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代远:身为铁道部长亲随主席首访苏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0:08:54
 滕代远:身为铁道部长亲随主席首访苏联

  


  滕代远(前排左二戴帽者)是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部长

  今天是毛泽东诞辰113周年,本报特邀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撰文回忆他们的父亲追随毛泽东的经历片断

  毛泽东酷爱走动,全国各地都喜欢去看看,但却不喜欢出国。他一生只出过两次国,都是去苏联。其中第一次乘火车,是在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3月4日,去了八十九天。

  ■“这次出访苏联一定要保密。”

  决定出访后,毛泽东向警卫处长汪东兴交代说:“新中国刚刚成立,社会情况很复杂。这次出访苏联一定要保密,不要做宣传。沿途的警卫工作你去找聂荣臻、滕代远、李克农、罗瑞卿等同志商量着办。”

  在毛泽东出访前夕,台湾国民党保密局在其头子毛人凤主持下,精心策划了一个颠覆专列的详细计划,企图暗杀毛泽东。

  毛人凤精心策划的这场阴谋中,有一个关键人物———保密局北平潜伏电台特务、刚被提升为上校的计兆祥,情报反映最近他们的活动十分频繁。

  时隔不久,一架无国际无标志的飞机低低盘旋于离哈尔滨不远的山村上空。两只降落伞从飞机尾部缓缓落下。他们刚一落地,就落入我方监视人员的枪口下,束手就擒了。这二人就是由毛人凤派来领导东北技术纵队进行破坏暗杀活动的特派员。

  父亲向总理汇报:“首先,要纯洁内部,对沿线铁路职工进行大审查,大调整,大清理……”

  周恩来点点头说:“好,我再送你几句话:党委挂帅,全党动员,精心部署,分段负责,严格保密,内紧外松。”

  父亲记录下内容后,继续汇报:“其次是整顿设备,对全路一切设备包括车、机、工、电、辆,动员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大检查、大维修、大保养,指定专人负责,严格交接班制度,使列车随时处于完好状态……”

  周恩来插话:“代远同志,这一两天你抽个时间陪我到车库看看车。主席在车上要呆几天几夜,一定要搞得舒适一些。”

  听说车上给主席准备了软床,周恩来说:“你们不了解主席的生活习惯,他一生睡不惯软床哟!赶快换一张藤床,要平直又有弹性才行。这件事你要亲自去落实。”

  “是!”父亲以军人的口气回答,然后继续汇报……

  12月21日,是斯大林七十岁寿辰。毛泽东此次访问苏联,一个主要任务是为斯大林的七十岁祝寿。

  1949年12月6日,北京一连几天都下起鹅毛大雪,天气显得很冷。下午,周恩来向父亲发出命令:专列于当晚9时由北京出发。

  晚6时,在西直门火车站的站台上分别静静地停放着三列火车。

  父亲在晚7时先到车站,随即上车进行检查,认为很好。

  晚8时,周总理和罗瑞卿分别上车视察,认为满意。

  12月6日晚饭后,毛泽东带上随行人员8时30分到达西直门火车站后,随即登上列车。

  周恩来把父亲、罗瑞卿等人叫到一起语气严肃地说:“主席可就交给你们了。一路上要小心,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松懈啊!”坐上汽车后,周恩来又摇下车窗对他们说:“我在北京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我自己有,不需要公家另准备”

  12月6日21时,毛泽东乘坐的代号为9002的专列从西直门火车站第一站台正点出发。就在半个小时以前,停在第二站台的前卫列车已经发车。

  毛泽东乘坐的本务列车由十节车厢组成,叶子龙、汪东兴、李加吉三人同毛泽东乘坐一节公务车,其实这辆车也是一辆瞭望车,一般都挂在列车的尾部,这次为了安全起见,加挂在倒数第三节。这节车共有四个房间,毛泽东用中间的一间,前面一间稍微宽敞的是会客室,叶、汪、李三人用后面的两间。

  陈伯达和师哲共用一节公务车;

