁岭。在大凡河村住一天,又在腰堡住一天。这在《清实录》里有记载。曹寅有诗《柳条边望月》和《岁暮远为客》记述了他到辽东开原、铁岭的情景。
  我们研究,康熙皇帝到辽东祭祖之后游览形胜,在凡河城住一日,那里有很多庙宇古迹,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又住腰堡一日呢?我们认为与曹寅有关。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皇帝的保母,曹寅自幼为康熙伴读,形同兄弟,康熙上了坟,曹寅要求顺路上坟,康熙不会不答应的。因此,在腰堡住一天,是曹寅上坟祭祖。否则凡河至腰堡仅十余里,可以路过腰堡,直接回盛京,没有必要在腰堡停留一日。曹寅的诗《岁暮远为客》中写道:
  晓镫寒无光,驱马别亲故。
  残月堕枫林,荒烟白山路。
  十年游子情,惜此风华暮。
  载咏无衣诗,何以蒙霜露。
  康熙十年东巡时,先到沈阳,然后到新宾再到长白山,回来时路过开原、铁岭、到凡河、腰堡时,已是农历九月,公历十月,正是秋天。年底回到北京。曹寅这首诗,写“残月堕枫林,荒烟白山路”,写的是秋天,是由长白山回来,住凡河、腰堡的时候。“晓镫寒无光,驱马别亲故,”是写早晨出发,告别“亲故”的情景。“亲故”是指故乡的亲人旧友。曹寅的祖坟在腰堡,腰堡有他的同族本家。这首诗只能是记述离开铁岭腰堡时的情景。他告别了腰堡的本家族人,抒发在外游子,回到故乡,又离别时的情怀。
  后来,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写了《红楼梦》,在清代家喻户晓。腰堡曹氏知曹雪芹是曹寅的后代,祖辈相传,腰堡是曹雪芹的老家,完全附合情理。
  此外,从史料记载曹雪芹祖先的籍地看,也与铁岭腰堡紧密联系在一起。
  其一,曹寅的籍地三韩,是曹寅三十四岁生日时,他的朋友给他的《寿序》中写的,这三韩必是曹寅认同的。
  对于三韩,曾经有不同的说法,有人把明清时期的三韩地方与汉晋时期的三韩朝鲜混同起来,把三韩误说为辽东的泛称,为国际反华势力提供了口实。早在清代,乾隆皇帝弘历已经撰写《三韩订谬》,纠正了错误说法,提出三韩是中国的领土,“在奉天东北、吉林一带”。铁岭地区位于奉天东北与吉林之间,正属三韩地区。在铁岭县大凡河村有明代万历四十二年《凡河城重修永宁庵碑记》和天命十年《重修永宁庵碑序》,记载铁岭城南凡河流域为三韩地区。与乾隆弘历的《三韩订谬》的论证是一致的。腰堡距凡河仅十余里,正属于凡河流域的三韩地区。曹寅到过凡河城,见过凡河的古碑,他的籍贯三韩当来源于凡河碑文,其三韩所指必是因腰堡近凡河之故,当指铁岭城南。
  其二、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上无县志》说他“著籍襄平”。
  襄平是战国、秦汉至汉晋时期的地名。迁移过几个地方。在燕秦汉时期置于辽北铁岭境内,是辽东郡的郡治。后来辽北置玄菟郡,把襄平县迁到辽南。到了晋代,又迁到辽西。曹玺的籍地是指哪一处襄平?不能胡乱所指。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某人的籍贯是指上辈人的居住地。曹寅生于北京、死于南京、他的籍贯三韩显然是上辈人的籍地。那么曹玺的籍地襄平必须与曹寅的籍贯三韩吻合才为合理。
  郦道元的地理专著《水经注》的“大辽水”条记载:大辽水“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屈而西南流,迳襄平县故城西。”大辽水就是辽河。辽河古道只有一处。“屈而西南流”的河套,在铁岭县境内。“襄平县故城”位于河套西南流段的东岸,正位于铁岭城南的凡城和新台子一带。在新台子镇东邱台地方发现一座大型的燕国至前汉的古城遗址,与《水经注》记载的地理方位完全一致,是“襄平县故城”无疑。