  父亲和罗瑞卿共用一节公务车;

  其他人员都分别乘坐头等卧铺车,主列还包括有餐车和行李车等。

  毛泽东看见列车上专门备有毛巾、香皂、牙刷、牙膏等,立即叫他们把公家的东西好好收起来。他从自己随身带的一个小布袋里取出洗漱用具,掂了掂说:“我自己有,不需要公家另准备。”毛泽东对生活琐事如此认真,公私分明,使得工作人员对他肃然起敬。

  列车前方到达天津车站,停车后警卫的同志上来报告:“在专列要经过的铁轨中间发现一颗手榴弹!”

  罗瑞卿听后大怒,“简直乱弹琴!”

  杨奇清也说:“怎么才发现?不是早就清理过了吗?”

  罗瑞卿嗔怪说:“你们保卫工作是怎么搞的?出了问题,我们怎么向中央和全国人民交代?”

  这时,站在一边的李克农叫人把那枚手榴弹拿来看看,原来是颗长满铁锈的旧弹,锈成一个铁疙瘩,不可能再爆炸了。后来查明是一个白俄籍“职工”所为。在铁路内部严格的检查中,天津铁路局杨村大桥的桥墩上还发现了一个炸药包,这些都已及时被排除了。

  罗瑞卿当即和杨奇清商量一下,决定临时在天津站下车,对此事进行彻查。临别时,罗瑞卿说:“我下去后,车上的警卫工作你多费心,有什么情况我们随时联系。”“罗部长你放心吧!”杨奇清顿时感到责任重大。

  罗瑞卿带人在天津下车后作了认真的追查,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情况,估计是无意丢弃的。

  ■“天下第一关在什么地方?”

  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列车经过一夜的运行,到达山海关车站停车,加煤加水并更换机车,机车乘务人员在此换乘,从北京到山海关这段的专列任务圆满完成,下一段是由天津机务段段长边光辉担当司机了。

  毛泽东早已起床。打开窗帘,见窗外冰天雪地,朝霞满天,他的心情好极了。听说专列要停车半个小时,就要下车看看有名的“天下第一关”是个什么样儿。警卫人员根本没有想到毛泽东会在这里下车散步,因此没作任何警卫部署。

  一转眼的工夫,毛泽东头戴皮帽,披着皮大衣已经走下列车来到站台上。父亲、李克农、杨奇清等人赶忙走上前去,问主席冷不冷?毛泽东见到天桥就说:“天下第一关在什么地方?到天桥上看看去。”边说边走,一帮人紧跟在他的后面。毛泽东那高大魁梧的身体一出现在天桥上,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无限欢乐!

  毛泽东站在天桥上,他看见不远处的城楼上写有“天下第一关”的大字时,马上向父亲提出:要去那里看一看。因为事先对此毫无准备,父亲颇为犹豫。毛泽东的心情甚好,要去看一看也不好劝阻,同意去吧又怕不安全,父亲问任远:“有没有小汽车?”任远回答:“没有准备汽车。”毛泽东说:“那就算了。”遥望大海和古长城后,一行人下了天桥返回到列车上。

  专列重新启动,边光辉紧握操纵杆手把,驾驶着机车平稳驶出山海关站台。

  ■“我发现了一个情况。”

  毛泽东回到车厢坐定,问翻译师哲:“罗长子怎么不见了?”师哲把杨奇清通报的情况向他报告,毛泽东听后说:“罗瑞卿还是很负责的嘛!”过去,毛泽东曾风趣地说过:“罗长子在我身边,天塌下来,有他顶着。”这句话充分表明他对罗的信任。

  过了一会儿,毛泽东有些神秘地看着师哲:“我发现了一个情况。”

  “什么情况?”师哲听后一愣。

  见师哲一脸疑惑,主席慢慢道来:“怎么岸英也在车上呢?谁带来的?”