  铁岭市博物馆有人说邱台古城遗址是汉望平县,这是绝对错误的。《水经注》明确记载:大辽水“直辽东之望平县西”。据北京大学地理系早期毕业生江厚先生解释,“直”是地理名词,是南北流向的意思,在地理图中直上而下为“直”。望平县位于辽河南北流段的东岸,在今昌图开原之间。又《前汉书·地理志》记载:大辽水自望平入海行程一千二百五十里。合今里八百余里。而新台子邱台古城遗址距辽河入海处仅五百余里。合古里不足八百里。与望平入海一千二百五十里,相差古里四百里。显然邱台古城址是“襄平县故城”而不是望平。
  铁岭城南腰堡距离邱台襄平县故城仅十余华里,证明腰堡属于襄平县辖地,与曹玺“著籍襄平”吻合。
  又《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曹锡远又名曹世选,是曹雪芹的太高祖父,他是被俘虏归入满洲旗籍的人。
  沈阳地方即清代的奉天地方,包括辽北铁岭地区,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对此不予多说。只谈谈正白旗包衣人。
  包衣人是满洲军的俘虏,沦为满洲的奴隶。在清朝入关之前,包衣奴隶必须居于本旗界内。擅自逃离,捉来要处死杀头。曹世选在康熙圣旨里受到表扬,他的儿子曹振彦因战功升官为旗鼓牛录章京,表明曹家是守规矩之人,没有逃离本旗地界。
  正白旗地界在铁岭县内,在铁岭城“东迄南六十八屯”。这在《铁岭县志》中有明确记载。我和李奉佐先生等一些学者下乡调查,在白旗寨、大甸子、李千户,腰堡等地发现了很多清代碑文、家谱以及古钟等,记载那里确实是正白旗地界,证明《铁岭县志》记载无误。在腰堡找到两件碑证,一是庙碑,一是王姓墓碑,都证明腰堡是正白旗地界。
  上述依据证明,腰堡曹氏祖传口碑,其地是曹雪芹的老家,是他祖父曹寅的三韩境内,是他曾祖父曹玺的襄平辖地,也是他的太高祖父曹世选的沈阳地方和正白旗地界。在腰堡又有曹雪芹祖先的坟墓。这六点依据都集中在腰堡一个地方,足以证明铁岭城南腰堡是曹雪芹的关外祖籍地。
  有人可能要向:你为什么不说曹雪芹的高祖父曹振彦的籍地呢?我最后要谈这件事。
  关内的志书《浙江通志》记载曹振彦“辽东人”、“辽阳人”。这和曹雪芹祖籍铁岭腰堡是不是矛盾呢?我认为没有矛盾。清代关内学者笔下的“辽阳”实指辽东,指的是“辽阳省”而不是辽阳县,更不是辽阳城。这方面的证据是很多的。举几例说明。
  其一,康熙年间浙江人高朝璎所绘制的《十五国风地理之图》中在“辽东”地方注为“今辽阳省”,明确把辽阳泛指辽东。
  其二,康熙年间浙江诗人毛奇龄在《送出塞》诗中,把流放到铁岭的人称为“辽阳迁客”。明确用“辽阳”取代铁岭。
  其三,志书中记曹振彦为“辽东辽阳人”,同时也把铁岭人指头画家高其佩记为“辽东辽阳人”。二者所记全同,一字不差。
  其四,在清代和民国民书中,发了几十位铁岭人,均被记为“辽阳人”。
  其五,在辽阳天聪四年的碑上,有曹振彦的名字,同时也有十多位铁岭人和曹振彦列在一起。
  这些依据都证明志书中的“辽阳人”是广义的辽阳,包括铁岭人。
  在辽阳碑上与曹振彦同列的有一位崔应太,他不仅是铁岭人,并且是铁岭城南腰堡人,是曹雪芹老家同村人。据腰堡村崔鼎忱先生证实,崔、曹两家,居腰堡五百多年,有腰堡就有老曹家、老崔家。两家是老姻亲。曹振彦和崔鼎忱的祖先崔应太是同村人,一同为辽阳城修庙捐款,名列辽阳碑。这是曹雪芹祖籍铁岭腰堡的又一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