  师哲知道毛岸英是李克农部长带来的。因为岸英小时在苏联呆过,俄语讲得很好。有他在身边,工作起来会方便些。师哲把毛泽东的问询直言告诉李克农,李克农用手一指说:“你没看见苏联的大使和顾问跟车来了,有岸英在,工作起来方便。”但是,李克农心里也打鼓:毛泽东率中共高级代表团访苏,带上自己的儿子这算怎么回事儿?他俩一同走到毛泽东面前,毛泽东语气严厉地说:“不管是谁带来的,总之,不许让他过界。”

  山海关开车后不久,父亲对刚上车添乘的锦州铁路局局长廖诗权说:“这一段车开的最平稳。”廖诗权说:“别的局都不让老司机来,而让干部来开主席的专列。”滕说:“为什么?”廖说:“干部心情紧张,技术也不行。”“何以见得?”父亲疑惑地问。“我让技术好的老司机开车,由我亲自做动员,老司机认为这是政治上信任他们,所以车开得很稳。如果由公安部门动员他们,他们肯定心情紧张,当然开不好车啦。”父亲听完哈哈大笑,说:“廖瞎子,你胆子真大!”

  车过山海关不久,气温已下降到摄氏零下40度。毛泽东乘坐的车厢因为天气寒冷,冻裂了暖气管道,把几组暖气都冻坏了。这可急坏了父亲,他指挥列车段段长张宇,把地毯卷起来,发动餐车烧开水,想用热水从两头把冻坏的管道烫通,折腾了半天不见效果,只好请毛泽东到另一节车厢休息。由于在行驶中不具备抢修条件,只好等到沈阳再修。

  ■“代远同志,你要带头学习。”

  毛泽东换了车厢后,一面乘车还要一面工作。除了处理国内的一些电报外,他提出搞些调查研究,找几位沿途党政负责同志上车谈话。秘书叶子龙马上将毛泽东的指示通过电台传达到有关县市。

  绥中县委书记上车向毛泽东汇报情况,谈话结束后,县委书记风趣地说:“我在绥中工作几年了解的情况,都让主席掏走了。”

  父亲见毛泽东找沿线党政负责人了解情况,就提前电令沈阳、哈尔滨铁路局的局长做好准备,并转告了余光生、刘居英、庄林等人。

  7日晚,列车到达沈阳车站。高岗一行人上车看望毛泽东,他提出要陪送毛泽东到满洲里,主席没有同意,只好又下车了。

  专列在沈阳站停留更换机车,换上了1861号蒸汽机车担当牵引任务。

  沈阳开车后,毛泽东召铁路局局长黄铎上车谈话。由于事先接到父亲的电令,黄的心理有了准备。毛泽东详细了解沈阳铁路局运输生产、管理以及职工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重点了解了中长铁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管理方法的经验。毛泽东听后比较满意,指示父亲:“要很好地总结一下中长铁路的经验,可以在关内各铁路局推广。”

  在哈尔滨铁路局分界站陶赖昭,庄林奉命登上专列,向父亲报到后,两人一同来到毛泽东面前。

  父亲报告说:“主席,这是哈尔滨铁路局局长兼书记庄林同志。”

  毛泽东与他亲切握手,打招呼。

  父亲:“他原来也是八路军,后来改行搞铁路。”

  毛泽东说:“许多同志都要搞他们过去不熟悉的东西,这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需要。代远同志,你要带头学习。”

  沿线的车站、桥梁、涵洞、制高点、居民点、及所有易于隐蔽的树林、土包、暗道,都布置了岗哨。铁路沿线两侧的每一根电线杆下都站有一名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钢枪闪着寒光,他们背朝路基,警惕地守卫在专列经过的地方。

  ■“一路上辛苦了,谢谢你们。”

  列车经过三天三夜运行,于12月9日到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车站。车站南面是中国的长春铁路,北面是苏联铁路,因为两国轨距不同,所以在这里要转乘苏方派来迎接的专列。一列墨绿色的苏联高级专列已停在站内待命。

  父亲进入车厢向毛泽东报告:“主席,满洲里到了。外面太冷,请你在车上休息。我先与苏联同志见面办理交接。”

  毛泽东点点头,说:“好嘛!”

  父亲、杨奇清分别与苏联铁道总局负责人和苏方保卫部门负责人通过翻译进行交接,随即登上苏方列车,认真仔细进行查看,直到全部看完放心后,走下列车,命令我方人员马上开始搬运行李等物品。

  父亲、杨奇清再次进入主席车厢,请毛泽东下车。

  毛泽东微笑着与在场送行的各位领导亲切握手,说道:“一路上辛苦了,谢谢你们。”外面的气温已经是零下50摄氏度,但大家和毛泽东握手时,还是感到一股暖流顿时传遍全身。

  毛泽东在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的陪同下,登上苏方列车,并不急于走进车厢。一直站在车厢门口向中方送行的同志挥手示意。同志们站在原地未动,一直目送列车远去,直到消失在地平线上。

  父亲随即向铁路部门工作人员布置任务:要求有关铁路局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迎接主席专列返回任务,确保回国时的行车安全。

  ■“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

  2月17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毛泽东结束了对苏联的访问,于莫斯科时间晚上10点30分登上苏联列车,离开莫斯科回国。

  由于苏方为我们提供了认真负责的安全保卫工作,使毛泽东这次出访十分顺利。

  父亲在回忆录中写道:“1950年2月17日,毛主席又坐苏联火车返回,在苏联首都莫斯科车站发表了讲话,公布了新闻消息,比出发时更为公开了。更增加了我们保卫伟大领袖毛主席安全返国的责任。我亲自布置有关工作外,还组织专列到满洲里车站迎接。”

  26日下午抵达满洲里后,“毛泽东与专门前来迎接的高岗、罗瑞卿、父亲、张策、杨奇清、汪金祥等见面时非常高兴,和他们谈笑风生,从精神上看轻松不少。”汪东兴在日记中如是说。

  随专列返回的还有越南领导人胡志明主席以及中国青年代表团的女翻译孙维世。

  国内外的阶级敌人没有放过这次难得的机会。2月下旬,他们在一个深夜扒开了长春市郊外的数里铁路干线,妄图制造列车颠覆。被我地方公安部门及时发现,立即组织人员将线路修复。

  26日深夜,毛泽东的专列由满洲里车站出发,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迷惑敌人,做到“万无一失”,第一列车内全部是空的,任务是轧道开路;第二列才是担当警卫任务的前驱车;毛泽东、周恩来、胡志明和所有回国人员均在第三列的车上,主席的车厢挂在最后一节。

  2月27日上午10时,列车经过兴安岭到达海拉尔车站,由于是在山岭上面,气温比平地更为寒冷。当时万里无云,阳光明媚,周围望去都是皑皑白雪。列车在此要更换机车,除了胡志明主席没有下车外,其余同志纷纷随着主席、总理缓步走下列车,到站台上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观赏祖国北部绚丽多彩的风光。大家随意围绕在毛泽东周围边走边谈。

  父亲紧跟在毛泽东身旁,边走边向主席介绍车站的情况。

  笔者在搜集素材过程中,还发现一个过去不为人知的情况,现摘录在这里:父亲在回忆中写道:“在返回途中,当时的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启龙,没有和我商谈,擅自决定要专列开往齐齐哈尔去,被我发觉后加以制止了,并当着中共东北中央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旅大市委书记欧阳钦,(东北人民政府)公安部长汪金祥等人的面,我严肃批评张启龙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致使专列在昂昂溪车站稍有延误。”随后,父亲立即向车上的周恩来汇报了此事。周恩来对此事的处理表示同意。

  28日,在哈尔滨,毛泽东、周恩来接见了省市领导,为黑龙江省干部题了词:“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

  3月4日晚10时,毛泽东、周恩来一行安全抵达首都北京,在乐队高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后,他们检阅了仪仗队。从1949年12月6日到1950年3月4日历时八十九天,毛泽东率领中共代表团完成了这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访问。